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课件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课件



废 丞 相
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书 省
六 部 分 理 朝
中央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锦衣卫印
第十五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片段2.“宋濂请客”——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
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 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 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7、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
方是( B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8、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 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
最有可能是( B)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
通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 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李 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并 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大。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1368年初,朱元 璋在应天(南京) 称皇帝,建明朝, 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 祖。同年秋天, 攻占大都,灭元。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 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初一下册历史第15课演示课件.ppt

初一下册历史第15课演示课件.ppt
18年
1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2
A
18年
B 3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
18年
4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今南京) 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18年
5
18年
6
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 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 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 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 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 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 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 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23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生于 元至正二十年 (1360年),死于明 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是明太 祖(朱元璋)第四
②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你收集到的故事。
18年
12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明代锦衣卫
18年
锦衣卫印
13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

“京官每旦入朝, 必与妻诀,暮无事 则相庆,以为又活 一日”。 ——《稗史汇编》
宋濂
二、明太祖的统治措施:
1改革机构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对中央负责. 中央:取消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2、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 (《大明律》和《大诰》)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3、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 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 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3、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下列属于明 太祖加强君权措施的是( ) C ①废除宰相 ② 废行中书省 ③ 设置锦衣卫 ④ 推行削藩政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D ) ① 废除宰相制度 ② 迁都北京 ③ 继续执行 削藩政策 ④ 设立东厂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廷杖
梳洗 剥皮实草
“ 畏 而 不 敢 轻 犯 ”
枷号
凌迟 。。。。。。
• 思考:科举考 试创于哪个朝 代?完善于哪 个朝代?如果 你是当时的考 生,你会怎么 样准备科举考 试?
隋朝: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创立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扩扩充国学规模,增 唐朝: 加学员人数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 完善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 主要内容
4、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注:东厂 (明成祖)
锦衣卫印(木质)
锦衣卫
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安然朝中做 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印(木质)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课件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课件
消极影响>积极影响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
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知识 分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 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 近代科学技术。最严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 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 化因素。
A
B
第一篇章:《起义立国》
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
原因:(1)元朝的黑暗统治,
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 义。 (2)朱元璋后来加入义 军,足智多谋、作战勇 敢,成为起义军首领, 先后削平了强有力的对 手,建立了明朝。
时间:1368年初 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灭元标志:攻占大都
八 股 文 之 害 等 于 焚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合作探究:
“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如 何评价“八股取士”?
①积极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 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 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 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
拓展延伸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 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 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 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PPT)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PPT)

材料二:“洪武九年(1376)……罢行省平章政事 (行中书省最高长官)……” ——《明会要· 职官十二》 材料三:“外设都(都指挥使司)、布(承宣布 政使司)、按(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隶兵刑 钱谷……” ——《明史· 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明太祖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 了怎样的改革?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时 都
间: 1368年 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 过农民起义的开国 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现实问题: 其一,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 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其二,退居塞北的元 朝残余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其三,明朝政权中由于胜 利而臣骄将悍,争权夺利。因此,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在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 的整顿和改革„„
小结:明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 明成祖
1.改革行政机构 1.迁都北京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继续削藩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 3.增设东厂 权分六部 2.设锦衣卫
厂卫特务机构
3.八股取士
明朝君权的加强
布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 司
皇 帝
臣民 厂卫特务机构 中 央 皇族 削 藩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请从行政、司法、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材料一: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 百官志》
这段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 反映出地方上的行省长官权力很大,这样会 威胁到皇权。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2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2

皇权


工刑
部部
Hale Waihona Puke 加强皇帝殿阁大学士
兵 礼户吏 部 部部部
地 方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 ”“
重 典 治
畏 而 不 敢
国轻

廷杖 梳洗 枷号 凌迟 剥皮实草 。。。。。。
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派出大量名为“检校”的特务人员, 遍布朝野,暗中监视。有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 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 璋听后满意地说:“果未骗朕。”著名儒士钱宰被征 明朝殿
• 试蒙古生之法宜从宽,色目生宜 稍加密,汉人生则全科场之制。 —— 《元史》
阶级矛盾尖锐
• 元朝末年,政治极端腐败,统治阶 级荒淫无度,疯狂兼并土地,残酷 掠夺人民......当时全国税额比元朝 初年增长了20倍,出现了“饿死已 满路,生者与鬼邻”的局面。
朱 元 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大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汉族,原名朱重八(也称朱 八八、也因为他是老朱家第八个孩子、朱兴宗),后取名朱 国瑞(1328年-1398年),《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开天行 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 明太祖朱元璋.成功高皇帝 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 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境 内)。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历1328年10 月21日未时)丁未时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太平乡 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 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 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 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 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因其 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 意为诛(朱)灭蒙元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25岁时 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修建的( B )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 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 指 。 (2)材料中的“六部”直接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机构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地方: 废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 中央
行省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刑狱)(军政)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皇帝(君权)
中央
丞相(相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3、明太祖设置特务机构 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 响?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 和侦查,加强了君权;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终 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 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国家法律和司法受到严重破坏。
3、削藩
迁都北京
二、思想上:八股取士
思考:P92 1、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明 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2、为什么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修的那么宏伟?

选择题: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 A) 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 藩 3、增设特务机 构—东厂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

“厂卫”是东厂、西 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 合称。
魏忠贤
1568~1627.10.19 原名李进忠 明朝末期宦官
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
东厂胡同
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段西侧东厂胡同, 因明朝永乐十八年在此设东厂署而得 名。东厂是明成祖时建立的特务机构, 由太监直接指挥,在这里制造了不少 冤狱。
“京官每旦入朝, 必与妻诀,暮无事则 相庆,以为又活一 日”。 ——《稗[bài]史汇编》
宋濂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殿阁大学士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地方
(行 省)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按察司—刑狱
锦衣卫
中央
东厂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内阁
地方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按察司—刑狱
知识梳理
削藩
皇族
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皇帝
知识分子
中央
八股取士
群人 臣民
举子看榜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
弊> 利
7、明太祖还十分注意抑止豪强,整 顿吏治,均平赋役,稳定社会秩序。
• 8、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 士。(丞相秦时设立,明朝 终结)
• 9、设立东厂特务机构,加强 君权。
明代官吏常服
阅读82页小字部分,想想明太祖朱 元璋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 实事求是,不讲空话,套话。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 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 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 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 史称“胡狱”。
6、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 以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文化专

《四书集注》书影(南宋·朱熹)
八股取士考生的观点,必须依据《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 《易经》《春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 ) A.朱元璋 B.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5.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
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皇帝
相权太大


御史


大夫






郡守
县令
(秦)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君权加强
皇帝











布政司
按察司(刑
都司

(民政)
狱)
(军政)
明 “殿阁大学士久备顾
殿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 所参决。”




2.厂卫特务机构安却职的的特不然知侍能受点设法卫::置朝天律亲「都的军锦中下由约组衣皇束坐事成卫。帝」,直,。是归接由皇指皇帝挥帝直,
侵犯了公民是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
设立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 维护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惟命是从,凡事按 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破坏,司法机构 到应有的作用。
小结: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期。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 卫,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 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 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 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 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中华书局版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设内阁
4、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 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 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 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 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 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利于维护统 治,但也埋下了社会危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世人朝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 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 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 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 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骨悚然,解释道: 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破题 起讲 起股 后股
承题 入手 中股 束股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 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
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八股取士有什么弊端?
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 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严重的是到 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 不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阅读课本83-85页明成祖迁都北京
(1)迁都北京 ①迁都:______ 明成祖 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1421 年, ______ ②影响:有利于控制全国的______ 政局 ,有利于抗击北方 蒙古人的南侵,有利于经营________ 东北地区 。 ______ (2)加强君权 ①继续执行 削藩政策 ______。对藩王 恩威并施 ______,削夺藩王的军 政权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威。 内阁 ,由皇帝亲自从官僚中选拔,在皇帝的 ②正式设立______ 指挥下协助办理政事。 宦官 ,成为与内阁相抗衡的力量。 ③重用______
阅读课本81-82页明朝的建立与制度
• (1)明朝建立 • 1368年春, 朱元璋 ______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明朝,他就是 明太祖 ______。 • (2)加强君权 明朝 的长治久安。 • ①目的:保证 ______ 三司 ,分管民政、刑 • ②措施: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______ 军政 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______ 狱和 ______ 中央 负责;在中 宰相 制度,提高____________ 央,取消中书省,废除 ______ 吏、户、礼、 __________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兵、刑、工
文笔简洁生动。 史料翔实 ,考证谨严, ________ ③特点:__________
温故知新2
• (1)宋词 词 的兴盛。 • ①概况:宋代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____ 它的句子长短不齐,因此又称 长短句 ______。 隋唐 时已萌芽,经过五代发展,到 • ②发展:词在______ ______ 宋代 达到高峰,成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 • (2)、列举本文中宋代杰出的词人以及代表作是什么? • (3)、那些人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明清的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目的: 为了控制人们思想。
(内容)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八股取士
特点: 答卷格式:八股文
影响:
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妨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三、拓展提升,巩固运用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 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 士鲜所参决。 请回答: (1)文中所述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里 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3)“六部”最高长官如何称呼?他们对谁直 接负责? (4)材料中的“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 何作用?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 权制度
• 学习目标 • 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 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认 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强化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 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温故知新1
政治 (1)司马光:北宋著名的 _____家和_____ 史 家。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 李清照— 《如梦令》 • 柳永—
《雨霖铃》
• 马致远— 《窦娥冤》
•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温故知新3
• (1)绘画 “瘦金体” • ①宋徽宗:擅长花鸟画,创________书法。 风俗 画。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 • ②张择端:擅长_____ _________ 描绘了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代表宋代社会风俗 画的最高成就。 黄庭坚 、米芾、蔡襄号为 • (2)书法:苏轼、________ 赵孟兆 开创 “北宋四大家”;元代书法巨匠______ “赵体”。
(2)《资治通鉴》 部便于阅读的文字繁多,不便阅读,决心编一
五代 共1362年的历史,总结出 战 到______ ②内容:记载了从______
国 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以叙事论人 ________为主,兼及
各代的____ 制度、文化等。
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 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吏、户、礼、兵、刑、工 3、尚书。皇帝 4、一切权利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加 强君主集权
行政机构改革
皇帝 中央 内 阁
吏 部 地方 户 部
(六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三司)
布 按 都 政 察 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司 司 司
明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皇帝
中央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与唐朝比较:
唐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皇帝
门下省 工部 刑部 尚书省 兵部 礼部 中书省 户部 吏部
想一想: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 作用?
明成祖采取的措施: 1.继续削藩 2.1421年迁都北京 3.设立东厂机构 4.设立内阁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朱元璋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明 太 祖 朱 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元 璋 八股取士
行政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机构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