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②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
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 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
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 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
[规律方法]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 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而形 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
答案:(1)终年高温,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的季节变化大,一年内有明显的旱、 雨两季。
(2)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热带季风的主要原因。冬
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偏北风, 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夏季,太阳直射点北
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
解析:阅读图甲,根据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归纳出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 的主要原因。由于季风的影响,印度的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
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形成
旱灾;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 多,容易造成涝灾。
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 [灵犀一点] 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多少的影响 (1)降水较多的气压带、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间分布的不均匀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大气在均匀的地表(地表是平坦的,消除了地势的高度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消除了物质比热容的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运动,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无论三力平衡还是不平衡,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斜交等压线);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二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其结果是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与北极之间或赤道与南极之间的三圈环流,全球近地面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1、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等压线与纬线平行,形成的气压带也与纬线平行。
2、近地面气压带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
当近地面是高压带时,盛行下沉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低气压;当近地面是低压带时,盛行上升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高气压。
3、二分日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4、气压带和风带的宽度。
理论上讲,每一个气压带大约有10个纬度的宽度,每一个风带有20个纬度的宽度。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6。
气压带的移动范围。
气压带和风带最大移动范围为10个纬度。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压带位于5°S-5°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5°N-35°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5°N-65°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5°N至北极之间。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至10°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40°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70°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7。
2.2气压带和风带(共41张)

东风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4高3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完成P36”活动”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 2、三圈环流 信风 赤道低压
中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 西风 副极地低压
赤道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10 65 Nhomakorabea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压 带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冬季
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风向 大陆东部
(3)南亚季风: 成因:
范围: 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 冬: 东北季风 风向 夏: 西南季风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气候的因素: a. 太阳辐射(纬度→热、温、寒) b.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风压带(大陆中、西部) 季风环流:(大陆东部) 纬度 + 海陆
c. 下垫面 ——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 ——纬度40°~60°大陆西岸 形 成
——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湿 润气团的影响 ——终年湿润, 气温年变化小
气候特征
C.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 ——纬度30°~40°大陆西岸
形
成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冬季:西风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压和风向、风速的分布情况。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变化以及对于环境和农业的影响。
气压带气压带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分布带状区域。
由于地球自转、光热的不均匀分布,引起了大气的运动,在不同纬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
1.低气压带: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也就是0纬度附近,称为赤道低气压带。
这个地区阳光照射较为直接,导致空气被加热,产生热浮力,使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
低气压带是常年的热带气旋活动区,伴随着阵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2.高气压带:高气压带位于地球的30°纬度左右和60°纬度左右,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高气压带。
这些地区的空气下沉,导致气压升高。
高气压带是干燥的区域,通常没有降水,形成了沙漠和荒漠。
3.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地球的极地地区,由于太阳照射角度小,因此地表和空气受到的辐射能量较少,导致气温低并形成低气压带。
这个地区的天气通常寒冷、刮风且多云,降水量很小。
风带风带是指在气压带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环流运动带状区域。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互关联的,气压带的存在影响着风的形成和方向。
1.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形成了称为赤道低压带的风带。
由于赤道附近的气压高度低,空气上升,形成了一股从南向北的上升气流。
这股气流被称为赤道东风,它主要影响赤道附近的热带和地区。
2.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的气流在上升后分裂为两股,一股朝北、一股朝南。
这两股气流在30°纬度左右降落到地表形成高气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在南半球,这个风带被称为南风带,而在北半球,则被称为北风带。
这两个风带主要影响副热带地区。
3.副极地辐合带:在副极地高压带降落到地表之后,形成了一股从北向南的下沉气流。
这股气流与来自赤道的南风带相汇合,使空气被迫上升,并形成低气压带,称为副极地辐合带。
2.2气压带和风带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北极
北极
探究活动
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不存在地转 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不移 动(直射赤 道),结果在 赤道与极地间 存在怎样的热 力环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大家看法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 流是否能够维持?
不能。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 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因此 单圈环流 是不存在的。
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哪?
(1)热带雨林气候
位置 主要分布
气候特点 成因
赤道及其附近南北纬10°之间 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 岛 终年高温多雨 纬度最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对流雨
0° 赤道低压带
3、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地带性分布)
西 洋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一月:陆地T低→冷高压 七月:陆地T高→热低压
切断 切断
一 月
30°N
2、形成 过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N
大 西 洋
亚 欧 大 陆
亚速尔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高压
3、 分布 规律
太 平 洋
七 月
夏威夷 30°N 高压
北美 大陆
亚洲 大陆
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动力→暖 赤道低压——热力→热 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压——动力→冷 信 风、东风:较高纬→较低纬 …升温→干 风带 西风: 较低纬→较高纬 …降温→湿 气流↑ →湿 气流↓ →干
所以,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影响各地的降水。因此,判断 各地气候的干湿状况,主要是依据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1.概念: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由于高、低压带的交替分布而形成的区域。
2.成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强度不同有关。
地球赤道处因受到直射日照,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在两极地区因受到斜射日照,因此气温较低,使大部分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特点:气压带的特点是交替分布,即从赤道开始,每个半球上交替分布着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1.概念:风带是指受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地表特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在赤道、中纬度和极区分布的气流带。
2.成因:风带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结果。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气流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环流形成了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气流带。
3.特点:风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向和强度上的不同。
赤道附近主要是东风带,中纬度则是西风带,而极地地区形成了东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是风带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分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例如,赤道的低压带形成了赤道东风带,中纬度的低压带形成了副热带西风带等等。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干旱地区的形成,而赤道附近则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定位与规划也要考虑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气象灾害:-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干旱、暴雨等,对人类活动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避免气象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气压带和风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高考地理中的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与风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以及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①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② 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③ 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2)三圈环流①单圈环流的概念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引发和影响大气环流的唯一因素就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所形成的赤道和两极之间简单的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形式,即单圈环流。
②三圈环流的概念假设地面是均匀的(无海陆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时,所形成的大气环流状态。
由于它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个部分组成,所以称为三圈环流。
③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A、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下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向北。
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气温
气候
降水
1、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 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景观
3、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荒漠景观
4、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景观
38页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 候 热带草原气 候 热带沙漠气 候 热带季风气 候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
极 高压 地
低
压
带
高压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副
热 低压 带
高
压
带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高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4
1
2
3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大气环流 ) 2、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地形)
3、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洋流)
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地形
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 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 低、降水较同纬度地区少,热量、水分条件达 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一、什么是气压带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平滑、均匀的,气压水平分布表现出纬向带状。
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七个,它们是:(1)2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使空气受冷收缩积聚,而高空气流辐合,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
(2)2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
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热空气向北移动,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南下(北半球)两者相遇热空气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压。
(3)2个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的强大高压带,是自低纬高空向极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形成。
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气压带。
(4)1个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
由于终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低空形成低压带。
气压带可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南北平移。
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上下移动各约五度。
二、什么是风带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分布差异的情况下,由于三圈环流,在气压带之间形成的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在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大气水平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风带共有六个,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南)信风带,南北半球相似。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导致风向发生季节变化(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
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
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
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记住课本34页第二三段内容)⎭⎪⎬⎪⎫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圈b 中纬环流圈c 高纬环流圈注:右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其中所有气压带风带均指地面上的。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型);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型); 副极低气压带(动力型);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型); (2)六个风带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北半球: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南半球:东南风;北半球:东北风) (3)季节移动规律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气压中心N 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 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质差异的影响。
注:1.2.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练习:读下图,回答1~2题。
1.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读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回答3~4题。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导致大气密度的变化,进而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气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各种气候类 型的重要因素,如热带雨林、温
带海洋性气候等。
降水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降水分布有重 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降 水特点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强 度有关。
详细描述
东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在北半球盛行东南风,在南半 球盛行东北风。东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 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Chapter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的 主要动力来源。
为什么研究气压带和风带
01
02
03
气候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 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研 究它们有助于预测天气和 气候变化。
航行安全
航海和航空中,了解气压 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变化规 律,有助于航行安全。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和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 了解它们有助于合理安排 农业生产。
02
气压带
详细描述
西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西风,在北半球盛 行西南风,在南半球盛行西北风。西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 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风带
总结词
东风带是高纬度地区常年盛行的风带,主要受到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从 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形成稳定的东南风和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相对稳定的高压带。它通常出现在 南、北半球的20°-30°纬度范围内,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1.2.2气压带和风带

气
高 气
压
气 压 带
带
压 带
地
低
地 高 气
压 带
北半球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图2、18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返回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 前面讲到: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少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及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候模式
温带海洋性气候(40 到6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30 到40度大陆西岸)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P33页的活动 注意假设条件: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地球不自转
3、引起大气运动的因只是高低纬之间 的受热不均
理 D 想——单圈环流 G 状 况 下 赤 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 道 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与 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 压的高低 极 地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复习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垂直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摩擦力 :与风运动方向相反
复习
在高空:因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 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在近地面: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解答此题关键 抓住以下几点: (1)由纬度位置及气流特征判断气压 带、风带。 (2)明确气候分布及特征,尤其是 20°S~30°S之间大陆东、西两岸的情 况。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4)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5)不同季节我国的气候特征。
多锋面、气 极锋的形 旋,为多雨 成,多气 带 旋雨
高频考点巧突破
气压带、风 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影响实例
由较低纬度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 吹向较高纬 度 副热带高气 南、北回归 动力原因形 压带 线附近 成的高压 信风带 低纬度地区
温暖湿 润
炎热干 燥
温带海洋性 气候的形成
热带沙漠气 候的形成 热带草原气 候的干季, 西亚、北非 的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 候的形成
夏季,副热带 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 热低压切断,仅保留 在洋面上,保留在北 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有时位于夏威夷附 近,又称
热点探究显身手
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 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 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 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 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 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 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 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热带季风 气候
成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旱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雨季 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 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湿季 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 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高温,一年 可分干湿两季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一、风带和气压带的概念风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流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温度和气压差异而产生的。
根据地球不同经纬度上的气温和气压分布情况,可以将风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压的分布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气温而导致的气压差异。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温分布情况,可以将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和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赤道低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最多,因而气温较高,形成赤道热带低压带。
赤道地区的空气受到日照的影响升温,变得轻盈,开始上升形成对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向两侧流动,经过大约30°纬度处的下沉,使得此地区成为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副极地高压带的空气向两极流动,流向两极地区后,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而偏转,形成旋转风,其中有一部分空气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高压地区散发出来形成溜降风,使得两极形成低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极地地区气温非常低,地球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带。
三、风带和气压带的特点1. 赤道低压带的特点赤道地区因为日照充足,气温高,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对流,形成赤道地区的低压带。
赤道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降水丰富,气流多为上升气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特点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左右的纬度,气压高,降水少,天气晴朗,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空气下沉使得大气对流不活跃,从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特点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0°附近的纬度,由于向南或向北偏转的风,这些气流在地面上汇总使得地面气压下降,形成极地高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特点极地高压带位于地球的两极,由于气温低、大气密度大,形成了气压高。
气压带和风带

二、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三、气压带和 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 定义:P36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统称为大气环流. 意义:P36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条件:地球满足以下一或多个 条件: 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1)满足①②③三个条件时, 极地高压 结果是 带 90N 单圈环流
1.(1)和(2)共同回答:冬季,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 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海陆热力差异。 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 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 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 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 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 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到三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 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 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谢谢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东亚季风 探究内容: (1)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风?形成原因是 什么? (2)讨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 什么不同?判断理由是什么? (3)举例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办法、过程:学生合作完成 探究结果:小组汇报
气压带和风带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 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思考: 各个气压带 的形成原因 一样吗? 受它们控制 下的地区降 水有何特点?
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 1.分布上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相间;气压带中高压带与 低压带分布相间 2.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 下沉(高压带)干
(C)
5、读下图,完成以下题目 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
2)、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
3)、E,F,D所代表的气压带
6、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图,回答: (1)、关于F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南半球、西南风 C、北半球、西南风 B、南半球、西北风 D、北半球、西北风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作 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 促使风向偏离水平 对风有阻碍作用, 用 向低压区,既影响风 气压梯度力,只影 既影响风速,又
速,又影响风向 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影响风向
随风速增大而增 大,随纬度升高 而增大 与下垫面性质 有关
大 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密)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气压带总结
纬 度
90° 附近 60 ° 附近 30 ° 附近 0° 附近
气压带
成
因
性质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终年寒冷, 冷干 气流下沉 (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 动力原因,南北两股气 温湿 带(冷低压) 流相遇,暖空气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 动力原因,地转偏向力 干热 气带(热高压) 迫使气流下沉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终年受热, 湿热 气流上升 (热低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归纳总结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1.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
4.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
1.季风的形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
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陆地上是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