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饶市2024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既有模型的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数据训练和引导不断更新模型,初步展现出人类的创造性。
这种强大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仅代表着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冲击。
关于技术对人类的取代过程,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认为,技术对人的取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技艺知识的剥夺,对人生活知识的剥夺,对人理性知识的剥夺。
整个剥夺过程被斯蒂格勒称为人的“无产阶级化”。
在斯蒂格勒看来,“无产阶级化”并非指人的经济状况的贫穷,而是指技术的“智能化”导致的人的“愚钝化”,抑或“废人”化。
也就是说,技术发展不仅能够取代人类身体,代替人类的生产劳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提供生活选择设计选项,让人们在其中作出价值选择,甚至代替人们选择如何生活。
那些失去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的人会被视为“废人”,因为他们不再拥有可以自给自足的知识,甚至也失去了“生活的知识”。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理性思考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会不断下降,越来越趋于平庸化、扁平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的取代已逐渐接近斯蒂格勒描述的第二、三阶段——越发剥夺人的理性知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人的理性判断能力。
但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使人的自主性、人与他者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变得越发重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协助人类进行知识生产,甚至能够生成新的“思想”。
江西省上饶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他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讨论会上,作家们围绕“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的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
②群山逶迤,竹海莽莽,茶树连片、油菜花开……走进这座古村落,各种美丽的景观摩肩接踵....,让你目不暇接。
③柴米油盐酱酷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魂牵梦绕的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④在那烽火连天、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人们流离失所,骨内分离,亲人们动如参商....,一辈子也可能再难得一见。
⑤为逃过检查,一名毒贩子竟殚精竭虑....地把毒品藏入香烟盒内,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过高度警惕的列车乘警的火眼金睛。
⑥张辽属于并州集团高级军事统帅,有着并州军兵善战的特点,但又与并州军官有所区别,这是曾操对张辽刮目相看....的原因之一。
A. ①②④B. ②⑤⑥C. ①③⑤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B. 近年来,音量大、宇体大、使用方便的老人手机大受人们欢迎,但质监部门抽查表明,老人手机合格率低,其质量让人堪忧C. 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D. 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据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景象朝暮变化之美。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论证了“小年”和“大年”的区别之后,紧接着以“彭祖”立论:“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吉安县中易东晖新余一中黄富忠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
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
”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
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
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
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象在天。
所谓四灵者。
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
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
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
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
殷代以灵龟兆吉凶。
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
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
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
【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上饶二模】江西省上饶市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 分)本卷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脚踝.(huái)靓.妆(liàng)羁縻.(mí)教学相长.(zhǎng )B.菁.华(qīng)骀.荡(dài)强横.(hèng)胆大如斗.(dǒu)C.伉.俪(kàng)骁.勇(xiāo)蓓.蕾(bèi)数.典忘祖(shù)D.藤(wàn)剽.窃(piāo)抹.黑(mǒ)逸兴遄.飞(chuá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溪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地流动。
B.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也彰显了文章的大气和力度。
C.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性术语,原意是装配、构成。
D.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王治郅是大家公论的最具篮球天赋的运动员。
他尽管已是34岁的老将,但老当益壮....,率领八一队顺利挺进CBA 季后赛。
B.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作为一名参加青歌赛的原生态选手,他第一次来到北京,看见车水马龙的立交桥,如同“蚂蚁进磨盘....”。
.....———...条条是道D.温家宝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与会记者好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尽管自主招生政策还存在一些可以商椎的地方,但是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高考制度。
江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江西省2015届第二次高三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题2014.12整理制作:青峰弦月语文工作室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硅化木上的古代文化硅化木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也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硅化木是石化的古植物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石。
通过硅化木我们可以获得当地、当时的古气象资料,如太阳光照长短、雨水丰沛程度、千百年间的气候变化、植物群落组合、地域之间及经纬度变化关系等,是研究中生代地球生物变化和地层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
硅化木文化,于古今中外,源远流长,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载体,蕴涵着重要的人文意义。
硅化木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更有吟咏硅化木的诗句:“居无玉树不亨通,家有祥石乃兴旺。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历史,人们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归根于“德”“坚”“神”“寿”4个字。
“德”反映其品格,“坚”突显其质地,“神”代表崇敬,“寿”寓意为心愿。
中国古代将硅化木称为松化石(松石)。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了松化石,认为其乃松化为石。
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史书、地方志、笔记、游记等文献中均有关于松石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转,松石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山海经》,对硅化木有“不死树”“文玉树”“圣树”之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纂的《尚书·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出“铅松怪石”。
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似玉非玉,似石非石”之物,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这种推测也可以在明代阎士选《松石记》的记载中得到印证。
他在《松石记》中记述了古青州一带的东海大竹岛中有松化石。
东晋的医学家葛洪在研究长生不老药时,研究了一种叫石芝的木化石,并做了相关的记载。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新增药物品种的考释,引葛洪曰:“石芝者,石象芝也。
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理试题J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2)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琵琶行》一文表达琵琶女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哲理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此山中”与杜甫《望岳》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7)新世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
”的良好心态。
(《岳阳楼记》)。
(8)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孟浩然与农家朋友相聚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悠闲自得,幸福是杜甫“,。
”的美好愿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古诗文默写。
(1)晓战随金鼓,。
(2)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蒌蒿满地芦芽短,。
(4)__________,君子好逑。
(5)__________,白露未晞。
(6)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7),千树万树梨花开(8)纷纷暮雪下辕门,。
(9)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壮心不已。
1.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小题。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VIP专享]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VIP专享]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afd8eeb0717fd5360cdca4.png)
2015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说明:全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六大题,18 小题,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请把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卷 里按题号书写作答。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 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 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 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 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 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 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 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 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 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 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 ……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 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 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 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2015年江西高考语文样卷

2015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模拟样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托物言志的咏物传统下,物与特定情感或人格象征逐渐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结合。
竹经霜不败、枝叶峭劲的自然属性,常被用以比喻不畏艰险、风骨倔傲的人格精神,竹也因此在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君子”形象,获得经典化了的象征意义。
宋代诗人的咏竹之作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这一传统。
然而,苏轼一些诗歌对竹的游戏性观照,是诗人对竹之诗意的新探索,体现了经典意象在个人化写作中的意义分化。
苏轼以游戏性的态度写竹时,以个人化的观照表现竹,探寻竹给人带来的幽默联想,体现出与正面托物言志相异的写作方式,于是竹在诗中的意义有所分化。
不过,虽然苏轼对竹的观照描写有许多私人化因素,但其精神内涵的底线并未被打破。
游戏性的写作,只是从各种角度使竹的形象更为亲切、生动、丰富。
对与竹相关的私人事件进行征用或影射,构成苏轼游戏性写竹的一个角度。
苏轼常在诗中用发生于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之事作为“典故”,这种“典故”可称为“私典”。
宋人作诗以好用典故著称,典故是文化背景相似的士子所共有的知识,可根据学识领会。
私典则相反。
通常而言,诗人会以“自注”的形式标明来历,交待事实之本,若非如此,旁人则难解其意。
苏轼在咏竹诗中用“私典”咏竹,并不以对竹的描写本身为目的,而更看重借物所传递的绵绵情意。
不过,知名人物的“私典”会随着文字与事迹的流传而被众人分享,逐渐成为共有的知识,甚至成为后人诗中的典故,成为传承时代记忆的一种方式。
苏轼游戏性写竹的另一特殊视角,则利用了从自己的一首诗中发展出的逻辑,将“竹”和“饥”的联想勾联在一起。
这首诗如下: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理解这首诗中苏轼对竹的议论,必须注意写作的具体场景。
2015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含答案)

2015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含答案)绝密★启用前江西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元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其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PDF版高三

上饶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2、C (“寿”是指斟酒祝福,“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3、D (“晦涩委婉”之说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回荡人心”。
)4、B (意动用法,觉得……惊异)5、C (参见译文标点)6、D (“互相敌视”“诬告”错,原文只是说了萧顷专门找李琪的过错去告状,告状的内容也是事实,不是“诬告”)7、(1)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士的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
(得分点:译出大意给2分,“经略”、“以”、“伦”各1分)(2)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就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译出大意给2分,“重”、“寻”、“萧墙之难”各1分)8、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
(3分)(答其它手法,恰当的亦可酌情给分)9、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
(3分)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
(3分)10、(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空1分)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
(A项根本原因是槐花有了身孕且赤地千里外面同样难以为生;D项不是留白式结尾,留白式结尾是开放式结尾,本文不符合这一特征;E “叙事手法新颖”不妥,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谈不上“新颖”,其它正确)(2)答案:①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小说张本;②前两段描写了因干旱带来的末日景象,渲染了悲苦绝望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③坏境的恶劣艰苦衬托了人性之美。
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理试题A

1.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③题必做,④⑤两题选做一题。
(6分)【小题1】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小题2】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密州出猎》)【小题3】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明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语句是“_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友情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
【小题5】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劳作辛苦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小题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2】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唱出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的名句是:__________,。
【小题3】《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是“”;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是“”。
【小题4】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3.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小题1】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小题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初唐诗人王勃《送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说明文阅读(共8分)醴陵瓷①釉下彩瓷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②过去,醴陵瓷器只是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
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江西省上饶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
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现,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
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
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
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
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明清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文化,其文亿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近代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几千年,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
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
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饶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
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
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
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
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
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
?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
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
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
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
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
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高三2010-03-19 12:28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感喟/匮乏吝啬/褪色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着眼/着落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隔阂/弹劾脖颈/陷阱洗濯/擢发难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剽悍录像机欢渡春节贻误战机B.笔杆两码事顾名思义风云变换C.震撼吊胃口艰苦奋斗迫不及待D.宣泄金刚钻无可置疑应接不遐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联系上下文,说说翠翠这时候为什么会“忽然哭起来”,她不何而哭。
B.这部作品以其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如《与吴质书》中“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的但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是”),比现在的语意轻。
D.还没等二虎子说完,连长就摆了摆手:“啊,原来是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上班途中,我碰到步行的老李,问他为啥没开车,他说最近他总是安步当车。
B.虽然刚出土的这件帛画已残破不堪,但是专家们通过它的一鳞半爪还是认定此作出自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之手。
C.王教授非常瞧不起那些述而不作的学者,认为他们没有创见便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D.因为打碎了父亲珍爱的花瓶,我躲在公园里不敢回家,我害怕被父亲生吞活剥了。
5.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江西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15届高三第二次段考语文科试卷概要

3.7万人如何写一篇论文
金煜
近期,一份学术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有着37000多名作者的研究论文。这些“作者”又是玩家,通过一个名叫EteRNA的在线科学游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RNA研究中。众筹,这个利用集体智慧做同一件事的概念,正在慢慢进入科学界,以好玩有趣的形式发动科学爱好者的热情。科学家认为,众筹的力量将改变科研的形式,成为今后科学发展重要的能量。
D.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它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B、绯闻(fēi) 谲诈(zhà) 绦虫(tiáo) 应有尽有(yìng)
C、绷脸(běng) 工尺(chě) 巷道(hàng) 量体裁衣(liàng)
D、鲑鱼(guì) 纸屑(xuè) 龟兹(qiū) 隽语箴言(juàn)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4年江西大多数地区夏季温度达到35°,可谓是七月流火,酷暑难耐啊。
B、许多观众看了《匆匆那年》后,都感觉童年的事仿佛历历在目的呈现在眼前。
C、对于古人或者一些作家,他们的言论如果有过激的现象,我们应该求全责备,因为时代和习俗会是不断变化的。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群臣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他。
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而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多。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意思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意思篇一:2015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5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说明:全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说明:全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把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卷里按题号书写作答。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
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
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
自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
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
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
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
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
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只杯,与自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
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3分)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
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醑”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醑”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琪,字台秀。
父觳,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
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
一日,铎召觳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
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
溪倒屣迎门,谓琪日:“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
”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
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
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
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
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
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
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
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
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琪上书数千言。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
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就:到B.铎览而骇.之骇:惊讶C.将投诸荒裔..荒裔:边远地区D.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封事:密封的奏章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期,备受同僚排挤。
B.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
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5分)答:(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南宋·汪元量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答:9.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
(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初春春雨细滑润泽和小草稀疏朦胧景象的名句是“__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民生疾苦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一根玉米陈永林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
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
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
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
村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
村人都来到槐树下。
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
村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
村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
村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
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
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
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顶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