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1.图1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B C D
2.质量为1.8╳104mg的物体,可能是下列的()
A.一头大象
B.一位小学生
C.一只鸡
D.一颗小铁钉
3.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是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空中飞行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B.月亮和地球
C.地球和太阳
D.人行走时的左脚和右脚4.一个人用两种方法在肩上挑着同一重物行走,如图2中甲、乙所示,比较两种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A.照图甲那样胳膊费力些
B.两种扛法肩受到的力相同
C.两种扛法人对地面的压力相同
D.两种扛法阻力和动力相同
甲乙5.农民在清除黄豆的砂粒时,常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桌面滚下,而砂粒仍旧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脱落
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强大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6.射出去的炮弹,不断改变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这是因为()A.炮弹没有惯性
B.炮弹不断受到火药的推动力
C.炮弹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动力
D.炮弹受到的重力的作用
7.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A.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8.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
逐渐加盐并搞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 .杯底所受压强不变 C .杯底所受压力不变 D .鸡蛋所受重力不变 9.分别用铜、铁、铝制成三个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比较它们中间空心 部分的体积,则( )
A.铜球最大
B.铁球最大
C.铝球最大
D.三球一样大
10.如图3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 缓慢地由位置A 拉至位置B ,在这个过程中动力F ( )
图3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1.坐在车内的乘客发觉,原来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车头方向运
动,这说明
A .车速越来越大
B .车速越来越小
C .车速不变
D .与车速的变化无关
12.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
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
A .脚越来越疼,是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B .脚越来越疼,是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 .脚不疼,是因为人越来越轻
D .脚不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13. 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有关他们所受的摩擦力,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
A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 、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 、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摩擦力一定大
14.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 动等于物重G ),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F 甲=F 乙 D.无法确实
15.当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在这两种情况中
( )
A .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
B .后者有惯性,前者没有惯性
C .两者都有惯性
D .两者都没有惯性
16、如图: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甲到乙,则水对容器底的作用情况是:( )
F 乙
G
甲 乙
A 、压强减小,压力不变
B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C 、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17.如图5所示,是一种塑料做的方便衣钩,只要将它往很平的墙上一按,便牢牢的贴在墙上,并可以挂上衣服,衣钩能贴在墙上,这是由于( )
A .墙对塑料衣钩有吸引力
B .有大气压强作用在塑料衣钩上面
C .地球对塑料衣钩没有吸引力
D .墙壁受大气压力作用
图5 图6
18、让自来水流过如图6所示的装置,当水流稳定后( )
A 、p 点流速等于Q 点流速
B 、p 点流速小于Q 点流速
C 、p 点压强大于Q 点压强
D 、p 点压强小于Q 点压强 19.
A .右面高,左面低
B .左面高,右面低
C .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 .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20.甲、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各用15 N 的力水平拉一测力计,测力计静止不动,测力计的示数是( )
A .0
B .30 N
C .20 N
D .15 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21.如图5所示,旱冰鞋的小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 _ ________的方法,使____________ ____大大减少.
22.如图6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 _____N ;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______ 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 _______有关.
图7
图
图5
甲 乙
23. 如图7所示,一圆柱形平底容器底面积为4×10-2 m 2,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10-2 m 2,重为20 N 的圆柱形物块,物块的密度为0.8×103
Kg/m 3
则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等于 Pa ; 要使物块离开容器底部,至少要向容器内注水 Kg 。
(g 取10 N / Kg )
24.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2: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向前推墙, 她将向后运动,上述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程跃要提起重800N 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N .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重物。
已知每个滑轮重20N ,程跃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中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选填“a”、“b” 或“c”)。
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
如果忽略摩擦,程跃的实际拉力是 N 。
27.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以上两点各举出一例(不要求解释)。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28.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60kg 的物体A 匀速提升了2m ,每个滑轮重20N 。
(忽略磨擦) ⑴画出物体A 的重力示意图; ⑵请计算小明的拉力(g 取10N/kg )。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9、有一体积是2分米3 ,密度是0.8克/厘米3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
(g 取10N/kg )
问:(1)绳子未断之前所受的拉力是多大?
A
(2)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变化? (3)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四、实验与作图题(每题5分,共20分)
30.(1)重20N 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在图8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2)如图9所示,动滑轮重10N,物重35N,每段绳最多能承受10N 的拉力,请在图中画出合理的绕绳方法。
(忽略绳子和滑轮的摩擦)
图9
木块A 的长度是 cm ,物块的体积是 cm 3,弹簧秤的示数是 N ,
(2)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12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右”或“左”);杠杆平衡后,若在a 点挂2个50g 钩码,那么在b 点应该挂 个50g 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
图11 图12
2 1 4
3 cm
32.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
图13
(1) 所示) (2) 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
在物理学上通常用 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33. 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⑴如果要想利用此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
⑵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⑶在研究此问题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拖支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小明看了小红的实验后,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
对此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21、变滑动为滚动;摩擦力;
22、 1;下沉;密度;
23、 1000;0.4;
24、 3:8;
2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6、c;273;
27、跳远;汽车上的安全带;
三计算题
28、 1> 略;2> 160N;3> 8m;
29、 1> 4N;2> 不变;3> 0.4*10-3m3
四、实验与作图
30、1> 2>
31、1> 2.48; 20.0; 3.6
2> 右; 3;
32、 1> 略 2>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即密度)一般不同。
33、 1> 略;2> 不正确。
因为大小不同的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同。
3> 因为小明的实验中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红的实验中却能
较容易的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使拉力等于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