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小学科学教育期待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重点从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深化学校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所谓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科学课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科学课的教学理念、科学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创造教学条件,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和活动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即对科学课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预设的过程。
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科学课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要求做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目标明确、正确、完整。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要做到具体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
教学目标应该是准确和简约的,具体地说要作到:教学目标要确切,具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目标应有机整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要把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体现在科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实现的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正确处理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关系,根据各探究主题的实际,制定具体、有层次、可操作的课时目标。
二、小学科学课要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课堂教学所实现的价值不仅是知识,也不仅是能力,而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全方位的提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发生在学生自身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过程、互动交往的过程、沟通合作的过程;课堂教学既然是活动的过程,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因为任何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既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理所当然地要体现上述价值取向。
首先,设计的出发点,即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生命发展的意义,不仅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个性和人格;其次,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自身、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建构过程,而且这种设计主要是预想,带有很大程度的猜测性,因而应具有在基本指导思想下的可变性、选择性;最后,要设计教学情境,这有利于经验建构和情感生成,而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预设,而不是随机创设。
实践证明,没有情境的预设仅靠随机生成往往是靠不住的。
三、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要清楚明了
教学思路清晰明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思路不清,课堂呈现盲目无序状态,课堂不可能取得成功。
教学思路指的是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去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包括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取哪些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使用什么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1)教学思路要有主体性。
学生是科学课堂学习探究活动的中心,教学设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
(2)教学要实现多目标。
科学课的教学活动要求达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大目标的有机统一。
(3)教学设计要有开放性。
四、小学科学课实验活动材料的设计的原则
1、科学课实验活动材料设计要有探究性。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要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践任务和问题,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各种探究活动。
2、科学课实验活动材料的设计要有结构性、系统性。
小学科学课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前应该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有结构的、系统性的探究材料,以利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揭示科学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科學的概念。
3、科学课实验活动材料的设计有普遍性、易得性。
设计实验活动材料时,要尽可能选用简单、易得、带有普遍性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有利于实验材料的准备,也可以有利于学生回家自已获得材料动手做实验。
4、科学课实验活动材料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设计实验活动材料时要考虑选取的活动材料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取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探究的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悟出科学道理。
五、小学科学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问题启迪学生的求知欲,即任务驱动法。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会产生再次体验成功的欲望,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必须做到认知与情意同步抓,给学生表现成功的机会,包括对学生提出有差异的教学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真心实意地关怀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并且及时、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提问、回答和其他行为表现。
开发课程资源,让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最主要的是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魁力,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之中。
2、增加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机会。
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方式是多样化的。
模仿操作、独立思考、观察、操作、独立练习、合作学习、提问、回答、竞答等,但不同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不均等的,学习效率也很不相同。
重点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和策略,设计提高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六、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一切系统中都存在着信息反馈,没有信息反馈,系统就无法实现有目的的最佳的运动。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要有序的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必须在经常的调控中才能实现。
教学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系统实施调节与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
教学评价种类繁多,应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提高探究活动效益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