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痹证50例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痹证50例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
( 岁)
法: 选取疼痛局部紫脉处 ,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然后拔 火罐, 留罐 3m in。 或选取夹脊穴及阿是穴 , 皮 肤针 叩 刺, 以皮肤日 1 次, 留针 30m in, 刺络拔罐隔日 1 次, 10d1 疗程 , 每 1 疗程结束后休息 3d, 然后开始下 1 疗 程。 对照组取穴和治疗方法均同治疗组。热痹可配合 选取大椎、 曲池、 委中 ,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但不拔罐。 两组均治疗 4 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 根据 《诊疗标准》 确定各病的疗效评 定标准。 治愈: 症状消失 , 关节活动正常 , 实验室检查正 常; 有效; 症状明显好转 , 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无效: 症 状及实验室检查无进步。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 45 例 , 有效 4 例 ,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 98% ; 对照组治愈 18 例, 有效 9 例, 无效 3 例 , 总有效率 90% 。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无 显著性差异, X 2= 2. 16, P > 0. 05; 治愈率有非常显著 性差异, X 2= 10. 08, P < 0. 01。 讨 论 刺络放血法具有通经活络、 开窍泻热、 调 和气血、 消肿止痛之等功效, 配合拔火罐法共奏祛风散 寒、 开窍泻热、 调和气血、 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之效。风 池属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阳维主一身之表; 大椎属督 脉, 为诸阳经交会穴 ,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两穴相配, 可 祛风发表, 配膈俞、 血海以活血散瘀, 取 “治风先治血 , 血行风自灭” 之意。 寒胜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法。 肾俞、 关元皆为补肾壮阳的要穴, 两穴配伍可温阳散寒、 理气 止痛; 风为百病之长 , 故取风门以祛风散寒。 寒湿之证 , 治宜温化寒湿 , 化瘀通络。 取阴陵泉、 三阴交、 脾俞、 丰 隆共奏健脾除湿、 通络止痛之效。 热痹多因患者素体阳 盛, 感受风寒湿后 , 邪郁化热而成, 特点是局部灼热红 肿, 痛不可触。 该证热瘀并重 , 治宜泻热祛瘀。大椎穴 可清热散风, 曲池、 合谷可清热解表, 祛风除痹。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刺血治疗后微循环流速加快 , 红细胞聚集化解, 血氧含量增加, 微循环瘀滞改善, 血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3例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3例

的针 灸 临床 医生 、 内科 或其 他各 科 的临床 医生 , 都有
着 十 分重 要 的启迪 作用 。
( 论 文 由 湖 南 中医 药 大 学针 灸 重 点 学科 、 穴脏 腑 相 关 重 本 经
点 研 究 室 、 灸 生 物 信 息分 析 实验 室 资助 ) 针 参 考文献 :
寒证 , 罗天 益则 主张施 以燔 针开 决排 脓 , 如王 伯禄 之 附骨 疽 … , 以锐 针 刺 其 肿 上 , 出其 恶 气 以 排 或 按 毒 , 段库 史之 疠风 …“ , 分体 现 了辨 证 论治 的精 如 充
派 开 山鼻祖 张 洁古 、 岐子 父子 的针灸 学术 ; 云 三是 他 经 常 与 当时 的针灸 大师 窦汉 卿 、 忽吉 甫切磋 医术 , 交
卷二 十二 “ 有 远 近 , 有 缓 急 ” ‘ 病 治 。征 南元 帅不 漭吉 歹 , 七旬 , 辰春 冬 征 , 年 丙 因过饮 酒 醴 , 咽 遂
针对上 述诸 案之 阳证 、 热证 、 实证 、 证 , 痛 罗天 益 主 张针 砭放 血 , 热排 毒 , 络 止 痛 。而 对 于 阴证 、 泄 通
当归 四逆 汤治 疗赵 运使 夫 人 的“ 疝气 治验 ” … 等 。 综 上所 述 , 天 益 长 于 用 药 , 于针 灸 , 证 时 罗 善 临
往 往 根据病 证 特点 , 结合 针 灸 与药物 之专 长 , 善而 择 从 , 施并 用 , 分发 挥 针 灸 药 物 的 各 自作 用 , 大 兼 充 大 增 加 了病 人康 复 的机会 。因此 , 的针灸 医案 , 他 绝大 多数 都是 针灸 药 物兼施 并 用 的。他 这种针 灸 与药物 兼 施 并用 , 因证 ( ) 施 的 治 疗 思 想 , 我 们 当今 病 而 对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举隅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举隅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举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会出现腰背肌筋膜炎症状。

这种病症不仅极度疼痛,而且极易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此,一些医疗机构逐渐推广了傍针刺加拔罐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一例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经历。

病例描述:患者李女士,35岁,工作比较忙碌,常年腰背酸痛,最近一周开始出现明显的腰背疼痛,伴有侧弯、屈曲、伸直时明显加剧,坐位时会感到疼痛仍然持续,不能按时工作和休息。

经检查,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

治疗方案:患者接受了傍针刺加拔罐的治疗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傍针刺疼点:医护人员找到病人的脊柱旁边有明显肌肉收缩的区域,用一支薄如毛发的针容易贯穿皮肤,而不用额外的针管。

傍针可以直接穿透到肌肉收缩区,然后在组织内肌肉痉挛收缩期用力来拉扯,帮助打开收缩区域的阻力,从而增加肌肉组织的舒展功能。

第二步:加罐:在傍针后,尽量让患者保持平躺状态,然后在要治疗的肌肉周围点燃罐子。

燃烧罐子的气流可以通过罐子中的空气进去,产生一个负压,使罐子紧贴在皮肤上,从而形成一个局部的负压环境。

这种负压可以扩散筋膜和肌肉组织和增加血液循环,释放肌肉组织和痰湿等。

这些过程缓解了肌肉收缩、炎症和纤维化的疼痛,进而恢复了基本的肌肉组织结构和功能。

第三步:拔罐:20分钟左右的加罐之后,医生会拔下罐子。

比较健康的皮肤已经恢复了正常,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加罐的皮肤周围仍然有明显的血液堆积和其他毒素的排放。

这时,拔罐可以通过渐进式拉拿罐子来暴露皮肤,帮助增加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细胞的修复和新陈代谢。

治疗效果:经过两次傍针刺加拔罐的治疗,李女士的腰背肌筋膜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她感觉腰背肌肉松弛,疼痛逐渐减轻,而且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治疗过程没有任何不适,只有轻微的疼痛和舒缓的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避免过度活动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站立、长时间靠着电脑、少运动、不规律的作息等。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肩周炎268例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肩周炎268例疗效观察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1999:619. [2] 臧鑫.中老年带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的 疗 效 观 察 [J]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北 京 中 医 药,
2008,23(4):261-263.
电 针 配 合 穴 位 注 射 及 拔 罐 疗 法 治 疗 过 敏 性 鼻 炎 100 例
王 娥*
关 键 词 :过 敏 性 鼻 炎 ;电 针 ;穴 位 注 射 ;拔 罐 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R244.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0979(2012)19-0053-01
过敏性鼻炎为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临 床 表 现 以 鼻 痒、鼻 塞、喷嚏连 发、流 清 涕 为 主 要 症 状,临 床 治 疗 方 法 很 多。 我 自 2004年起采用电针配合穴位 注 射 疗 法 及 拔 罐 疗 法 治 疗 100 例 过 敏 性 鼻 炎 患 者 ,效 果 满 意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100 例 中 男 57 例,女 43 例,年 龄 3~60 岁,病 程4月~30余年,均 经 五 官 科 确 诊,并 予 治 疗 后 随 访。临 床 上 过敏性鼻炎为阵发性连续打喷嚏,流大量 清 水 样 鼻 涕,鼻 塞、鼻 痒,嗅觉减退或眼痒、流泪。体征是鼻粘膜 水 肿,呈 苍 白 或 淡 白 色,临床见慢性鼻炎为交替性鼻塞,鼻分泌 物 增 多,鼻 腔 粘 膜 充 血 肿 胀 ,多 呈 间 歇 性 发 作 ,缠 绵 难 愈 。 1.2 治 疗 方 法:① 电 针 疗 法:针 刺 取 穴:迎 香、印 堂、攒 竹、合 谷、足 三 里、肺 俞;配 穴:头 痛 加 太 阳、风 池;发 热 加 曲 池。 接 上 海产的 G6805-A 电针仪,取双侧迎 香、双 侧 合 谷、双 侧 足 三 里 穴,通电20分钟,电量 以 患 者 耐 受 为 度,其 他 穴 位 用 平 补 平 泻 针法,留 针 20 分 钟,每 日 一 次,5 次 为 一 疗 程。 ② 穴 位 注 射 疗 法:取穴:双侧迎香,将 两 侧 迎 香 穴 的 皮 肤 进 行 常 规 消 毒 后,用 5ml一次性注 射 器 抽 取 地 塞 米 松 注 射 液 5mg、维 生 素 B12 注 射 液500ug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mg,快速将针 刺 入 穴 内 皮 下 组织,不提插、不需得气,回抽一下,如无回 血,即 可 将 药 液 缓 慢 注入,每穴注射2ml,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 程。 ③ 拔 罐 疗 法:取 穴:大椎、肺俞、风门;罐法:坐罐,用闪火 法,留 罐 10~15 分 钟, 每日一次,七日为一疗程;或走罐,每三日 一 次。 治 疗 期 间 嘱 患 者 禁 食 生 冷 辛 辣 、注 意 保 暖 、防 止 感 冒 。

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s c a p ul o hu me r a l pe r i a r t hr i t i s
F E N G P i n g - d o n g H E Z e — d u o 。 HU A N G C h u n — m i n f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r t h o p e d i c s a n d T r a u ma t o l o g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Ma o n a n Di s t r i c t i n Ma o mi n g Ci t y o f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Ma o mi n g 5 2 5 0 0 0 , Ch i n a ; 2 . De p a tme r n t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Ma o mi n g C i t y i n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 Ma o mi n g 5 2 5 0 0 0 , Ch i n a ; 3 . De p a r t me n t
【 关键 词】 肩周炎; 针 刀联 合 针刺 ;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6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1 6 7 4 — 4 7 2 1 ( 2 0 1 7 ) 0 7( c ) 一 0 0 9 8 — 0 3

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

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

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作者:赵欣宇贺亚辉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08期【摘要】肩关节周围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运用中医手段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文章总结贺亚辉副教授运用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证经验。

贺亚辉副教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症状以辨证分型,具体取穴。

【关键词】运动针刺疗法,普通针刺,肩关节周围炎【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5-0086-03Abstract: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which affect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o some extent.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quick effect and few side eff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He Yahui in the treatment of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exercise acupuncture and general acupuncture. He Yahui, associate professor,thinks that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has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and is prone to relap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mptoms, it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fic acupoints can be selected.Keywords:Exercise Acupuncture;General Acupuncture;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肩关节周围炎是最常见的肩部疾病,在肩部疾病中,该病的发生几率为42%,发病多与慢性劳损相关。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加用推拿治疗。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评分以及两组肩周炎治疗疗效。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肩部疼痛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肩部疼痛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肩周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9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推拿;肩周炎;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中医领域,肩周炎的治法以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为主[2]。

针灸和推拿治疗肩周炎历史悠久,安全性好。

本文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入选标准:肩周炎符合第九版《中医诊断学》制定的标准。

表现为:肩部持续性疼痛,上举、外展及旋转受限;肩缘突、肩峰下、三角肌压痛。

排除标准:1)颈椎病、肩结核等疾病导致肩关节疼痛者。

2)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54.6±12.5)岁,男性26人,女性2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3.8±11.7)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

取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35mm,针长4Omm)。

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泻法对肩康穴(足3、4跖骨与外侧楔骨关节间)、中平穴(足三里下1.5寸)、肩三针、阿是穴、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

针刺运动联合刺络放血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研究李婧姝

针刺运动联合刺络放血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研究李婧姝

针刺运动联合刺络放血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研究李婧姝发布时间:2023-07-05T07:33:32.41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7期作者:李婧姝[导读] 目的:探讨针对肩周炎患者予以针刺运动结合刺络放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接受诊治的肩周炎患者102例,分成治疗组和对比组,均51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运动治疗,对比组患者给予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

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情况变化。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比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数据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对比组评分高于治疗组,数据有差异(P<0.05)。

兰西县中医院针灸科黑龙江绥化 151500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肩周炎患者予以针刺运动结合刺络放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接受诊治的肩周炎患者102例,分成治疗组和对比组,均51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运动治疗,对比组患者给予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

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情况变化。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比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数据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对比组评分高于治疗组,数据有差异(P<0.05)。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的数据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恢复,但治疗组活动度恢复相对较好,数据有差异(P<0.05)。

结论:相比于单一针刺治疗,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也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针刺运动;肩周炎;刺络放血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1]。

因此顾名思义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且女性发病率相较于男性略多[2]。

肩周炎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导致肩关节囊粘连的慢性炎症,是骨科常见疾病[3]。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手臂外展及内收时感到异常吃力,且症状日渐加重,夜间疼痛尤甚[4]。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举隅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举隅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举隅傍针刺加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常被用于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下面是一个关于这种治疗方法的验案举隅。

患者李先生,男,45岁,工作时间长,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近期出现了腰背疼痛的症状。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初步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使用了傍针刺加拔罐的方法。

医生用高级消毒技术消毒了患者的背部皮肤。

然后,医生在患者的腰部插入了几根细长的傍针。

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轻微的刺痛感。

接下来,医生在针刺的周围的背部皮肤上放置了几个玻璃罐,然后用火机点燃玻璃罐内的气体,迅速将罐子附着在患者的背部皮肤上。

这样,罐子在背部皮肤上产生了一种负压效果。

医生将这些罐子保留在患者的背部皮肤上约10分钟,然后迅速拔掉罐子并消毒患者的背部皮肤。

通过几次傍针刺加拔罐的治疗,患者感觉腰背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

患者还注意到,治疗后,他的腰背部的肌肉松弛了许多,而且早上起床时的僵硬感也减轻了。

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和调理患者的腰背部经络,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和营养供应,缓解炎症和肌肉紧张,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傍针的刺激可以激活身体的自愈机制,促进炎症的消除。

拔罐则可以通过负压效应,调理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排除。

傍针刺加拔罐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注意。

治疗过程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意外伤害。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过程,遵守医嘱。

治疗后的患者应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患处的肌肉。

傍针刺加拔罐是一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传统中医疗法。

通过刺激和调理患者的经络和穴位,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除,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接受这种治疗方法时,患者需要谨慎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临床上治疗肩周炎手段颇多,如毫针针刺、推拿、温针灸、热敏灸、小针刀、康复训练、中药内服或熏洗等。

上述方法治疗肩周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各有其特点。

笔者总结了国内近年来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肩关节为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同时亦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其包括了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和胸锁关节,其中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为盂肱关节[1]。

肩周炎为无菌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年患者多见,及时正确的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痊愈至关重要。

1. 毫针针刺疗法毫针针刺疗法是治疗肩关节炎最基本的方法。

毫针针刺治疗肩周炎选穴一般为近部局部选穴和远道选穴。

近部局部选穴多取肩三针、阿是穴等,远取常为条口透刺。

除了着眼于穴位的选择,医者往往会对针刺手法在治疗过程中的运用也颇为关注。

王学杰[2]将1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针取肾关、臂合阳穴,对照组70例为传统针灸组。

治疗组对侧取穴,先点揉对侧肾关及臂合阳穴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后直刺二穴,行针等待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再嘱肩部活动,以患者忍耐为度。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肩髃、肩髎、肩贞、支沟、手三里、手五里,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接近100%,并且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洪凯达[3]经治患者30例,治疗组“巨刺”配合“动针”法,采取三个步骤治疗。

第一步骤为:先针后动。

穴位选取健侧条口穴,消毒后,补法捻转进针,得气后针尖朝承山透刺,并嘱患者活动患侧关节。

第二步骤为:先动后针。

行上述治疗后,嘱咐患者逐步加大动作幅度,在活动过程中引出痛点和(或)压痛点,然后让患侧固定好位置,在痛点和(或)压痛点针刺,泻法运针。

第三步骤为:针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对照组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或加电针、拔罐、温针、TDP 照射等一项疗法,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的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的疗效观察
5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第7颈椎段多见多数30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其症状表现为疼痛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肩臂前胸及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部份患者患侧手指指端有麻木感颈部僵直棘突棘旁或肩胛骨有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低头仰头试验为阳性肱二头肌或三头肌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颈部肩胛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 6 ] 杨小丽 .血气分析有关问题探讨[ J ]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1 9 9 9 , 8 ( ] 王丹 .血气 分 析动 脉采 血体 会 [ J ] . 黑龙 江 医学 , 2 0 0 1 , 2 5
( 1 ): 6 7 .
血气分析 因其结 果迅 速 、 准确 , 对 机体 的呼 吸功 能和 酸碱平衡状 态 的准确 描述 而广 泛应 用 于临床 。特别 在危 重抢救 时尤 为重要 , 已成 为临床必 要 的检 测指标 之一。但
要获得准确 的血气分 析数 据 , 除 了精 密 的仪器 , 严 格 的指 控外 , 标本的采集 与保 存也 是一 个很 重要 的环节 。因 此 。 在采集标本时不可忽视 每一步操作 。例如 : 采 血用物 的准
备, 动脉血管的选 择 , 穿刺 角度 的定 位 , 操 作技 术 的熟 练 ,
[ 4 ] 董秀芝 .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的常见原 因分析 [ J ] . 济宁医学
院学报 , 1 9 9 8 , ( 2 ) : 8 6 .
[ 5 ] 王国敏 . 采取血气分析时 防止空气 出现 的对策 [ J ] . 家庭护
士, 2 O O 6 , 4 ( 1 B ) : 4 3 .

温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温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温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温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中医理疗科门诊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肩井、肩髃、肩髎、肩前、臂臑、曲池等穴位,另外加艾灸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刺络拔罐疗法,每周2次。

两组患者15 d为1个疗程,共进行1~3个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痊愈29例,占64.4%,显效10例,占22.2%,有效5例,占11.1%,无效1例,占2.2%;对照组痊愈8例,占17.8%,显效19例,占42.2%,有效10例,占22.2%,无效8例,占17.8%。

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早起以肩周稍微疼痛为主,1~2周后痛感增加,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受限。

若由外伤引起,肩关节功能难以恢复,疼痛愈发加重,常无力提物、无法梳头、穿衣困难、不能触及颈后和背部,肩部周围均可有压痛、肿胀。

若强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患者可感觉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说明此时肩关节已粘连。

重度患者肩部肌肉萎缩,尤其是三角肌,疼痛在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3]。

1.3?诊断要点x线检查和肩周炎的造影检查是肩周炎的重要辅助检查。

其中x线检查可作为肩部骨折、脱位及骨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重要鉴别手段;肩周炎的造影检查主要为了手术治疗前了解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等。

患者肩周疼痛日渐加重、压痛感强烈;肩关节出现粘连;重度患者肩部肌肉萎缩,内旋、外展功能严重受限[4]。

1.4?治疗方法1.4.1?对照组?使患者充分暴露肩部,寻找压痛点阿是穴,根据中医辨证循经取患侧阿是穴、肩髃、肩井、肩髎、肩前、臂臑、曲池等穴位。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28~32号毫针,以单手指切进针法针刺所选穴位,得气后,给予平补平泻手法。

针刺配合刮痧拔罐治疗肩周炎50例

针刺配合刮痧拔罐治疗肩周炎50例

针刺 配 合 刮痧 拔 罐 治疗 肩 周 炎 5 0例
郑 美琼 那 涛 △ 樊 冰 余 志 龙 陈 翠 丽 ▲
广 东省 深圳 市光 明新 区人 民医院公 明社 康康 复科 (深圳 5 1 8 1 0 6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针 刺 配合刮 痧拔 罐 治疗 肩 关节周 围炎( 简称 肩周 炎 ) 的效 果 。方法 : 观 察本社 区 中 5 O例 肩周 炎病 人 , 通过针 灸、 刮痧 、 拔 罐等 中医适 宜技 术 治 疗 , 同 时积极 配合 肩 周 炎康 复操 , 1个 疗程后 观 察疗 效 。结果 : 5 0例 患者 中, 总有效 率为 9 6 。结论 : 针 刺 配合刮 痧 拔罐 治疗

方 面具有 较 高 的复发 率 , 另一 方 面 具 有 一 定 的 毒 副
反应 , 而手术 治疗 存 在 高 风 险 、 来自费用、 手 术 技 术 不够
成 熟 的缺点 而影 响其 效果 ] 。刺络 拔罐 配合 针灸 作 为

种传 统疗 法 , 其 风 险低 、 疗效 佳 , 安全性 高 , 在治 疗 颈
肩 周 炎具有 简单 、 方便 、 便 宜、 有效 等优 点 , 更适 用于社 区应 用 。 主题 词 肩 周 炎/ 针 灸疗 法 穴 , 尺 泽 穴 , 曲泽 拔罐
【 中图分 类 号】 R 6 8 4 . 3 【 文 献标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7 3 6 9 . 2 0 1 4 . 0 3 . 0 6 3
肩关 节 周 围炎 简称 肩 周 炎 , 又称肩凝症、 冻结肩 , 为 中老年 常 见病 之 一 。 目前 认 为 , 肩 周 炎是 一 组 表 现 为肩 痛及 运 动功 能障 碍 的症 候 群_ 】 ] 。本研 究通 过 观察

电致孔经皮给药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60例

电致孔经皮给药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60例

组男 1 8 例, 女4 2 例; 平均年 龄5 2 . 3 岁; 平均病程4 . 6 个月。 两组
性别 、 年龄 、 病程 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1 . 3 治 疗 方 法
1 . 3 . 1 治疗组
( 1 ) 电致孔 ( L Ⅲ一 x L 型) 经皮给药 : ①取穴 : 痛
节疼痛程度 。 利用肩关节测角器分别测量 肩关 节前屈 、 外展、 后伸 的R O M。 并采用肩关 节疾患治疗 成绩判定标 准( J O A) 评 价: 日常 生活活动为 1 0 分, 能完成 1 项 动作记 1 5 Y 。 治愈 : 肩部 疼痛 消失 , 肩关节前 屈> 1 5 0  ̄ , 外展> 1 2 0  ̄ , 后伸 > H 4 5 o , 内旋 , 夕 旋> 6 0 。 ; 好转 : 肩部疼痛 减轻 , 肩关节 R O M较 治疗前 增大 , 但
第1 9 卷
V o 1 . 1 9
第1 2 期
N o . 1 2
中莲为导最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 2 8 】李红 霞 , 刘世 伟 . 艾 灸 过 敏2 例 分析 『 J 1 . 中 国 中医急 症 ,
2 0 0 8 , 1 7 ( 6 ) : 8 5 9 - 8 6 0
的护理『 J ] . 中国民间疗法 , 2 0 1 1 , 1 9 ( 8 ) : 6 7 — 6 8
量资料 比较 用t 检验 , 计数资料用x 2 检验 , 1 9 < 0 . 0 l 为差异有统计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29 期2018 Vol.5 No.2970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邰新华(伊犁州新华医院,新疆伊犁 832000)【摘要】目的 采取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肩周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取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5例,使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针刀;拔罐;肩周炎【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9.70.01肩周炎主要发病人群为40~70岁的中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等[1],本文将采取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确诊,年龄34~70岁,病程不超过1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风湿性关节炎或肩部肿瘤患者;(2)冠心病、颈椎病等引起的肩痛患者;(3)有出血性倾向疾病患者等。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26±8.34)岁,平均病程(5.24+3.48)个月。

对照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5.31±8.01)岁,平均病程(5.35+3.52)个月。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于患者肩关节附近,确定3~5个疼痛最明显的疼痛反应点,消毒后使用小针刀沿平行于肌纤维及神经血管、垂直于皮肤及刀口线方向进针,进行纵向切割、疏通剥离,切割2~4次,直至无明显阻力感,退出针刀后,在针刀口部位进行拔罐治疗,留罐5~10 min,吸出淤血。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6-06-24T11:22:41.5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赵光灿[导读] 分析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穆棱市人民医院 157599【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该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该病患者 64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予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

结果治疗三个疗程后(一个疗程10天)观察疗效。

总有效率 84.38 %,愈显率 62.50 %。

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关键词】针灸;拔罐;肩周炎前言: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因此我院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的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该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该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确诊肩周炎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

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22例; 年龄最大75岁,最小4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余; 有明显受寒史者27例,不明原因者5例。

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 年龄最大70岁,最小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余; 有明显受寒史者22例,不明原因者10例。

两组间所有指标比较经t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运动针法治疗。

①温针灸:穴取患侧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陵泉、阿是穴等。

刺络拔罐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67例临床报道

刺络拔罐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67例临床报道
主要体 征 为 : 扁关节 周 围广泛 压疼 , 以肩前 、 肩后 、 冈下 窝 、 三角 肌止端 压疼 明显 , 多可触 及 痉挛性 且 结节或 条 索状 物 , 程久 者 可见局 部肌 肉萎 缩 , 病 以 三角肌 明显 肩关 节 主 动 、 动运 动 均不 同 程度 被 受 限 , 以外 展 、 尤 内旋 、 伸受 限 明届 。所 有 病人 后
得 了较 为满 意 的治疗 效果 , 现报 道 如下 : l 临床 资料 6 倒 病 人 均 系 我 科 门 诊 病 人 。其 中 男 2 7 8
分 功 能活动 恢复 者为好 转 ; 痛 、 疼 功能 障碍无 明显
缓解 、 改善 者为无 效 。
32 结果 ,
6 7例病人 中 , 愈 4 痊 4例 , 好转 1 , 9倒
血运 行失 畅 , 凝 不流 ,不 通 则 痛 ” 风寒 湿 邪 溢 血 “ ; 于筋 肉 , 则屈伸 不利 , 日久 则痿 而不 用… 。故本 病
以当 归寄生 注射 液和 黄芪 注利 为液 主 . 程较久 , 病
肌 肉 出 现 萎 缩 . 臂 抬 举 无 力 者 , 配 V 和 肩 酌 B V 维 生 素 类 药 物 常 f 穴 位 为 阿 是 穴 或 肩 B2 等 { j 儡 、 贞、 骨 、 骨 、 宗 、 懦 、 扁 肩 墨巨 天 臂 曲池 、 三 里 手
且 H轻夜 重 , 随病情 进展 疼 痛逐渐 加重 . 甚则持 续
疼痛 , 可 向颈部或 臂部 放射 , 并 严重 者 略受牵拉 即
可 【 剧烈 疼 痛 , 部 常畏 寒 喜 暖 。后 期 因病 变 起 患 部 关节囊 和 肌 肉等 的粘 连 , 表现 肩 关 节 各 方 向 而
的活动 ( 括 主 动和 被 动 ) 不 同程 度 受 限 , 包 均 以致 梳头 、 衣 等 动 作 难 以完 成 ; 重 者 可 累及 肘 关 穿 严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观察王慧裕;苑丽敏;李金波【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组(简称针刺组)和肩封理疗组(简称肩封组),连续治疗14天.结果:针刺组在减轻疼痛与水肿方面显著优于肩封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显著.【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2(028)011【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针刺;刺络拔罐;肩-手综合征【作者】王慧裕;苑丽敏;李金波【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肩 -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2.5% ~27%[1],发病时间存在差异[2],SHS 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Ⅰ期以手部肿胀,肩、手疼痛性运动障碍为主,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至Ⅲ期则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临床恢复将不可逆。

因此,早期治疗防止Ⅰ期患者发展至Ⅲ期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房患者,共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病程3天~1个月,年龄45~75岁,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针刺组和肩封组,针刺组35例,肩封组32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卒中性质、病程、病情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3]确诊,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

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邓文华;刘少会;黄秋霞;庄灿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2(37)1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

2组均予电针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原有基础上予刺络放血拔罐。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法(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可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

【总页数】4页(P2791-2794)
【作者】邓文华;刘少会;黄秋霞;庄灿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中医科;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刺络拔罐放血、围刺加电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2.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3.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4.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5.温针灸疗法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肩周炎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肩周炎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肩周炎肩周炎即为肩关节周围的炎症病变。

引发肩周炎的原因与肩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均有关,其中肩部因素主要与中老年人的肩部软组织退行病变和外部承受能力减弱、活动不当造成的慢性致伤、肩周组织继发萎缩和粘连有关,此外由于肩部急性损伤或者牵拉治疗不当等也属于引起肩周炎的原因。

肩外因素,如颈椎病、心肺疾病等引发的肩部牵涉疼痛,会造成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变,从而转变为肩周炎。

其中急性肩周炎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1.中医治疗急性肩周炎的病因病机中医将肩周炎归属于“肩痹”、“肩凝”范畴,主要属于虚本标实之证。

肩周炎的病机为禀赋亏虚,肝肾不足,经脉不通、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客于脉中,以至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致。

根据“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急性期应该以“通”为用,并遵照散寒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医治原则进行治疗。

也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取血脉以散恶血”,以针刺和拔罐之法通血脉、祛恶血为法。

1.针刺疗法针刺疗法以反阿是穴为针刺穴位为例,具体的针刺疗法为先取穴,其中阿是穴的寻找位置在患者肩部疼痛部位的受损肌肉和疼痛部位上附着的肌肉,大概位置在肌肉的起止点和肌肤上找到反阿是穴。

或者在岗下肌肉的起点、肱二头肌等处也可以找到反阿是穴。

接着需要对患者实施常规酒精消毒,待针刺到一定深度后,采用提插和捻转相结合的手法,然后留针15--20秒,最后拔针如果患者还具有畏寒情况,则还可以同时实施温灸,将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待艾条燃尽后收针。

其中治则也可以依据辩证法进行治疗,如伴有肺肾两虚,可加以对肺俞、肾俞、关元,太溪等穴进行针刺;伴有气血不足者则可以对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进行针刺。

针刺疗法主要的治疗目的为活经舒络,活血祛瘀,疏通血脉。

3.刺络拔罐治疗法刺络拔罐治疗法的具体操作为:取患者的肩部疼痛部位,并对其进行消毒,并予以三棱针点刺,还需要对刺络部位放血5--10滴,然后使用拔火罐,出血量在5毫升即可,出血后需要以消毒酒精和棉球将相关部位擦拭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茹 , 杨 毅 红
( 湖北 省 中医 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6 1 )
关键词 : 肩 关节周 围炎; 针 灸疗法 ; 刺络拔罐 ; 针刺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1 0 0 0—0 7 0 4 ( 2 0 1 5 ) 1 0— 00 6 5— 0 2
本文献观察发现 , 运用 单纯 针刺 和穴位 埋线 配合 耳穴 贴压
、 都能达到减肥 的 目的, 对照组 和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均达 到 了 9 0 %
以上 。相 比而言 , 治疗组 ( 穴位埋线 配合 耳穴贴 压 ) 的痊 愈率 明
显高于对照组 , 表明穴位埋线配合耳穴 比单纯针刺疗 效更 好。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
参考 文 献 :
[ 1 ] 李春生. 现代 肥胖病学 [ M] . 北京 : 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 , 2 0 0 4 : 1 1 6 . [ 2 ] 危北海 , 贾葆 鹏. 单纯性肥胖病 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 准[ J ] . 中国 中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5年 1 0月第 3 7卷第 1 0期
H 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T C M O C T . 2 0 1 5 . V o 1 . 3 7, N o . 1 0

6 5一
针 刺 配 合 刺 络 拔 罐 治 疗 肩 周 炎 的 临 床 观 察
西 医杂 志 , 1 9 9 8, 1 8 ( 5 ) : 3 l 7 .
4 讨 论
单纯性肥胖症 , 是 一种 因多种 因 素相互作 用引 起 的体 内脂 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 常、 体质 量增加 的慢 性代谢 性疾 病 ] 。中 医学认为 , 肥胖症是 由饮食不节 、 嗜食 肥甘厚昧 等导致脾 胃运化 功能失常 , 痰浊膏脂 内生所致 。
用, 从 而 达 到 减 肥 的 目的 。 有 学 者 认 为 , 耳 穴 贴 压 是 通 过 对 耳
6 0例 患者中有 5 5例坚持 完成规 定疗程 , 脱失 5例 ( 其 中治 疗组 1 例, 对照组 4例 ) 。见表 1 。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 例)
神经 的机 械刺 激来 产生 神经 冲动 , 从 而干扰 来 自胃肠 道 的食欲 信号 , 从而使饥饿感减轻 、 食 欲降低 、 体重 下降。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 , 又称 “ 五十肩”, 以肩关节周 围广泛
组3 8例和针刺组 3 8例 , 分 别采用 针刺 配合 刺络 拔罐 治疗 和 单
性 疼痛及肩关节 功能 障碍为 主症 。有 人认 为其为 自限性 疾病 ,
部分患者不经治疗可 以 自行痊 愈 , 但病程 常迁延半 年到 2年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生活 质 量。根 据 肩周 炎 的病 机 和刺 血 疗法 安
突下方胸 大肌止点 , 大 圆肌、 小圆肌 、 冈上肌 、 冈下 肌 、 三 角肌 腱 止点 、 肱二头肌长头腱 区等 明显 ; ( 3 ) x片及 MR I 检查 排 除骨关
病例来 自2 0 1 2年 6月 一2 0 1 5年 5月 湖北省 中医院针 灸科
门诊肩 周炎患者 7 6 例, 按简单 随机 分组法 为针 刺配合刺 络拔罐
[ 3 ] 林之晨.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 单纯性肥胖 的时效关 系对 比研究 [ D ] .
广州 : 广 州 中 医药 大 学 。 2 0 1 2 .
目前减肥疗法有西 药 、 手术 吸脂 、 中药 、 针灸 、 运动、 饮食 控 制等 , 而针 灸作 为临床普遍 采用 的“ 绿 色” 疗法 , 因其 副作用 小、
1 . 2 诊 断标 准
全、 简单 、 有 效的特点 【 2 】 , 笔 者在 临床 中运用 针刺 加刺络 拔罐 治 疗肩关节周围炎 , 在缓 解患 者 的疼痛及 提高 疗效 方面有 一定 的
优势 , 现报道 于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照文献 拟定 l ( 1 ) 肩关节疼痛僵 硬 ; 主动活 动、 被动活动 受 限, 伴肩部 肌 肉萎缩 ; ( 2 ) 肩关 节周 围广泛性 压痛 , 以肩峰 下、 喙
“ 耳者, 宗脉 之所 聚 表示, 用t 检 验; 计数资料采用 ) ( 2 检验, 以P < 0 . 0 5 为差异有统 而更好的达到减肥 的 目的。祖 国 医学认 为 ,
计学 意义 。
3 . 3 结 果
也” 。运用耳 穴贴压 法 , 有 疏 通气 血 , 宣 肺化 浊 、 利湿 降 脂 的作
纯电针治疗 。针刺配合刺络 拔罐组 3 8例 , 男1 2例 , 女2 6例 ; 平
均年龄 ( 5 1 . 2 8± 7 . 2 3 ) 岁; 平均病程 ( 3 . 3 2± 4 . 5 9 ) 个月 。针 刺组
3 8例 , 男l 0例 , 女2 8例 ; 平 均年龄 ( 5 3 . 1 3±6 . 3 5 ) 岁; 平 均病 程 ( 3 . 6 4± 5 . 1 3 ) 个 月。两组 一般 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疗效显著而得 到越 来越广 泛 的应用 。吴君怡 指 出, 穴位 埋线
[ 4 ] 吴君怡. 埋线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J ] . 医学美学 美容 ,
2 0 1 4( 4 ): 5 2 6 .
[ 5 ] 刘渝波. 耳针减肥 原理及穴 法初探 [ J ] . 实用 中医药 杂志 , 2 0 1 0 , 2 6
3 . 2 统 计 学方 法
节病 变、 肿瘤 、 结核、 强 直性 脊柱 炎、 类 风湿 性 关节 炎、 胸廓 出 口 作 为针灸的改 良和延伸 , 既继 承了针灸减 肥的作 用原理 , 又 因羊 肠线长期 埋于体 内穴位 , 不 断刺激 穴位 , 强化 了针灸 的作 用 , 从
采用 S P S S 1 6 . 0软件处理 , 计 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