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导学模块第三四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红星四场学校“雷锋课堂”学练稿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P28、例1【学习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一、【知识链接】(1) 37+22 = 28+15 = 74+16 = 150+90 = 43+59 = 280+310 = 0+150 = 82+18 =(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的口算题属于运算。
(3)在20+30=50中,20、30和50分别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做好事,四(1)班做了29件,四(3)班做了21件.这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1、列不同的算式解答这个问题。
2、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计算结果怎样?那么○里填什么符号? 29+21○21+293、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4、自学检测:完成教材第28页例1及做一做。
(同桌互改)三、【合作探究】1、观察上面的等式,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
+ = + + = +2、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我们在哪里用过这一规律?3、可以概括为两个加数,不变,这叫做加法。
4、怎样表示任意的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四、【当堂训练】1、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30 + 420 = + + 100 = + 3727 + 19 = 19 + 262 + 110 = + 300 + 600 = + + 65 = + 35 α + = 10 + 甲 + = 乙 +C + 5 = 5 + + b =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23 + 2847 307 + 2364、完成练习册第7页(组内互评互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估算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补充知识点1、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知识点: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点: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3、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知识点: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
(此为回文数)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
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角的度量:4 画角(1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角的度量:4画角(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了解角的概念。
2.能够用角度量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能够通过绘制角的方式展示角的大小。
4.能够认识到角度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角度,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通过绘制角,展示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
2.理解角度的概念,能够准确绘制不同大小的角。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和绘制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并引起兴趣。
第二步:讲解角的概念(10分钟)1.讲解角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表示。
第三步:绘制不同大小的角(25分钟)1.老师示范如何用尺子和圆规绘制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们轮流站在黑板前绘制不同大小的角,教师给予指导和指正。
第四步:角度的计量(10分钟)1.讲解角度计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练习在纸上画出特定角度的图形,并标明角度值。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度量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练习纸上画出指定大小角度的图形并标明角度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度量和绘制展开,学生积极参与,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角度计量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角的度量和计量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角的概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计划采用手拉手导学案来教授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乘除法应用,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单元的章节包括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具体内容将涵盖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分数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和答案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兴趣。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解释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会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进行额外的辅导和讲解。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 北京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观察物体的方法与技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
2.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3.关注环境,爱护物体,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环境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周围的事物也会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观察物体,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特点,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将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观察物体的方法;2.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3.爱护环境。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组词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材质、用途。
2.请一名学生把这六个词分成两组。
3.根据学生的分类,问大家观察物体时有哪些方面要关注,引出观察物体的方法。
3.2 观察物体方法的讲解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2.引出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听。
3.让学生互相交换物品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3 描述物体的特征1.教师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2.教师引入描述物体的词汇,并和学生一起回忆并增补这些词汇。
3.设计一组词汇(如:红、圆、大、光滑、玩具),请学生选择适合的词汇描述所观察的物体。
3.4 爱护环境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一起想象自己准备去野餐,应该如何爱护大自然?3.5 总结课堂内容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与技巧,了解了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及如何使用。
同时,我们还关注了环境,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中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整理环保小贴士,并分享给家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物体增强了对环境的关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的方法。
3.掌握用“四舍五入”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4.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学习难点在复习和整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概念,提高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水平,并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小数的感受和运用能力。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小数的意义读法。
教材第57页练习十四第1题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涂色。
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下图中的涂色部分。
分数:_______ 小数:_______答案:分数:27100小数:0.27知识点2:小数改写的方法。
教材第57页练习十四第3题按照要求改写下面各数。
2.35t=__________kg11034m=__________km分析: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用这个数乘t和kg的进率1000,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用这个数除m和km的进率1000。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840kg=()t0.87km=()m580dm2=()m21.26kg=()g答案:3.84 870 5.81260答案:2350 11.034知识点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程。
教材第57页练习十四第4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析: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答案:100 10知识点4: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第7题(1)3.054≈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光每秒传播299792km,约是________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分析:(1)求小数近似数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根据百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2)先把29979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在万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再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数学导学案模板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共3套)第三、四单元跟踪检测卷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2分)1.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的方法。
2.王红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7分,数学94分,英语88分。
她的平均成绩是()。
3.小华将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摆成下面的形状,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②③④⑤⑥(1)从前面看,()和()形状相同,()和()形状相同。
(2)从上面看,()和()形状相同。
(3)从右面看,()和()形状相同,()和()形状相同,()和()形状也相同。
(4)()从前面看到的是,()和()从上面看到的是,()和()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都是,()从前面看到的是。
4.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有()种不同的摆法。
(只考虑面与面紧靠的情况)5.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第6题5分,其余每题2分,共15分)1.再添上一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的摆法有6种。
()2.7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其中5名同学的体重可能都是25千克。
()3.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下水没有危险。
() 4.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可以看到3种不同的图形。
()5.四(1)班期中测试语文的平均成绩是96分,四(2)班期中测试语文的平均成绩是93分,那么四(1)班小亮的成绩一定比四(2)班小刚的成绩好。
()6.右面是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情况。
(1)图中纵格每格代表10人。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
()(3)活动小组的4个组共有150人。
()(4)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
()(5)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书法组多10人。
()三、选择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568×24=13632
345×36=12420
:年可滞尘3968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10540吨水。
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350×40=14000
200×36=7200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1.学生独自试做,说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1)C(2)B(3)C
2.指名板演
答案:713×49=34937
308×25=7700
260×40=10400。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课导学目标- 了解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
- 通过数值比较和排序的练,提高数值认知能力。
- 练认识和使用比较符号。
第一课导学内容1. 展示数字0-9的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练比较数字大小:- 数字0-9的卡片随机排列,让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 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用"<"、">"或"="来比较大小。
3. 进行实际比较和排序任务,如:身高排序、书籍数量比较等。
第一课导学目标检测1. 出示数字0-9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提示学生比较以下数字,并用适当的符号连接起来:- 3和5- 2和8- 7和7- 4和9- 0和6- 1和1- 6和2第二课导学目标- 研究数字的进位和退位概念。
- 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会两位数相加和相减,并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
第二课导学内容1. 展示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读法。
2. 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概念:- 以36+7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的和,再计算十位数的和,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 以58-9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的差,再计算十位数的差,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
3. 练两位数的相加和相减,巩固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第二课导学目标检测1. 出示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和读法。
2. 让学生计算以下加法并写出结果:- 25+6- 47+8- 51+9- 34+5- 19+73. 让学生计算以下减法并写出结果:- 98-7- 76-5- 63-9- 42-3- 15-8...(以此类推,继续编写导学案内容)小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每节课都包括导学目标、导学内容和导学目标检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字、数值比较和运算的认知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导学案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卫星运行时间导学案预览指南:自己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书上标记出本部分的知识点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寻求别人帮助、合作互学等方式解决,确实解决不掉的问题用双色笔标出。
学习目标:1.使自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将书面计算与简单计算结合起来,锻炼你的计算能力。
3.锻炼自己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书面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比一比谁最快。
十五×六百二十四×五百一十四×八108÷62×35280÷42.柱竖向计算。
五十四×一千二百二十七×四十九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法则吗?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再完成下面的。
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用第一个因数乘以第二个因数的()位上的数字,通过对齐第二个因数的()位写入相乘结果的最后一位;然后使用第一个因子将第二个因子()上的数字相乘,并通过将第二个因子()上的数字对齐来写入乘法结果的最后一位;最后,放置两个产品()。
3.估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98×34≈21 × 75≈我是这样估计的:二、调查活动。
(一)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表述?写下来。
自己估算一下这道算式应该等于多少?把估算方法也写下来。
思考:这个问题的确切结果应该是什么?用你的大脑思考如何准确计算结果。
思考之后,写下你的方法并与团队成员沟通。
实际上,我们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试着列竖式来计算一下吧。
一百一十四×21将计算过程和结果与小组学生进行比较。
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必须找人帮忙。
(二)小练习。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预习稿主备人:廖丛英、王亚非、杨柳学生姓名班级预习内容:教材第4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一、二题。
预习目标:1、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习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且会画线段、直线、射线。
难点:区别线段、直线和射线。
预习过程:一、知识回顾。
1、回忆玩手电筒所发出的光;晾衣杆;教室里的灯管等。
2、给下图中的线分类。
①②③④⑤⑥线段直线射线3、选择。
通过两点能确定()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C.无数条直线二、自主预习。
(教材第47页)1、仔细观察:线段有()端点。
射线有()端点。
直线()端点。
2、没有端点,可向两端无限延长的是()。
3、在线段一端无限延长的是()。
三、检测练习。
1、先在纸上确定两点,再以两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然后量出这条线段的长。
2、经过下面下面两点画一条直线。
··3、有()条直线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第二课时角的意义和度量预习稿主备人:廖丛英、王亚非、杨柳学生姓名班级预习内容:教材第49页和第50页的例1。
预习目标:1、理解角的意义,知道角的组成、读法和表示方法。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预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角的意义。
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预习过程:一、知识回顾。
1、生活之中哪些现象有形成角的现象?2、回顾二年级对角的初步认识。
A、用“√”标出下面哪些是角。
∧()()()()B、经过下面的点画一个角。
·C、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二、自主预习,看教材第49页。
1、一个角有()顶点,有()条边。
2、角的大小和()无关,和()有关。
3、量角器上外圈的度数大于内圈的度数正确吗?()4、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一定要和角的一条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画角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画角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2.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 画角的方法4. 角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画角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画角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
(2)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进一步巩固角的定义。
2. 探究新知(1)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①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
②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③通过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学习画角的方法①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②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尝试画角。
③学生相互交流,总结画角的方法。
(3)角的分类①教师讲解角的分类,并结合实物进行说明。
②学生观察实物,找出不同类型的角。
③学生举例说明各类角的特点。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39页练习题1、2、3。
(2)教师批改,学生互评,针对错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40页练习题4、5、6。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角,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 画角的方法4. 角的分类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理解不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 例8 连续除法的运算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设计课题:《连续除法的运算》课型:新授课课时:第8课时主备:参与:审核:笔记、批注班级:姓名:组别:【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
2.会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3.理解掌握连续除法试题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理解和掌握连续除法的简便算法。
复习引入填上合适的数。
52×12×28=30×(×)25×40×15=(×)×自主探究1、教材P29 例题8思考:从图中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列式为:12×25=()(个)12×25 12×25=(3×4)×25 =(10+2)×25= == =小结:通过两个式子计算,哪一个更简便,所以你们学会了么?(2)每个羽毛球拍多少钱?列式:350÷5÷2=()(元)350÷5÷2 350÷(5×2)= == =结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1000÷25÷4 165÷5÷11 2019÷25÷825×(4+8)800÷16÷5 3600÷9÷402、解决问题(1)顺达公司用8辆汽车运4次,共运货物320吨,平均每辆汽车一次运多少吨货物?(2)在绿色环保活动中,四年级2班参加拾塑料袋活动,一共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共拾到塑料袋240个。
平均每个小组每人拾到多少塑料袋?3、拓展提升(简便计算)125×16 25×32 160÷(16×5)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目标完成问题所在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魏红梅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导
入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预
习
板
块
请同学们预习教材P24-P25
导
学
板
块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根据三角形的角分类。
看书24页。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
2、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分类,可以分为: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把课本附页二的图2剪下来进行分类
活动三:三角形每个角的特点
完成下列表格
直角个数
锐角个数
钝角个数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活动四:根据三角形边来分类。
看书24页的认一认,回答下面问题。
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练
习
过
程
练
习
过
程
一、“对号入座”我会填:
1、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2、三角形具有()性。平行的四边形具有()性。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4、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2、验一验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按角来分可分为几类?你能借助量角器来算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合
作
探
究
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可以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填写在教材提供的表格中。观察结果,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展
示
点
拨
怎么会出现和180度接近却又不一样的内角和呢?这是怎么回事?
2)说说是怎样分的
3、想一想
1)淘气为什么这样分?
2)A组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能起个名字吗?
3)B组呢?
4)介绍C组的图形,是一般的四边形。
4、画一画
1)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2)说说是怎样画的。体会到了这些图形的什么特征?
5、填一填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得出结论
3)师用图示表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展
示
点
拨
师总结:1、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练
习
拓
展
三、学中做
完成“实验活动”第1题、第2题、第3题
教学
流程
导学案
导学评价
第二课时
(三角形分类)
课
时
目
标
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所有的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的不等边三角形
合
作
探
究
1、直角三角形肯定有()个直角;不可能有()
锐角三角形有()个锐角,不可能有()
钝角三角形肯定有()钝角,不可能有()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没有联系?
练
习
拓
展
专题训练一:课本24页找一找,填一填
专题训练二:课本25页练一练第一题
专题训练一:
完成课本32页填一填。
专题训练二:
完成课本33页第一题。
专题训练三:
完成课本33页第二题。
专题训练四:
完成课本33页第三题。
专题训练五:
完成课本34页第四题。
第七课时
(图案欣赏)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专题训练三:课本26页第二题
专题训练四: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条对称轴。
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25页填一填。
专题训练六:完成课本26页的第三题的1,2小题
专题训练七:课本26页第3题的(3)小题
专题训练八:课本26页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
2、通过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导
入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走进乡村,观赏一下那里的风光。(出示挂图)
预
习
板
块
预习P22-23
导
学
板
块
二、自主学习
1、找一找
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分一分
1)把找出的图形用自己的方法来分类
6、拉一拉
1)出示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用木条钉成的三边形。
4)说说自己的发现。
7、看一看
1)说说你见过的生活中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来制成的物品。
2)你知道应用时是根据什么特点制成的吗?
合
作
探
究
1.展示交流10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征。
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86°,是另一个角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个()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30°,如果是锐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如果是钝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
二、判断对错。
1、无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2、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提高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反
思
第周
组长签字:
第六课时
(四边形分类)
课
时
目
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灵活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对称轴。
预
习
板
块
预习课本P27
导
学
板
块
看书32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
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钝角B、锐角C、直角
2、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A、30°和60° B、45°和45° C、60°和60°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1 B、2 C、3
三、学中做
完成活动“1”
指导学生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
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出来,展示各自的作品
学生动手操作,并涂色
练
习
拓
展
四、做中得
1、完成活动“2”
自主操作,同桌之间交流,评价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设计美丽的花边
2、完成活动“3”
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全班交流,展示
第八课时
(数图形中的学问)
课题
认识图形
课型
新学
教
具
三角板、木棍
课时
10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2、能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区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2、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预
习
板
块
预习p30
导
学
板
块
一、创设“淘气送信”情境
猜测淘气会走哪条路,根据“弯路比直路远”的生活常识引出数学猜想:三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创设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淘气最有可能走近路。
(6)全班交流,统一发现:
学生通过计算,汇报结果
展
示
点
拨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中所包含的意思。
练
习
拓
展
安排三个练习。
1、判断所给的三根小棒(标有长度)能否构成三角形。
2、利用中队旗,给出围成中队旗的5根小棒,选择三根能够组成三角形的小棒。
3、创设“淘气盖房子”的情境,以房子房粱的三角架为题,给出两边,问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注意让学生考虑问题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合
作
探
究
小组讨论:1.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有什么好办法?
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练
习
拓
展
课
时
目
标
1、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导
学
板
块
自学导航
看课本36页最上面的一个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2、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专题训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