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港口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2.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过程。

2. 能够分析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学会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熔化和凝固实验的物质),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并观察水的凝固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学会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分析某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熔化和凝固特点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

2.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降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某种物质的熔点是80℃,凝固点是20℃,这种物质在0℃时处于什么状态?(2)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3)铁的熔点是多少?如何测定铁的熔点?2. 作业答案:(1)0℃时,这种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温度变化的特点和放热现象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解释和举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在实验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果。
(5)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科普视频,如BBC纪录片《自然界中的奇迹》、《宇宙的奥秘》等,拓宽知识视野。
(6)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更深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学生可以参加线上物理课程,学习物质状态变化等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及温度变化规律。
③ 凝固过程中的放热现象:凝固过程的放热原理及温度变化特点。
④ 实验操作技能:仪器使用、数据测量和处理等基本技能。
⑤ 物质状态变化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现象及解释。
2. 关键词
① 物质状态;熔化;凝固;温度变化;晶体;非晶体;放热现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熔化和凝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质状态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比如,我们可以将冰块放入一杯水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粤教沪版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特点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新)粤教护科物理八上《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公开课(教案) (2)

(新)粤教护科物理八上《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公开课(教案) (2)

课题§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难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
⑴到达熔点
⑵继续吸热
熔化、凝固的应用
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
冷冻食品保鲜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学生观察生活,举一些身边的事例

熔化:特点:
凝固:特点:
晶体:
非晶体:
应用:
六、教学反思
1.
2.。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这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主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从而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引入:我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二、实验1:我让学生观察铁块在热水中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铁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三、实验2:我让学生观察铁块在冷水中的凝固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铁块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四、实验3:我让学生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五、实验4:我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冷水中的凝固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冰块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通过实验观察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对熔化和凝固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打算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对物质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认识晶体和非晶态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同时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教学难点
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反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作业
学习之友64页第四题,65页12题
板书设计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像的特点
三、晶体和非晶体凝固图像的特点
二、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
1.让同学们将书翻到96页阅读活动1的内容。
2.打开PPT的视频小实验,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教师查看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的情况,并进行指导。
3.让学生通过记录的数据进行描点、画图,且观察学生画图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指导。
4.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晶体的凝固图像和非晶态的凝固图像,让同学们通过对熔化图像的理解来分析凝固图像。
五、课堂练习
学习之友64页基础练习2、3,教师进行对个别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
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实验过程,并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学生进行描点、连线画图
学生通过老师的图进行对比看画对了没有。
教学资源
实验小视频、蜡烛、打火机、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
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蜡烛的变化,以及蜡烛的液体滴在纸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进程中的物态转变和吸热放热进程【教学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块、松香、水、火柴。

【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咱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可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转变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因此物质状态的转变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季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型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咱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进程叫做凝固。

适才咱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实验:观看冰块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冰块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冰块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待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断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冰块的温度,并观看冰块的状态。

最后依照记录的数据在座标纸上画出冰块的温度随时刻转变的图线。

(2)注意事项实验中,搅动必需不断地进行,以保证冰块受热均匀。

(3)待熔化进程完成后继续加热。

3.冰块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画出熔化曲线,请该组同窗画在黑板上,图①)教师:大致形状如下图。

咱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窗们结合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刻内冰块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转变?(答:AB段所对应的时刻内冰块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块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刻内,冰块的状态如何?温度是不是转变?这段时刻是不是对冰块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刻内冰块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5674.粤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5674.粤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教师: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1.观察蜡烛的状态(),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流下来。

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再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演示:小烧杯装碎的蜡烛,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介绍观察到的现象。

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绘出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提出问题;蜡在凝固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将上述实验中小烧杯(装有烛油),放入装有少量酒精中的大烧杯中。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课。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以实验为基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冰块和热水,以及各种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能够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计时器、实验盘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冰块,让孩子们观察它的状态,然后将它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分组实验: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冰块、一杯热水、一个温度计和一个计时器。

孩子们需要在实验盘上记录冰块的状态变化,包括开始熔化的时间、完全熔化的时间以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画出冰块的状态变化图,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4.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并一起讨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积极参与实验和记录。

然而,有些孩子在观察和记录时,可能会出现误差,我在课后会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如何更准确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新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熔化、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曲线。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如栩栩如生的冰雕、晶莹的冰棱、萌萌的雪人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观察这些景象的时候它充满欣赏价值,然而当时间变长,温度升高之后它们就面目全非了,这是为什么?二、新课学习物理学中,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冰熔化后变为水。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水凝固成冰。

【过渡】我们现来观察一下燃烧的蜡烛,它为何会“流泪”?(一)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那么熔化和凝固有何特点?我们现以海波晶粒为对象,来探究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会不断升高。

【活动】准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装有海波晶粒的试管、火柴、水等材料,我们来探究课本活动1的内容。

请大家从3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知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数据填入下表:完成课本图4—29的温度-时间图像。

根据记录的数据与图像,分析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填空。

当海波晶粒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每隔1min记下海波的温度,绘制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讨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

请同学们评价课本图4—30种的问题。

【交流】仿照活动1,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活动2的内容,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不变-升高;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粤教版)学案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粤教版)学案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粤教版)学案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今天的课程《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这两个物理现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通过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熔化和凝固实验器材一套。

2.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五、活动过程1.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冰块在室温下逐渐熔化的过程,并引导孩子们思考熔化的特点。

2.讲解:我向孩子们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3.实验: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冰块熔化和水凝固的过程。

4.分享:每组孩子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我们一起讨论和分析。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难点是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冰箱,记录冰箱中冰块的熔化和水的凝固过程,并将观察结果带到下一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样的课后作业既能巩固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能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实验课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的细节,它们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也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点。

实验的设计是这节课的核心。

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冰块,作为实验对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习目标】XXXXX: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1、预习案: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探究案: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4、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曲线图像4、分析和论证(1)从图像可知,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2)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粤教沪版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审核人: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教学目标】1、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3、通过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描绘晶体熔化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引入:仿真实验模拟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

【自主预习案】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

2、探究“冰的熔化”“观察冰的熔化”的实验:(1)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时间/min12345678910温度/℃-5-3-10000135(2)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____;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

3、探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1)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时间min01234567891011石蜡温度/℃404143454648505254565860(2)冰在熔化的全过程(开始出现液体到全部变为液体)中,温度____。

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_____。

【当堂训练案】1、右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1)海波是 (晶体/非晶体),其熔点是、(2)海波的这个熔化进程至少用时 min;在第2min时,海波的状态为;48℃的海波的状态为、2、晶体的熔化条件: (1)达到______ (2)继续______ (缺一不可)。

3、石蜡(吸热)→变软→变粘→变稀→成液,温度_______;蜡液(放热)→变稠→变硬→变固,温度_________。

第四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教学目标】1、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word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word版】.doc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图,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情景导入】冬天河水结成了冰,春天冰化成水;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秋天的早晨会有露,雾,霜......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95第一段,回答: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任务二: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熔化凝固分析数据1.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图线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对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在熔化和凝固前,熔化和凝固中以及熔化和凝固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凝固前,凝固中,凝固后。

【评估交流】你的结论与别人的相同吗?谁的更合理?对比海波熔化特点进行讨论练习:1、如图4-2-1所示,为某晶体的______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 状态,CD段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48℃表示该晶体的______。

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min的时间.DA图4-2-1任务三: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熔化凝固分析数据1.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图线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对整理和分析,总结石蜡在熔化和凝固前,熔化和凝固中以及熔化和凝固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凝固前 ,凝固中 ,凝固后 。

任务四、阅读课本98页,回答:1、有些固体像海波那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____,如_____、_______等等。

2、有些固体像石蜡那样,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沪版
展示主题二:
要求: 组代表板书自研成果,并标注出关键词,结合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来进行展示。根据凝固时熔化的逆过程完成凝固的展示。
②石蜡的熔化过程是不断上升的,可以和冰的熔化图像比较进行展示
建议:绘图并标注关键词
展示主题三:
要求:
①板书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展示。
②列表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③列举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互 动 展 示 内 容、
形 式、时 间
展 示 方 案 内 容、
方式、时间
随 堂 笔 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
熔化和凝固
主题一: 熔化和凝固
生活情景: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吃“冰棍”,可是如果没有及时吃掉的话,不一会冰棍就消失了,只留下一滩水。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试试看。
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P95内容,找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写在随堂笔记中,针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知能转化
全班同学完成当堂反馈中的内容,做到安静、紧张、有序,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
(30min)
【智能转化】(知识生成、拓展提升、同步演练、规律总结)
1.回顾上节内容,汽化和液化是态和态之间的物态变化,那么熔化和凝固是态和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凝固是熔化的。
2.水浴法:
从图4-27中会发现酒精灯不是直接对试管加热,图中所示的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水浴法加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基础题:1.晶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那个温度叫做晶体的,等 都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特点。
2. 在很冷的地域利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要紧缘故是( )
A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B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 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D 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

第四章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固点。

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 (1)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 (1)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过程与方法】(1)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2)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应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熔化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及结果分析。

【难点】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固态和液态相互变化的现象?(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老师也可补充)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导语二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蜡烛熔化了。

(又凝固了)师:可见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导语三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变成了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两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质在固、液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熔化和凝固【交流讨论】举出生活中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点拨】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
一、情景引入
上物理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请同学们认真体会对联的意思,水结冰时冰的温度真的没有下降?冰化水时水温不会升高吗?你信吗?让我们来实验探究吧。

二、教材研究
问题1——冰熔化时有什么特点?
参照课本图4-27,把装有一些小冰块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慢慢的给小冰块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的变化。

结果表明: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

问题2——水的凝固时温度会变吗?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观察水会不会结冰?水结冰是什么过程,想想水要结成冰要达到什么条件?
结果表明:水放入冷冻室后,温度渐渐 ;到达 ℃时开始结冰;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 ;当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温度 。

三、典例分析
如图4.3.1为某物质受热熔化的曲线,这种物质是 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计时初温为 ℃,熔化过程一共用了 min ,AB 段物质处于 态,BC 段处于 态,CD 段处于 态。

解析:我们从冰熔化中知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答案:晶体;40;10;8;固;固液共存;液。

四、达标训练
1、无线电维修人员,经常用电烙铁对断开的电路用焊锡进行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焊锡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锡的熔化过程需要 热;凝固过程需要 热。

2、小明在做一种物质凝固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 (1)据实验数据在如图4.3.3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该物体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 ,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时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4、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在太阳下,乙在房间内,一会儿后两盆水中都有未熔化的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盆中的水温比乙盆中高
B、两盆水温相同
C、乙盆中的水温比甲盆中高
D、无法确定
5、保温瓶内,有一定量0℃的水,现向瓶内放一小块—2℃的冰后,盖好瓶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的水结成冰
C、冰和水数量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6、如图4.3.4所示表示某固体熔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只吸热,不升温
B、BC段只吸热,不升温
C、CD段只升温,不吸热
D、BC段不升温也不吸热
7、如图4.3.5所示,一烧杯中有大量冰块,试管中也有冰块,现把试管放在烧杯中,不接触烧杯底,用火给烧杯中冰块缓慢加热,烧杯中冰块熔化了一半后,则试管中的冰块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一半熔化
D、一小半熔化
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1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致被冰坏。

11、国外研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

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下降时倍感温暖,其中的原因是。

12、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并汽化吸收了火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热量
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冬天,湖水结冰
14、如图 4.3.6所示,能表示沥青熔化图象的是
()
15、2007年冬,我国湖南广西等地下起大雪,致使公路路面积有大量的冰雪,当时为了能使公路通车,工人们在公路上洒盐,请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6、阅读短文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揭秘。

“雪怪”之谜
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从东京飞往孟买的航程中,不幸在喜马拉雅山上空陷入了云团,最后坠落在喜马拉雅山中,气温在零下20~30℃。

在奋力迎救中,有一名幸免于难的男青年向记者发布过一则令人惊异的消息,在喜马拉雅山中,他见到了神秘的喜马拉雅山雪怪,他描述道:那是飞机坠毁的第二天早晨,我从昏睡中醒来正在绝望之际传来了脚步声,向客舱外面望去,看见一个浑身黑毛的家伙正在寻找雪地上飞机的残片,这时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雪怪!当时我又紧张又激动,虽然天很冷,但风已停止了,我克服了恐惧,从怀里掏出钢笔,又从口袋里拿出纸,把雪怪画了下来,记者亲眼目睹了用蓝色墨水画的雪怪。

(1)你认为这名青年向记者发布的“雪怪”是真实的吗?()
A、是
B、不是
C、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五、中考试题
(2008年北京市)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
(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或“液”)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4min到8min温度一直保持0℃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是不断上升的,这就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0℃熔化,说明2℃已熔化完毕,说明已处在液体。

答案:0 晶体液
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答案:B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右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六、课堂测评
1、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这个温度叫该物质的,冰的熔点是:℃。

2、海波通过加热后,由固态的海波变为液态的海波,是海波的过程;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变为冰块,这是水的过程。

3、在松香、冰、食盐、玻璃、石蜡、橡胶、石墨、海波、铁块、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有:,属于非晶体的有:。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5、冰的熔点是0℃,则温度为0℃时它()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把0℃的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凝固从而使冰增多
B、由于冰熔化从而使水增多
C、冰与水都不会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
根据上表判断,以下说正确的是()
A、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的气温
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210℃的氧处于固态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
二、教材研究
问题1 0,不变,上升
问题2 下降,0 ,不变,下降。

四、达标训练
1、熔化、凝固,吸,放。

2、(1)(2)不变,48℃。

(3)晶体
3、B
4、B
5、B
6、B
7、A
8、C
9、雪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气温降低,因而造成“化雪冷”;下雪与化雪是相反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因而“下雪不冷”。

10、水凝固放出热量。

11、该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12、D 13、A 14、A 15、目的是为了降低盐水的凝固点 16、(1)B (2)海拔高达几千米的喜马拉雅山上,即使在无风雪的时候,气温也在零下20~30℃,这种温度下,钢笔水早已凝固,即使在身上没凝固,一拿出来,很快就会凝固了;因此那位青年不可能用蓝墨水在纸上画出雪怪。

(3)可以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一些事情的真伪进行判断。

五、课堂测评
1、不变,熔点,0 ;
2、熔化,凝固;
3、冰、食盐、石墨、铁块、海波;松香、玻璃、石蜡、橡胶、沥青);
4、A ;
5、D ;
6、C ;
7、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