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市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测试卷及答案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由于家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
已有研究表明家鸽的导航包括定向与定位。
家鸽主要利用太阳和地磁定向,视觉与定位有关。
(1)家鸽具有许多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如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_____;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_____,可减轻体重。
家鸽用肺进行气体交换,并有_____辅助呼吸,呼吸作用旺盛。
(2)科研人员研究了嗅觉与定位的关系。
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将多只家鸽分为两组,A组用含木犀草素的溶液麻醉家鸽嗅觉,B组用_____处理作为对照。
在良好天气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_____,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实验结果表明放飞距离较近时,A、B组差异不太显著,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差异显著,说明嗅觉与家鸽导航定位有关,而且_____。
(3)近年来,亚洲多地出现雾霾。
科研人员研究了雾霾对家鸽归巢的影响。
由于雾霾会影响家鸽的视线,因此科研人员假设随着雾霾严重程度增加,家鸽归巢速度减慢。
他们在不同雾霾程度下,从距离鸽巢200公里处,放飞大约1500只家鸽,多次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①实验中放飞多只家鸽并进行多次实验,目的都是为了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研究人员的假设,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
③雾霾对家鸽产生上述影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雾霾干扰家鸽通过太阳和地磁的定向
B.雾霾的化学成分增强家鸽嗅觉定位
C.家鸽主要依靠视觉进行定位
2.鸟的全身都是为了飞行而设计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来:
(1)鸟的体形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的______。
(2)鸟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______,因而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鸟的骨骼薄而轻,长骨中空,这减轻了______。
(4)鸟用______呼吸,身体内还有______来辅助呼吸。
(5)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结构也常常不同,如鸟的生活习性常常与趾的形态相适应。
如图为几种鸟趾的形态,请据图分析问题:
家燕的趾如图中①所示,适于在地面行走;鹰以小动物为食,趾强健有力且特别锋利,它的趾应如图[__]所示;啄木鸟善于攀援,用爪抓握树干,用细长的喙啄食害虫,它的趾应如图[___]所示;鸭善于游泳,常在水面活动,取食水底的小动物,它的趾应如图[_]所示;图[___]所示为鸵鸟的趾,它适于在沙地中飞奔。
3.某同学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提出问题:鸟的哪些形态、结构适于飞行?并做出假设:鸟的身体形态、正羽和翅膀、骨骼和肌肉适于飞行。
然后开始进行如下实验:
(1)首先观察鸟的外形,发现鸟的身体呈__________,可减少鸟在空气中飞行的阻力。
(2)观察鸟的体表,发现鸟的体表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能搏击空气,使鸟振翅高飞。
(3)观察鸟的骨骼和肌肉,发现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_______ ,可减轻体重,鸟的________发达,附着在鸟的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A动物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
(2)观察C动物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2]______。
(3)鸟类D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______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4)为探究B的呼吸特点,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由密布着______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5)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
(填图中字母)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5.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结构名称:1______;4_________。
(2)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1从4中脱出的现象叫_________。
(3)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是5________,和3_____内含有滑液。
(4)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2_____。
(5)请写出人体的两个关节:________关节和________关节。
6.长跑是学校冬季常见的体育锻炼方式,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1)如图所示,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关节头和关节窝上面都覆盖着_______,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可以增加膝关节的
_______性。
(2)跑步屈腿时,股二头肌_____牵拉______绕膝关节活动,同时股四头肌_______。
(3)人在运动过量或者运动不当时,肌肉拉伤后往往会出现肿胀与淤青,这主要是由于皮下毛细血管出血而引起的,一般 24-48 小时内建议冷敷是为了_______(选填“降低”或者“促进”)血液流速达到止血消肿的目的。
7.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
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
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
而这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
“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一
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
(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生存率A组:
幼蛛+泌乳雌蛛
B组:
_________
C组:
幼蛛
5天100%30%30%
10天100%00
15天100%00
20天100%00
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
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
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
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离巢率A组:
幼蛛+雌蛛
B组:
第20天移除雌蛛
40天26%45%
45天26%50%
50天40%60%
55天47%63%
60天50%70%
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_________,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_________A组的离巢率。
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超长抚育证据。
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
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
8.观察下面两幅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主要是由___________组织构成的,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2)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________的支配下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肌肉[7]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个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写出该支点的具体名称)
(3)图中的骨骼肌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
(4)当你站直双臂自然下垂时,肌肉[6]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综合题
9.根据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的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
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毁坏了草原和庄稼,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从材料一看出,人类能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_____。
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图中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生物遗体分解,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3)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是因为豆科植物能与固氮的根瘤菌
_____关系。
10.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_______,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______,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__________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____、_____、_____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11.观察如图,认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①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②___________气体等物质;其粪便和遗体中的这些物质经分解也能产生气体②、以及③___________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___________利用。
可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动物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答完整才计分)(3)如果某种动物因缺乏天敌而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千万年来草原民族一直认为草原狼是草原的保护神,狼是草原鼠、野兔、旱獭和黄羊的最大天敌.请结合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狼怀孕61天左右生产,幼崽五周后断奶.其生殖方式是_____。
(2)根据狼的食性,其牙齿的结构是如图中的_____图,狼吃黄羊时,总是用____齿撕咬.
(3)狼以前基本是在白天活动,但受到人类经常捕杀的压力后,主要在夜间活动了,这种行为是(______)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遗传因素决定④环境因素影响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4)八周后幼崽从狼窝里被带到狼群聚集处,成年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可见狼具有___行为.
(5)每当草原大灾后,牲畜大批死亡,腐尸遍野,狼群会迅速处理掉尸体.由此可见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 _______循环.
四、实验探究综合题
13.细胞是大部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字母或数字,横线上填写文字)
(1)③与①②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这样的生物叫_____生物。
(2)②在生活中常常被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其主要繁殖方式如图②为
_____。
(3)烧伤病人伤口容易被绿脓杆菌感染而导致化脓,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控制其感染,如图与绿脓杆菌噬菌体结构最为相似的生物是图[_____]。
(4)①的细胞结构中具有[ ]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生物的营养方式与图中其它几类结构对应的生物营养方式不同,②③④的营养方式为_____。
14.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不乏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美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在果酒制作时,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菌种是来自葡萄皮上的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该菌种可以产生酒精,此状态下,该菌种主要进行___________生殖。
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2)制作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
此微生物用于制作酸奶时,要先将鲜牛奶煮沸,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在传统作业中制作腐乳时,人们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
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这是因为毛霉的生长繁殖需要___________。
约48小时后,毛霉开始生长,3天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
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涂抹在豆腐上,这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过程中的___________。
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加盐可以使豆腐块___________(吸水或者失水),使豆腐块变硬,并且在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盐还可以
___________,从而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如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
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表中的现象,请据此回答问题:
装置物质温度现象
A水+白砂糖+酵母菌22~30℃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B水+酵母菌22~3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C水+蛋白质+酵母菌22~3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D水+白砂糖+酵母菌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E水+白砂糖+酵母菌10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试管A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___________气体。
若要探究蛋白质是否为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___________两支试管为一组。
该实验证明,酵母菌的发酵需要___________。
1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繁多,如图为生活中常见的七种生物。
请据图回答:
(1)葫芦藓有无茎叶的分化?________。
(2)葵花籽是果实还是种子呢?___________。
(3)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_。
(4)孔雀开屏——自作多情,育蛙恋爱——吵闹不休,这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行为。
开屏的孔雀和鸣叫的青蛙都是______性。
(填“雌”或“雄”)
(5)央视《国家宝藏》现场吹响了8700多年前的贾胡骨笛。
骨笛是由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钻孔、精磨而成的。
下列动物的骨骼不适合制作骨笛的是___________。
A.仙鹤 B.鹫鹰 C.大雁 D.乌龟
(6)细菌和青霉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没有_________。
16.如图所示为4种微生物的分类图及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请你按分类表逐一分类,写出图中对应的生物名称:①_____;④_____。
(2)图中的细菌会沿着培养基的表面滑动,这是由于该细菌具有_____。
根据该细菌的外部形态,可推断它属于_____菌。
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真菌的突出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3)青霉常生长于橘子皮上,图中的B部分能深入到橘子皮内部,叫做_____。
青霉对人类来说一方面会使橘子等食品腐烂,另一方面又能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__,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都不可或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综合题
17.河与海的交汇,孕育出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河口湿地。
早春时节,近18万亩人工刺槐花盛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养蜂人;暮秋时节,绵延数百里的芦苇荡,形成了壮观的“芦花飞雪图”。
这里的湿地成为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据调查,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就有289种,成千上万只丹顶鹤、白天鹅、白琶鹭等珍禽鸟类飞翔嬉戏,令人叹为观止。
(1)槐花是两性花。
它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槐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2)“千树万树槐花开,招引蜜蜂采蜜来”,槐花适合吸引昆虫前来采蜜的特点为
____________,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蜜蜂采蜜属于____________行为。
(3)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相对于鸟,芦苇缺少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
(4)白琶鹭飞行时,通过____________的呼吸方式获得充足的氧气。
(5)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有289种,这体现出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6)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____________ 。
”
18.下图是常见的植物与动物示意图,请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中,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_______、纲、目、科、属、种,其中_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在图中,体内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有:___________(填序号);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有:___(填序号);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最大区别在于裸子植物的种子_______。
(3)在图中,体内无脊柱的动物有:_____(填字母)。
生物d用肺呼吸,_________辅助呼吸,生物f用________呼吸。
(4)上述六种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填名称),生殖方式都是________体温___。
c与d两种生物发育过程有相似的特点,都是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考虑,动物e比动物 b高等, e 是正真适应_______环境的动物。
19.下列是大家熟悉的动物和植物,据图回答:
(1)请根据生物特征鉴别填写名称:①______、④______、⑥______。
(2)请将图中植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序:______。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
(3)图中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点始于______的分裂,生物C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是这类动物特有的结构。
(4)麻雀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很多,例如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分别是______。
(5)王刚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要使观察效果由④变成②,他应该转动______,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王刚发现,视野变暗了,这时他应该转动遮光器选择______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
______面镜。
20.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植物分别属于A、B、C、D、E、F下中的哪类植物。
①_____属于A类植物、②_____属于B类植物、③____属于C类植物、④____属于D类植物、⑤_____属于E类植物、⑥_____属于F类植物。
(2)A、B、C、D、E、F各类植物都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3)______一定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请将上述植物的所属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
(5)通过上面的表解分类,你认为植物分类考虑了植物的哪些特征?_____(答出3点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减少阻力中空气囊不含木犀草素的溶液归巢速度距离越远嗅觉的作用越大
减少实验误差不支持,因为随雾霾程度增加,归巢速度增加 B
【分析
解析:减少阻力中空气囊不含木犀草素的溶液归巢速度距离越远嗅觉的作用越大减少实验误差不支持,因为随雾霾程度增加,归巢速度增加 B
【分析】
(1)鸟适应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可以减少空气中的阻力;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骨薄而轻,长骨中空,内充满空气,可以减轻体重;直肠短,没有膀胱,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家鸽具有许多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如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阻力;骨骼轻薄,
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家鸽用肺进行气体交换,并有气囊辅助呼吸,呼吸作用旺盛。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该实验是以木犀草素的溶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
科研人员研究了嗅觉与定位的关系。
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将多只家鸽分为两组,A组用含木犀草素的溶液麻醉家鸽嗅觉,B组用不含木犀草素的溶液处理作为对照。
在良好天气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归巢速度,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实验结果表明放飞距离较近时,A、B组差异不太显著,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差异显著,说明嗅觉与家鸽导航定位有关,而且距离越远嗅觉的作用越大。
(3)科学实验探究中经常采用的原则有:除了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的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多次实验原则减少偶然性;①实验中放飞多只家鸽并进行多次实验,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不支持研究人员的假设,理由是:分析图2可知,因为随雾霾程度增加,归巢速度增加。
③根据家鸽嗅觉与定位的关系的实验研究可知:嗅觉与家鸽导航定位有关,而且距离越远嗅觉的作用越大。
所以雾霾对家鸽产生上述影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雾霾的化学成分增强家鸽嗅觉定位,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鸟适应飞行的特点和对照实验的知识点。
2.阻力翼体重肺气囊② ③ ⑤ ④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主要特征,首先明确的是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
解析:阻力翼体重肺气囊② ③ ⑤ ④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主要特征,首先明确的是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详解】
(1)鸟的体形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因而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鸟的骨骼薄而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4)鸟用肺呼吸,身体内还有气囊来辅助呼吸。
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
(5)家燕的趾如图中①所示,适于在地面行走;②为老鹰的足锐利、具有钩爪,适于捕
捉小动物;③为啄木鸟的足两只朝前,两只朝后,便于抓握树干,能抓握和钩挂在树上,适于攀援在树上;④为鸵鸟的足,趾短粗有力,适于奔走;⑤为野鸭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点睛】
鸟类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一般以识图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1)流线型
(2)覆羽翼
(3)中空胸肌
【分析】
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家鸽的骨有的薄,有
解析:(1)流线型
(2)覆羽翼
(3)中空胸肌
【分析】
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家鸽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这些特点都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1)
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
(2)
观察鸟的体表,发现鸟的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展开呈扇面形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利于扇动空气。
(3)
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1)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2)鳃
(3)气囊
(4)毛细血管
(5)A、C
【分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