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共4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2.如图所示,一芭蕾舞演员保持图中的姿势,绕自身竖直轴线原地旋转,则她手臂上的
A、B两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关系,正确的是()
A.ωA=ωB,v A>v B B.ωA=ωB,v A<v B
C.ωA<ωB,v A=v B D.ωA>ωB,v A=v B
3.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大小为10N的推力的作用,已知g=10m/s2,
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为()
A.10N,水平向左B.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D.20N,水平向右
4.如图所示,小鸟在空中沿直线(图中虚线)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作用力的作用,则小鸟受到的空气作用力()
A.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B.可能和图中虚线垂直
C.方向可能沿图中直线
D.大小一定等于小鸟重力
5.在离地面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2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h v
B .2h v
C .2v g
D .4v g
6.一人乘升降机,测得在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s ~内,升降机一定向上加速运动
B .710s ~内,升降机一定向下减速运动
C .2t s =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
D .8.5t s =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
7.如图,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半球形物体A 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轻质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光滑球B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地面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
R r
mg R + C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mg R
D .若剪断绳子(A 不动),则此瞬时球B ()
2
2
R r R g +-
8.水平传感器可以测量器械摆放所处的水平角度,属于角度传感器的一种,其作用就是测量载体的水平度,又叫倾角传感器。

如图为一个简易模型,截面为内壁光滑的竖直放置的正三角形,内部有一个小球,其半径略小于内接圆半径,三角形各边有压力传感器,分别感受小球对三边压力的大小,根据压力的大小,信息处理单元能将各边与水平面间的夹角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如果图中此时BC 边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将其以C 为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直到AC 边水平,则在转动过程中( )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A
B 处于水平状态 B .球对A
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C .球对BC 边的压力一直减小
D .BC 边所受压力不可能大于球的重力
9.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是30N ,将此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可能为( ) A .10N 、10N B .20N 、40N C .200N 、200N D .700N 、750N
10.两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A 的加速度大小为20.5m /s B .1s t =时,质点B 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 .2s t =时,质点B 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D .B 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21m /s
11.如图,固定光滑长斜面倾角为37°,下端有一固定挡板。

两小物块A 、B 放在斜面上,质量均为m ,用与斜面平行的轻弹簧连接。

一跨过轻小定滑轮的轻绳左端与B 相连,右端与水平地面上的电动玩具小车相连。

系统静止时,滑轮左侧轻绳与斜面平行,右侧轻绳竖直,长度为L 且绳中无弹力。

当小车缓慢向右运动
3
4
L 的距离时A 恰好不离开挡板。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sin37°=0.6,cos37°=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45mg
L
B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B 沿斜面向上移动了
310
L C .若小车从图示位置以gL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小车位移大小为
3
4
L 时B 的速率为3
5
gL D .当小车缓慢向右运动3
4
L 距离时,若轻绳突然断开,则此时B 的加速度为1.2g ,方向沿斜面向下
12.如图所示,质量4kg M =,长10m L =的木板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不计长度、质量
1kg m =的木块以某一速度从右端滑上木板,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0.8μ=。

若要使木
板获得的速度不大于2 m/s ,木块的初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为(g 取
210m/s )( )
A .010m/s v ≥
B .010m/s v ≤
C .015m/s v ≥
D .015m/s v ≤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3.某实验小组要做“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首先要补偿摩擦阻力,其目的是________。

A .为了实验时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B .为了实验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 C .为了实验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2)本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若忘记补偿摩擦阻力直接进行实验得到的a -F 图像合理的是________。

A .
B .
C .
D .
14.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其操作步骤如下: A .按照图甲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
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 .用手捏住纸带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使重物远离打点计时器;
D .先释放纸带,之后闭合开关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E .重复步骤C 几次,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较理想的一条如图乙,测出纸带上一些连续点的距离为AB =5.8mm ,BC =9.8mm ,CD =13.6mm ,DE =17.6mm ;
F .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重力加速度。

(1)以上步骤中两处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步骤(填代号)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纸带可以得到B 点速度为________m/s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交流电频率为50Hz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总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

(写一种原因就可以)
三、解答题(15题8分,16题10分, 17题12分,18题14分,共44分) 1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02m/s v =,4s 内位移为16m ,求: (1)质点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质点4s 末的速度大小。

16.如图所示,一个半径R =0.75m 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从圆柱体左端A 点正上方的B 点水平抛出(小球可视为质点),恰好从半圆柱体的C 点沿圆弧切线掠过。

已知O 为半圆柱体圆心,OC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2
10m /s g =,sin370.6︒=,cos370.8︒=),求:
(1)小球从B 点运动到C 点所用时间; (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7.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7°的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t =0时刻,质量m =1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t =5s 时撤去力F ,在0~6s 内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sin37°=0.6,cos37°=0.8。

求: (1)外力F 的大小。

(2)0~8s 内物块运动的位移x 。

18.10个相同的扁木块一个挨一个的放在水平地面上。

每个木块的质量0.80 kg m =,其长度0.50 m L =。

木块原来都静止,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10.05μ=。

在左边第一块木块的左端点放一块 1.00 kg M =的小铅块,它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20.20μ=。

现突然给铅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03 2 m/s v =,使其在木块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
10m/s g =,设铅块可以视为质点,木块间的连接处对铅块运动的影响忽略不计)试问:
(1)当铅块刚刚滑至哪一块木块上时,下面的木块开始滑动?
(2)当铅块和下方的几个木块开始同时运动的瞬间,此时铅块的瞬时速度大小为多少? (3)当铅块和下方的几个木块开始同时运动时,利用特殊开关装置,将运动的几个木块连接成一个整体,铁块最终在新构成的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多少?新构成的木块在地面上滑行的总距离为多少?
▁ ▃ ▅ ▇ █ 参 *考 *答 *
案 █ ▇
▅ ▃ ▁
1.C 2.A
3.D 4.C 5.D 6.C 7.B 8.A 9.BC 10.ACD 11.ACD 12.BC
13.B 不需要 B
14.C 中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D 中应该为先接通电源,之后释放纸带 0.390 9.75 物体拖着纸带运动过程中存在阻力等 15.(1)4m/s ;(2)6m/s 16.(1)0.3s ;(2)4m/s
17.(1)=12N F ;(2)=26m x ,方向沿斜面向上
18.(1)倒数第3块木板时,或滑离第7块时;(2)2m/s ;(3)0.94m ,0.06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