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牛津译林版)Unit6lntegratedskills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参与公益活动的英文作文,要求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作业: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公益活动主题,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英文作文。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字数不少于100词。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牛津译林版)Unit6lntegratedskills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运用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volunteer”, “charity”, “raise money”, “make a difference”等,提高英语词汇量。
4.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技巧。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公益活动相关词汇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公益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
(2)利用图表、时间轴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时态的用法。
(3)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巩固语法知识。
2.针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结合课本内容,设计趣味性的词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以及与公益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的事情及对现在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同学们掌握所学知识。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
5.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进步。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结合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grated skills,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如下: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包括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于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掌握程度将影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并给予个性化指导。
4.课后实践:参与一次校园或社区公益活动,记录下活动过程、自己的感受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实践经历。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提前了解与公益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互相检查、讨论,共同提高。
4.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通过分享公益活动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公益的意义和价值。
(2)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或社区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
(3)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公益活动的图片,如志愿者支教、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活动的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公益活动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提问:“Can you tell me what you have done for others?”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公益活动。
4.引入本节课的主题:“Le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talk about our experiences of doing charity work and how it has made a difference to us and others.”
4.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应用。
5.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的事情及对现在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公益活动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分享自己或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5.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明白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其成为有爱心的人。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所学词汇,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针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设计真实的听说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如编写公益活动的宣传稿、心得体会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口语作业: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你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公益活动知识,尝试用英语介绍一次你参与的公益活动,并录制一段不超过3分钟的口语视频。
3.阅读作业:阅读一篇关于公益活动的英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a.列出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b.摘录文章中你认为最具启发性的句子,并解释其原因。
c.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观点。
在本章节中,学生将接触到关于公益活动的主题,这一主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自己观点、组织语言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境创设,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本章节的知识点。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各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给予及时反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公益活动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改错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3.学生相互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2.重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难点:如何将公益活动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其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针对语法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知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和联系。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通过例句展示两种时态的差别。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及用法。
3.引导学生关注与公益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raise money”, “make a difference”, “volunteer”等。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英语学习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听力、阅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场景交际的能力。
4.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2.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提高英语语法运用能力。
3.能够通过听力、阅读等途径获取信息,提高英语综合理解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5.能够运用写作技巧,完成一篇关于公益活动的英文作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作业: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公益活动主题,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英文作文。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字数不少于100词。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牛津译林版)Unit6lntegratedskills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运用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volunteer”, “charity”, “raise money”, “make a difference”等,提高英语词汇量。
4.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技巧。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公益活动相关词汇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公益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
(2)利用图表、时间轴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时态的用法。
(3)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巩固语法知识。
2.针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结合课本内容,设计趣味性的词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以及与公益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的事情及对现在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同学们掌握所学知识。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
5.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进步。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结合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grated skills,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如下: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包括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于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掌握程度将影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并给予个性化指导。
4.课后实践:参与一次校园或社区公益活动,记录下活动过程、自己的感受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实践经历。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提前了解与公益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互相检查、讨论,共同提高。
4.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通过分享公益活动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公益的意义和价值。
(2)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或社区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
(3)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公益活动的图片,如志愿者支教、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活动的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公益活动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提问:“Can you tell me what you have done for others?”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公益活动。
4.引入本节课的主题:“Le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talk about our experiences of doing charity work and how it has made a difference to us and others.”
4.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应用。
5.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的事情及对现在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公益活动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分享自己或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5.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明白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其成为有爱心的人。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所学词汇,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针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设计真实的听说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如编写公益活动的宣传稿、心得体会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口语作业: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你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公益活动知识,尝试用英语介绍一次你参与的公益活动,并录制一段不超过3分钟的口语视频。
3.阅读作业:阅读一篇关于公益活动的英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a.列出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b.摘录文章中你认为最具启发性的句子,并解释其原因。
c.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观点。
在本章节中,学生将接触到关于公益活动的主题,这一主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自己观点、组织语言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境创设,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本章节的知识点。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各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给予及时反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公益活动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改错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3.学生相互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2.重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难点:如何将公益活动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其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针对语法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知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和联系。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通过例句展示两种时态的差别。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及用法。
3.引导学生关注与公益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raise money”, “make a difference”, “volunteer”等。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英语学习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听力、阅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场景交际的能力。
4.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2.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提高英语语法运用能力。
3.能够通过听力、阅读等途径获取信息,提高英语综合理解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5.能够运用写作技巧,完成一篇关于公益活动的英文作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