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钟海洋,罗杰鸿,林杰忠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惠州516000)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疗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0)02-0119-03
心律失常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针对这一疾病多可使用心电图结合病史及体征来诊断叭一般而言,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起病快慢、持续时间同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很大的联系,主要上若早搏症状每分钟小于5次,起病缓慢、持续时间短提示症状较轻;若早搏每分钟大于5次,起病迅速且持续时间长则提示病情比较严重叫针对心律失常,临床中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与胺碘酮,然而不同的药物在用药效果上尚存争议。
本研究中,就探讨使用胺碘酮对症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心内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患者。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症状、病史及心电图动态监测等确诊叫⑵患者均无用药禁忌。
⑶研究前均同患者交流沟通,征得患者的同意,且本研究也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⑴合并哮喘、心力衰竭的患者。
⑵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⑶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依从性差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组如下:实验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为53岁,最大为78岁,平均(66.3±2.2)岁;疾病类型:窦性心律过速13例,室性期前收缩25例,房性早搏22例。
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5〜80岁,平均(65.8±2.1)岁;窦性心律过速14例,室性期前收缩24例,房性早搏22例。
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二、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使用常规药物盐酸普罗帕酮片,规格50mg x50片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150mg,间隔8h口服一次,持续用药5d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若症状有所改善将药量降至100mg/次,每隔8h用药1次,若症状为明显改善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待症状改善再减少用药量,持续用药1月。
实验组则予以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片,规格0.2g x2 4片,用药量通常是600mg/d,持续用药8-10d,之后根据个体反应可减少药量为100〜400mg/d,因胺碘酮具有延长治疗的作用,所以可以给予隔日200mg或者100mg/d,持续用药1月。
2组治疗期间均告知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且注意控制自身情绪以免疾病复发。
三、观察指标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持续心电图监测结果评估疗效。
经治疗后患者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均消失,24h心电监护结果显示前期收缩减小>80%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持续24h心电监测结果显示前期收缩在50%〜80%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显示期前收缩<50%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x100%o⑵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两组均在清晨空腹阶段,按标准方法采集患者4mL的肘静脉血液,采集到的血液加入装抗凝剂的试管中,试管置入3000r/min的离心机中持续离心5min后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
⑶统计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x士)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收稿日期:2019-11-07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8Y013)
作者简介:钟海洋(1985〜)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内科。
表12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6042(70.00)15(25.00)3(5.00)57(95.00)对照组6027(45.00)22(36.67)11(18.33)49(81.67) x2-7.673 1.915 5.175 5.175 P-0.0060.1660.0230.023
表2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指标水平变化比较(x±s,mg/L)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实验组6018.15±2.568.23±1.54* 6.03±0.95*对照组6018.23±2.6112.23±1.86*9.02±1.24* t-0.17012.83114.827 P-0.8660.0000.000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结果一、疗效比较经相关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95.00%o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49例,总有效率81.67%。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血清hs-CRP水平2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2周与4周,hs-CRP水平均降低,但是实验组指标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中出现1例口干、1例恶心呕吐及1例头晕,总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口干、1例恶心呕吐及1例头晕,总发生率为6.67%(4/60)。
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x2=0.152,P=0.69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无需停药可在数小时或次日恢复,不影响治疗结果。
讨论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心脏冲动起源、心搏频率、冲动传导异常情况,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网。
心律失常发生后,机体血清hs-CRP 水平也会明显升高,主要是hs-CRP属于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的时候hs-CRP水平会明显升高,所以对hs-CRP 水平进行调节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手段眛在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传统的治疗药物为普罗帕酮片问。
普罗帕酮属于一种钠通道阻滞类药物,该药物可尽快降低患者心肌传导纤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阻断旁路前向与逆向传导,继而降低心肌细胞自发性兴奋度,消除折返激动及放缓传导速度,该药物可持续作用较长时间,然而对hs-CRP水平的降低却并不显著,这使得整体治疗效果受影响叫胺碘酮也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该药物属于一种皿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采取口服用药的方式,可以利用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及消除折返激动,阻止钠离子向心房及心肌部位内流,此外胺碘酮还可降低窦房心率,且几乎不影响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借助强调阻断作用也使得药物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可在更短的时间降低血清hs-CRP水平,如此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8]o 本研究中,就对比分别使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上应用胺碘酮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应用普罗帕酮的对照组;治疗后2周与4周血清hs-CRP水平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这提示胺碘酮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确诊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指标水平,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友.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4):1814-1816.
[2]杨柳,吴其明,宋毓青,等.胺碘酮对AMI患者PCI术后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3):2511-2514.
[3]马炜.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
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22(13):42-44.
[4]谢仁兵,沈建宏,顾新红.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
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4): 563-565.
[5]李延辉,陈瑶,黄莺,等.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
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k B、CD40L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9,18(4):334-338.[6]Chunli L,Libo J,Zhenzhou W,et al.The efficacy of radiofre
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rrhythmia and its effects on serum IL-6and hs-CRP[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4):3563-3568.
[7]张晓曦,孙雪莲,王国兴.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
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刊,2019,54(6): 629-631.
[8]张文艳,胡钢英,陈素琴.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
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7,16(11):1141-1144.
•经验交流•
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价值分析
房军,曲青山,蒋欣,李明
(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泌尿外科,河南郑州450003)
关键词:早期肠内外营养;肾移植术;重症肺炎;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0)02-0121-03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很多肾脏疾病因病程较长或者处于病情已发展至晚期,选择了肾脏移植术进行治疗[1]o但是术后有着较多的并发症存在,在肾脏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中,肺部感染症状出现较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必要的治疗手段之外,有效的肠内外治疗手段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从而保证患者的临床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叫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实施肾移植术治疗术后伴发重症肺炎的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分析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收并实施肾移植术治疗术后伴发重症肺炎的患者68例。
依据术后营养支持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处于58〜78岁,平均年龄为(68.68±2.35)岁;研究组34例接受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处于57-79岁,平均年龄为(68.71士2.28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晓并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本次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入选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二、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病原学检查及相关检查,其中病原学检查通过行痰涂片培养、真菌涂片、培养等,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行药敏试验分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实施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验。
相关检查措施包括有细胞病毒抗体检查、DNA、支原体、血沉、PPD、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乳胶凝集检验等检验方式。
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治疗措施,保证两组患者临床用药的一致性。
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术后10d行静脉营养支持,保证2h不间断输注,营养液选择使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水电解质、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共同配置的营养液。
研究组患者行肠内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方式,选择为鼻肠管灌输,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的第1d营养支持供给为人体总需营养的40%,
收稿日期:2019-10-23
作者简介:房军(1983-)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泌尿外科专业和肾移植方向,E-mail: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