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隆中对
【语言基础练习】
⑴躬耕陇.亩()
⑵汉室倾颓.()
⑶不知存恤.()
⑷遂用猖獗.()
⑸挟.天子()
⑹帝室之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______________
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______________
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______________
⑷总揽.英雄揽: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4、相关知识积累:
⑴有一些成语与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隆中对》有关,请你写出两个与本文有关的成语
来,并作解释。

示例:⑴三顾茅庐: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七擒孟获、火烧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及名著知识填空。

袁世凯死后,有人拟了这样一副讽骂挽联:“()云:毋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善体斯意;桓温谓: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其中上联中空缺的即是被后人称为乱世“”(评价性称谓)的(人名)。

悄悄告诉你:
是三国时的
一个人物。

【课内精读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6—9题。

隆中对(节选)
陈寿
6.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利尽南海(物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国都)此用武之国(地方)
(C)贤能为之用(他)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荆州、益州:④诸戎、夷越: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赏析】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汉明帝年号。

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②不耻.劳辱()
11、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14、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探究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l ǒng ⑵tu ì ⑶x ù ⑷ju é ⑸xi é ⑹zh òu
2、⑴争强、争胜 ⑵资助、给予 ⑶兴旺富裕 ⑷招致、罗致
4、⑴①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②天府之国:现多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地。

③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④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⑤犬马之劳:古地臣子对君主常自比犬马,表示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

先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⑥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⑵①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②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⑶如,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5、奸雄 曹操
6、B
7、 略
8、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9、 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
作答)
10、①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
11、左右皆笑之。

(多写不给分)
12、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13、通假字:研 本字:砚
14、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

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

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

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

生1: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4:他还是一个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3:他是一个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生1答:诸葛亮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
家,从他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

生2答:他是一个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的人。

从他的“对”,也就是他对刘备说的一番答话可以看出。

生3答:他是一个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的人。

从“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可以看出。

生4答:他还是一个矜持自重的人。

从“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可知。

1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
标提出了以下的战略方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