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2.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一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二是“新近发生”,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
2.新闻报道的特点是
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
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仸何事实、仸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
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
小说家到明天就不如今天有趣的任何事情
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迚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亍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
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
4.新闻五要素:
1、何人
如果“何人”是显赫的人物,或名声或重大事件,它通常就可以成为导语的突出点。
名声本身就可能吸引读者,电荷的名字应当首先被突出。
例子:
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公开场合拒绝承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他正在角逐总统。
突出的何人也可以是普通人,但是他的职业、性别、年龄和其他显著地特征可以在某种特殊条件下突出。
例子:
官方称,以为妇女以及他的母亲和表妹,在昨天发生于卡顿的火灾中丧生,这场二级火警烧毁了一座两层楼房。
莫德斯托——警方称:一名男子租了一支左轮手枪,购买了子弹,然后在本地的靶场内自杀。
侦探麦克·哈登警官说,59岁的莫德斯托市民沃特尔·亨利·瓦罗显然是因为抑郁症自杀。
他是古恩县靶场近年来的第二名自杀者。
1995年,曾有一名男子租了一支枪并购买子弹,然后自杀。
2、何事
如果一个时间或行为比参与其中的人更重要,这个要素就应当被突出。
例子:
星期四凌晨,一场火灾烧毁了爱阿米海滩的一家最古老的杂货店。
3、何地
有些场合,何地的要素要超过其他的要素,记者写这类导语通常是要营造某种氛围,或者描绘一种场景。
例子:
海洋世界——这个小镇和鱼一起睡着了,无论它是否能醒来,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4、何时
例子:
圣奥古斯汀——1882年,以为美国商人乘坐四轮马车到小城圣奥古斯汀旅游。
这位商人,标准是有公司的合伙人,被这里深深吸引,决定把这个小城变成供富人享用的冬季旅游胜地。
5、为什么
有时候记者不愿意使用这种导语,是因为他们通常很长。
但也有例外。
例子:
过去几年阻止医疗成本上涨努力的失败,意味着美国人明年要为他们的健康多支付8%-20%的费用。
州警官警告,由于持续4个月的极度干旱天气是本州主要供水地的水位下降到了危险的低水平,将来可能实行定量供水。
他们要求居民安装可存水的旋塞式和喷淋式水龙头,并限制浇灌草坪,以减少用水量。
6、怎样
此类导语,通常因为篇幅过长而不被采用,因此,用得不多。
例子:
一封寄往麦迪逊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匿名信,揭发公司中的一名科学家偷盗设备。
这封信导致三人被捕。
简单新闻的导语不应表述太多,也不能太少。
在此类报道中,最好的导语通常只强调一个要素。
如果其他要素也值得关注,可以把它放在第二段中加以突出。
一条导语只要能告诉读者最重要的信息,那么它越短越好。
如果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不能包换在导语中,就要妥当地安排在主体中。
如果看不出哪个要素更重要,通常选用何人的导语。
在动笔前,记者应当仔细检验报道中的每个事实,寻找一个能使报道更生动有趣的角度。
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
5.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
1.概括事实
任何新闻报道都离不开对客观事实的概括,这不仅因为要用语言传达客观事件的总体情况和来龙去脉,还因为新闻一般要求精炼、简明。
对新闻事实的概括要立足全局,抓住特征,正确反映整体。
2.精选事例
在报道中,结合对事实的概括报道,选择一定的具体事例,既能提示新闻报道的主体,又能使报道生动感人,这些事例不应随便选,而应具有典型性、具有鲜明个性、能够说明问题、能够给人留
下深刻印象。
3.再现场景
再现场景就是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情况逼真地描写出来,产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从而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对比衬托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对比性材料能够更明确地表达记者要说的话,比如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突出新闻事实的变动程序等。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
6.新闻稿格式
所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形状。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的新闻结构方式。
常应用亍动态新闻。
标题
导语
主题
结尾
7新闻标题和导语:
1、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读者接触新闻媒体,大多是“无意注意”——并不是带着某种专门的目的特意去寻找某个新闻。
例子:
【德新社伦敦(2000年)12月31日电】今天公布的令人震惊的心统计数据显示,烟民每吸一支烟就减寿11分钟。
【路透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7日电】研究者们今天说,入睡的鸟儿不仅会做梦,而且他们梦到的事情可能就是白天唱过的歌儿。
2、导语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就是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如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部分。
例子:
本报讯今天上午9时,副市长张白发有一次来到亚运村安慧里2区18号楼,与前几天不同的是,今天他带来了北京市城建系统几乎所有的局长、总经理。
本报讯今天上午,在亚运村安理会2区18号楼前的空地上,副市长张白发当着城建系统几乎所有局长、总经理的面,宣布扣发本人一个月工资,以示自责。
上面两条导语中,前条并没有在导语部分交代张白发做了什么事情。
读者关心的最核心的事情没有交代,自然无法吸引读者。
有些消息的导语,即使神罗了部分新闻要素,只强调某一点,
其叙事依然是清楚无误的。
2、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本报讯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6日至11日袭击了京郊西部与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
密云、怀柔两县交界处雨量最大,造成10万民众受灾,22人死亡,6人失踪,被毁农田达数万亩。
灾情是最重要也是读者最关心的,应加以突出。
8.新闻主体和结尾的写法: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