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式美规律的演变与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5思考与言说
在社会、自然、艺术、科学的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美。

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面貌、特征不尽相同,但美的本质却是同一的。

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美学家从审美经验出发,对形式美提出各种看法,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有的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有的从符号学角度,有的从“有意味的形式”角度等等。

在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进入现代之后,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因此,探究形式美的演变及其成因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不同历史时期形式美的表现和审美取向
1古代形式美的演变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

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

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其时上帝成为美与一切艺术的规定性,实践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从而与古希腊重视现实生活相区分。

西方美学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学被纳入神学之中,表现为强调形式在美的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美的根源在上帝,上帝是美本身,是至美、绝对美、无限美,是美的源泉;认为现实事物的美即和谐、秩序和整一,而这又归根结底是一种数学关系。

总之,这一时期有把形式神秘化的倾向。

近代美学时期是指从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末,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始于近代。

在近代,“形式”已成为美学中的一个独立范畴,并自觉地、理性地上升到艺术本质的高度。

自文艺复兴始,人性得到了复苏与高扬,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这种理性是一种诗意(创造)理性而有别于古希腊的理论理性和中世纪的实践理性。

总之,在近代,西方形式美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影响远远超出近代经验主义美学关于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思想。

2现代形式美的取向
在现代,存在作为美的规定性,美学思想在存在之维度与境域上展开。

同时西方形式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美学等的产生。

贝尔认为,一切视觉艺术都必然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没有它,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这种“共同的性质”,在贝尔看来,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而真正的艺术在于创造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既不同于纯形式,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格式塔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显形式。

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既强调形式感,也看重色彩感。

现代美学倾向于把美看成是情感的形式,但这种观点也有自身的问题,难免被超越。

马克思的思想无疑属于现代的,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无疑也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具有现代意义:
“马克思和其他现代思想家如尼采、海德格尔对于近代思想的叛离是颠覆性的。

这在于他们不仅将所谓的理性问题转换成存在问题,而且也给真善美、知意情等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由此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作为哲学体系的主要部分已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由此,关于美与艺术的一些根本问题走出传统的限制,进入存在领域。

二导致形式美演变的原因
艺术上新的形式美与审美观的确立必然是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紧密联系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生活内容和生活环境,由此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认识、观念、审美情感,使艺术的风格及造型样式不断更新、变换、发展,从而产生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艺术形式美。

现代高科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如此突飞猛进,无论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发现,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都给予人们以新的启示,赋予人们以新的美感因素。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艺术的设计形式。

现代艺术的设计形式已是艺术与科技的高度结合,比如很多平面设计中利用光学手段、摄影特技、暗房技术来制作各种错觉、幻觉感,利用力学手段产生挤压、拉曲、旋转、折叠、撕裂、向心、离心等运动轨迹,采用数学手段表现设计的增减、比例、排列、组合、添加、几何化,通过解剖手段产生各种剖面、断面和肢解的装饰美,利用生态学手段的移花接木、生态过程的组合和仿生现象以及表现现代工艺制作的标准化、精确化的现代模式,还有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的富于梦幻色彩的电脑制作以及光电子设计艺术等等。

高科技为艺术设计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情景。

总之,人类在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领域内,都积累了运用有关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相当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作为知识积累、劳动技术和艺术技巧,成为代代相传的形式美的宝贵财富。

形式美的发展必须在继承这笔财富的基础上,有所批判,有所选择,有所改造。

按照形式美的产生规律,人类不断地对事物的形式和美的形式进行探索、仿制、创造和突破,自觉地推进美的内容向形式的积淀,形式美的质料和规律必将更为丰富,形式美必将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英]克莱夫·贝尔,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社,2001年。

[3]吴翔:《产品系统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曹勇,男,1976—,黑龙江牡丹江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作单位: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泰达校区)。

摘要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西方“美在形式”的思想及其历史性变化,探讨了形式美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揭示了形式美演变的成因。

关键词:形式美演变美在形式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浅谈形式美规律的演变与成因曹勇
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