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通用版课件:第二部分 第六章 第一讲 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类地形区河流地貌对聚落的不同影响
地形 分布 形态
高原
聚落密度
深切河谷两岸的 狭窄河漫滩平原 多呈狭长的带状 小
地势相对较低, 气候温暖,土壤 肥沃,水资源丰 富 青藏高原地区的 雅鲁藏布江谷地
山区 洪(冲)积扇和 河漫滩平原 条带状
平原
较小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团状、带状 大
原因
地势平坦,土 地势平坦,地 壤肥沃,水资 下水或地表水 源丰富,河网 丰富,淤积有 密布,有便捷 肥沃的土壤 的内河运输和 海上运输
4. 海南岛乡村建筑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坐北朝南的布局, 受 地形影响较大,一般背山面河。夏至日前后,站在甲处面朝 正屋的房门口能看到 ( ) A.太阳从右前方山头处落下 B.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落下 C.太阳从左前方山头出升起 D.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升起
5. 该乡村建筑的排列是正屋沿等高线平行或与等高线有一定角 度排列,这样排列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方便整个村落的通风散热 C.地面较为平坦 B.便于采光 D. 缩小房屋间的相对高差 ( )
答案:3.D
4.A 5.B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图表忆基础
读下列气温变化示意图,回忆以下知识。
(1)由图 1 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 波动 变化、
冷暖干湿 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_________
(2)由图 2 可知, 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 波状 上升, 特别是 1980 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 加快 。
)
)
解析:第 1 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为汉中,地处秦岭以南的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该地区铁路线少,且绝大部分在平坦的 河谷;乙为淮南,地处淮河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运输量 大,铁路密度较大;所以影响山区铁路布局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平原区主要则是经济发展水平,故选 C。第 2 题,甲、乙两地纬 度相同,都位于季风区,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相近,不同的是 乙地处平原,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故选 D。
答案:2.D 3.C
(2012· 江苏高考)2012 年 4 月 28 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 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 高山、 断崖、 陡坡、 溶洞、 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 240 km, 其中特大桥 23 座,大桥 168 座,隧道 25 条,桥隧长度占全线 总长的 55% 。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 4~ 5 题。 (双选 )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冲积平原
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 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适宜聚落发展, 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 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 住, 人烟稀少, 聚落也极少,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由高考到模拟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③图中表示山区聚落的是____( 表示平原地区 a 填“a 或 b”),
b 填“a 或 b”)。 聚落的是____(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线路密度: 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 稠密 , 西部交 通线路分布 稀疏 。
②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
平原 限制因素
山区 较多 呈“ 之 ”字形,线路曲折 较___ 高
答案:4.AC 5.CD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2018· 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读图,完成 1~ 2 题。
1.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河流 B.海陆位置、地形 C.地形、经济发展水平 D.河流、气候 2.与甲城市附近相比,乙城周围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是( A.夏季光照更足,有利于提高单产 B.冬季气温更低,有利于农产品保存 C.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收获 D.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沿河流的
谷地延伸,因而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是影响其城市布局的主要 因素。 第(2)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线路多次穿过河流与山脉, 修建时工程难度大,因而造价高。
[答案]
(1)D (2)C
[一站归纳]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 的一般原则
原因
影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响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 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 “ 8” 字状 ( 线路尽量与等 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 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 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 田水利设施
2.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 )
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
3.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C.川地面积 B.土壤肥力 D.林木蓄积量
解析:第 2 题,根据材料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 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 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 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第 3 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 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 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川地地区土 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1)西藏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气候特点是 (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2)2000 年以后,西藏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 A.温带草原和草甸退化 B.冰川和冻土融化加快 C.一年一熟的北界南移 D.旱灾加剧,粮食减产
[ 解析 ]
第 (1)题,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理解气温距平
答案:1.C 2.D
(2018· 柳 州 模拟 ) 正屋 正脊 是指主屋屋顶最高处的一条屋 脊。如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山地 地区的某乡村正屋正脊线与等 高线的关系,图中乙地为该区域 最高点, 等高距为 20 m。 读右图 回答 3~5 题。
3.该区域的相对高差最大可能是 A.60 m B.70 m C.80 m ( D.110 m )
线路形态
工程造价
较少 呈 网 状分布 低 较____
③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 山谷 或 河流延伸。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漫滩平原 ① 高原 地区, 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__________
上,密度 小 。 ② 山区 聚落多分布在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密度较小。 ③平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和 三角洲平原 上, 密度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 为原因是温室气体 的排放、城市化、森(或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之差称为气温距平 (或
降水量距平)。近 50 年来,西藏年平均气温为 3.9 ℃,年降水量 为 448 mm,且变化明显。读西藏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降水量距 平图,完成(1)~(2)题。
原因
实例
线 路 走 向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 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 ①同蒲铁路沿 原 因 : ① 尽 量 节 约 建 汾河谷地伸展; 设成本; ②陇海铁路的 ②降低技术难度; 西段沿渭河谷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地伸展; ④ 降 低 运 营 成 本 和 提 ③襄渝铁路沿 高运营安全性 ( 如果选 汉水谷地伸 取最直、最短的线 展; 路 , 就 必 须 开 拓 较 多 ④成昆铁路沿 的 山 坡 , 填 平 沟 谷 , 地形走势曲折 建 造 较 多 的 桥 梁 或 隧 伸展 道)
实例 西藏先有新 藏、青藏、 滇藏等公路, 后有青藏铁 路 新疆的南疆 铁路和兰新 铁路均沿山 麓分布,连 接绿洲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 首选公路运输, 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方式 其次是铁路运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 输 术难度较铁路小 一般来说平原、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 缓丘、山间盆 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 线网 地、河谷等人 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 密度 口稠密、经济 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 发达的地方, 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 线网密度大 量,增加经济效益
加强关注
考点(一)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图表忆基础
读某区域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 大 , 分布相对 集中 , 人口较多。 ②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 小 , 分布相对 分散, 人口较少。
4.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 形谷 5.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解析: 第 4 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位于四川地区, 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且材料中明确给出沿线地区多高 山、断崖、陡坡和深谷。溶洞对桥隧影响不大,角峰为冰川 地貌,本地区极少分布。第 5 题,冰川和冻土主要分布在高 山和高纬度地区,在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极少分布。
解析: 第 3 题,乙处为区域最高点,最低点位于图示东北部, 两处相隔 5 条等高线,相对高差在 100 m 以上,选择项最可 能是 110 m。第 4 题,夏至日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甲处房屋 面向西南, 站在甲处面朝正屋的房门口能看到的是西南方, 故 看到太阳从右前方山头处落下。第 5 题,海南地区纬度低,光 线好,并且由图中房屋排列,可以看出房屋朝向并不固定,并 没有全部朝向光线更好的方向, 所以房屋排列的主要目的不包 括便于采光。
解析: 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 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 A 项正确;北坡 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 B 项错误;该地 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 C 项错误;阴坡 采光条件差,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013· 海南高考)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 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 释: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 2~ 3 题。
第六章 自然环境对 人 类活动的影
第一讲
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变 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呈现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 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考点展示
地表形态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全国卷5年考情统计
本讲高考虽未涉及, 但作为与人类生存与 发展相关内容,理应
活动的影响
大。 ___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读某地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 通道,结合地形和河流,完成(1)~(2)题。
(1)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 通造价相比较 ( ) A.乙线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 B.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 C.乙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1.(2015· 广东高考 )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 (43° 32′ N~ 44° 32′ 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 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 )
举例
长江中下游平 甘肃省城市及 原各城市与人 人口的分布 口的分布
(三)我国不同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北方平原地区 南方丘陵地区、山区
多分布在绿洲上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 人口较多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人口较少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