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 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
B.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 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答案】C
【解析】
A。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B。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的商帮,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说到的是江南的新安、江北的山右,二者以不同的产业为营生,富裕一时,可见形成了地域性的行业商帮,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奢侈品"不能体现;C项中的“垄断"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6. 明武宗时,由太监掌管的司礼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同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这反映出
A. 中央机构的完善B。 权力制衡的形成
C。 皇权专制的加强D。 明朝政治的腐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太监掌管的司礼监“专掌机密”,掌管着“章奏及降敕批疏”“批红"等信息可知,司礼监权力有所增大,这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体现,故C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中央机构的完善,故A错误;材料主旨信息是司礼监权力的增大,体现不出权力的互相制衡,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政治的腐败,故D错误。
11969
262096
47918
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 近代增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看不出英国不断 下降,只能看出到辛亥革命之前是有下降趋势,A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从1927年以后美国的投资额不断增长,不能概括整个近代的特征,B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并没有占据第1位,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占据第1位,C错误;从1895年到1911年英国的投资额比重明显下降,丧失了绝对的优势,D正确。
11。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A。 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进入春天
B。 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鸿章努力将开平煤矿的产品出口税从原来的每吨一两以上减为一钱,降低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成本,增强了洋务派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减少税务负担与加强管理无关,B项错误;减少开平煤矿的税收压力不等于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也没能保证中国煤矿业的稳健发展,CD两项错误.
13. 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14. 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
A。 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B。 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
C。 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 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
【答案】C
C。 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 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 道路
【答案】A
【解析】
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D错误;B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排除.
3。 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的直接作用
A. 确立了地主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C。 战国才开始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使农民获得了耕种的土地,这就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符合题意;战国授田制是由国家掌握地权,并不能确立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强化君主集权统治是这一制度推行的间接作用,排除B项;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就是土地国有制,故战国时期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故选D。
10.1897年11月1日,山东曹州的村民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以此为契机,德军远东舰队强行整陆胶州湾。而在此前两个月德国就已通知俄国,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在不久德国占领胶州博时,俄国外交大臣即刻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德、俄如此对华的根本原因是
B。 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C。 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D. 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设立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鼓励发展工商业,构建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设立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不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B选项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于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建立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但无法得出其建立了完整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 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
A。孕育了宗法制度B.实现了思想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推动了文化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乐”即礼乐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将饮食、起居、祭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礼”的范畴,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有利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并推动对周文化的心理认同,故选D。在周朝之前宗法制已经出现,故孕育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A;礼乐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但并未实现思想统一,这至少要在秦朝之后,排除B;周朝时期,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即没有实现中央集权,C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
时间
设置机构/颁行法规
1897年
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年
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等
1904年
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等
1906年
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程》等
以上措施
A. 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8.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时间
1840—1895年
1895—1911年
1911-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9。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详解】由材料“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业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故选C。广告业的兴盛是历史进步的表现,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不能体现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排除A;广告业的兴盛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不是迎合民众的需要,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D.
C. 美国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 爱国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在1915年初提出了“二十一条”,通过材料信息可能看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因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其“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而在它打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后,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大众的消费心理受民族主义影响,故D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民族烟草工业迅速发展,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出现,排除B;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根据“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可知,主要侵华国家是日本,排除C.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部分 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本大题包含三道材料题,其中25题22分,26题18分,27题12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指定位置,超出指定区域部分不给分.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掠夺中国原料,侵占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不是“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原因,排除;D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12.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乌泥泾的变化主要得益于黄道婆制造了一些先进的纺织工具和进行技术推广,C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在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种,可知A不符合题意,排除;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
5。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 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矛盾很激烈B。 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C。 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D。 列强在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19世纪末,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列强实力大增,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是俄、德在华瓜分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山东的已成……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可知两国未争夺中国山东,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涉及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清”可知俄、德两国在瓜分中国的过程存在利益勾结,题目问原因,此项反映的是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的理解,在阅读选项时注意读懂各选项中的程度词和名词可帮助学生迅速做出相应的排除。
2. 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 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
7。 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 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C. 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D. 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公元212年的《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万民法正式诞生的标志,其核心内容是“一切行省民尽为罗马公民",给予被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其目的在于调节罗马公民与被占领地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以此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扩大的结果,排除A项;罗马当时并未实行民主制度,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排除D项.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