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尝试
作者:孙远标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4期
江苏南京市六合区程桥初级中学(211500)孙远标
[摘要]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初中政治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

要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可从课堂讨论的题目设计、组织形式、要求和总结等
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讨论;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6001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特别是在各级公开课中,发现课堂讨论存在一些误区,表现在:重形式轻效果,华而不实;讲
数量限时间,浮光掠影;求自主疏指导,失控失度;唯结果轻过程,缺乏动力,影响了课堂教
学的效果。

表面看起来学生都在热烈地说着,实际上只是泛泛而谈,真正自我探索、独立思考
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弄不清问题的实质,出现“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的现象,实效
性不高,甚至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意义。

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的讨论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设计课堂讨论的题目
要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精心设计讨论题目,目的要明确,努力使学生通过讨
论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的讨论题目要注意贴近当前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当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能有效引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使学生
参与其中能够侃侃而谈。

讨论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达到效果,即所谓的“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讨论题目设计应难易合理,太难的题目学生容易丧失兴趣,
而太容易的题目没有思考的必要,也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讨论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先易后难,
难度逐步加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合理有序。

讨论题的设计可以选择一些热点话题,学生在讨
论中应当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据,这样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容易达到教学
目的。

例如在教授第五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讨论题:“学校为防止
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了监视器,这一做法是否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学生小组讨论后,发
言积极踊跃,并立刻形成了正反两种观点。

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双方相持不下时,笔者适时给出观点:首先,学校应当关注未成年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其次,监控的出发点是对学生加强管理和关心保护;最后,合理确定安装地点。

二、科学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
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最终决定其讨论效果。

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班级或学习小组,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

从教学实践的出发点看,以小组或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讨论的
效果最好,主要是此种规模的组织形式最适合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时间安排合理。

从课堂讨论的实践来看,前后座位的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比较简单易行,既可以保证每个
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又可以使讨论能够迅速开展并深入进行。

为了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合理开
展,教师还应确定一个责任心和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并代表本组就讨论结果发言。

此外,
各个小组还应确定自己的小组名称。

经过明确分工后,学生各司其职,激发了讨论的积极性,为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
织保障。

可以说,合理的组织形式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

三、明确课堂讨论的要求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之前,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讨
论的实效性。

如在执教第三课第二框题《男生女生》时,笔者安排了一个讨论:请学生确定优
秀男女生的标准。

并提出了讨论要求:1.列举时请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着手;2.在列
举的内容中标出小组认同度最高的几条;3.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记录,注意书写规范;4.讨论
时间5分钟。

由于有了明确要求,学生讨论的效果较好,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很高。

如果没有明确要求,
则讨论就会变得随意,甚至有学生在谈论与主题无关的事情,使效果大打折扣。

四、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
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因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各个小组的学生构成和思考
方法存在差异,其最终形成的意见不一定一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时间了解每一组的讨
论情况,所以在学生讨论开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统一提出具体的要求。

对于各个小组讨论过程中争执不下的观点及其理由,由组长记录下以后可以由全班学生再
次进行讨论。

这样的交流既可以促使各个小组关注讨论品质,又可以促使学生把讨论的情况进
行归纳整理,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师总结时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对
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加以评价,对讨论认真、成员参与度高的小组及时给予肯定,对讨论不够积
极的小组及时指出问题并提出要求;二是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点评并总结。

师生的交流总结,可以深化学生课堂讨论的效果,并为以后类似的讨论提供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可能。

总之,教师尽心组织、科学安排、适时调控、及时总结,课堂讨论就会更加有效,课堂也
会更加精彩和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袁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