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第六七单元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七单元练习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七间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25题,共75分)
1、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淞沪会战②《论持久战》发表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抗战效果,其根本原因是( )
A.推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军的战略战术不同
C.两军的政治素质不同
D.武器装备不同
3、下列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C.两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有对立,但互为依存
4、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国民政府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5、下列有关进人相持阶段后,各种政治力量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日派投靠日本帝国主义
B.顽固派积极反共,拒绝抗日
C.共产党坚持抗日,反对投降
D.英、美曾对国民政府采取劝降政策
6、皖南事变的发生及其最终解决,集中表明( )
A.阶级矛盾一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蒋介石集团具有既要反共,又不敢同中国共产党彻底决裂的两面性
C.蒋介石集团一贯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治态度
D.在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7、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是()①针对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而提出的②继续争取维持国共合作③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针对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政策
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抗战时期,中共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④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
A 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B收复失地 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
10、1940年,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其原因是18集团军(八路军) ( ) A.发动百团大战B.取得平型关大捷C.粉碎日军“扫荡” D.策应忻口战役
11.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
B. 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C. 党外合作,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的绝对领导地位
D.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12、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A.①③
B.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对《双十协定》的下列认识,不妥当的是( )
A.是双方采取平等的方式正式签署的文件
B.双方达成协议的部分是有益于人民的
C.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
D.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
14、从抗战胜利到全国内战爆发,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
B、战争的重要起因是美国扶蒋反共
C、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斗争实质上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15、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
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入联合政府
B.中国应该实现民主与和平
C.中国应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应该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制
16、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其主要依据是( )
A.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B.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C.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
D.国民党统治区内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17、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8、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
是:()
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
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②④
19、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是
①造成了祖国分裂至今②日本帝国主义乘机侵略中国③国共双方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内战④导致了三年多的内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2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再一次使民主政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A. 美帝国主义不愿中国政治民主化
B.
蒋介石对中共表示不满
C. 蒋介石坚持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D. 中共不愿放弃有原则的妥协
22、近代中国人与民主政治擦肩而过,根本原因是
A. 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C. 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D. 国共合作的关系不稳定
23、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与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召开的历史时期
B.参加会议的党派
C.会议的性质
D.会议的内容和作用
24、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之一
是
A.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B. 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学会生产工作站稳脚跟巩固新政权
D. 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25、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结束B新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C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中华民族奴役的历史结束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如贵党三中全会果然毅然确定此国策(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引注),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
(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三)在特区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
(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2) 材料二: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要,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 (1)两个材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中共电文和宣言相同点有什么?
(3)中共以怎样的行动把宣言变成现实?(4)试简要评价中共的电文和宣言。
27、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美国承认并继续承认中国国民政府,并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消除日本在中国影响上与之合作。
美国深信,迅速磋商停止军事冲突,对于此项目的有效完成极为重要……美国的支持,将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去影响任何内战的进程。
------摘自1945年12月《杜鲁门总统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材料二:中国内战的不祥结局超出了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
在我国力所能及的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所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
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结果。
---引自美国国务卿艾奇逊1949年7月30日《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请回答:(1)杜鲁门声明和艾奇逊的信件,分别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的?(2)材料一杜鲁门声明中指出的“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符合事实吗?简述你的理由。
(3)“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实际指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指出艾奇逊对时局总的看法。
说明了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1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
……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 (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
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
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
……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
《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
(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问答题:2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
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哪两大阶层?(2分)试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做法、结果及其历史经验。
(12分)30、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的背景有何不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11分)
31、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
(1)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
(4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分别实施了哪些土地政策?(3分)(3)这些土地政策各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3分)(4)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和依据是什么?(3分)
答案一、选择题
26(1)材料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战基本停止。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
(2)停止推翻国民政府,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改苏维埃为特区,改编红军为国军,联合抗日。
(3)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加快了与国民政府的谈判。
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
陕北根据地改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减租减息)。
(4)电文和宣言表现了中共为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奋斗的精神,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战胜日本法西斯提供了基本条件。
27 (1)“声明”发表于抗战结束后,内战爆发前,美国扶蒋反共方针已确定时。
“信件”发表时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2)不符合事实。
美军在中国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装备、训练国民党军队,帮助蒋介石布置内战。
(3)美蒋反共反人民的战争失败。
(4)艾奇逊承认美蒋失败的结局是无法改变的,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
艾奇逊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美国无力挽回败局。
说明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斗争是正义的,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8、【解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提炼等多种能力,就台湾这一热点问题设问,引导学生注目历史,折射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设问一要求从材料1答出大陆与台湾有什么关系,从“……隶晋江县”、“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说明台湾在历史上隶属大陆,元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
设问二就材料2、3概括出反映的共同现象,则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概括能力。
材料2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要求荷兰殖民者撤出台湾,否则兵戎相见。
材料3台湾人民得到割台湾于倭奴的消息痛不欲生,反映了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侵占台湾。
设问三就材料4反映出什么实质问题,材料4反映二战期间世界主要大
国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澎湖”等地归还中国,说明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设问四要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也就是从四则材料中隐含的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即从主权、台湾与大陆关系、国际认同等角度作结论。
)
(1)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
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2)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对台湾的侵占。
(3)反映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4)平共处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
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深厚的骨肉情义。
29、.(1)两大阶层: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分)
(2)做法、结果:①大革命时期,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但在后期,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统一战线最终破裂。
(3分)②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武装斗争;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将民族资产阶级看成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3分)③1935年后,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我党执行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保持到抗战取得胜利。
(3分)④抗战胜利后,党领导人民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3分)
历史经验:①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防止"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2分)
30、(1)“七大”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
七届二中全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2)在“七大”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提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提出了只有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才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
重要准备。
(3)七届二中全会不仅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1、.(1)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民族革命的主力军。
②要发动农民参加革命首先必须推翻直接压迫农民的地主阶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最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4分)
(2)和(3)实施的土地政策及作用:①土地革命时期实行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既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③解放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保证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结果解放区1亿多农民获得土地,支援前线,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6分)
(4)基本着眼点: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依据: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