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实验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实验第一中学高三语
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土卫六建立人类殖民地的想法或许听起来有点疯狂。
它的温度接近零下300华氏度(约合零下184摄氏度),空中降下的甲烷和乙烷汇入碳氢化合物海洋。
尽管如此,土卫六可能是太阳系里唯一适合建立永久性自给自足人类定居点的地方。
我们是在以全新视角也就是生态视角研究了这颗行星后得出这一结论的。
我们分析了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居住地并在周边地区搜寻相应的环境。
我们基于科学、技术、政治和文化因素勾画出的殖民情境让每个愿意思考人类遥远未来的人都可进行一场思维实验。
我们预计人的本性会保持不变。
未来的人类将具有和当前一样的欲望和需求。
他们的家必须有充足的能源、宜居的温度并能免受宇宙辐射等太空严酷环境的伤害。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视月球或火星为人类的下一个居住地。
虽然月球或火星看起来是比较合理的目的地,但却有硬伤。
它们都没有磁层或大气层的保护。
银河宇宙射线(GcR)轰击着月球和火星表面,人不能长期在它的攻击下生活。
这种强大辐射的致癌性早已为人所知,而过去两年里的研究又发现了一个可能更严重的危害一一脑损伤。
GCR包括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铁原子核等粒子,它们能破坏脑组织。
在地球上,我们靠大气层里的水来挡住GCR。
...
在火星之外,潜在的家便在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之中。
可选卫星有几十个,但胜出者显而易见。
土卫六是最像地球的天体。
土卫六是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唯一表面有液体存在的天体,土卫六上的甲烷和乙烷湖泊看上去与地球上的水体惊人地相似。
土卫六的天空会降下甲烷,偶尔填满沼泽.,一堆堆固态碳氢化合物看上去非常像地球上的沙丘。
就防辐射而言,土卫六有由氮构成的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厚50%。
地表大量的固态和液态碳氢化合物可以很方便地用作能源。
虽然大气层里缺少氧,但地表下的水冰可提供氧气,氧气可用于呼吸,也可与碳氢化合物燃烧充当燃料。
土卫六上很冷,但由于其大气层很厚,居民无需穿压力服,有保暖服饰和呼吸器就行了。
住房可用地表取之不尽的资源制成的塑料来建造,圆形屋顶可充入温暖氧气和氮
气。
因施工简单,室内空间可以很大。
土卫六居民不必时时刻刻待在家里。
土卫六上的娱乐机会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你可以飞。
重力弱加上大气层厚使人可以插上翅膀飞翔。
翅膀掉了也不必担心,降落很容易。
土卫六上的终端速度是地球上的1/10。
我们怎么去土卫六呢?当前还去不了。
遗憾的是,我们恐怕也无法安全抵达火星,因为没有更快的推进系统就没法限制在太空中飞行的时间,也没法控制GCR辐射剂量以防宇航员受到过度伤害。
无论是前往火星还是土卫六,我们都需要更快的推进系统。
去土卫六尤其如此,因为这趟行程目前需要七年时间。
(《参考消息》2016年11月29日)
7. 下列关于土卫六环境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土卫六上很冷,气温非常低,天空会降下甲烷,偶尔填满沼泽。
B. 土卫六是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唯一表面有液体存在的天体,是最像地球的天体。
C. 土卫六上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可以充当燃料和地表下的水冰一起燃烧。
D. 土卫六上重力弱、大气层厚,人可以轻易飞翔,而且想要降落也很容易。
8. 下列理解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银河宇宙射线有致癌性,也会造成严重的脑损伤,因此人不能在月球上生活
B. 土卫六的地表有取之不尽的可用来制成塑料的资源,造房子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C. 如果我们拥有更快的推进系统,就可以实现在土卫六建立人类殖民地的梦想。
D. 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全新视角研究得出的,因此代表了目前最可靠的研究成果。
9. 结合全文内容,指出作者认为“土卫六可能是太阳系里唯一适合建立永久性自给自足人类定居点的地方”的理由。
参考答案:
7. C
8. B
9. ①月球或火星等没有磁层或大气层的保护,无法解决银河宇宙射线的攻击问题,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②土卫六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能提供大量的能源;大气层厚,能防辐射,同时也容易做好保暖工作;建房资源丰富,施工简单,适合居住。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选项中C项表述错误,应该是水冰提供的氧气。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题中A不能长期在月球上生活,C还必须解决GCR等问题,
D“代表了目前最可靠的研究成果”无中生有。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土卫六可能是太阳系里唯一适合建立永久性自给自足人类定居点的地方’的理由”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
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
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
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瞄准目标。
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
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鱼的鳃
许地山
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
大队过去之后,路边闪出一个老头,头发蓬松得像戴着一顶皮帽子,穿的虽然是西服,可是缝补得走了样了。
他手里抱着一卷东西,匆忙地越过巷口,不提防撞到一个人。
“雷先生,这么忙!”
“唔,原来是黄先生,黄先生一向少见了,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
“可不是!”黄笑着回答他
两人不由得站住,谈了些闲话。
直到黄问起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他才说:“这是我的心血所在,说来话长,你如有兴致,可以请到舍下,我打开给你看看,看完还要请教。
”
黄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这老人家的兴趣是在兵器学上,心里想看他手里所抱的,一定又是理想中的什么武器的图样了。
他微笑向着雷,顺口地说:“雷先生,我猜又是什么‘死光镜’、‘飞机箭’一类的利器图样罢?”他说好像有点不相信,因为从来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
虽然说他太过理想或说他不成的人未必全对,他到底是没有成绩拿出来给人看过。
雷回答黄说:“不是,不是,这个比那些都要紧。
我想你是不会感到什么兴趣的。
再见罢。
”说着一面就迈他的步。
黄倒被他的话引起兴趣来了。
他跟着雷,一面说;“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
”
“不敢打搅,你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
我已经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
”
黄是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
厅后面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
“这就是我最近想出来的一只潜艇的模型。
”雷顺着黄先生的视线到架边把一个长度约为三尺的木箱拿下来,打开取出一条“铁鱼”来。
他接着说:“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
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
”黄听了一套一套他所不大懂的话,也看不懂他的实验,再坐下想与他谈些别的。
但雷的兴趣还是在他的铁鳃,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和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
“海军船坞于你这样的发明应当注意的,为什么他们让你走呢?
“你要记得那是别人的船坞呀,先生!他们要的只是熟练工人。
”
“你为什么要辞工呢?”
“说来,理由很简单。
因为我研究潜艇,他们已经怀疑我是奸细,好在我机警,预先把我自己画的图样藏到别处去,我想,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
”
黄问:“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
雷急急地摇头说:“中国的造船厂?不成,我所知道的一所造船厂,凡要踏进那厂的大门的,非得同当权的有点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
”
黄说:“我看你的发明如果能实现,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国里现在成立了不少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你何不也教他们注意一下你的理论,试验试验你的模型?”
“又来了!你想我是七十岁左右的人,还有爱出风头的心思吗?许多自号为发明家的,今日招待报馆记者,明日到学校演讲,说得自己不晓得多么有本领,爱迪生和安因斯坦都不如他,把人听腻了。
”
黄看看时表,随即站起来,说:“你老哥把世情看得太透澈,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
“我也知道,但有什么法子呢?这事个人也帮不了忙,不但要用钱很多,而且军用的东西又是不能随便制造的。
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
”
雷说着,黄已踏出厅门。
他说:“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
”
黄直盼着得到他的消息。
过了好些日子,他才从一个赤坎来的人听说,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
黄不觉滴了几行泪,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
(摘编自1941年2月《大风》半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雷先生发明“铁鱼的腮”为中心事件,将一件并不一定能实现的发明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
B. 雷先生在逃难时不慎将盛潜水艇的箱子掉入海里,他也不顾危险跳下去,表现了科学家视科学发明为生命的品格。
C. 小说叙事不以叙述事件、渲染情节为重点,而是极力描写个人的言行,塑造出极为普通却又厚重的人物形象。
D. 小说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为创作背景,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同时寄寓了作者“科学救国”的理想
8. “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9. 小说在塑造雷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D
8. ①雷先生的执著蕴含着极大的爱国热情。
②批判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
③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
9. ①抑扬手法(先抑后扬),小说开头雷先生不修边幅、举止怪异,随着情节推进一个痴心报国的安国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出来。
②烘托手法(侧面描写),将雷先生置身于抗战这一背景下,黄先生、社会各色人等对他的不同态度烘托他的执著。
③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小说通过雷先生的动作语言展示其人物性格。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选项涉及手法、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多方面,要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字斟句酌细致推敲,以便发现问题。
常见问题有: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遗漏信息、强加因果、时态错误等等。
D项,“寄寓了作者‘科学救国’的理想”错,原文信息有“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 “黄听了一套一套他所不大懂的话,也看不懂他的实验……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和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说来,理由很简单。
因为我研究潜艇……预先把我自己画的图样藏到别处去,我想,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 “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我看你的发明如果能实现,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国里现在成立了不少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你何不也教他们注意一下你的理论,试验试验你的模型?” “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 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可见”算不上“科学救国”,因为在当时只是空想阶段,或者说只是蓝图愿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题干中明确了答题区域,即重点句子为“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
以要潜在水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提示了答题规范“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即要有文本中的例子。
首先看句子所在位置,处于结尾段的末尾句部分。
位于文章末尾的作用有:(1)结构上总结上文呼应全文,首尾照应,或与题目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性格,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于是得出答案①主旨情感方面,雷先生的执著蕴含着极大的爱国热情,重点分析“所以要潜在水底”,表现了矢志不渝的牺牲精神。
结合“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得出答案②含蓄委婉地批判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
按照由浅到深的解答思路扩展范围综合本段以及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得出答案③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为“小说在塑造雷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明确了设题类别为“简析塑造形象的手法”,但一定要明确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样形象或者表现了何种性格,所以暗含两问:形象+手法。
要做好这类题首要的是了解相关知识。
比如,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理解欲扬先抑或对比反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所以,解答此题手法一定要全面,不要只满足于刻画人物的手法。
此类题的答题模板为:首先明确手法,全面准确;其次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照应手法并点明性格特征。
答案中①抑扬手法(先抑后扬),②烘托手法(侧面描写),③细节描写(语言、动作),为手法判断。
“小说开头雷先生不修边幅、举止怪异,随着情节推进一个痴心报国的爱国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出来”。
“将雷先生置身于抗战这一背景下,黄先生、社会各色人等对他的不同态度烘托他的执著”“小说通过雷先生的动作、语言展示其执着坚守、忠贞爱国等人物性格”
等内容属于简析部分,分别照应手法结合文本内容的分析。
【点睛】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例如: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第二个方面: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
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影视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生态的平衡,关系到一个社会民风民俗的形成,它是当代社会的价值系统、知识系统以及一切人文文化的集散地,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中心,成为这个时代人文学者不能回避的重要领域。
我国影视剧面对的是以儒家文化为规范、以诗文叙事为传承并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人群。
民族的人文知识系统、伦理道德的认可方式、有关公正善恶的评价尺度等等,一般经由诗文、史传以及后来的话本小说等,在民间以传诵、说唱、讲述、点评的方式获得群体认同。
人们习惯于从文学及各类叙事作品中汲取知识、汲取行为标准、汲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评价。
今天,主导人们精神活动的影视,取代了文学在这个时代的核心位置,成为掌管本土民众精神活动和意识活动的重要领域。
因此,重视影视产品的精神价值,评论各种文化形态对意识的建构作用,强调价值理性对各类叙事活动的参与、坚持文化批判和文化审视等,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在特点所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影视批评对精神活动的介入,才能构成这个时代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活。
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由创作和批评共同构筑的文坛曾是精神价值通向民间的圣坛,也是知识分子通过批评活动实现其精神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
近代以降,历次社会转折知识分子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往往是通过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实现的。
新思潮的出现,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大多是通过文学和批评活动在民间社会获得价值认同。
因此才有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这段名言。
而今天,文学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了"小说"的命运。
曾经指点江山志在改变历史的诗文,终于被历史所改变而不得不让位给声势夺人的现代媒体。
小说和诗歌不再成为现代人精神和情感生活的主要支撑。
由创作和批评共建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所,也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冷落。
影视的普及,造成以诗文阅读为主的读者群向观众群的巨量转移。
人们精神活动和价值需求的主要领域,也从小说转向了影视。
这种转移造成了文学的一再疲软和文学研究的价值危机,急剧膨胀的影视领域因缺少人文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批评介入而泥沙俱下。
6.对影视成为“人文文化集散地”中“集散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