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焦作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焦作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

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

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

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

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

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

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

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

《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

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计的人际危机之中。

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

B.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C.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

D.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

C.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有积极意义。

B.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为佐证。

C.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D.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主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

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

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

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

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

“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

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

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

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

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

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

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

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
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

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

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

她舅说:“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

”她娘说:“知道知道。

”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

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

来弟比她漂亮,能干。

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

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她问。

娘说:“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

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

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

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

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

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

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

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

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你看你们把娃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

再没件合身衣服了?”
娘说:“真没有了。

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唉,看看你们这日子。

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

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

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

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

”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

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

(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

B. 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C. 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

D. 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说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理。

5. 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先后推出了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建有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部配备了流动文化服务车,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977个,拥有市图书馆“洛图讲坛”“掌上微阅读”和市少儿图书馆“萤火虫系列活动”等30余个品牌服务项目。

按照“书香洛阳”建设提升实施方案,我市将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30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

此外,每个县(市)区将至少投放2台图书自助阅读机、4台电子图书阅读下载机,确定10个至15个流动图书车基层流动服务点,定期开展流动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

市财政对市级公共文化单位开展的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政府投入撬动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投入。

(摘编自《洛阳晚报》2017年12月16日)材料二:
7月22日,参加第28届书博会的人们,踏入位于深圳大学南校区的简阅书吧,不由惊讶:这里看不到曾经熟悉的书店的样子,整个书吧布局动线清晰,灯光设计恰到好处。

大通透、大跨层的设计,让空间进行对话,让书与生活实现深度交流。

但这里的主角是书——总面积近千平方米,共三层,有近四万册图书,包括人文社科、花卉文化、文创精品、健康旅行、艺术美术等近十种。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倒闭潮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书店模式生存发展的探讨。

在深圳,书店更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从刚开始的“综合性大卖场”,再到之后的“体验式书城”,蜕变为现在的“创意书
城”“创意书吧”。

从2015年国家就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并出台了扶持实体书店的系列政策,深圳就开启了大书城小书吧的布局之路。

截至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布局,书城成功转型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成为一个以书业为核心、以书城为阵地的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

深圳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0座本地书城、100个书吧、1000个智能书栈,努力为市民提供复合式、一站式的阅读文化生活中心,把对市民的文化服务精准到每个社区。

(摘编自刘芳《大书城小书吧深圳开花》,《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5日)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书屋正为人们提供着读书消夏的好去处。

这些城市书屋规模虽然不大,但分布在商业街、社区等地,十分便利。

专家指由,城市书屋的到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不仅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更为城市自身竞争力奠定了长远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市民对公共阅读空间的旺盛需求是推动城市书屋出现的直接动力,而在兴建城市书屋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书屋的兴起,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城市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己成为许多城市一景,江苏扬州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邻近瘦西湖景区,好景好书共赏;山东威海竹岛分馆城市书屋采用工业元素设计,按功能分区;辽宁盘锦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具有“一站式”阅读体验,无人值守全自助、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服务特点。

“城市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兴盛,特别是文化公共服务马亮认为,营造文化氛围和提升城市品位对于吸引高端人才作用巨大,未来城市书屋将会起到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

(摘编自王俊岭仇辰《城市书屋给生活添书香》,《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31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洛阳市推出“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虽然是为了文明城市创建,但最终成了实在在的文化惠民项目,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B. 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相对有限,但在市级财政提供的必要保障之下,“书香洛阳”建设已经取得丰富成果,提升方案也正在顺利进行。

C. 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深圳“智能书城”、“创意书吧”等,是实体书店生存发展模式在深圳20多年发展变迁的结果,是把文化服务精准到社区的表现。

D. 全国多个城市各种形式的城市书屋、书吧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它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圳把书城定位为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落实了国家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的政策。

B. 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既奠定了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也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入洛阳、扬州和威海仿效对象。

C. 城市书屋的出现,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D. 洛阳的城市书屋和深圳的创意书吧各自走过了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但都既落实了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又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

9. 推动城市书屋在各地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保护城市书屋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狄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过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自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开成初,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

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刘禹锡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B.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C.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D.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即“表字”,与名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举行冠礼时取的。

文中“梦得”是刘禹锡的字。

B. 博学宏辞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唐开元年间始设,来考拔能文之士。

C. 秩满,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秩”;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委之常秩”。

D. 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禹锡名重一时,擅长作诗写文。

他受到王叔文的重用,被称为有宰相器;善写五言诗,禁中文诰都出自其手。

B. 刘禹锡宦海沉浮,出仕在外多年。

他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朗州司马;后又十多年离京城,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

C. 刘禹锡心系教育,兴叹学校衰败。

他认为如今教育不力在于没有钱物供学官使用,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

D. 刘禹锡以文会友,甚得朋友深交。

晚年他与白居易交往友善,在诗歌方面唱和往来,且白居易为之集诗而作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14. 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而遭遇变故,请概括此事发展变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5.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

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炒。

16.诗的后两句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生活中,我们与亲友分别时常留恋不舍,此情此景总能让我们想起柳永《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周瑜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冥思苦想,而要实实在在地学习。

这两句也与孔子的“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如果你要参加一次辩论会,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

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150左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众所周知,“快餐文化”当下盛行,而创作实为不易。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请为漫画拟写一个标题。

(8字以内)
(2)请就漫画的构思谈谈你的看法。

(90字以内)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

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

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分析错误,“儒家”指的是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它从来都不是一种政治制度。

原文的表述是“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说的是制度化的“儒家思想”已然解体。

C项,“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D项,“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分析错误,以偏概全。

原文的表述是“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弘扬孝悌之道”只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

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