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二中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

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

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 “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

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 ,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 ,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 ,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

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线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

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

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

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
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 知其白而守其黑” 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

B .“ 知其白而守其黑” 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 .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D .“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 .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 气韵生动的特点。

B .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冉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 .国绘画是“ 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D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 .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C .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眼睛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天真展现出来。

D .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 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4-7 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

父君愕,有沉谋。

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 左武卫将军。

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 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

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太子宴于宫, 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 “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

”太子谢之。

高 宗闻,赐绢百匹。

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 “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

群臣非搜辟,不得至 朕所。

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

召为卫尉卿。

垂拱中,历司属卿。

山东 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拜春官尚书。

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 “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 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 “御寇末也, 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留拜内史。

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

及善曰: “俊臣凶狡不道 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后纳之。

卢陵王之还,密 赞其谋。

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 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 “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

”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 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

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历司属卿
B .忧未既也
C .来俊臣系狱当死
D .密赞其谋
5.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B .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C .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D .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 .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

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 横刀在身边侍卫。

C .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 很生气,但并未罢免他的官职。

D .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 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历:担任 既:终了,完结 当:应当 赞:辅助
(1)次至及善,乃辞曰: “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

”太子谢之。

(5分)
(2)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
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 ,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
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8.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 分)(答对一项得2 分,答对两项得5 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 而生的,
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 “当年燕子知何处?” 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
“啼鹃” 应“巢莺” ,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9.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明要坚持理想,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a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 )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歌一言三峡之长,一言猿声之哀的句子是:
a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分)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

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

闲暇时常到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

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

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

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蹄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

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

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

天气冷得能冻辞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

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

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
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

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

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
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

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
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
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了。

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发了脾气。

旁边正好有位老渔
翁经过,便赌气扔下渔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过。

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

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

罪过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小说写未捞到外公尸首,是为后文写“外公突然活着回”做伏笔。

B .小说以“我”为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联和组织材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这个“我”就是作者赵冬。

C .小说通过“我”的两个舅舅在教父面前的种种表现,形象地刻画出他俩淳朴善良,甚至愚昧的性格特征。

D .第六段写“白皑皑的冰雪” ,是为了照应开头“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和“教堂顶的白雪”。

E .外公临终前把那件大衣看成是“破大衣” ,而念念不忘的内心忏悔却是,一件大衣竟伤了“老朋
友” 。

这表现了外公性格中虚情假意的一面。

(2)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在刻画教父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全文,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
甚至照摹照搬。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
我非常感激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好多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
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巅峰,放目远
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 ...睫,
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 .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
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 .今年“双^一” ,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571多亿的成交额。

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
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 .嫦蛾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 .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
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
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 B .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②①④⑤③ D .⑥⑤②①④③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①: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正因为如此,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网络安全与
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

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6.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
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标点不要单独占格)。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园区停下,一年轻女子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区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

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均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区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 。

猛兽区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C (“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错。


2.B(“真实再现”有误.)
3. B (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

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
天真”错误。

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4.答案:C【解析】当:判罪,判处。

5.答案:A
6.答案:D【解
析】“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于原文无
据。

7.(1 )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

” 太子向他
道歉。

(次:按次序或轮到;羽翼:辅佐;谢:道歉。

3 个关键词各1 分,语意2
分)
(2)逆贼侵犯边境,你虽然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
障。

(盗:侵犯;妻子:妻子和儿女;屏蔽:屏障。

3 个关键词各1 分,语意2 分)
8:A,E
9: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

(2分)T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
抹荒烟。

(2分)T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2 分)
赏析: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 ,
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

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

“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 ,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

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 。

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 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 断桥” ,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

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 归船” 。

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

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 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

“ 春逝” 的哀感弥漫
于胸,只好挽留春天。

“东风且伴蔷薇住” ,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

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

“到蔷薇、春已堪怜” ,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 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

笔意刚酣畅,却又转为伤悲。

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 ,今昔对比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

下阕起笔令人一振。

“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韦曲”唐时韦氏世
居地,在长安城南,“斜川”位于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这里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

“苔深”、“草暗”形容荒芜冷落之状。

当年的繁华风流之地,只见一片青苔野草。

昔日燕子也已寻不到它的旧巢。

而且不光如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此二句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的身份:贵公子和隐士。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张炎此词用鸟声结尾,这就使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堪称“ 郁之至,厚之至” 。

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张炎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追念故国之思不是直接倾泻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

借“ 怕见飞花、怕听啼
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此词章法谨严,有自然流动之势,只是词文过于蕴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软弱性。

10.名句默写: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1)AC(选C 3 分,选A 2 分)
【分析】(B项,“我”并非实指。

D项,不是照应开头,而是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E项, “虚情假意”错,应为外公对友情的珍视。


(2)①兴趣广泛。

②勤劳执着。

③淳朴善良。

④珍惜友情。

⑤心灵高尚(答出三点给3分,
答出四点给5 分,答出五点给满分)
(3)①对比或反衬。

②先扬后抑。

③语言和行动描写。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才可得满分)
(4)一波三折,跌宕生辉,层层推进。

分析:①和教父交情甚密的外公一丝不挂地上了天国,教父为他拿走了取暖的破大衣,小说似乎于平淡的叙述中结束了。

②然而,“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教父于波澜陡起的转折中再未露面,小说的使命似乎真的完成了。

③可是,作者还不甘心,让故事再起波澜,最后在外公的临终感言中戛然而止。

④小说于一波三折,跌宕生辉,层层推进的情节中,将人物性格不断展示,最后上升到精神层面,充分展示了外公的真诚、淳朴和高尚的心灵,以及教父的虚伪、奸诈和龌龊的心灵。

(观点2分,分析6 分)
12. B 【①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符合语境②耳提面命: 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

在本句中,属于用错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