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精选6篇)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精选6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篇1○活动目标①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①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第一轮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
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第二轮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
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
男女各10分。
①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②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③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④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⑤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⑥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⑦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⑧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⑨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⑩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相互提问。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家长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和进 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内容
01
02
03
内容深度
是否涵盖了月球的基本知 识、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 及人类探月的历史和未来 展望等核心内容?
内容广度
是否提供了足够多样化的 资料和信息,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改进教学策略
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更新和修 正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接受到的是最 新、最准确的知识。
增强课堂互动
优化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虚拟现实 技术进行月球探索模拟,以增强学生 的体验感和理解力。
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THANK YOU
学习并掌握科学探究 的基本方法,如观察 、实验、推理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关于月球的资 料,如图书、网络、电视等。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共同解 决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 设计月球探测方案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 与表达能力。
内容准确性
是否存在错误或过时的信 息,是否经过了权威资料 的核实?
反思教学方法
课堂互动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 与积极性,课堂互动是否 有效?
教学方法多样性
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讨论、实验等 )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节奏把握
是否合理安排了教学进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以确 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 收知识?
个性化教学
七年级语文 综合性学习之探索月球奥秘

月亮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癿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夜阳神阿波罗癿妹妹,非常漂亮 ,同时也是个很厉害癿弓箭手,掌管着狩猎,身边常伴着她心爱癿弓箭呾猎犬。每夛 她驾着银色癿马车在夘穸中奔驰,代表了夘间癿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五灵癿道 路。她迓是未婚少女癿守护神——她自己也是终身未婚,返里面迓有个悲伤癿敀事。 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非常喜欢橡树,狩猎时一直带着她癿橡树木杖。人们又
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月亮雅号
玉兔、夘光、素娥、冰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玉钩、玉镜、冰镜、嫦娥、玉羊、月宫、月轮、广寒宫…… 因初月如钩,敀称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敀称玉弓。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敀称金轮、银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敀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敀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敀称月亮为婵娟。 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乀神名望舒,敀称月亮为望舒。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夛。丌知夛 上宫阙,仂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丌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丌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吅,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丽,千里共婵娟。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迓。(王昌龄) 13.丼头望明月,低头思敀乡。(李白) 2.月落乁啼霜满夛,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3.昡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迓。(王安石) 14.明月東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中秋节起源癿另一个说泋是:农历八月十亐返一夛恰好是稻子成熟癿时刻, 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癿遗俗。
中秋节习俗
传统习俗:灯谜、月谜、吃月饼、祭月赏月、燃灯等。 各地习俗: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探索月球奥秘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等数据推 断,月球内部可分为月壳、月 幔和月核三层结构。
03
月球运行规律及与地球关系
月相变化
月相定义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形状和亮度的现象。
月相成因
月球本身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月亮实际上是太阳光照在月球上,并反射到地球上的光。月 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导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对地球观察者来说有所不同。
月陆的地形地貌复杂, 包括撞击坑、山脉、 峡谷等。
月球内部结构
01
02
03
04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等数据推 断,月球内部可分为月壳、月 幔和月核三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等数据推 断,月球内部可分为月壳、月 幔和月核三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等数据推 断,月球内部可分为月壳、月 幔和月核三层结构。
空间望远镜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能够避免大气扰 动对观测的影响,提供更准确、更精细的月球观测 数据。
无人航天器技术创新
80%
月球探测器
无人月球探测器能够实现对月球 表面的近距离观测和探测,收集 大量有关月球地质、地貌、磁场 和重力等方面的数据。
100%
月球车
月球车是一种在月球表面行驶的 无人车辆,能够搭载多种科学仪 器,对月球进行实地探测和研究 。
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 、社会筹资等多种渠道筹 集资金,保障月球探索项 目的顺利推进。
积极参与国际月球探索合 作项目,共同推进人类月 球探索事业发展,分享探 索成果与经验。
重视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和 引进工作,打造一支高素 质、专业化的月球探索人 才队伍。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 公众对月球探索的认知度 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社 会氛围。
投其所好 让学生爱上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投其所好让学生爱上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在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方面,我们将重点探讨《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课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其所好,培养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一、教学实录《探索月球奥秘》是一门综合性学习课程,通过多个学科的融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月球的形成、结构、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在教学实录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引出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一些关于月球的有趣的事实或图片,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在引起学生兴趣后,我们对月球的形成、结构、特征等知识进行讲解。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采用了多媒体工具,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动画和图片。
3. 实践探究:在知识讲解后,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学习月球相关知识。
比如,我们组织了一次月球表面特征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月球表面的坑、山脉等特征。
4. 学科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我们将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
例如,在讲解月球表面特征时,我们引入了一些有关比例和计算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反思通过对《探索月球奥秘》教学实录的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教学亮点: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工具,我们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动画和图片的使用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践探究:通过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更深入地了解了月球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教学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1. 学科融合不足:虽然我们尝试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课程中,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够协调和融合的地方。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6.月球上绝大多数的环形山是怎 样形成的?( A) A、陨石、小行星、彗星等撞击形 成的 B、火山爆发形成的 C、月球早期地质运动形成的 D、月球龙卷风形成的
7.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的名称是什么? 它将于哪一年发射?( B ) A奔月一号,2007年 B嫦娥一号,2007年 C探月一号,2008年 D月球一号,2006年 8.月球的年龄大约为多少亿年? ( A) A、46亿年 B、96亿年 C、26亿年 D、16亿年
• • • • • • • •
一、开场白 二、许多月亮的名称 三、有关月亮的知识 四、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五、有关月亮的诗词、谜语 六、美丽的月亮 七、月亮在十二星座的表现(部分) 八、结束语
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虽然中秋佳节, 已过多日,但举家团聚,共赏明月时的温馨情景, 想必大家还历历在目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是啊,中秋佳节的这轮明月,你给了人 们多少温柔的遐想,多少甜蜜的回忆;多少文人 骚客因你而灵感迸发,多少科学巨人因你而激情 永远。月亮呀,月亮,你的美丽、你的神秘、你 的清纯、你的诗情画意,永远是我们读不完的话 题。今天,我们即将揭开你这张迷人的面纱,你 看,我们来了。
9. 月球上有4座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 名的环形山,这4位古代科学家是谁? ( A ) A、郭守敬、张衡、祖冲之、万户 B、李时珍、郑和、沈括、葛洪 C、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D、沈括、郦道元、蔡伦、毕升
10、人类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
11、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 登上月球?
赏析:“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 ,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 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 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 ,自然融为一体。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共36张)ppt46

人 类 与 月 球
人类终于登上了
月 球 。
环 形 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 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 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 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 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 积的 7-10%.
抢答题:
1.月球的半径是多少千米? 2.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 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1.1738公里2.因为月球的引 力小3.38万公里4.月球大
5.不能.6.太阳地球月亮运行 的结果7.不是,它是地球的卫 4.月球和地球究竟谁的年龄大? 星8.用巨大的反光镜把太阳 5.在月球上能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吗? 光反射到地球的背光面
16. 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后用作------的 代称?
媒人
有关月的词语和诗句:
以下词语仅供参考:月光,月球,月黑风高, 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 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 月下独酌,月下老人等.
以下诗句仅供参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 九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等.
月 相
月 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 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 的 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 现在。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 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 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
月 食 的 原 理
月全食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 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 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 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 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 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 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 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 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 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探索月球奥秘》导学案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4.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5.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分组收集]:
分为两大组,即“月球奥秘知多少”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两大课题探究学习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二、活动过程:
1.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或图片,感受人类的伟大。
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部分)同学每天轮流说(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2.整合阶段:交流资料,互相补充。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最终完成探究课题报告。
3.上交报告(档案袋),根据作业情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

月亮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 Artemis)。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 非常漂亮,同时也是个很厉害的弓箭手, 掌管着狩猎,身边常伴着她心爱的弓箭和 猎犬。每天她驾着银色的马车在夜空中奔 驰,代表了夜间的一起——寒冷、寂寞、 以及亡灵的道路。她还是未婚少女的守护 神——她自己也是终身未婚,这里面还有 个悲伤的故事。
一(弯)新月 一(轮)圆月 一(钩)残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明月轮。 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玉弓 玉轮 玉钩
玉兔 夜光 素娥 冰轮 玉蟾 桂魄 蟾蜍 顾兔 婵娟 玉弓 玉桂 玉盘 玉钩 玉镜 冰镜 嫦娥 玉羊 月宫 月轮 广寒宫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 称玉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 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 杜 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唐
孟 浩 然
(· )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月落乌啼霜满天 3.明月何时照我还 4.月中霜里斗婵娟 5.更深月色半人家 6.月子弯弯照九州 7.掬水月在手 8.从今若许闲乘月 9.暗香浮动月黄昏 10.月上柳梢头
与前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 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 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 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 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 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教学设计1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科学知识,包括月球的形成和结构、月球表面特征、月球的运动等。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月球的形成和结构2.月球表面特征3.月球的运动4.探索月球的意义三、教学活动设计1.热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历史上的“登月计划”,以及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科普视频,向学生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成和结构、月球表面特征、月球的运动等,同时附上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球。
3.实验探究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设计并制作可以在夜晚光照下自我发光的月球模型,并在黑暗的实验室内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从中探究月球表面的特征,如月海、高地、撞击坑等。
4.合作探索学生自行组成团队,进行月球探索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探索任务,如在模拟月面上标出月海和高地的位置,用望远镜观测月球表面等。
在探索中,鼓励学生合作思考,分享信息,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复盘,让学生陈述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分析月球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思考。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小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撰写小组实验报告,评估报告的质量,看学生是否能对实验过程进行准确描述,掌握了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团队探索任务评估教师观察团队探索过程中的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和参与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本次月球探索主题活动,学生在体验中深化了对月球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月球作为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一直是人类的研究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奥秘,此次教案设计的主题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首先,在写作环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月球的特点,形成基本的月球知识体系。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构思和编写一篇与月球相关的科幻小说或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写作知识,撰写一篇月球探索历史或者月球任务的报道。
其次,在口语交际环节,学生需要学习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月球的起源等基本知识,同时掌握相关的科技术语和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活动,如小组讨论、座谈会、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并进行语言输出。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听读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在综合性学习环节,学生需要将所学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关于月球知识的全面认识。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综合性学习任务,如小组研究式学习、文献调研、资源收集等,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月球资料并进行综合性思考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间知识竞赛、作品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分享与互相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对月球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能力,更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综合性思维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对月球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拓展知识面。
月球作为人类探索的重要目标,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还蕴含着人类向未来迈进的精神和勇气。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探索月球奥秘活动展示实录(执教: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吴品国)一、导入活动:古往今来,人类就对月亮这个夜晚光明的使者怀着美好的遐想,人们编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乃至音乐来颂扬,这一切无不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今天,美国宇航员早已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但是,人类的探索还没有终止,我们初一(16)班学生也正投身其中。
今天,我们就来汇报一下我们的战果。
二、活动概况介绍:1、交代活动目的、程序安排及参赛代表队介绍。
目的:了解月球知识,培养想象力和科学精神;程序:介绍研究情况;擂台赛(节目表演穿插其间)代表队:共三支队,如下——A、“月之影”队:叶包薪、李炜炜、王策B、“月之声”队:林王成、黄家栋、陈慧敏C、“月之梦”队:金辉煌、徐定乐、胡标标2、各小组长介绍本小组活动组织情况。
三、认识月球奥秘活动展示流程:1、月球知识擂台赛一:①必答题规则:先由小组抽取一组题,每题都须在30秒钟内作答,另两名选手可以补充,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完整不扣分。
②比赛开始:A组(1)请说出美国首次登月三名宇航员的名字:(2)此次登月探险来回经历了几个小时?(3)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约多少天?B组(1)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多少?(2)美国宇航员首次登月乘坐的飞船名称是什么?(3)月球最高温度可达多少度?C组(1)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确切时间是哪年哪月哪日?(2)时任美国总统是谁?(3)月球的密度约为地球的几分之几?2、表演小品《大战外星人》,表演者:叶包薪、李炜炜、王策3、月球知识擂台赛二:①抢答题规则:主持人说开始后最早敲桌子的小组获得解答权,答不完整另两个队员可补充,限时1分钟,答对者得10分,提前敲桌子或答错扣10分,作观众题。
②比赛开始:⑴请说出人类历史上2名天文学家的名字及主要贡献。
⑵瞎子阿炳曾演奏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请问是什么?⑶为什么会发生“月食”?⑷刘方平《月夜》中“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上句是什么?⑸月球和地球谁的年龄大?你的依据来自什么?⑹对句:海上生明月⑺宋代词人苏轼写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名篇,请问其词牌名是什么?⑻说明月饼的来历。
综合性学习 探索月球奥秘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如月球的结构、地貌、周期等;(2)掌握月球探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了解人类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月球的相关知识;(2)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月球的奥秘;(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结构、地貌、周期等;2. 月球探测的方法和技术:遥感探测、月球车探测、载人登月等;3. 人类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阿波罗计划、嫦娥工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探测的方法和技术、人类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2. 教学难点:月球探测的技术原理、人类月球探索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月球探测的方法和技术;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月球探测的技术原理和人类月球探索的历史;5.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月球探测模拟实验,体验探测过程;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月球探测的方法和技术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人类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程度;4. 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5.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月球的科普文章、视频资料等;2. 图书资源:月球探测、月球地貌等相关书籍;3. 实验器材:月球探测模拟实验器材;4. 软件工具:用于展示月球探测数据的软件。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探测的技术原理等;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月球奥秘;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体验月球探测过程;5.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人类月球探索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探索月球奥秘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探索月球奥秘一、前期准备1. 确定学习目标:了解月球的起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2. 准备教具:月球模型、放大镜、幻灯片等。
3.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二、活动安排1. 活动一:月球模型观察与描述a. 教师出示月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其表面特征。
b. 学生分组,在自己小组的记录本上描述月球表面的特征。
c.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补充。
2. 活动二:月球起源的探索a. 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简要介绍有关月球起源的知识。
b. 学生就月球起源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
c.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记录在小组的调查研究表上。
d. 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补充。
3. 活动三:月球对地球的影响a. 教师出示有关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并做简要记录。
b. 学生分组,通过讨论和互动,分析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并在小组的记录本上进行整理。
c.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进行展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活动四:观察月亮的变化a. 教师介绍月亮的不同相位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b. 学生分组,利用放大镜观察月亮的不同相位,并在小组的记录本上进行描述。
c. 小组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活动五:展示与评价a. 学生分组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b. 教师和同学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展示方式和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评价1. 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调查研究的参与度。
2. 学生对月球表面特征、起源和对地球的影响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展示和讨论的能力。
4. 学生的评价表现及对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
活动六:月球的探索之旅1. 活动背景:为了加深学生对月球的了解,让他们亲身参与月球的探索,了解真实的月球情况。
2. 活动准备:a. 教师准备月球探索装备,如头盔、太空服、望远镜等。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探索月球奥秘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探索月球奥秘当我们仰望夜空,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总是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探索月球的奥秘是一次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之旅。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带领同学们一同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去探寻它背后隐藏的无数秘密。
月球,这个地球的天然卫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它在夜空中静静地陪伴着我们,见证着地球上的沧海桑田。
那么,月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科学界主要有几种主流的假说。
其中一种是“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是由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与早期地球相撞后形成的。
还有“同源说”,主张月球和地球是在太阳系早期由同一块星云物质同时形成的。
月球的表面特征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形成的。
此外,还有广阔的月海,虽然名为“海”,但实际上并没有水,而是由古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填充而成的平原。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至关重要。
它的引力作用引起了海洋的潮汐现象,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的航海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月球还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使得地球上的气候相对稳定,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比如组织一次月球知识竞赛,让同学们在竞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竞赛的题目可以涵盖月球的形成、表面特征、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
还可以开展月球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月球的理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月球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例如,播放阿波罗号宇航员登月的纪录片,让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类探索月球的伟大历程。
同时,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为同学们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激发他们对天文学的热爱。
除了课堂内的活动,课外实践也不可或缺。
可以组织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进行天文观测,亲眼目睹月球的风采。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活动目标①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⑤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①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
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
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
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① 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
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②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③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④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
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必答题比赛规则: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活动目标
①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
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
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
男女各10分。
①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
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
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
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
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
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
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
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
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
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