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CUPATION166
2010 8
研究与探索编辑︱姜菁︱E-mail:zhiyezazhi@
实践与探索RESEARCH & EXPLORE
高级技工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级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高级技工院校如何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呢?
一、明确高技能人才内涵及目标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高超、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且具有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一般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
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目标是: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良好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职业能力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构建课程体系应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即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贯彻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坚持以确保专业能力为主体,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原则,按照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建立能力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体系。
2.创新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和体系结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构建课程体系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定位课程目标和课程功能;二是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顺序;三是选择课程内容。
具体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以培养模式为基础;二是相关知识、课程符合逻辑性和科学性;三是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
按照这一原则,笔者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按照职业能力特征,把各专业课程整合为素质、理论、技能三个模块,形成了素质、理论、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素质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主要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语言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话、交际礼仪、就业指导、心理健康、音乐欣赏、美术欣赏、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技校生成才导航、国情教育、企业管理等。
理论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能力支持。
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包含专业理论和实训部分内容,该模块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可分为若干小模块,各小模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通过各模块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培养途径和模式
培养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路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师傅带徒弟(自学成才)、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等模式。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符合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途径。
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应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分段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制分成两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完成,主要进行素质、理论课程、基本技能模块的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在企业进行,是顶岗实习阶段,针对职业岗位进行顶岗专业训练,学校和企业双方分别派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四、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创新教学管理体系
技工院校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行“双证书”制度,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其教学管理模式采用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学,分别由教务、实习两个教学科室承担。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培养层次的提高,已不适应一体化、模块化教学的要求,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近年来,学校按照有利于一体化教学、有利于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改革了教学管理体制,采用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根据专业和学校特点设立三系(机械、数控、机电)、两部(基础、素质)、一处(教务处)。
教务处负责计划、监控、督察等宏观管理,系部是教学实施部门,承担教学任务落实、教师管理等任务,其中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均有各系承担;而基础部、素质部分别承担文化课、素质课的教学管理工作。
2.搭建两个实习平台,强化技能培养
为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能特色,确保专业能力,应建立以职业(岗位)为主导、以职业标准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企业生产模式与环境为依托、产学结合的实训体系。
其中,包括建立两个技能训练平台:第一,建立校内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校内实训主要开展基本技能模块的实习。
校内实习场地、设备要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工位短缺等问题,保证满足教学计划要求的课题及训练学时需
高级技工院校
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文/徐成君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OCCUPATION16 2010 8
RESEARCH & EXPLORE
研究与探索编辑︱姜菁︱E-mail:zhiyezazhi@ 实践与探索
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校外实训主要开展综合技能岗位实训,培养学生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校外实习基地一般采用校企联合方式,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建。
校外实习基地应满足专业对口,规模大,管理规范的条件,保证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安全岗位。
3.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针对目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和规划,包括数量、知识和专业结构等;二是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机制,开展校本培训或选派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三是建立教师竞赛机制,实现以赛促教,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说课比赛、教案评比、技能竞赛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四是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定期顶岗锻炼制度,规定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教师每两年必须参加两个月的企业实习;五是建立教师业务达标考试制度,规定教师应达到的技能等级和技能提高目标,每三年对教师进行一次技能等级考试。
甲壳素(图1 )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是一个有着极大潜在应用价值且亟待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壳聚糖(CTS)是甲壳素衍生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乙酰基产物,是有许多无规则排列的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和2-乙酰基-2-脱氧-D-葡萄糖组成的线型多糖(图2)。
图1 甲壳素 图2 壳聚糖
CTS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更是非常广泛。
由于CTS分子中具有一定的活性基团,可加以化学修饰制成特殊功能新材料。
巯基化壳聚糖是CTS的一个新的衍生分支,可作为吸附金属离子的新材料,也可作新型水果保鲜剂。
用于喷浸、涂膜,尤其可作为固体保鲜剂使用,携带方便、无污染、无毒、保鲜效果良好。
也可作为填充柱材料反复使用,为重金属的富集带来广阔的前景。
一、实验部分
1. 仪器与试剂
红外光谱仪、HY-4型凋速多用振荡器、电子分析天平、半胱氨酸(CYS)。
2. 实验方法
(1)壳聚糖的提纯及其微粒的制备。
将壳聚糖溶解到2%的HAc溶液中,得到浓度为5%左右的黏稠状溶液,边搅拌边滴加1mol/L的NaOH溶液,直到pH值为9左右,得到絮凝状的壳聚糖沉淀。
搅碎,离心,抽滤,水洗至中性。
红外灯下烘干即得到较纯的壳聚糖。
研磨 、粉碎、过筛即得到壳聚糖微粒。
(2)CTS—SH的制备。
CTS—SH的合成方法:准确
称取0.5g的壳聚糖微粒于锥形瓶中,用甲醇浸泡溶涨12h。
清洗过滤,将溶胀的壳聚糖放入锥形瓶中,以水为溶剂,加入pH值为6.0的缓冲溶液10mL。
放入恒温水浴中,升温到70℃。
边搅拌,边加入1.5g的半胱氨酸。
间隔的搅拌反应体系,并注意加水(防止反应体系中的水分蒸干)。
反应6h左右。
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过滤,用蒸馏水清洗。
再依次用乙醇、丙酮萃取,以除去未反应的半胱氨酸等杂质。
将所得的产物过滤,烘干即为产物巯基壳聚糖。
巯基壳聚糖制备的研究
文/梁 坤
4.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集理论、实验、技能训练于一体,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动手操作“做”揉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是由高级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的。
高技能人才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和技能,但目前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学任务按模块和课题划分,每个课题先结合实物、设备、实习操作讲解相关理论或原理,紧接着由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给学生讲清动作规范。
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
这种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方法,既强化了技能操作,符合教学规律,又有助于改善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统一教学管理机制,理论、实习教学实施统一管理;二是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合理安排理论、实习教学时间,编写出包含理论、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三是选用、编写一体化教材;四是建设一体化教室;五是配备“双师型”教师,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技师学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