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复习——九(上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古诗词赏复习——九(上下)一.(2015中考黑龙江大庆卷)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

,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
⑶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⑷,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⑸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
是,。

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写出因早晚时间不同而景物变化无穷的
句子是,。

【答案】⑴人不知而不愠⑵骈死于槽枥之间⑶千里共婵娟⑷烽火连三月⑸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5年中考湖北咸宁卷)古诗文默写。

(共6分,每小题1分)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①一览众山小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随君直到夜郎西④甲光向日金鳞开⑤不畏浮云遮望眼⑥草色入帘青
【解析】
试题分析:1—6小题都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小题1注意“览”的写法。

小题2注意“窗烛”的写法。

小题3注意“郎”的写法。

小题4注意“金鳞”的写法。

小题5注意“遮望眼”的写法。

6小题“青”的写法,围绕战争的诗文名句很多,写出你最有把握的两句来。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2015届湖北恩施州中考)欣赏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⑴~⑵题。

(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⑴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⑵“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⑴(2分)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⑵(2分)
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考场定位】扩展语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2015届四川达州中考)诗歌鉴赏。

(4分)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2分)
(2)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
【答案】
(1)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1分)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

(1分)
(2)【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2分)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首先要求学生懂得律诗的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乙诗的颈联就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出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2015年中考新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于这种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该词在叙事上有点有面,把纷繁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又能有力地突出主题。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选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2)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妙在何处?
(3分)
【答案】
(1)C
(2)卷。

(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理解作品内容,抓住各选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找到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C错,“持节云中,何日逍冯唐?”词人用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希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2015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①-②小题。

(共4分,每小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有一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说说它的好处。

(2)请对全词的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略作赏析。

【答案】
(1)“狂”,狂字总起,且贯穿全篇,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2)(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结合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感来
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的含义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2015年中考四川自贡卷)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①上面两首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帆:船,这里喻指星星。

B.殷勤:情意恳切的样子。

C.沙场:战场。

D.霹雳:本指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箭雨发出的响声。

②《破阵子》中“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

()B.《渔家傲》末尾“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C.《破阵子》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
D.《破阵子》末句“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直下。

“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惋惜和哀伤。

()
【答案】①(3分)D ②(2分)梦中听到各个军营接连吹响号角。

③(4分)A(x)B (√)C(√)D(x)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八.(2015届湖南郴州中考)古诗词赏析(8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答案】
(1)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2)“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这首词是以“军旅战争”为题材,主要写的是军营生活,通过回忆战争场景来表现自己想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辛弃疾也想以此来抚慰他的好朋友陈同甫,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所以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一手状词。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