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4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2.4免疫调节有解析

免疫调整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答案:选D“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则是其次道防线。
2.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热忱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答案:选B艾滋病可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播。
3.疫苗作为抗原性物质首次进入人体时引起的反应是()A.浆细胞增殖分化B.淋巴因子与其结合C.记忆细胞增殖分化D.B细胞增殖分化答案:选D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错误;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结合,B错误;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发生在二次免疫过程中,C错误;疫苗作为抗原性物质首次进入人体时,会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D正确。
4.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B.细胞一必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C.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答案:选C分析图示可知:细胞一为B细胞,细胞二为记忆T细胞,细胞三为记忆B细胞,细胞四为浆细胞。
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为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②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A项正确;细胞一即B细胞,必需在抗原和物质①(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成细胞四(浆细胞)和细胞三(记忆B细胞),B项正确;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病,C项错误;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记忆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在二次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4 免疫调节(Ⅱ)(同步习题)

第4节免疫调节(Ⅱ)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细胞免疫1.下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答案 D2.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产生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功能C.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答案 C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答案 D解析只有体液免疫能产生抗体,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B项错误、D项正确;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项错误。
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D.细胞c是浆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答案 C解析过程Ⅰ表示体液免疫,过程Ⅱ表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中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题组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5.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答案 C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6.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的特点的是()A.发作迅速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消退较慢答案 D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消退较快,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乙肝疫苗是外来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所以是抗原而不是抗体。
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能力的球蛋白。
A、B、D是对的,C是错的。
2.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与治疗等相关知识。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C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
4.(xx·天津六校模拟)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
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为B细胞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C.细胞⑤为靶细胞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答案:B解析: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⑤为效应B细胞,其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高中生物《2. 4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解读】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
b5E2RGbCAP【答案】C【例2】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读】物质a是抗体,由浆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②③过程是识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细胞5是记忆细胞,在此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继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p1EanqFDPw【答案】B【例3】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能进入所有的关节中,只能靠定期注射维持。
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DXDiTa9E3d(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________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2课时同步练习

第4节免疫调节(Ⅱ)【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细胞免疫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进而被吞噬、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2.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是效应淋巴细胞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d分别是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B.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C.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c或dD.细胞a、b、c、d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知识点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4.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5.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6.“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2-4免疫调节(必修3)及答案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免疫系统的组成 3 5免疫系统的功能1、6 7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2、4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1·全国理综)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本题考查免疫,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使其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获得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 C2.(2010·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预防接种的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要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故选C。
答案 C3.(2011·山东淄博模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还可作为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4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B.B细胞在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产生并成熟C.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记忆细胞能够在二次免疫中特异性识别同种抗原并激发免疫应答解析:考查了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联系,A正确;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B 错误;当T细胞或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增殖分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及记忆细胞,C正确;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引起免疫反应,D正确。
答案: B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解析: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D错误。
答案: A3.下图为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产生相应免疫应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A.细胞b的增殖分化离不开活性物质m的作用和腮腺炎病毒的刺激B.活性物质m、n作用的对象分别是免疫细胞、腮腺炎病毒C.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腮腺炎,这与体内产生的细胞c、e密切相关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摄取和处理腮腺炎病毒解析:图中的细胞a、b、c、d、e、f分别表示T细胞、B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物质m、n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
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而抗体作用于抗原,与其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
生物:2.4《免疫调节》训练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4节免疫调节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2.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B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3.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D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核糖体4.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依次是 AA.氨基酸、浆细胞 B.葡萄糖、浆细胞C.氨基酸、效应T细胞 D.核苷酸、效应T细胞5.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人在病毒感染后能产生特殊的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可见,SARS病毒引起了机体的BA.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先天性免疫缺陷病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6.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C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7.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C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8.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B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2.4免疫调理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 1】能够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构造或物质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 B .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分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的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
【答案】 C【例 2】以下图表示人体经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发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 5 属于保存分裂能力的细胞【分析】物质 a 是抗体,由浆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
②③过程是辨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细胞 5 是记忆细胞,在此遇到同样抗原刺激时可连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B【例 3】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加对关节的攻击,惹刮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能与TNF联合,竞争地克制 TNF与其受体联合,而 TNF只有在与其受体联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所以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但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不可以进入全部的关节中,只好靠按期注射保持。
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企业(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的基因导入腺有关病毒(AAV) 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连续不停地供给肿瘤坏死因子克制剂的“定点库房” ,进而能长久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依据以上资料,剖析回答以下问题。
(1)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经过开释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表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从资猜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________病。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4【同步练习】《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1.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3.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4.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5.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③和⑥都有分泌功能,物质Ⅰ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B.A细胞能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C.若某小鼠⑦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D.图示细胞⑤只能来自于细胞②或细胞③6.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7.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专题2.4免疫调节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2.4 免疫调节1.将下列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在胸腺中成熟,________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
2.(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①防卫:抵御_____________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_____________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_____________清除掉。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如图所示),完成下图及下列问题:体液免疫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____________等的________,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________,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直接刺激B细胞。
②B细胞的反应(如下图所示)③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抗体结合后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①过程(如下图所示)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_______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________,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4.免疫异常(1)自身免疫病:将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________、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①含义: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________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________或功能紊乱。
②特点: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________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和个体差异。
5.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7.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8.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10.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11.下图表示动物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 2.4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解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
【答案】C【例2】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物质a是抗体,由浆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②③过程是识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细胞5是记忆细胞,在此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继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B【例3】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能进入所有的关节中,只能靠定期注射维持。
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________病。
(3)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
有科学家称,对腺相关病毒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表明,腺相关病毒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很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直接导致该病人死亡。
那么,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该是通过________而引起病人死亡的。
【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杀伤自身产生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消除功能,对外来病原体的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2)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3)如果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4)这里的腺相关病毒(AAV)相当于基因工程中的外源基因的运载体。
(5)不当的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物质TNF的免疫作用而直接导致该病人死亡。
【答案】(1)监控和清除(2)自身免疫(3)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4)外源基因的运载体(5)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小试高考※1、(2012山东)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解析】个体的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A对;靶细胞是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其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对;细胞凋亡是编程性死亡,不同于细胞坏死,后者往往是由各种不利因素导致的,C错;由于染色质固缩,DNA的复制和转录会受到影响,这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D对。
【答案】C2、(2012重庆)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非T细胞吞噬消化,D错。
【答案】B※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消除。
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 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2.(密码原创)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1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会引起人体患自身免疫病D.HIV属于原核生物3.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A.T细胞 B.B细胞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4.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C.甲、丙 D.丙、甲5.最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卷土重来,成千上万只鸟,包括家禽和野鸟,或病死或被宰杀。
病毒还对人类造成了感染,导致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51人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会导致( )A.淋巴细胞周期变长B.浆细胞高尔基体活动加强C.记忆B细胞迅速分化D.最终被效应T细胞消除6.(密码改编)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B.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不涉及逆转录酶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7.法国科学家西诺西和蒙塔尼由于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而获得2008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图为HIV病毒引发艾滋病的病程,其中感染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
在潜伏期初期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A.采集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B.采集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C.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D.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8.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
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9.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
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二、非选择题10.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 600万。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乙肝的问题。
(1)人体产生乙肝病毒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________细胞使________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澳抗”的来源可能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时________的蛋白质外壳颗粒或被乙肝病毒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________的蛋白颗粒。
参考答案:1.A【解析】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消除病原微生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具有的。
2.B【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HIV会引起人体患免疫缺陷病;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D【解析】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并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4.B【解析】乙第一次移植时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第二次移植由于记忆细胞的免疫排斥,移植的皮肤最易脱落。
丙由于切除了胸腺,不能产生T细胞,没有了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片最易成活。
5.B【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由于存在细胞增殖,所以淋巴细胞周期变短。
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所以其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当病毒进入细胞寄生后,细胞免疫再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到体液中,最终被抗体消灭。
只有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分化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6.B【解析】A项正确,题图中a是寄主细胞释放出的子代H5N1;X细胞是浆细胞;b 是抗体;c是效应T细胞。
B项错误,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不能进入靶细胞内。
C项正确,从题图看出无逆转录过程。
D项正确,H5N1的复制在人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7.A【解析】感染初期与潜伏期,HIV浓度较低,不易检测,但机体对HIV病毒的免疫反应较强,因此可通过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8.C【解析】C项错误,妇女A免疫系统可消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
A项正确,由题图示A、B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产生了抗体,妇女B没有。
B项正确,两人体内4、5月份均产生了大量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