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总结 大气(二)气压带和风带
14、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1)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①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因此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3)全球气压带形成的原因①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
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②动力原因: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城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4)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③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气压带风带性质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23º26´N以北地区,夏至日
(计算:H=90º-纬度差)
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23º26´S以南地区相反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 越短
天文上的 四季的更替
气候上的
南半球左偏
注重应用
公转运动:
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示) 近日点:快
3.速度 远日点:慢
7月初 远日点
1月初 近日点
4.周期:恒星年
公转中,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5.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
6.22
3.21 9.23 12.22
对地球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 影响气候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
) (2)黄赤交角(产生及意义)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北京时
间、世界时
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五带的形成
晨昏线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
成因
全年受中纬 西风带控制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 湿润 终年炎热 干燥 终年高温 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30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o~至35o 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 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②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1.概念: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由于高、低压带的交替分布而形成的区域。
2.成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强度不同有关。
地球赤道处因受到直射日照,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在两极地区因受到斜射日照,因此气温较低,使大部分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特点:气压带的特点是交替分布,即从赤道开始,每个半球上交替分布着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1.概念:风带是指受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地表特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在赤道、中纬度和极区分布的气流带。
2.成因:风带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结果。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气流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环流形成了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气流带。
3.特点:风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向和强度上的不同。
赤道附近主要是东风带,中纬度则是西风带,而极地地区形成了东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是风带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分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例如,赤道的低压带形成了赤道东风带,中纬度的低压带形成了副热带西风带等等。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干旱地区的形成,而赤道附近则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定位与规划也要考虑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气象灾害:-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干旱、暴雨等,对人类活动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避免气象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气压带和风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
(2)由图 2 可知,7 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 N 亚洲低压 ,切断了 副热 带高 气压带。 ①N 的形成:7 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 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 副热带高 气压带被陆地上的 热低压 切 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③此季节,东亚盛行 C 东南 风,南亚盛行 D 西南 风。
4.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 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 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 逐渐降低。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 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 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解析
气候特 征 夏 季炎 热干燥 , 冬 季温 和 多雨
全 年高温
一
,
例 2
( 2 0 1 3年 江 苏 卷 ) 图 1是
图 2所示 ① 、 ② 气候 类型 与图 1中 甲、
乙、 丙、 丁 四地 气候 类 型相 符 的有 ( )
2 0 1 3年 5月 1 5日1 4: 0 0欧 洲 部 分 地 区海 平
性 气候 , A项 正确 。② 气候 类 型 最 冷 月 气温
在O ℃以上 , 夏 季降水 少, 冬 季 降水 多, 判断
其 为地 中海 气候 , D项 正确 。
1 月
。
-
1 月
/ mm…
-
l 0 0- / 、 ,
-
1 O
. .
一
。
一
.
、
一 _ /
影 响
考 点 四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对 气 候 的 的热量 和水 汽 的平衡 。 2 :在 不 同的气压 带和 风 带 的控 制 下 , 形
成 不 同的 气 候 类 型 。
1 .大 气环 流对 气候 的影 响 。
从全 球范 围看 , 大 气 环 流 对 气 候 的产 生 有重 要影 响 , 如调 节高低 纬 度之 间 、 海 陆 之 间
面等压线分布图, 图2 是① 、 ②两种气候类型
的气温 与 降 水 量 图。 读 图 回答 下 列 问 题 。
( 双选 )
A .①一 甲 c .② 一 乙
B .①一丙 D .② 一 丁
【 解析】 本题 考查 了气候 类型 的
特征 与 统 计 图表 的 判 断。 从 图 l 中 甲、 乙、 丙、 丁 四地 的位 置 , 大体 可 以判 断 出甲为温 带
1.2.2气压带和风带
气
高 气
压
气 压 带
带
压 带
地
低
地 高 气
压 带
北半球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图2、18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返回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 前面讲到: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少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及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候模式
温带海洋性气候(40 到6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30 到40度大陆西岸)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P33页的活动 注意假设条件: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地球不自转
3、引起大气运动的因只是高低纬之间 的受热不均
理 D 想——单圈环流 G 状 况 下 赤 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 道 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与 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 压的高低 极 地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复习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垂直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摩擦力 :与风运动方向相反
复习
在高空:因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 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在近地面: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学习
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学习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3)意义: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讲述)全球大气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来看大气的运动。
2.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1) 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 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①低纬环流(提问)赤道与极地附近的热量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两地气流是怎样垂直运动的?——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所以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水平方向上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而近地面的空气则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我们将赤道近地面形成的低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而在极地近地面形成的高压带称为极地高压带。
(转折)但是水平运动的大气不可能由赤道运动到极地,或者由极地到达赤道,因为大气在运动过程中,时刻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从赤道上空向北极运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北纬30附近气流已经转变为西风,于是这些气流便不能继续北进,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随着赤道上空的气体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北纬30上空不断堆积,于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使地面(北纬30附近)形成高气压,我们把这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自副热带高压带流出地气流分为南北两支。
向南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逐渐转变为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它刚好补充了赤道近地面的上升气流,构成一个环流圈,称为低纬环流。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一、风带和气压带的概念风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流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温度和气压差异而产生的。
根据地球不同经纬度上的气温和气压分布情况,可以将风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压的分布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气温而导致的气压差异。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温分布情况,可以将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和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赤道低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最多,因而气温较高,形成赤道热带低压带。
赤道地区的空气受到日照的影响升温,变得轻盈,开始上升形成对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向两侧流动,经过大约30°纬度处的下沉,使得此地区成为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副极地高压带的空气向两极流动,流向两极地区后,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而偏转,形成旋转风,其中有一部分空气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高压地区散发出来形成溜降风,使得两极形成低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极地地区气温非常低,地球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带。
三、风带和气压带的特点1. 赤道低压带的特点赤道地区因为日照充足,气温高,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对流,形成赤道地区的低压带。
赤道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降水丰富,气流多为上升气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特点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左右的纬度,气压高,降水少,天气晴朗,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空气下沉使得大气对流不活跃,从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特点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0°附近的纬度,由于向南或向北偏转的风,这些气流在地面上汇总使得地面气压下降,形成极地高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特点极地高压带位于地球的两极,由于气温低、大气密度大,形成了气压高。
气压带和风带
A. 台风
B. 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
(B )
2.关于低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位于大约纬度 0°~60°的对流层大气中 B. 近地面是东北信风 (北半球 )和东南信风 (南半球 )
C. 赤道附近为下沉气流 D.30 °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
3.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中纬环流 9 8 6
7
3
低纬环流
24
1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 低气 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指向极地高空)
D
30?N 高空
G
赤道
高空
G
30?N
赤道
D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0°
30 °S 60 °S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的成因 。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 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观察气压 带、风带
的季节移 动图,回 答下列问
题
1、气压带、风带随 太阳直射点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66°34 ′N
23° 26′N 0° 23°26 ′S
66 ° 34 ′S
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 单圈环流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
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 带t;15℃)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o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
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
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斯远东地区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
温带大陆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
尽管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该地处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山脉东侧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
2、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温带
(南北纬40°~60°之间
T最冷月>0℃)
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
带
气
候
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
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气候
3.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
节分配
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1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mm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西南部沿岸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
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沿岸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4、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30 o大陆内部和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1、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3、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
中美洲的东北部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
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相对降水量较少(若能从气温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则必是热带草原气候无疑,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关键)>0℃,各月降水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
南北纬30°~40°间
T最冷月>0℃)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o~至35o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南半球
2.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5℃
亚洲内陆
强弱
(较夏季风)强
(较夏季风)弱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最冷月均温(关键)<0℃,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
均温低于0℃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少
3.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
气候大类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
带
气
候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2、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高山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年降水量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雨季降水量更集中更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
热带草原气候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4.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
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
季
风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暖湿
湿热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强弱
(较冬季风)弱
(较冬季风)强
冬
季
风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 纬
60°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南、北纬50o~70o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15℃
1、苔原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塔尔沙漠
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 降水少;人为原因:古代对植被的破坏。
亚
热
带
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着
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
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地中海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