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_第三次科技革命(1)

合集下载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 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 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 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 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生物工程是在分 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 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 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 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 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 范围的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 产总值(GDP)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 本 4.3万亿美元;欧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 美元。
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
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 彼此相同。
英国克隆羊 中 国 克 隆 牛
美 国 克 隆 猫 日本克隆鼠
中 国 克 隆 兔
韩 国 克 隆 狗
美 国 克 隆 猪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 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后只需 3到5年。从蒸汽机发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机器动力 的蒸汽机,用了72年;从1831年发电机模型到电 动机,用了57年;从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30 年内经历了5代更新。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缪思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

一、说教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主要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两个子目的内容。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结合教材的分析,我主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的背景和核心,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动脑筋问题探究等环节,运用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勇于创新。

3、重点、难点: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因为影响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性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法:阅读教材法、自主归纳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克隆羊、第一颗原子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向他们提问“知道这些是什么样的科技发明?又发生在什么时候?”由此而导入课题。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doc参赛教案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doc参赛教案

教案课题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案背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未来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经济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教案主题,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重点: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本课的难点: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由于字数限制,特点和影响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的详细介绍。

教学方法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课堂时间的限制,采用了如下一些教学方法:1、尽可能多的搜集大量的图片、数据,图表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直观而清晰的了解和认识,2、在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我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复杂的科技术语变得浅显易懂。

3、在分析事物的两面性的时候,我采用联想方法,另外,还有师生互动,讨论等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总之,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方法多样,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课前提问:我们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同学们回答出这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以及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人了什么时代?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每天在家里就可以和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还可以享受到网上冲浪的乐趣。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2、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技术。

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比较项目开始时间主要标志进入时代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巩固记忆、课堂小结【中考链接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 (2011湖南怀化)怀化市2010年开始在初中学业考试中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阅卷形式,这种新变化直接归功于()A.国家863计划的制定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2011四川内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计算机网络技术C.原子能技术D.航天技术3.(2011·宁波中考)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 -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4.(2011·潍坊学业考试)“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5.(2011湖南邵阳)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电子计算机—蒸汽机-内燃机 B.电子计算机-内燃机—蒸汽机C .内燃机—蒸汽机 -电子计算机 D.蒸汽机-内燃机 -电子计算机6.(2011山东泰安)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A. 电子计算机领域B.原子能领域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二、非选择题7.(2011山东德州)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核电站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 制出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放在指甲上的计算机电路板
日本2000年研制的智 能机器人阿西莫能双脚行 走。
索尼QRIO智能机器人
1957年10月4日 ,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上天后,人 类的航天科技成就 辉煌。你知道目前 可供人类在太空生 存的航天器有哪些 吗?
2005年10月12日,“神 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 交水稻”优良品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技术革命群体化
②科技社会化
③发展进程高速化
克隆羊多莉
它是 1996年7月5 日在英国诞生的世 界上第一只成年体 细胞克隆动物。
第三次科技 革命还在哪些领 域取得进展?
海洋工程船
光导纤维
想一想,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我国在哪些 方面处于世界前 列?
航天、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生物工程等
1964年,我国成 1967年,我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埃德温· 奥尔德林 首次登上月球,并在月 球漫步。
1981年4月12 日,美国第一架 航天飞机哥伦比 亚号试飞成功。
一架美国航天飞机于1991年6月发射。
宇航员太空行走
1971年4月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 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
美国在1973 年发射了一座叫 “天空实验室” 的空间站。
促使第三次科 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的因素有哪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科技推动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生
产总值和总人口比重中下降。特别是农业经济下降,而第三
产业则发展起来。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二: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 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
科学技术
生产力
材料1: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 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材料2: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 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 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 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 好几项技术 的革命。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 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
6、生物工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克隆技术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内燃机、电子 计算机、载人飞船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因特 网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在 20 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 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 … 以 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 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点击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延长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第一次: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三 次: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 突破。如:电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计 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购物、参加远程 教育学习等。 (2)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3)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材料二: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 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 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 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 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 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1)重大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图1:美国投放原子弹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是原子弹的投放也会给无辜的百姓 造成重大伤亡;图2:核电站的建立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电能,但 如果操作不当导致核事故的发生,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图3:电 子计算机及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如果沉溺其 中则有害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结合材料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 材料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 材料三: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__ 世纪__ 年代。

2.标志:人类在__ 、__ 、__ 、__ 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计算机领域:__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又使人类进入__ 社会。

4.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工程中的__ 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不仅涌现出大量的__ ,而且大大加快了__ 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__ 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__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3)__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__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__ 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了__ 和__ 的变化。

(3)推动了__ 的多极化。

【合作导学】【问题1】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问题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为什么?【分层导练】一、选择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20~30年代B.40~50年代C.60~70年代D.80~90年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是()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20世纪40~50年代发生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原子能的广泛应用B.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克隆技术的广泛使用4.对待克隆技术,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坚决支持B.放任自流C.加强管理D.全面发展5.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壁垒森严D.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二、连线题把下面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31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31

教学设计《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人教2002年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任教年级:初三级作者:作者单位:特点:案例分析、云课室合作学习公民素质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特点和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速度,并引发多个领域的革命,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但同时科技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

二、设计理念:当今时代是呼唤科技创新的时代,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给现代人的生活及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并树立“爱国、诚信、法治”的价值观念。

珠海市中学生对信息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不陌生,但缺乏对科技发展的理性认识。

信息化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和进步,同时也在催生很多社会问题,对学生的素质提出要求,需要对学生加强“爱国、诚信、法治”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本课通过云课室资源共享、观看微课、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事迹的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互动探究。

三、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的时间、领域和核心;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探讨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学会逐步养成诚信、守法的价值观念来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诱惑和挑战,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潘建伟献身科技、报效国家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特点。

(二)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三次工业革命-说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三次工业革命-说课一等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主要教法:情境创设;讨论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展示学习。

四、教学准备:、视频:《工业革命开带给人类的变化》、《未来的一天》。

五、教学过程1课时六、教学反思本课首先由数字视频导入新课,给学生以具体直观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兴趣。

新课导学第一个环节主要展示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第二个环节我结合我国的国情设计一道探究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突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并以表格形式整理出来。

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未来社会描绘出你想象的蓝图,第四个环节我让学生针对未来的学校、教室、家庭、交通……进行描述发表观点,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

九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众多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 例如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 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 机的更新换代等等。
❖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 达80%。
你对中学生上网有何 看法?
参考答案
应当有所限制。 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研 究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 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濒危动物,复制人 类器官。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 无疑是一场灾难。首先该技术在实验阶段必将产生 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 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 他们是否会形成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因此,人 们应当制定法律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 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注意(1)“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指国际经济格局在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如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实力不 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2、载人航天技术是第几次 科技革命的成果?
3、你能说出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开始时间、标志、 核心吗?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克隆技术利与弊素材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克隆技术利与弊素材 新人教版

克隆技术的利与弊1.克隆技术与遗传育种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这方面我国已迈入世界最先进的前列。

2.克隆技术与濒危生物保护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个福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3.克隆技术与医学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所有人类器官和组织上施行移植手术。

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

排斥反应的原因是组织不配型导致相容性差。

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版人”,作器官移植之用,则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

问题是,利用“克隆人”作为器官供体合不合乎人道?是否合法?经济是否合算?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医学方面,人们正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挠素,等等。

克隆技术的弊在理论上,克隆技术还很不成熟;在实践中,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还很低,生出的部分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陷,而且动物的残废率相当高并伴有早衰现象等。

此外,克隆技术(尤其是人胚胎方面的应用)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和公众对词的强烈反应也限制了克隆技术的应用。

但几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国都不甘落后,谁也没有放弃克隆技术研究。

我认为,克隆技术的巨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于它促使科学家们加快了研究的步伐,使克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一个高潮,从而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关于人的:目前,克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各国政府有关人士、民间对克隆技术的评价褒贬不一。

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在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技术将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中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以及诸如帕金森综合症等精神疾病,并极大改变现有的器官移植理论和治疗手段,给人类带来福音。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共21张PPT)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共21张PPT)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P104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
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 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 财富的过程
3、起源于:
美国
4、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注意: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2、主要发明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 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 子能的开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因工程
、是谁改进了蒸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 发明了电灯? 3、是谁发明了火车? 4、是谁发明了轮船?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 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 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 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01 知识管理知识点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20世纪________年代。

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电子计算机:__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的社会。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其中,________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知识点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特点: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____________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____________,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________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________。

02 基础过关知识点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生物工程 B.航天技术C.原子能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2.空闲时聊聊天,吃饭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

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亿人,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A.航天技术的进步B.生物技术的突破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网络技术的发展3.2015年10月17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这一领域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密切相关()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4.某班准备开展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C.电气时代的来临D.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5.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A.电子计算机领域B.原子能领域C.生物工程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6.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知识点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7.下表为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成果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生据图片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学习过程同上两个板块。2、【视频】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天曲
/v/b/24488946-1647417215.html(联系高科技航天领域我国的成就,拓展提高学生知识面,并引发民族自豪感。)
(五)、我所知道的第三次科技wthrest/2005-02/27/content_2624595.htm
(三)、我所知道的原子能:(板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同学们能说出下列图片=50331=%CA%B7%B5%D9%B7%D2%CB%EF%B5%C4%BB%F0%B3%B5&in=27711&cl=2&lm=-1&pn=6&rn=1&di=7608399480&ln=102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涉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利用、空间技术、克隆技术等大多是高端科技,学生相对陌生,认知方面有一定困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克隆技术解密”等,添加上相应的问题,打印出来并张贴到宣传栏里,吸引同学们课下研究并整理相关知识,无形中督促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
2、掌握各小组学生的预习成果,设计学生课内展示次序和时间;了解各小组的知识疑惑,以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精讲点消除学生对高科技成果的陌生感;
2、设计表格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
3、遵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拓展提高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克隆技术 B、核反应堆 C、计算机网络 D、航天技术
3.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 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c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6、生物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技术
克隆技术
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 的山羊在哪里诞生?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能源
影响 启示
整合联系
工业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比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代特 进入蒸汽时代 征 发明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 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 时代 化时代 原子能、计算机、航 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上 有技术突破
自学导航
请你阅读P102——P105内容,思考 下列问题(5分钟)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背景?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 破?核心是什么?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 的重大突破?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 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中国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 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 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 实验原子能发电。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 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 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 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 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 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 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 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 )
5、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成功发 射,中国人首次开始太空行走试验。这项成就体现了 ( )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②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③ 改革开放的成果 ④863计划的成果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P105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 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 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 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 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 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A D B C
E
F
G
第一次的是( CD ),第二次的是(ABEF ), 第三次的是(G )
一、体验成功
1、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以 下哪项内容的介绍( )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消极影响:
• • • • 核燃料泄漏 电脑代替人脑 战争问题 道德伦理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科技是把“双刃剑”带来经济发展的同 时也带来消极影响:战争问题、环境问 题、高科技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
整合联系
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时代特 征 发明
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 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 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 为荣。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 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回顾前两次工业革命
• • • • • •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主要标志: 能源: 开始国家: 共同启示:
学习目标
掌握: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及 重大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认识: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 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认识“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双刃剑” 的著名论断。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 到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P104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 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 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国家?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 中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3)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这说明我国科技在世界的影响 力增强。请举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一例。 (4)你认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 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5)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你准备怎样应对? 标准答案 (1)英国(2)科教兴国战略(3)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神州系列飞船、嫦娥一号等其中一例。(4)任举一例,并谈进 步作用。如:电脑,有利于获取信息。(5)好好学习知识,培 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意识。(言之成理的均可)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激光技术
D、宇航技术
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约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则缩短为 30年,20世纪中叶为20年,到80年代只需3到5年。世界的重大 发明在16世纪只有26项,17世纪增至106项,18世纪156项,19 世纪546项,进入20世纪,仅前50年就达961项,比此前的总和 还多127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回顾三 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国家?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 中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3)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这说明我国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 增强。请举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一例。 (4)你认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它 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5)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你准备怎样应对?
珍妮机、蒸汽机、电灯、汽车、飞机 火车机车、轮船
能源
影响

石油、电力
原子能
资本主义世界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促进经济格局多极化 终形成 入帝国主义阶段 和世界经济全球化
启示
三次科技革命共同影响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说明科学技 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把双刃剑。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