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综合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水平测试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

下图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切除修复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的共同作用
B.图中二聚体的形成可能是受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所致
C.图示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DNA损伤修复降低了突变率,保持了DNA分子的相对稳定性
解析:图示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等的共同作用。

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图中只是对原来的序列进行修复,不是重新复制。

答案:A
2.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的乳腺合成并分泌人体某些种类的抗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可导致定向变异
B.表达载体中需要加入乳腺蛋白的特异性启动子
C.目的基因是抗原合成基因
D.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解析:目的基因应该为控制合成相应抗体的基因,不是抗原合成基因。

答案:C
3.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使用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
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细胞内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能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交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解析:病毒是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是因为灭活的病毒不再具有感染性,不会对细胞造成破坏,但仍可穿透细胞膜,仍可促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融合。

答案:C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是( )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以人工诱导法使两个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融合的原生质体得到杂种植株
D.通过以上三者来完成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并经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

答案:D
5.下图表示通过体外受精培育牛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取的精子经获能后才能进行体外受精
B.②过程只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③过程的细胞增殖方式一定是有丝分裂
D.④过程属于胚胎移植过程
解析:首先对图分析得出:①超数排卵及卵子的收集过程,②受精过程,③早期胚胎的培养,④胚胎移植。

正常的有性生殖时精子在体内获能,但人工授精时精子就必须在体外先获能后才能受精;②过程不仅与膜流动性有关,还与细胞识别有关;从受精卵到早期胚胎,只有有丝分裂没有减数分裂;④过程是胚胎移植过程。

答案:B
6.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
B.都用到细胞工程的技术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
解析:三者均用到细胞工程的技术。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物,属于有性生殖。

克隆羊属于无性生殖,是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

试管苗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其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生殖。

三者都有可能发生变异。

答案:B
7.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 )
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
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
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解析:接种过疫苗的人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但由于病原微生物容易变异,故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以获得更强的免疫力。

答案:D
8.下图为制备转基因鼠的实验程序,其中涉及的技术有( )
①超数排卵技术②同期发情技术③显微注射技术④细胞培养技术⑤胚胎移植技术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从图上看,先将供体母鼠注射激素,目的是促进超数排卵,然后与公鼠交配进行体内受精,受精卵需进行体外培养至早期胚胎时,进行显微注射,将外源目的基因注入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内,然后移植到代孕母鼠的子宫内,发育成转基因鼠。

答案:D
9.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生态系统等,都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
B.湿地生态系统中,被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C.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含氮、磷等矿质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超量排放,会造成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鱼类大量死亡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中,被固定的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存在于生物群落中,传递途径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答案:B
10.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
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③鸟类的栖息地④工业用水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
11.(14分)日本下村修、美国沙尔菲和美籍华人钱永健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
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实验中是作为________基因。

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质粒。

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__。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用数字表示)________。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解析:(1)分析题图,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猪体内。

(2)动物基因工程的基因导入常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常用全能性较高的受精卵。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4)蛋白质工程首先依据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其结构,然后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并做对应的基因人工合成与修饰,最终通过基因工程使改良后的基因表达获得蓝色荧光蛋白。

答案:(1)目的
(2)显微注射技术 (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4)②①③④
12.(16分)1997年英国学者韦尔穆特,用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最终得到了克隆羊多利。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要给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条件,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要加入________等天然成分,出于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具有________现象,为了让细胞继续增殖,一定时间后需用________酶处理,然后进行传代培养。

(2)目前人类还不能直接利用体细胞来培育出新的动物,所谓的克隆动物,实际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要使供体细胞核与卵母细胞融合要通过________,并利用电脉冲、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来________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在体外培育的胚胎细胞要移植到受体母羊子宫内,外来胚胎能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反应,并且外来胚胎与受体子宫可建立正常的________联系,在孕育过程中其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

解析:(1)动物体内细胞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血浆运输,血浆(血清)中含动物细胞所需的必要物质;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为了使接触抑制生长的细胞分散开,需用胰蛋白酶来处理。

(2)由于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实际是通过核移植来实现的;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并且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乙醇、蛋白酶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外来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内并能正常发育的生理基础,一是受体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二是外来胚胎能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

答案:(1)血清(血浆) 接触抑制胰蛋白
(2)核移植电刺激激活
(3)免疫排斥生理和组织
13.(12分)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
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等。

(3)湿地面积的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变劣、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解析:湿地可以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和作为人们的水源,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

自动净化能力是湖泊恢复到以前正常状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消耗水中的氧,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答案:(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答案合理即可) (2)自动净化能力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 (3)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答案合理即可) (4)工程生物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14.(18分)“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
(2)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并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

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

该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________期。

(3)“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填序号)________。

①体外培养②人工授精
③胚胎移植④核移植
(4)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

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

(5)“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试管婴儿”是由受精卵形成的,属于有性生殖。

(2)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并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因此,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3)由题图可看出,胚胎出现了内细胞团,并且有透明带破裂的现象,应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

(4)培育“试管婴儿”时,需要进行人工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后,进行体外培养,然后进行胚胎移植,最后生下试管婴儿,在该过程中不会用到核移植技术。

(5)要得到“同卵双胞胎”,先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即将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均等分割,再进行胚胎移植,由于来自同一个胚胎,因此,双胞胎的性别相同。

(6)由于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伦理道德,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

答案:(1)A (2)有丝分裂囊胚(3)①②③ (4)胚胎分割移植相同 (5)前者主要用于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疾病(6)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伦理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