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指南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青岛版(五年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指南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科学探究:学会指南针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对自己和他人制作的指南针做出评价,提出改进的想法。
科学态度: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对制作指南针产生新的想法,敢于尝试新的制作方式;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指南针在航海、航空、野外勘探和探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核心素养:培养与人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难点: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对制作指南针产生新的想法,敢于尝试新的制作方式;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准备物品:细线、吹塑纸、塑料杯。
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导入新课
1.可以采用谈话法。
师:前面两课我们通过认识磁极,研究磁极的秘密,知道了磁铁能指示南北,你知道古人利用磁铁的这一性质发明了什么吗?
设计意图:利用旧知引出新知,既梳理了本单元知识,又导入指南针的探究。
2.用实物导入。
教师出示一种指南针,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指南针。
老师接着说:“看看你们小组的指南针可以分为几部分。
”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认识指南针环节。
3.利用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个上课的教室哪个方位是南?学了这节课后你就可以借助工具准确地分辨出东西南北了。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场景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技术和生活间的联系。
(二)探究活动-认识指南针
1.学生探究指南针构造。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指南针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活动开始前向学生提供不同样式的指南针,活动开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指南针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
注意:对于一些简易指南针允许学生动手拆开看一看。
2.教师讲解指南针。
学生回答的指南针的构造可能与教材表述不一致或者不准确。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用规范的科学用语讲解指南针的构造。
由三部分构成:外壳、磁针、方向指示盘。
告知学生磁针是磁铁,具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磁针是磁铁如果让学生探究,难度是非常大的。
现代的指南针主要由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组成。
磁针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支架可以让磁针自由转动(用磁针演示支架的作用)。
设计意图:认识指南针各部分的构造,是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必备基础。
让学生动手折开指南针,有助于学生了解指南针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并且为学生使用、制作指南针打下基础。
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除去用支架以外你还可以想什么办法即能固定磁针又能让磁针自由转动?”(可以放在水面上,可以悬挂起来)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打开思维,知道只要能想办法固定住磁针就可以,这样便于学生在后面的自制指南针中进行创新。
同时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指南针的共同特点,知道不管什么类型、样式的指南针都有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
3.指南针的发明,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采用讲科学故事的形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落实科学态度目标“让学生知道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
(三)探究活动-使用指南针
1.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方法指导”。
(1)把指南针放平,让小磁针自由转动。
(2)小磁针静止后,转动底盘,使方向指示盘上表示北的刻度线与小磁针红色的一端重合。
(3)对照方向指示盘确定方向。
2.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让学生分组,按照“方法指导”上的步骤,进行动手操作,实地辨别方向。
如,实地辨别教室中黑板的方位。
等等。
注意:
(1)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有的学生指南针放的不平,还有的太着急,不等小磁针静止就判别方向。
(2)个别小磁针红色的一端不是指北而是指南。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科学阅读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浙江开发了专门的科学阅读资料,召开了科学阅读专题研讨会。
(2)让学生学会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落实既定科学探究目标“学会指南针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3.指南针在生活中的应用,建议课上老师借助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用途。
不同人对于辨别方向的需求不同。
我每到一个新地方,对于正确方位的需求特别强烈,一般会用手机上的指南针验证一下我对方位的判断是否正确。
而现在许多年轻人没有这种需求。
设计意图:了解指南针在生活中的应用,落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指南针对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知道人可以利用科学技术让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用太阳辨别方向和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各有什么优缺点?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打开思维,意识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
我们想到寻找它的缺点和不足就是创新的开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探究活动-制作指南针
方案一:分步制作。
第一步先制作小磁针第二步组装指南针,第三步调试指南针。
1.制作小磁针。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方法指导:用磁铁的一端多次向同一方向摩擦钢针,钢针就有磁性了。
然后,按照教材所提示的方法动手制作小磁针。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要适度。
“手拿钢针切忌打闹(有的拿钢针当玩具吓唬同学)”;“千万要小心,不要让针尖刺伤手”。
如果过度强调安全的事项,学生会在科学探究中畏手畏脚。
目前,还有许多四五年级学生酒精灯都不敢点燃。
可悲!
2.组装指南针。
向学生介绍制作材料:小磁针、棉线、碗、水、吹塑纸、泡沫板、纸杯
提出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制作方法、步骤,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能指示南北的指南针。
3.调试指南针。
主要看小磁针能否自由转动,是否水平摆放,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分步制作让学生提高操作效率,有利于学生制作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借鉴规范操作的流程和做法。
落实科学探究目标“对自己和他人制作的指南针做出评价,提出改进的想法。
”缺点是束缚了学生的创意。
方案二:放手让学生制作。
教师把制作材料分发至各小组,介绍说明材料:
缝衣针、磁铁、小磁针、棉线、碗、水、吹塑纸、泡沫板、纸杯
然后,直接放手让学生制作。
提出要求:看哪个小组制作指南针的办法多。
学生可以选择小磁针,也可以自己制作小磁针,可以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可以制作悬挂式指南针,还可以制作支撑式指南针。
设计意图:这种方案,给学生大的发挥空间,利于学生创新,落实科学态度目标“对制作指南针产生新的想法,敢于尝试新的制作方式”。
缺点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易制作出可行的指南针。
比如,制作的“小磁针”无磁性,制作的指南针站不住,小磁针不能自由转动等等。
(五)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制指南针的使用。
设计意图:一课时进行本课教学,很难把此拓展活动自在课内完成。
放到课外,不占用正常科学课时间,对于科学学习兴趣高的同学来说又是一个有趣的可行的拓展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指南针
认识指南针
制作指南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