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律诗章法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律诗章法结构
几种常见的律诗章法结构
律诗的章法结构,由古人和近代人归纳的种类繁多,名称也五花八门。
即使同一首诗的章法结构,其名称说法也不尽相同。
因此要把律诗的章法结构讲清楚,是很难的。
今天我只是尝试把律诗章法结构中,比较常见的、简单的一些种类归纳、小结一下。
一、根据律诗4联8句的结构特征,我先把自己的分类方法贴出来。
一共三类,常见律诗章法结构分类:
(一)二六结构
(二)四四结构
(三)六二结构
先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类“二六结构”,即所谓的“根据首联两句来谋篇布局” 的作律方法。
其具体的种类有“单抛法”、“双抛法”、“ 一句造意法” 、“两句立意法”、“ 一字贯篇法(一字血脉法)”,其他如“续腰格”、“接项格”、“交股格”等等。
第二类“四四结构”。
这一类律诗,一般是前面4句一个意思,后面4句一个意思,中间以某种方式使意思相连接。
比较常见的是“纤腰格”、“前开后合法”。
第三类“六二结构”。
这一类律诗,一般是前面6句或事或景(作铺垫),后两句归结题意。
比较常见的是“归题法”、“藏头
法”。
二、第一大类“二六结构”
“二六结构”其实就是“根据首联两句来谋篇布局” 的作律方法。
这也可以分成3小类。
A、第一小类,以首联第一句为主题句,全篇围绕第一句来写。
这种章法结构的代表是“单抛法”。
①“单抛法”单抛格要诀:
1、首联上句一事单抛而起下句,下句承接上句。
2、中二联或事或景,对应首联上句单抛之事。
3、尾联顺说,亦应首联上句单抛之事。
前面,我们在第7期读过贾宝玉的《有凤来仪》,就是这种章法结构。
有凤来仪(贾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单抛法)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B、第二小类,以首联第二句为主题句,全篇围绕第二句来写。
这种章法结构的代表是“一句造意法”。
其类似章法结构的有“ 一字贯篇法(一字血脉法)”、“先问后答法”。
②一句造意:
1、首联上句兴起下句,下句为全篇主意。
2、中二联皆承接首联下句意思。
3、尾联收结。
(首联中选一句做主题句,全篇围绕它的意思来写,古人叫:一句造意。
)
我们在第13期读过杜牧的《早雁》,就是这种章法结构。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一句造意法)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③“一字贯篇法” (一字血脉法):
1、首联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为主题句。
2、以第二句主题句中的一个字为主题字,贯穿全篇。
3、中二联或事或景,对应第二句中的主题字。
4、尾联收结。
我们在第4期读的宋之问《度大庾岭》,就是这种章法结构:
《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一字贯篇法)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④先问后答法:
1、首联自问自答(上句问,下句答)。
2、中两联写第二句答的意思(深化或递进)。
3、尾联总结前面所有意思。
第8期读的《大观园题咏3》里的《世外仙源》,就是这种结构。
世外仙源(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先问后答法)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C、第三小类,首联两句都是主题句,全篇围绕首联的两句分别展开来写。
这种章法结构的代表是“双抛法”、“两句立意法”。
其他类似的或细分出来的章法结构有“续腰格”、“接项格”、“交股格”等。
⑤双抛格(要诀):
1、首联两句,两事双抛,并行而起;
2、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分别对应首联的两句,或分应之。
3、尾联总结。
在第2期读的刘长卿的《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就是这种章法结构: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首联双抛)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颔联对应“流落征南将”)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颈联对应“曾驱十万师”)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尾联收结)
⑥两句立意格要诀:
1、首联两句并列而起;
2、中二联分应之。
颔联应首联上句,颈联应首联下句;
3、尾联总结上六句。
杜甫《重过何氏》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首联一二句主题句,下面围绕主题句写,二联写一句,三联写二句。
尾联把前六句合起讲了个道理。
)
其他类似的或细分出来的章法结构“续腰格”、“接项格”、“交股格”简单列举如下(其实他们就是双抛法、两句立意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节约时间,所以只有介绍,没有律诗的举例)。
⑦续腰格(类似双抛法、两句造意法)
1、首联引出中两联,中两联互相照应。
2、颈联的上句对应颔联的上句,颈联下句对应颔联下句,中两联相续。
3、尾联呼应首联。
⑧接项格(类似双抛法、两句造意法)
1、首联上下两句,分别写两个意思。
2、第5、6句(颈联)承接首联上句;第
3、4句(颔联)承接首联下句。
3、尾联收结。
⑨交股格(类似双抛法、两句造意法)
1、首联上下两句,分别写两个意思。
2、第5、3两句承接首联上句;第6、4两句承接首联下句。
3、尾联收结。
三、第二大类“四四结构”
上面,我把“二六结构”讲了一下,下面我们来说说“四四结构”。
这一类律诗,一般是前面4句一个意思,后面4句一个意思,中间以某种方式使意思相连接。
其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纤腰格”,类似的有“前开后合法”。
⑩纤腰格:
1、前四句是一个意思,以景物先起来。
2、后四句又是一个意思,以人事见题。
3、中间似乎不相接,但暗脉相连,意似断而实联。
在第3期读的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就是纤腰格:
金陵怀古(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纤腰格)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前开后合法
1、前4句写过去。
2、后4句写现在。
3、前开后合,也称为上下两截。
在第13期读的杜牧的《早雁》,就是前开后合的章法结构:
河湟(杜牧)
(前开后合法)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前4句写过去)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后4句写现在)
四、第三大类“六二结构”
这一类律诗,一般是前面6句或事或景(作铺垫),后两句归结题意。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归题法”,类似有“藏头法”等。
归题法
1、前6句讲其他事情(或景或事)。
2、最后两句归结到主题。
3、前6句与主题貌似无关,其实紧密联系,在做铺垫。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归题法)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前6句写景、铺垫)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尾联归结题意)
藏头法(与归题法相似,前6句铺垫,尾联暗点题意。
)
例诗:杜甫《晚出左掖》
五、其他章法结构
最后说说近体诗的“起承转合”。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
在绝句中应用的比较多,但在律诗中,非常清晰的“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却不多。
本文介绍的常见的律诗章法结构,虽然只是一部分,但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用于欣赏分析古诗词、或自己在写作律诗时,已经可以起到提高谋篇布局水平的作用。
其他章法结构如“外剥”、“内剥”、“牙锁格”“应字格”等,这些章法结构不常见,也比较难以掌握和应用,所以就不再介绍了。
有兴趣的可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最后小结一下:常见律诗章法结构分类:
(一)二六结构
分3小类:
1、以首联上句为主题句。
(单抛法、一句造意法)
2、以首联下句为主题句。
(一句造意法、一字贯篇法(一字血脉法)、先问后答法)等。
3、首联两句分别为主题句。
(双抛法、两句立意法。
其他类似的或细分出来的有“续腰格”、“接项格”、“交股格”等。
)
(二)四四结构
其代表性的是纤腰格、前开后合法。
(三)六二结构
其代表性的是归题法、“藏头法。
有疏漏或争议的地方,欢迎各位诗友来讨论、交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