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垂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及特性;
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3.能够利用垂线找到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1.理解垂线的概念及特性;
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垂线找到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直尺、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画有两个平行线和一条与其垂直的线段,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纸上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引导学生回答“有一条与两个平行线垂直相交的线段。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垂直于两个平行线”、“两个平行线上的任何一条线段与它垂直相交”。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垂线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如果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并且与这两条平行线都垂直相交,则称这条线段是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
”然后让学生复述垂线的定义。
Step 3:垂线的特性(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垂线的特性:
1.垂线与平面上的直线相交,相交点是垂足;
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相交,则相交的两条直线互为垂线;
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则该直线与该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相交。
Step 4:画垂线的方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画垂线的方法,并示范如何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使用直尺、铅笔和纸张等辅助工具,分别演示画垂线的方法。
Step 5:应用练习(20分钟)
Step 6: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强调垂线的定义、特性和画垂线的方法。
并要求学生将重点知识点整理到笔记中。
Step 7:拓展延伸(10分钟)
为了拓展学生对垂线的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相交?”、“如何判断一个线段是否是一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线?”等。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做相关练习题,并将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告知学生。
Step 9: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并再次强调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和下节课的预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