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年白城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4年白城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寇百洲;谭丽颖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白城市2011—2014年鼠疫监测结果,掌握了该市目前鼠疫疫源地地理环境现状.方法按照《吉林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白城市实际情况,以固定点与流调点相结合进行鼠疫监测工作.结果白城市平均鼠密度为0.59只/hm2,小型鼠捕获率为1.31%.黄鼠鼠体染蚤率37.49%,蚤指数为0.75;黄鼠洞染蚤率15.78%,蚤指数为0.28,黄鼠蚤为优势种;小型鼠体染蚤率18.81%,二齿新蚤为优势种,蚤指数0.45.镇赉、通榆、洮南监测点观察黄鼠3588只,♂:♀为0.99:1,1龄鼠922只,2龄鼠2075只,3龄鼠445只,4龄鼠146只,妊娠率为90.62%,平均胎鼠数为7.46.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白城市鼠疫疫源地境内没有动物间疫情发生,疫情处于稳定状态.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5(012)035
【总页数】3页(P80-82)
【关键词】鼠疫;黄鼠;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病原学检测;血清学监测
【作者】寇百洲;谭丽颖
【作者单位】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8
根据《吉林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白城市实际情况,2011—2014年白城市鼠疫监测工作仍以固定点与流调点相结合进行。

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通过主动监测系统收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的相关信息,科学地掌握了白城市目前鼠疫疫源地地理环境现状,黄鼠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及其最适应生存环境、媒介蚤的种群结构、主要宿主的繁殖、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的生态变化,为重新规划和确定监测的重点区域及相关指标,预测预报发生鼠疫程度提供科学依据[1-3]。

具体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1 监测点的设置、分布及数量
按照《吉林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鼠疫监测点的设置、分布由国家鼠布基地确定,固定监测点监测范围为10000~40000 hm2,流动监测点监测范围为2500~20000 hm2。

国家固定监测点1个(镇赉北大岗),省级监测点2个(洮南东升乡、通榆同发乡),流动监测点14个(镇赉、洮南各2个、通榆、洮北各3个、大安4个),于每年4~7月份开展了鼠疫流行病学的全面监测,于7月底至9月末完成各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

表5 白城市监测点黄鼠年龄、性别观察统计表县(市)计雄性雌性♂:♀洮南市通榆县镇赉县合计1265 815 1508 3588 645 411 725 1781 620 404 783 1807 1.04:1 1.02:1 0.93:1 0.99:1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198 270 454 922 859 449 767 2075 208 96 141 445 146 146
2 结果
2.1 监测范围
各县(市、区)按照国家规定要求,以国家测绘总局1:25000地形图为基础,固定监测点做到以监测点为中心10000公顷为监测区,流动监测点以监测点为中心5000公顷为监测区,调查点以监测区为中心2500公顷为监测区。

根据地貌植
被等自然景观各监测区按不同生境开展调查工作。

2.2 黄鼠数量调查
据5个县(市、区)统计,在监测区内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按不同生境的0.5%分层抽样,以单公顷为一个样方,共计调查2252个样方,捕鼠1334只,平均密度为0.59 只/hm2(见表 1)。

表1不同监测点黄鼠数量调查统计表县(市、区)面积捕鼠数鼠密度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合计300 452 400 600 500 2252 9 90 179 910 146 1334 0.03 0.19 0.45 1.52 0.29 0.59
2.3 小型鼠调查
5个县(市、区)选择几种不同生境,采用5米夹线法,于4~9月份共调查50400夹(次),捕获各种小型鼠660只,捕获率为1.31%(见表2)。

表2不同监测点小型鼠调查统计表县(市、区)布夹数捕鼠数捕获率(%)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合计3600 12800 5600 16000 12400 50400 10 58 108 127 357 660 0.28 0.45 1.93 0.79 2.88 1.31
2.4 媒介昆虫调查
2.4.1 黄鼠鼠体蚤调查 5个县(市、区)共梳检黄鼠4227只,采用乙醚麻醉,单只袋装方法。

检出带蚤鼠1585只,染蚤率37.49%,获蚤3160匹,蚤指数为
0.75。

优势种为黄鼠蚤(见表3)。

表3 不同监测点黄鼠体蚤监测统计表县(市、区)检鼠数染蚤数染蚤率(%)获蚤数蚤指数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合计240 989 337 1560 1101 4227 113 128 120 710 514 1585 47.08 12.94 35.61 45.51 46.68 37.49 256 209 244 1401 1050 3160 1.07 0.21 0.72 0.89 0.95 0.75
2.4.2 黄鼠洞干蚤调查 5个县(市、区)采用胶管缠绵每洞反复探洞两次以上的方法,共探洞4809个,带蚤洞759个,染蚤率15.78%。

获蚤1361匹,蚤指数为
0.28。

黄鼠蚤为优势种(见表4)。

表4不同监测点黄鼠洞干蚤监测统计表县(市、区)探洞数染蚤洞数染蚤率
获蚤数蚤指数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合计360 1087 602 1600 1160 4809 0 0 0 0 65 0 654 40 759 5.98 0 40.88 3.45 15.78 77 0 1214 70 1361
0.07 0 0.76 0.06 0.28
2.4.3 小型鼠体蚤调查 5个县(市、区)共调查小型鼠659只,染蚤鼠124只,
染蚤率18.81%,获蚤8种299匹,二齿新蚤为优势种,蚤指数0.45。

2.5 黄鼠生态调查
镇赉、通榆、洮南监测点进行了黄鼠鼠龄、性别和繁殖情况调查,根据臼齿磨损程度鉴别黄鼠鼠龄,并观察性别,每个点观察雌性黄鼠的胎鼠及子宫斑数。

观察黄鼠3588只,♂:♀为 0.99:1,1龄鼠 922只,占 25.70%,2龄鼠2075只,占
57.83%,3龄鼠445只,占12.40%,4龄鼠146只,占4.07%,妊娠率为
90.62%,平均胎鼠数为7.46。

(见表 5和表 6)。

表6黄鼠繁殖观察统计表县(市)雌性黄鼠数妊娠数妊娠率(%)胎鼠(子
宫斑)数平均胎鼠(子宫斑)数洮南市通榆县镇赉县合计470 406 414 1290 353 402 414 1169 75.11 99.01 100.0 90.62 2610 3132 2978 8720 7.39 7.79 7.19 7.46
2.6 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
五个县(市、区)共计检验黄鼠血清14794份,结果均为阴性。

病原学检验黄鼠
血清74组9624只,检验黄鼠蚤171组1210匹,结果均为阴性(详见表7)。

表7 白城市2011年黄鼠病原、血清学检验统计表?
3 讨论
从2011—2014年五个县(市、区)的监测结果看,鼠疫主要宿主、小型啮齿类、媒介种群动态及病源血清学监测,认为白城市鼠疫疫源地境内没有动物间疫情发生,
疫情处于稳定状态。

具体特点是:①白城市大部分地区黄鼠密度较低,但局部地区还存在密度偏高的情况。

建议各县(市、区)要切实掌握当地疫源地黄鼠动态,合理设置疫源地境内的动物鼠疫监测点,使白城市今后鼠疫监测工作的格局更趋于客观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②鼠体和洞干蚤的数量也较少,季节消长也符合规律。

③小型鼠总体数量调查密度偏低,优势种以黑线仓鼠居多,依次为小家鼠、黑线姬鼠、小毛足鼠。

④总体来看黄鼠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和预计的黄鼠数量不相一致,给正常的疫源检索工作带来了困难,血凝检验和细菌学检验数量也难完成,给今后的鼠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通过4年监测结果,我们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白城市五个县(市、区)黄鼠数量的
基本动态,为今后鼠疫监测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鼠疫监测工作是鼠疫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哨,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及疫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4-6]。

今后要加强鼠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的建设[7],全面实行监测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监督和考核标准,做好鼠疫防治监
测工作,预防和控制动物间和人间鼠疫疫情的发生,为提高疫源地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孟汉选.2006-2013年山西省大同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地方
病学杂志,2015,34(6):465.
[2]刘昭兵,陈贵春,龚晓俊,等.2000-2012年贵州省鼠疫监测及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33(5):526-529.
[3]褚红梅,刘洋,董艾文.2006-2012年湖南省桃源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
地方病学杂志,2014,33(5):576.
[4]李宗芬,周长海,郑新.建平县2009-2013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
生,2014,30(3):326-328.
[5]赵春花,李保华,周虹羽,等.2003-2012年云南省景洪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10):810-813.
[6]安翠红,范锁平,孙养信.陕西省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4):314-317.
[7]刘艳华,石杲,李国军,等.鼠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3,19(3):132-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