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多途径节奏”学习的快乐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耐力跑是对体力要求很高的项目,在训练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者要合理安排运动量,特别是女生。

所以,在训练中要关心女生,注意合理安排练习。

首先,使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特点,这有助于她们改变狭隘的体育观念;其次,加强体育基础理论学习,使她们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体形都来源于自身良好的身体素质;再者,中长跑运动是一项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消化系统功能的运动,在提高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8]
(四)对比教学的结果
经过对比教学实验,将南村中学八个班级实验前后两次测试全班平均成绩对照(表4),证明灵活多变教学法比传统的专项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更受学生欢迎。

表4教学实验前、后的成绩对照分析表
四、结论与建议
(1)当前的初中生耐力素质练习明显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传统的耐力素质练习方法不能被学生接受。

(2)要提高初中生耐力素质,就要着力改进教学方法。

(3)改进耐力素质训练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心理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方法。

(4)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动机,并在训练过程中关爱学生,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消除疲劳,防止学生对耐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丘一华.培养学生耐久跑兴趣的研究.福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6(1):10-13.
[2]方明福.谈谈中学耐久跑教学安徽教育.音体美,2000(6):95-106.
[3]张绍强.趣味.耐久跑.体育教学———教学一得,2005(3):90-97.[4]彭道珍.怎样提高耐久跑兴趣.孝感学院报,2004(5):121-126.[5]曲兆春.如何克服耐久跑的呼吸困难.青海教育———教学点滴,1997(7):159-165.
[6]王金娟.女学生耐力跑恐惧心理成因探析与对策.辽宁体育学院学报,2002(1):165-176.
[7]张娟.女子中长跑的运动生化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02(4):176-179.
[8]陈伟.大学女生耐久跑消极心理分析及纠正方法.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85-191.
项目三(1)三(2)三(3)三(4)
三(5)三(6)三(7)三(8)实验前90.1890.069088.0492.2392.5786.2093.62实验后98.3397.3596.9996.9096.3898.1389.8395.23变化(%)
8.14
7.29 6.99
8.87
4.14
5.56
3.63
1.60
所谓多途径节奏体验即指:多种方法去展开节奏体验教学,从视觉、听觉去关注节奏,有利于有意聆听音乐、激发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生活经验、综合活动去表现节奏等各种方式去尝试节奏体验教学。

(一)关注歌曲节奏来透析作品
1.在观察中剖析复杂节奏。

在教学中,如碰到节奏难点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反复的强调,笔者尝试用节拍的方式将节奏剖析开来。

例如:口琴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中,有一处55|6.5|这里老是吹成55|65|,后来尝试用遗\/,让学生自己边划拍边唱唱,才解决这个难点。

不光是吹奏乐器时出现节奏问题,很多学唱歌曲中,一旦出现节奏搞不清楚,就会影响学唱歌曲的进度。

2.在倾听中寻找相同节奏。

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运用,有助于乐曲结构和音乐形象的确立,便于记忆。

例如《拉库卡拉查》,××××××|××—||和×××|×××××|××—||两个节奏贯穿全曲,第二个节奏乐句本来很简单的,加上歌词就变得复杂,笔者直接先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个节奏还出现在哪里,歌曲就变得简单多了。

让学生找找相同的节奏乐句,既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3.在操作中提炼合适节奏。

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提炼出合适的节奏跟着音乐拍一拍,既可渲染歌曲气氛,又达到了熟悉歌曲和节奏训练的目的。

例如《我的家在日喀则》可提炼出X XX 的节奏,用X ——|X XX X|的节奏为歌曲《柳树姑娘》前面部分伴奏,能达到更好为学唱歌曲服务的目的。

把表现音乐的要素提炼出来,直接告知学生这节奏是本歌曲中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去关注这个节奏。

(二)理解歌曲节奏去感悟作品
1.吸引聆听意愿。

欣赏音乐作品方法很重要,没有方法、目的不明确的听音乐,笔者把它认为是无意聆听,如何有意聆听音乐,抓住主要节奏就是一个办法。

例如:《化妆舞会》欣赏曲子中A 部分的主题1和主题2是这首曲子的旋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让学生分辨旋律时,抓住了最典型的节奏,让学生先记住这个节奏再去熟悉旋律和分辨主题。

吸引聆听意愿可以抓住音乐元素展开,有时过于安静的听音乐会无意间产生无意聆听的效果。

2.表现歌曲意境。

节奏变化和旋律变化的有机结合,使音乐作品获得内在的生命力。

例如《红河谷》笔者采用了和《拉库卡拉查》的节奏做了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那是表现跳舞的。

”“《红河谷》平静些感觉像是回忆…”我们不看歌词,也能理解歌词的意境。

音乐作品的节奏也是作品的个性和风格的展现,学生可以从节奏元素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提升歌词内涵。

这首歌曲用怎样的节奏都有他的目的的,有拖长、有铿锵有力,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内容的含义。

例如《小黄鹂鸟》我问到:“为什么一开始的节奏这么平稳?”学生说:“在跟黄鹂鸟说话一样”。

又问:“那为什么“辽阔的草原”节奏忽然拉长,音忽然这么高?”“因为草原嘛,很辽阔,感觉大,后面的‘这就是’的‘这’表示强调的意思”。

从讲解节奏方式,来理解歌曲歌词的内涵,来感悟音乐要素与歌曲内容的联系。

(三)演绎生活经验中的节奏
1.听一听称呼节奏。

在音乐课堂上,大家都是开动了脑经,想足了办法,带领学生学习各种节奏型。

例如:新学切分节奏,让学生一起唱响劳动号子“嘿吆吆”。

我说“请叫我倪老师”,用三种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上两拍的时值,然后加入音符唱一唱。

相信他们碰到切分节奏的音型一定记忆犹新。

2.念一念趣味节奏。

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音乐符号变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好玩好动的特征。

例如:听过一节公开课,课前因为临时停电,教师就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代表一个水果的节奏,“葡萄、哈密瓜…”,学生念着自己的水果节奏,加上动作,成为了一个合奏。

之后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尝试了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

3.玩一玩游戏节奏。

我们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让生活的“内容”注入学生学习中。

例如《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爱玩的“扫机关枪”游戏引入,“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这时教师在钢琴上弹起了“哒哒哒哒哒哒(三连音)”,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跟上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

实践证明,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节奏技能学习,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缩短学节奏的时间,使枯燥的技能训练变得轻松、有趣。

通过多途径节奏体验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节奏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更有助于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多途径节奏”学习的快乐体验
倪亿旦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浙江杭州311241)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35-0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