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通路的基本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信号通路的基本组成
受体介导细胞信号通路包括:a.CAMP信号通路:由CM上的五种组分组成——激活型激素受体,Rs;与GDP结合的活化型调蛋白,Gs;腺来自苷酸环化酶,c;与G演他攻看很委酒继钢亮DP结合的抑制型调节蛋白,Gi;抑制型激素受体,Ri。
激素配体+Rs→Rs构象改变暴露出与Gs结合位点→与Gs结合→Gs2变化排斥GDP结合GTP360问答而活化→使三聚体Gs解离出α和βγ→暴露出α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位点→与A 环化E结合并使之活化→将ATP→CAMP→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GTP水解,α恢复构象与A环化酶解离→C的环化作用终止→α和βγ结合回复。
pip2信号通路:胞外signal+膜受体→PIP2IP3+DAG,IP3→内源钙→细胞溶质,胞内Ca2+浓度升高→启动Ca2+信号系统,DAGCM上活化蛋白激酶PKC→DG/PKC信号传递passwa。
细胞信号转导特点是了望析学省却析班:①高度亲和力,②高度特异性,③可饱和性
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膜受体多为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
受体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2、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T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者为非活化型。
当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可作用于面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蛋白介导影响农场慢开你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
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G蛋白偶连信号通路,第三个是与酶偶连的信号通路1、cAMP信号通路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G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cAMP信号通路由质膜上的5种成分组成:①激活型激素受体(Rs);②抑制型激素受体(Ri);③与GDP结合的活化型调节蛋白(Gs);④与GDP 的抑制型调节蛋白(Gi);⑤腺苷酸环化酶( C )。
(1) Rs 与Ri Rs与Ri位于质膜外表面,识别细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受体有两个区域,一个与激素作用,另一个与G蛋白作用。
(2) Gs与Gi G蛋白也称耦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它将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耦联起来,使细胞外信号跨膜转换为细胞内信号,即第二信使cAMP. (3)腺苷酸环化酶cAMP信号通路的催化单位是结合在质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它催化ATP生成cAMP。
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
①激活靶酶:通过对蛋白激酶A 的活化进而使下游靶蛋白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细胞行为是细胞快速答应胞外信号的过程。
②开启基因表达:是一类细胞缓慢应答胞外信号的过程,这就是cAMP信号通路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2.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使质膜上的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苷油(DG )两个第二信使。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 2 +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IP3是一种水溶性分子,在细胞内动员内源Ca 2 +,使胞质中内源Ca 2 + 浓度提高。
Ca 2+通过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DG激活蛋白激酶C(PKC)。
在许多细胞中,PKC的活化可增强特殊基因转录。
有两条途径:①PKC激活一条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导致基因调控蛋白的磷酸化和激活;②PKC的活化,导致一种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使基因调控蛋白摆脱抑制状态释放出来,进入细胞核,刺激特殊基因的转录。
3、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又称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 CTKs的多肽链只跨膜一次,胞外区是结合配体的结构域,胞内区肽段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
自磷酸化的结果是激活了受体的
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