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 下列虚词用法和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
B.飞漱其间
C.其如土石何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下列句子与例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桃花源记》)
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孟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被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背影》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父亲为“我”买橘子等事情,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C.古代文化常识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愚公移山》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
D.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课文《美丽的颜色》是传记作品。
5. 对于寓言《愚公移山》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
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二、文言文阅读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挪揄②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
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
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
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卖蒜老叟》)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画线的词。
①年且九十且:_______________
②惩山北之塞惩:_______________
③咳嗽不绝声绝:_______________
④卒不肯告人姓氏卒: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学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4)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
大山挡了去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
子孙孙去吃这个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7.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且焉置土石焉: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_______________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移山是愚公晚年的一大壮举。
愚公为什么不安享晚年幸福,而要不辞辛劳去移山呢?
(4)作者除了写到愚公一家人移山外,还写到了愚公家庭外的两个人对愚公一家人移
山的态度。
试分析这两个人对愚公一家人移山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将近)
B.曾不若孀妻弱子(甚至)
C.汝心之固(顽固)
D.其妻献疑曰(提出)
(2)下列画线词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河阳之北虽我之死
B.面山而居笑而止之曰
C.运于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D.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对下列句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面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
面对着山居住。
)
B.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他们集中在室内,商量说:“我和你一起铲平险阻,指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北岸,可以吗?”)
C.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
北边。
”)
D.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你太不聪明了!就凭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
(4)下列对于文意理解错误的是()
A.文章末尾用天神将山移走说明了愚公的无能。
B.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愚公的形象。
C.河曲智叟阻止他移山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D.本文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
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
“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2)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
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
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①。
虎熟
②
视久之,至
③
以首抵触,庶几
④
其一惧;而儿痴
⑤
,
竟不知怪⑥。
虎亦寻
⑦
卒去。
意
⑧
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
⑨
;而不惧之人,
威亦无所施欤⑩!
(选自苏轼《书孟德传后》)
【注】①自若:神情不紧张。
②熟:仔细。
③至:甚至。
④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⑤痴:无知识,天真。
⑥怪:惊怪。
⑦寻:随即,不久。
⑧意:估计。
⑨被之以威:对人施加威风。
被,施加,给……上。
⑩威亦无所施欤:(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啊!
(1)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B.寒暑易节(交易)
C.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D.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安置、安放)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面山而居/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C.且焉置土石/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D.意虎之食人/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
(4)【甲】文中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中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简要谈谈你的感想。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汝之不惠()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一厝朔东()
④始一反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何苦而不平?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B
6.
(1)①将近,②苦于,③停止,④始终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甲】文:遇到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克服。
【乙】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示例:愚公不愚蠢,他挖山体现的是一种锲而不舍、不放弃、有毅力、有长远打
算的精神,从他不愿绕山开路,而愿意去挖山,也能看出愚公不逃避问题。
7.
(1)①哪里,②肩负、扛,③指草木,④同“无”
(2)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②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
(3)为了子孙不受大山的阻塞。
(4)邻人京城氏之子:欣然参与,积极支持。
河曲智叟:嘲笑,反对。
8.BBBA
9.(1)A
(2)①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
置疑)。
②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
(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
(3)示例:愚公不愚,智叟不智:①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
由此可见愚公
形愚而实智。
②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
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
愚公的愚:①愚公的个人意愿,让子子孙孙陷入到无穷无尽的劳苦之中。
②移山没有
修路方便轻松。
③移山可能会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
(4)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5)示例: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
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
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6)启示: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以发展的
眼光看问题的精神。
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
免地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1)B
(2)B
(3)①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②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
(4)示例: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11.
(1)①惠,通“慧”,聪明,②亡,通“无”,没有,③厝,通“措”,放置,④反,通“返”,往返
(2)①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②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③你也太不聪明了!
④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我们要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当代
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