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写关于梦想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概述
主体段又叫论证段,每段200-300字不等,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主体段是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重要部件。
议论文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其中都少不了主体段的存在,认真分析议论文主体段我们就会发现,主体段有着相似的段落构成。
【佳作品析】
多一点务虚,才有诗意氤氲。
王开岭在《再见萤火虫》中言道:“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古人虽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乏务虚的范例。
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忽然返航。
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不亦乐乎。
王羲之等兰亭集会,群贤毕至,赏茂林修竹之景,著锦绣灿烂之文,信可乐也。
张岱独往湖心亭赏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会心而笑,亦是乐事。
古人的这些雅事皆不掺杂功利成分,因而纯粹得动人心魄,令人心驰神往。
我们的生活也当是如此,在奔波劳碌中,也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意点缀。
思考:这个标准议论段中包含了哪几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句子?
【答案】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解析】这道练习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听过阅读文段我们很容易就能将段落划分成五个不同功能的部分,具体如下:
观点句:多一点务虚,才有诗意氤氲。
阐释句:王开岭在《再见萤火虫》中言道:“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古人虽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乏务虚的范例。
材料句: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忽然返航。
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不亦乐乎。
王羲之等兰亭集会,群贤毕至,赏茂林修竹之景,著锦绣灿烂之文,信可乐也。
张岱独往湖心亭赏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会心而笑,亦是乐事。
分析句:古人的这些雅事皆不掺杂功利成分,因而纯粹得动人心魄,令人心驰神往。
结论句:我们的生活也当是如此,在奔波劳碌中,也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意点缀。
一、议论文主体段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个标准的议论主体段一般来说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结论句。
(点、释、材、析、结)
必要环节:观点句、材料句、分析。
非必要环节:阐释句、结论句。
示例:在行走中驻足,是一种宠辱不惊的从容风度(观点句)。
“丘之为人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坚持不懈,求学至老,这是儒学创始人孔子一生的写照。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驾车奔波于各诸侯国的先哲,却也欣赏“暮春三月,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的悠闲之歌(事例句)。
行不忘停,万壑学问在胸,清风明月入怀,共同成就圣贤的从容。
孔子的停,不是懈怠的退缩,而是明智的休憩,于行走的够隙间,聆听血液里的钟声。
他懂得停下脚步的意义,所以即使在一个个“惶惶”奔走的日子里,他的心灵依然从容翩跹。
(分析句)。
——《学会驻足》
二、议论文主体段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般字数:220~280字左右
(主体段过短,可能难以深入论证,主体段过长,会有臃肿冗长之感)
1、观点句:简短有力,亮明段落中心论点;
2、阐释句:对观点句进行阐发和展开,是体现文采或逻辑的重要部件。
在写阐释句时,可以考虑引用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示例01:多一点平衡,才有圆满人生。
(观点句)“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如是说。
凡事过犹不及,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圆满。
(阐释句)
示例02:今天,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需要青年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观点句)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不断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阐释句)。
*注意:在议论文的实际写作中,观点句和阐释句并不总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会把观点句和阐释句结合在一起,写出较为详细充实的论点句,但引用和对偶的修辞,依然是增强文采的首选修辞。
示例:分论点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感谢你们抗疫的关键时刻,不以万里为远,展现了我们中国与世界休戚与共的大国担当意识。
分论点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感谢你们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热血书写赤诚,以奉献书写大义。
3、事例句:事例要典型,叙述要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在一个主体段的中的比例尽量不要超过1/2)。
在使用事例论据时,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实际,灵活选用使用事实论据的方法。
【事例论据的三种使用方法】
①典例剖析——单个事例
②对比分析——两个相对的事例
③略例排比——两个以上事例
*注意:一个主体段中,无论使用几个事例,事实论据在段落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接近的,单个的事例,可以略加叙述,多个事例组合,则每个事例尽可能精简,两三句带过重点即可。
(1)典例剖析示例:读书可治迷茫(观点句)。
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经验阅历少,选择诱惑多,难免产生迷惘和彷徨(阐释句)。
曾经有一位青年读者写信向杨绛先生讨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迷茫,杨绛先生回信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事例句)。
这真是一句简单而精辟的概括。
如何在纷繁复杂中保持灵台清明,不至于方寸大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能帮人明黑白、辨是非,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待认知达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拨云见日、披沙拣金(分析句)。
前人书中的经验,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颇有启迪。
经验每多一分,迷茫便减一分(结论句)。
(2)对比分析示例:“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观点句)。
孔夫子“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谆谆教诲萦绕耳畔,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款款吟歌悦人耳目(阐释句)。
很难想象,开启“倍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令人瞠目。
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时不回家。
妻子则忙着工作上杂七杂八的事,孩子写着没有歇止的作业,成长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幸福吗?而丰子恺在陪伴子女吃西瓜时,一边吃西瓜,一边发出有韵律的声音,那充满音乐韵律的声音引得五岁的的儿子瞻瞻诗兴大发(对比分析事例句)。
在丰子恺心里,“儿童”占有与神明、星辰和艺术同等的地位。
他愿意接近、理解儿童,所以他能够常常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们心灵相通(分析句)。
不倍速,则家中温情浮漾(结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