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版七上第四节《世界的气候》ppt课件(共5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雾日最多的是我国的峨眉山,平均一年有 323.4天都是雾气弥漫 。
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
被称为“三极”的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是 研究观测温室效应、大陆漂移、全球气候变化、大 气环流与海气互动等全球性课题的重要基地。
它以海冰、雪原、冰川、永久冻土、荒原、森 林泥炭地等独特的地理景观,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 指示剂,它们对阳光、地表温度、海洋热传输,大 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反馈过程,都是 影响全球温湿变化的关键因素。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 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 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 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世界气候之最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在-25℃ 以下,前苏联南极东方科学考察站曾测得极端最低气温 为-89.5℃。
据统计,在每年进入海洋因人类作用产生的CO2 中,有1/5是从格陵兰海、拉把拉多海和威德尔海这三 个海区对流进入大洋深层的。北极地区有大面积的永 久冻土带,保存有大量的固体碳及碳氢化合物,它有 调节温室效应的巨大潜力,北极地区1300万平方千米 的苔原带是全球最大的固碳地带,近200年来该地带向 北缩了300千米至480千米,导致大量的固碳氧化进入 大气层,加快了温室效应的发展速度。近百年来,北 极苔原地区平均升温2℃至4℃。
常年有人居住的最冷的地方,要数俄罗斯东西伯利 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地区。那里的年平均气 温在-15℃左右。冬季有3个月平均气温在-40℃以下, 极端最低气温分别是-68℃和-78℃。人在那里呼出的 气,一下子就冻结,落在地上变成白色粉末。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马萨瓦。那 里年平均气温为30.2℃,1月平均气温是26℃,7月平均 气温是35℃左右。
亚洲大陆东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32° 附近 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的内陆地区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 部最广 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等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 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体会、 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地域观念、灾害 意识。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 布地区,了解并欣赏丰富多彩的世界。
重点
1.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 象 灾 害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 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 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 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 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 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 暖。
分布在雨林气候 两侧,分干湿两季, 干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影响,湿季受海洋 风影响.
分布在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分雨旱两 季,雨季受海洋风控 制,旱季受大陆风控 制。
分布在南北纬 40-60度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影响,全 年温和湿润。
分布在中纬度大 陆内部,距离海洋较 远,冬冷夏热,全年 降水稀少。
寒带气候
大陆西岸
60°
大陆东岸
40° 30°
世界气候的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 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赤道地区气流受
热上升形成对流雨,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 纬30°之间,在副热带 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 全年炎热干燥。
2018秋人教版七上第四节《世界 的气候》ppt课件(共53张PPT)
课程标准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 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 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 候的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 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 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 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 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 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 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至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 批准了上述公约。
斯,年均325天。 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是南美洲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地
区,那里从16世纪至今已有400多年没下过一滴雨。 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每年
太阳露脸的日子达97%。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彼得斯堡从 1967年2月到1969年3月(连续两年多),太阳每天照耀。
世界上气温变化最剧烈的地方是美国的南达科他州的 斯比尔菲什,那里曾经在2分钟内,气温从-4℃猛升到 45℃,人们一下子度过了几个季节。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 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 关注。酸雨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 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 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 天 千树万树梨花开。 气
四季如春 气 候
天 晴空万里 气
世界气候的分布
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亚热带、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寒带、高原山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气候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 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 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 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20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 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 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 迫切和重要。
苔原带和冰原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大 致在南北纬10°之间 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大致在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亚洲中南部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南北纬 10°至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大致 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 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 生成的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 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 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 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 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 潜在的重大影响。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 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 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19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 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 家的预测,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 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 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 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 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 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索马里,在背阴处测得的温度 是63℃。据说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温度就更高了。
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奇,年平均
降雨量达1270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多达22990.1毫米。 世界上日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出现在非洲汪尼留岛上,
日降水量为1870毫米,出现在1952年3月16日。 世界上年雨日数最多的地方在南美洲智利的亚非利亚
以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为例,在世界气候 分布图上,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西岸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 候;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总结: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 分布
陆地,夏高冬低
气温
陆地吸热、散热
海洋,夏低冬高 比海洋快
降水
近海迎风地区多雨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少雨 近海无海风地区少雨
分布在南北纬30- 40度大陆西岸,夏季受 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 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 制,温和多雨。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 北美洲东岸,受季风影 响,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暖湿润,1月气温 高于0℃。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度大陆东岸,受季 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1月气温低于 0℃
分布在极地地区, 寒冷下沉气流为主,全 年降水稀少。
课堂小结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 界
纬度位置
的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陆位置
气 候
地形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巩固训练
1.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B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大陆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但青 藏高原平均气温较低,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因素是 ___地__形__因__素____。
A地全年 高温多雨,B 地全年寒冷干 燥且温差大; 造成两地气候 差异的原因是 纬度位置不同。
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总结: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 因素
气温 降水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地区多雨 两极地区少雨 中纬度各地降水量差别大
接受太阳热能的 多少不同
还要看其它因素的影响
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 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 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 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距此平 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平值)表征。
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谈论 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山前桃花山后雪 气 候
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 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 气候变化。
距海远近和水 汽多少不一样
(三)地形的影响
图中A地处于迎风坡,它比处于背风坡的B地降水多。
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气温越低 迎风坡多雨(地形雨)——气流抬升 背风坡少雨——气流下沉
气候与穿衣
气候与民居
傣族竹楼
西亚的村庄
气候与农作物
咖啡
水稻
玉米
小麦
热带种植水稻、咖啡;温带种植小麦、玉米。
难点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 气候的影响。
一、 气候的地区差异
热带沙漠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草原景观
温带大陆性气候景观
寒带气候景观
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 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常 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