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江苏省泰州市某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某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5小题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1.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原因是()
A.视觉误差
B.地球是球体
C.地球自转
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 人类利用卫星技术精确测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长,其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A.3万千米
B.4万千米
C.5万千米
D.6万千米
3. 最长的纬线圈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4. 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为北纬,它的字母表示是()
A.N
B.S
C.E
D.W
5. 北纬随着纬度的升高,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6.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A.本初子午线
B.180度经线
C.赤道(0度纬线)
D.西经20度经线
7. 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纬线
B.0°经线
C.180°经线
D.20°W经线
8.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年
D.365天
10. 人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因为()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太空在旋转
11. 地球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2. 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 泰州地处北纬32°~33°之间,此地属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热带
D.寒带
14. 泰州属于北温带,这里()
A.终年炎热
B.四季分明
C.终年寒冷
D.终年干燥
15. 在五带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16. 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图例注记和()
A.信息
B.方向
C.大小
D.材料
17. 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面对地图,上方是什么方向?()
A.北
B.南
C.西
D.东
18. 去公园寻找景点,应该查找什么地图?()
A.交通图
B.地形图
C.世界政治地图
D.导游图
19. 下列图例中,通常用于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20. 比较图幅相同的江苏政区图和姜堰政区图发现,姜堰政区图具有的特点是()
A.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大
B.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
C.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
D.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小
21. 下列地图类型中,最能直观地表示某一条线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2. 与16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100°W
B.80°W
C.120°W
D.20°W
23.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A.南极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24.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A.相对高度
B.海拔
C.等高线
D.高度
25.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阴”的是()
A. B. C. D.
26. 从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
A.半岛
B.大洲
C.海峡
D.岛屿
27.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三分之二是陆地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
28. 表示空气质量高低的是()
A.氧气的含量
B.温度和湿度
C.污染指数
D.天气状况
29. 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30.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脉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
31.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32. 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3.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距今两亿年前,地球上有()
A.一块大陆
B.两块大陆
C.四块大陆
D.六块大陆
34. 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A.海洋的边缘
B.高山、高原上
C.大洋的中央地带
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35. 地震发生时,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藏在家里
B.抱住电线杆,不让自己摔倒
C.站在开阔的地方
D.赶快坐车离开
二、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30分)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内容:
(1)A点的纬度为________,经度为________。

(2)B点的纬度为________,经度为________。

(3)A、B两点均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均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____半球。

(4)A、B两点最靠近赤道的是________。

(5)A大致在B的________方向。

(6)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点C.C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位于B点的正西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________,
(3)周期________天.
(4)地球公转位置在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23.5∘N, 23.5∘S),北半球的季节是
________.
(5)地球公转位置在C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23.5∘N, 23.5∘S)北半球的季节是
________.
(6)今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点和________之间(填数码).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大洲:
①________洲②________洲③________洲④________洲
⑤________洲⑥________洲⑦________洲
(2)大洋:
⑧________洋⑨________洋⑩________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某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5小题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1.
【答案】
B
【考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体证据
【解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答】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

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2.
【答案】
B
【考点】
地球的大小
【解析】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说明: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解答】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

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经线与纬线
【解析】
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解答】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
两极缩小为点。

故选C。

4.
【答案】
A
【考点】
【解析】
纬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纬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
【解答】
纬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

5.
【答案】
A
【考点】
经度与纬度
【解析】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

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北纬度数越
来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南纬度数越来越大,南极是南纬90°。

【解答】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北纬度数越来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南纬度数越来越大,南极是南纬90°,所以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由大变小再增大。

因此,北纬随着纬度的升高,纬度越来越高,最大到北纬90°。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
在地球仪上,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南
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
南北半球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7.
【答案】
B
【考点】
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解析】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是本初子午线
(即0°经线)。

【解答】
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8.
【答案】
D
【考点】
经线与纬线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的长度不都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
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每条经线
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
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解答】
纬线的长度不都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

在地球仪上,能画
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解答】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24小时)。

我们每
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解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
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
我们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属于昼夜交替,这是由地球自西
向东自转产生的。

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答案】
D
【考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解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
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
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且南北
半球季节相反,当我们北半球放暑假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应处在冬季。

故选项D符
合题意。

故选D。

13.
【答案】
B
【考点】
经度与纬度
【解析】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
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解答】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
此可判断,北纬32°~33°之间属于中纬度,北温带。

故选B。

14.
【答案】
B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
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
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
季分明。

【解答】
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选项B符合题意。

15.
【答案】
B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解答】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A不符合题意。

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故B符合题意。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C不符合题意。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答案】
B
【考点】
地图三要素
【解析】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指。

【解答】
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

17.
【答案】
A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
地图上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答案】
D
【考点】
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
【解析】
依据地图的种类和作用来解答此题.
【解答】
地图的家族非常庞大,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
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不同的地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参考导游图。

19.
【答案】
C
【考点】
图例和注记
【解析】
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


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
的地理信息。

【解答】
地图上有一些常见的图例:A表示河流、湖泊;B表示国界;C表示铁路;D表示水库。

故选C。

20.
【答案】
B
【考点】
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解析】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一般地说,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解答】
图幅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单。

姜堰政区图的范围<江苏政区图的范围。

则姜堰政区图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内容详细。

故选B。

21.
【答案】
B
【考点】
地形剖面图
【解析】
了解地形剖面图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故选B。

22.
【答案】
D
【考点】
经线与纬线
【解析】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
【解答】
与东经160°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西经20°。

23.
【答案】
D
【考点】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
【解析】
从地理的意义来说,大陆有别于“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解答】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

故选D。

24.
【答案】
B
【考点】
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解析】
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为:①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解答】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答案】
A
【考点】
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解析】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解答】
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阴,B表示的天气是中雨,C表示的天气是雨夹雪,D表示的天气是多云。

故选A。

26.
【答案】
A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
【解析】
世界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个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
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伸向海洋的部位叫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解答】
大陆伸向海洋的部位叫半岛。

27.
【答案】
C
【考点】
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解析】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
分是海洋。

【解答】
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28.
【答案】
C
【考点】
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解析】
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来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每天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解答】
空气质量高低看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
气污染越严重。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9.
【答案】
C
【考点】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解析】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

故选C。

30.
【答案】
C
【考点】
【解析】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解答】
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根据题意。

31.
【答案】
A
【考点】
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选A。

32.
【答案】
D
【考点】
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六大板块的特点。

【解答】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故选D。

33.
【答案】
A
【考点】
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
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
德国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根据题意。

34.
D
【考点】
板块的运动
【解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
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
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
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故选D。

35.
【答案】
C
【考点】
板块的运动
【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避震措施。

【解答】
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

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

地震中不应
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

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
更不能躲进防空洞,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30分)
【答案】
20∘N,90∘E
40∘N,110∘E
北,东
A
西南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
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东西半球的划分
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
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

【解答】
读图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20∘N,90∘E。

B点的经纬度为40∘N,110∘E。

A、B两点均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均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A、B两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该点的纬度较低。

A大致在B的西南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标注即可。

【答案】
自西向东
太阳
365
23.5∘N,夏季
23.5∘S,冬季
C,D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
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太阳,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
A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23.5∘N即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季节是夏季.
C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23.5∘S即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季节是冬季.
今天是12月29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C点和D即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
【答案】
亚,欧,非,大洋,南极,北美,南美
太平,大西,印度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解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
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
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上广阔的海
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
冰洋。

【解答】
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位置,图中①为亚洲,②为欧洲,③为非洲,④为大洋洲,⑤为南极洲,⑥为北美洲,⑦为南美洲。

全球共有四大洋,依据位置,图中⑧为太平洋,⑨为大西洋,⑩为印度洋,⑪为北冰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