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王文利;邱燕生;董文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凸显。

本调研报告立足于甘肃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在对样本企业调查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融资状况、"融资难"问题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规律探究,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0)006
【总页数】5页(P34-38)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融资;融资困境;对策建议
【作者】王文利;邱燕生;董文超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3
甘肃省中小微企业总数约8.8万户,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

其产值在全省的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其贡献率约占34%,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约为40%。

从业人员数量约165万人,提供了7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

由此看来,中小微企业对提升省内生产总值、提供城镇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甘肃中小微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甘肃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
中也面临许多难题,其中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成为限制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进而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提供依据。

本文是在对甘肃省内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以大量数据为依据,通过现场访问、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上述三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考察分析,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

本次中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共发放220份,其中兰州市100份,定西市60份,天水市6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8份,问卷回收率为90%。

由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方面的融资需求,即生产经营性融资需求、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引发的融资需求与企业转型升级引发的融资需求。

(一)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性融资需求
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大与需求的增加会引发新的融资需求。

调查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产量与销售量有小幅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分别占80.5%与80.3%,企业需求量在平稳中略有上升。

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约有52.02%的企业营业收入出现增加。

企业在生产销售数量有所增加的同时,通常会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产扩张、对原有厂房进行扩建改造、设备的升级、技术改造等都会产生新的融资需求。

(二)中小微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成本上升引发的融资需求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感受到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约有46.46%的企业感受到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而且约有36.36%的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在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成本的上升问题,导致22.73%的企业出现了资金流短缺问题(如图2所示,该题是多项选择题,因此各项之和大于100%,下同)。

同时,企业还面临着诸如融
资成本上升、能源短缺、销售困难等问题。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等而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使得企业需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各种压力。

因此,企业由于成本的上升会使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企业面临新的融资需求。

(三)企业转型升级引发新的融资需求
在经济增长放缓,对外需求的逐步缩减、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选择了转型升级的道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23%的企业选择了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走
高端化产品路线。

17.68%的企业选择了机器设备升级、技术改造,13.13%的企业向中下游延伸自己的产业链。

还有7.07%的企业设立自己的品牌,选择品牌化战略。

“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阶段,小微企业融资的期限变长,金额变大,风险变高,同时金融服务需求从单一化转向综合化、一体化”。

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中,从科技研发投入到新产品的生产再到新产品渠道的拓展,都需要期限较长的融资资金与之相匹配[2]。

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企业融资规模与融资期限、融资的难易程度与满意程度、企业融资成本、还款状况等方面展开调查,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描述如下:
(一)企业融资规模
企业营业收入与企业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规模大小可用企业营业收入来表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在100万以内的企业中,有56.06%的企业融资规模在1-20万;与此相似,营业收入在101-500万以内的企业中有48.99%的企业融资规模在20-100万;营业收入在501-1 000万的企业中,有45.46%的企业融资规模在100-500万;营业收入在2 000万以上的企业中,有52.53%的企
业融资规模在500万以上。

可以看出企业规模与企业的融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如图4)。

(二)融资的难易程度
调查显示,约64%的企业在从银行获得贷款时有一定难度,其中包括30%的企业虽然遇到困难但还可以争取到贷款(如图5)。

(三)融资满意程度
在对不同资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满意度调查时得出,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对融资的满意程度越高。

调查显示,相比资产规模在500-1 000万(61%)、1 000万以上(63%)的中小微企业满意度,资产规模在1-100万(38%)、100-500万(56%)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满意度比较低(如图6,融资满意度为企业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的百分比)。

(四)企业借款期限
调查显示,在有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需求的企业中,借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企业约占37.88%。

说明企业的借款期限与资金需求期限不匹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短贷长用”现象(如图7)。

(五)企业融资成本
在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有62%的企业融资成本在5-10%,融资成本在10-15%的企业也占有一定比例,约为28%,因此部分企业存在还款压力。

尽管央行在2012年6月和7月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然而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并未感受到利率降低后的融资成本降低效应。

由于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营业收入不稳定、资产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差,所以利率降低带来的融资成本节约大部分被大型企业所吸收[2](如图8)。

(六)企业的还款情况
从饼形图中可以看到,80%的企业能够按时偿还贷款,13%的企业在展期后能够归还贷款,但是还有约7%的企业不能够偿还贷款或部分偿还,其中部分偿还贷款的企业与未能偿还贷款的企业分别占5%与2%。

说明有一小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了资金短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

由此看来,对企业来说,建立起风险抵
御机制显得尤为主要。

对政府而言,可以建立风险补偿制度,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救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如图9)。

(七)企业贷款担保与抵押情况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企业进行融资时都会选择担保的方式。

从图2-7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担保抵押贷款的企业中,38%的企业用第三方信用作担保,26%的企业选择担保公司来进行担保贷款。

将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进行抵押贷款的企业仅占6%的比例,这说明那些创新形式的担保与抵押认知度比较低,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对于担保、抵押融资机制的创新对中小微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3]。

结合以上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状况的调研,本文提出如下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与政策体系的建立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期限不能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很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短贷长用”的现象,笔者认为政府应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中小微企业给与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在合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贷款利率,降低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同时加大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优惠。

政府可以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给予税率的优惠,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激发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缓解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而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压力;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发生经营风险、出现融资困境时,进行风险补偿或应急性救助,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取消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减免企业各项行政事业收费、部分管理费、登记费和证照类费用,在简化中小微企业的行政审
批手续的同时,给中小微企业减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级与征信体系。

信用评级的构建是银行、担保机构为了防范贷款违约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保证。

政府有关部门应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建立起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

使该信用评级直接与中小企业融资可供贷款的规模、贷款利率相挂钩,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逐步建立起覆盖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市场交易信用的信用评级与征信系统,完善人民银行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快捷的查询服务;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甘肃财政部门应拿出部分资金支持本地金融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由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担保机构共同担保中小企业的贷款,共同承担企业的贷款风险[4]。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小型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由以上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的分析得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小、融资满意度较低。

无论是资产负债规模,企业盈利能力、还是资金周转能力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从而导致大型企业更易受到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的青睐,由于中小微企业信用较差、还款能力较弱,那些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没有激励机制给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

从而出现大企业资金充足、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局面。

应大力支持与发展小型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大中小金融机构合理分工,满足不同金融需求的合理布局,明确小型金融机构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积极支持小型、社区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6]。

建立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
相适应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使小型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规模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相匹配,而且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抵御风险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金融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7]。

(三)中小微企业股权和债权融资的建立
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体系。

创业板市场是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创业板市场的创立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推进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等发行规模,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加快建立甘肃省非上市股份公司场外股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就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种投入形式,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融资方式灵活的特点。

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和扶持,尤其是高科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在目前我省银行贷款难,众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受阻,风险投资无疑为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另辟蹊径。

[1]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中小企业运行监测[Z].2013:1-5.
[2]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R].博鳌亚洲论坛,2013:14-26.
[3]孟钊兰,卢明.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探索[J].经济观察,2008,(10):44-45.
[4]中小企业统计年鉴(2012)[Z].
[5]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6]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路径选择[J].经济观察,2005,(10):22-30.
[7]梁冰.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5):120-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