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看一段视频,了解地球的刚刚形成时的状况。
2、引导学生看教材第三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刚才的视频,思考如下问题:
(1)原始大气层是怎样形成的?
(2)说出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什么气体?
(3)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4)原始地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
观看视频,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2)每小组用给予的材料拼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并说出每一阶段进行时的场所。
观看视频,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并积极拼制图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和展示拼制图。
米勒模拟实验
1、先看米勒实验动画过程,了解米勒实验的大致过程。
2、引导学生看教材P25装置图23-2,结合刚才的米勒实验动画过程,思考如下问题:
(1)在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的气体代表什么?
(2)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现象?
(3)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么过程?
(4)该实验收集到什么样的实验证据?
(5)该实验得出结论是什么?
(6)米勒的实验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哪个阶段?
观看视频,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知道科学的理论需要科学的证据来验证。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其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别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
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从知识和学法上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1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表面。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二、பைடு நூலகம்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关于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难点:推测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轻松的 气氛中导入新课。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有代表性的四种假说的含义,并让学生讨论哪种观点最值得信服。
依据幻灯片内容看教材,分析讨论,以增强理解能力。
提高理解、归纳能力。
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在介绍自然界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索,地球上原始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的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而导入新课----生命的起源。
组织学生有目的、有层次的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拼图,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
推测原始生命的起源
1、先看一段视频,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引导学生参阅图23-1,结合刚才的视频,思考如下问题:
(1)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