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习题精选第二十四篇
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习题精选第二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 ) 两代是可以的。
”文中填空处应是(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唐宋D、明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诛杀异己者C、强化君主专制D、监控臣民举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设丞相②设立军机处③颁布“推恩令” ④实行行省制度⑤实行厂卫制度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④⑤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加强D、专制集权的加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出现于唐朝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成祖朱棣C、“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时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朝掌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 )A、兵部B、五军都督府C、按察使司D、都指挥使司【解析】:第8题【单选题】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元末红巾军的一位领袖B、他大杀建国功臣C、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D、他于1421年建立明朝【答案】:第10题【单选题】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课件
以
地
废 丞 相
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书 省
六 部 分 理 朝
中央
明
方
政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锦衣卫印
第十五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片段2.“宋濂请客”——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
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 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 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7、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
方是( B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8、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 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
最有可能是( B)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
通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 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李 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并 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大。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1368年初,朱元 璋在应天(南京) 称皇帝,建明朝, 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 祖。同年秋天, 攻占大都,灭元。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 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巩固皇权,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禁锢宦官: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宦官制度,将宦官置于严格的管理之下。
朱棣(明成祖)曾经在明成祖初年大规模清洗宦官,将其权力限制在较低的层级上,以防止宦官对皇权的威胁。
2. 实行六部制:明朝实行了六部制,即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中央政权对各项事务的控制。
六部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3. 设立东厂、西厂:明朝设立了东厂和西厂两大特务机构,负责监视和打击政治上的不忠和反对势力。
这两个机构直接归皇帝统辖,加强了皇权对社会的控制。
4. 实行科举制度:明朝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招聘并控制各级官员,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加强地方官员监督:明朝实行了巡按制度,派遣巡抚和按察使等官员巡视各地,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并及时上报中央政府。
这种制度加强了地方官员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权威。
6. 重视军事力量:明朝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将重要军事力量集中于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减少地方势力对军队的掌握。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中央政权能够有效地控制军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通过限制宦官权力、实行六部制、设立特务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监督以及重视
军事力量,明朝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控制各级官员和地方势力,维护皇权的稳定和权威。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明朝的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权更加稳定和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布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 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中 央 皇族
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
废 丞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第15课课后作业 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
专家用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全北京城鸟瞰照片 与大量有关史料佐证,他么惊奇的发现,明朝人 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一条水龙 和一条陆龙衡山环水,蔚为壮观。
明太祖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在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将他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 全国的各军事要地,想要他们来“夹辅王室”。
加强君权的措施P90
三、靖难之役(靖难:平定祸难)
(1)背景:建文帝削藩 (2)朱棣起兵,取胜,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是以藩王的身份起兵夺取帝位的,为什么还要 削藩呢? 提示:身份不同,立场自然不同。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C)
A、废除行中书省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废除丞相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 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A、废除行中书省 C、迁都北京 B、发动“靖难之役” D、执行削藩政策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 朱升传 》
明 时 期 全 图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P88-89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利于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改革中央机构(加强君主专制)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归六部,设内阁 材料一:“不用交手,胡惟庸已经明白自己上错了 擂台,他跟朱元璋根本不是一个公斤级的选手。” ——《明朝那些事儿》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 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 处死。”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6.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
D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
B
8.科举考试开始采取“八股文” 的形式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 要求: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 己 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称为“八股文”。 危害: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 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吏、户、礼、兵、刑、工
(3)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有什么作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 (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B
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 ) A.1365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C
9.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和结束的 时间是( ) A.秦——明 B.秦——清 C.汉——明 D.汉——清
A
B.北京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
围是( D ) A.诗赋 C.前四史 B.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 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修建的( )
B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1、靖难之役
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万历皇帝后期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说的 话:“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内阁 不是国家的正式部门,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秘书班子。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
无行政权力,无决策权。无属官。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 宦官参政专权, 导致明代政治黑暗。
过程:土司制度的形成——元代; 开始改土归流——明代永乐年间; 大规模改土归流——雍正
四、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阅读) 1.背景:中西方历史的逆转
近代化: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起步 ;
东方: 君主专制强化,自然经济主导 。 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 ,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 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英国国会
清朝军机处
2.清末政治改良:
①原因及目的: 清政府为了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也为了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
②改良表现:
设外务部;设巡警部和学部;改巡警部为民政部等; 增设邮传部;筹备设立海军部;设资政院。
③评价:
(1)客观上顺应了世界潮流,有利于 中国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 (2)改良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并未从根本上
触动专制主义皇权
本课小结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密折制
基本原则; 理藩院; 重视边疆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改土归流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空前强化
专制主义强化的弊端: 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后逐步扩大到其他事务。
雍正帝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课后作业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课后作业
1. 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锦衣卫
C.执行削藩政策
D.废行省,设三司
2.“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什么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4.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
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
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一朝首创的什么制度?为实
行有效统治,元朝还突出加强对哪两处边疆地区的管辖?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强化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课文做下题1. ________________ 明朝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 __________ 年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 ______________ 为都城,改称 ___________ ,建立_________ 朝。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__ ,分管 _政、_____________ 和 _____ 政。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__ ,撤销__________ ,由______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_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了手里。
-③建立: ________ 机构------ 。
④科举制:利用“ _______________ ”,束腹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3. 靖难之役: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死后,继位的 __________ 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________________ ,打出“ _________ ”旗号,起兵反对_____________ ,史称a ??。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 _________ 的胜利告终。
____________ 称帝,他就是 _______________ 。
初一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试题
初一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试题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6分)请回答:(1)你能分辨出它诞生于哪个朝代吗?(2分)(2)请再列举出该朝加强中央集权两项措施?(4分)【答案】(1)明朝(2)设立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政治制度特点的准确认识,解答本题需要时结合图示分析归案,题干图片中没有了丞相,据此可以判断应该是明朝,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在地方上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制,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
明成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废除丞相、设立锦衣卫、八股取士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3分)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1)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2分)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2分)(2)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2分)材料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2分)有什么危害?(2分)(4)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1分)有什么共同目的?(2分)【答案】(1)八股取士(2分)读书人只会埋头攻读,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分)(2)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等(2分)(3)文字狱(2分)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初一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试题
初一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试题1.《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皇权B.加强边疆管辖C.提高行政效率D.促进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题干引文主要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废除丞相2.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B.《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四个选项中,D选项明显错误,因为早在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废除了丞相,清代时,能与军机大臣争夺权力的只有议政王大臣会议。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3.明朝设置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清朝设置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答案】厂卫特务机构、军机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独特措施。
明朝设置的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增设东厂;清朝设置的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组成,他们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4.“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答题观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文体: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于书 咸, 八 阳而 股 之败 文 郊坏 之 人害 材等 有于 甚焚
抨明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 法,大致是:
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 告终。 朱棣夺得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 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他继续 推行削藩政策,以加强君权。
明成祖朱棣
生于元正二十年 (1360年),死于 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是明 太祖(朱元璋) 第四子。年号 “永乐”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 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 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
科举制度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 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 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 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重的 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 西方的文化因素。
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 设六部
明朝强化君权
2.厂卫特务
机构
明太祖 锦衣卫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 迁都北京Fra bibliotek课堂练习: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 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 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明朝的巩固措施
明朝的巩固措施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它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一系列的措施。
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地位,明朝采取了许多措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巩固。
一、政治措施1.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明朝通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皇权的集中,实行严格的官僚体制,确保朝廷的权威和统治。
2. 推行科举制度:明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科举制度,明朝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有责任心的官员,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实行土地制度:明朝实行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活,并增加了农民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 建立内阁制度: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由内阁负责朝政,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决策能力。
二、军事措施1. 加强边防防御:明朝通过修筑长城、修建边墙等方式,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防御,有效地抵御了外族入侵。
2. 改革军队组织: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3. 实行差役制度:明朝实行差役制度,将军队编为差役,轮流服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防卫力量。
三、经济措施1. 发展农业:明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2. 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明朝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扶持商人和手工业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3. 加强海外贸易:明朝通过开拓海外贸易,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收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明朝的巩固措施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还包括文化、教育、法律等多个方面。
明朝注重教育普及,提倡儒学思想,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文化传承。
同时,明朝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增强了人民对明朝统治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明朝通过一系列的巩固措施,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明朝的巩固措施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执行削藩政策
明成祖迁都 设立内阁 北京 重用宦官
小结
布政局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皇 帝
群臣 皇族 人民 中 央
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结合手中资料思考:朱元璋为何废了 沿用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
朱元璋废丞相
• 朱元璋称帝后,曾先后任命了四位丞相, 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位 也最重。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 罪名处死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并宣布废 除中书省,不设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 部等行政机构。他将这一措施作为硬性制 度规定下来,,宣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 群臣即时弹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自此,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 被废除了。
地方
中央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中央
吏 户 礼
皇帝
兵Hale Waihona Puke 刑工想一想
•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 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xie ha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
课堂小结
明朝的建立
时间:163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今南京)
明 朝 中央:废除丞相,六部分理朝政,设立殿阁大学士 加 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十三布政使司,由 强 “三司”管理地方政务 中 央 明朝的制度 法律: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大诰》,完善 集 司法制度 权 制 文化:完善学习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 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皇都积胜图》
设立内阁
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位于今北京故宫博物 院文华殿对面的红墙院内。
锦衣卫印(木质)
锦衣卫是朱元璋时设立的特务 机构,直属于皇帝,拥有自行侦缉、 逮捕、审讯、判刑的特权。
明宦官彩塑
八股取士
中央 群 臣 人 民
废丞相,撤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
练习
1、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
()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八股取士危害:八股取士
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 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 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
弊> 利
举子看榜
明代官吏常服
阅读82页小字部分,想想明太祖朱元 璋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实事求是,不讲空话,套话。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实干家朱元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自己的统 治,可惜他有两件事做错了,想想哪两件事他 做错了?
中华书局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明清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政治上:缓称王 经济上:广积粮
1368年初 朱元璋在 应天(今南京)称帝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王朝的建立—朱元璋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二、明成祖的统治
1、靖难之役——成祖夺位
2、继续加强君权
时间: 1368 建立者:元朝标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攻占大都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 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 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 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 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 思考:为什么朱棣会胜利?上台后的他如 何加强君权?为什么迁都、削藩?明朝的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 ②. 削藩 ③. 设立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 表现。
在总结中前进 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能说 出明朝不同于前朝的措施吗?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 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 所产生的后果?( )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 4、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 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 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布政局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皇 帝
群臣 皇族 人民 中 央
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
废 丞 相和中 书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堂巩固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3)讲授新课: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第二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题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是从明朝的建立与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展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意义。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明朝与隋唐科举的对比,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板书设计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一、明朝的建Βιβλιοθήκη 与制度1,地方:三司2,中央:六部
3,颁布《大明律》《大诰》
4,大兴文字狱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
1.时间
2.设立内阁
3.设立东厂
教学反思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课堂效果偏差,作业布置上存在不足。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4)实行削藩政策。
三、明成祖迁都北京,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四、教师可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继续和发展。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
(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分组探究、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
教具准备
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靖难之役”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大约4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及特有的观点;但是,刚刚迈入初中的他们,知识结构还很零散,分析、整理、概括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设问的角度和深度,要注意引导其分析,帮助其整理,鼓励其概括,以期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虽然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上容易僵化学习内容。如何搭建一个图文结合的平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挖掘和锻炼他们的观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就成为了教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