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一)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马戴,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1)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鹤立鸡群矣。

其中“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颇具韵味,请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4分)
陕西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1)前句写夕阳落山之景,由近而远,层次分明。

近处是夕阳从树梢沉落,光线灰暗;远处是落日的余辉返照秋山,通红如燃。

这对比鲜明的画面表现了夕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呈现的不同景观。

“入”字写出了夕照逐渐黯淡的特点,表明诗人远望之久、忆念之殷切;夕照之景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进一步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2)诗人久居异地,思乡心切,渐感年华老去,徘徊水边不敢照见自己的容颜。

(2分)表达出惆怅落寞、感伤悲凉的心情。

(2分)
陕西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二)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②颍:河水名。

(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

(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
陕西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解析】答案:“咽”字。

“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作者移情于景,将颍河人格化,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表现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若学生答出“空”字,并对它的双关意做出合理的阐释亦可)
解析: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

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

“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

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

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思路点拨】此类题解答时必须在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准情感,结合诗歌内容来回答。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解析】答案: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解析:作者在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

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

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思路点拨】这首词上下两阕都是先写景后议论或抒情,其中又景中含情,相互交融,全篇饱含着苏轼对欧阳修崇敬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答题时不要脱离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