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放血加拔罐治疗慢性老年性大面积带状疱疹院内护理论文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_0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俗称”蛇串疮”。
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等类似。
带状疱疹是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特点是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使人寝食难安,部分患者可因失治、误治或体质原因而遗留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但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临症护理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标签:刺络拔罐;带状疱疹;护理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皮肤病,皮损一般为单侧成簇水疱,沿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带状疱疹是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项研究从传统医学中选择和尝试、运用剌络拔罐围刺法施治带状疱疹。
针刺拔罐疗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资料表明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人体感染病毒后一般3~4 w可自行痊愈,但用此法可明显缩短疗程[2-4]。
现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86例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51例,女35例;发病年龄9~81岁。
皮损部位以胸背部较多39例(45.35%),腰部次之22例(25.58%),额部17例(19.77%),其他部位臀部、會阴及上、下肢8例(9.30%)。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持续时间一般1~4 w,最长者3个月。
2临床特点2.1发病机制水痘原发感染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隐藏在感觉神经节中,终生潜伏。
当它被激发活化,在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和卫星细胞中再现,通过周围神经传播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
2.2治疗一般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炎,其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过程中,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所接受与采用。
本文将观察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中的护理体会。
患者张女士,60岁,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于XX医院接受了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身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患者表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部位主要在左侧胸部,呈持续性胀痛,疼痛程度为7/10,伴随着烧灼感和刺痛感。
考虑到患者的症状及疼痛程度,决定采用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梅花针刺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刺激促使体内气血通畅,疼痛得以缓解。
在患者的左侧胸部疼痛部位,选取了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梅花针刺。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卫生。
“扎针”的瞬间疼痛感后,患者逐渐感受到舒畅和放松,疼痛减轻的效果逐渐显现。
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制造负压在皮肤表面引起充血以起到刺激作用的疗法。
在患者胸部的相应部位进行拔罐操作,患者会感到皮肤受到吸力后随即凸起,并产生明显的红肿,这种刺激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患处代谢废物的清除,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炎症反应。
在患者接受了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疗法后,疼痛感有所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从最初的7/10下降到5/10,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进行后续的治疗中,医护人员也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沟通,倾听其抱怨和诉苦,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加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本次观察与实践,梅花针刺结合拔罐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体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全面状况,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排解疼痛带来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点刺放血配合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 2 ] 黄仕荣 , 石 印平 , 詹 红 生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非 手 术 治 疗 规 范
化、 思考 与建议[ J ] .中 国骨 伤 , 2 0 0 8 , 2 1 ( 1 ) : 2 3 — 2 4 .
疗 效标 准 : 参 照《 中 医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1 ] 。 治 愈: 皮疹 消失 , 临床体征 消 失 , 无 疼痛 后遗 症 ; 好转 : 皮疹
特 色 疗 法 j 舞铸
CHI NA’ S NATUR OP ATHY ,S e p t 20 1 4 Vo r 22 No 9
.
或 突 出物粘连 。另一 方 面应 尽最 大 可 能 改 变 突 出 物与 神 经之 间位 置 。腰椎 成 角牵 引可 减 轻 或 缓 解 神 经根 压 迫、 水肿 引起 的疼 痛 。传统 手法 与生 物力 学结 合 中医腧 穴 原理 进行 治疗 , 各 种 手法 改 善 局 部 血运 , 使 肌 肉韧带 放松 , 舒 筋 活络 。 中药熏蒸 疗法 药物 湿热 直接 对局 部或 全 身皮 肤刺 激 , 促 进 血管 扩 张 和 血 液循 环 , 增 加 局部 组 织 营养 与 代谢 , 有温 经通 脉 的功效 。静 脉给脱 水 剂与 活 血 化瘀 药 物 , 降低 突 出物 水 肿 , 有 利 髓 核 回 纳 。硬膜 外 腔 给药 中骶 管注 射不 易 进 入 蛛 网 膜 下腔 , 较 为安 全 , 用 药后使 神 经根 、 突 出物直 接浸 泡在药 物 中并使 药 液随组
有 皮肤 刺 痛 , 或灼 热感 , 可伴 有全 身轻度 不适 、 发 热。 ③ 自觉 疼 痛 明显 , 可 有 难 以忍 受 的剧 痛 或 皮 疹 消 退 后
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41期149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报道·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张沿惠(福建省漳州东山县医院 皮肤科,福建 东山 363400)0 引言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生命[1]。
基于这一特点,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但当前在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时,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佳,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内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数量为50例,男女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为(56.62±7.54)岁。
所有患者已经使用实验室检查方法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例。
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为(56.21±7.26)岁。
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为(56.93±7.7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需使用常规方法的治疗,即在临床治疗时为患者提供抗病毒药物、将军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使用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
在临床治疗时可对患者皮损周围的皮肤使用局部常规的消毒处理,在消毒完成后选择合适大小的玻璃管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
在拔罐前可对玻璃管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并应用闪火法在患者皮疹部位进行拔罐处理。
本次研究中玻璃罐的留置时间需要设定为5-10min左右,然后取罐在水疱位置使用三菱针进行点刺处理,并对水疱壁进行挤压。
在挤压完成后可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和吸收其中的液体,并在挤压和吸收完成后使用碘伏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
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

时 间禁 食和 胃肠减 压不能接 受 , 心理上 对手 术缺乏 信心 , 存 在 焦虑 和恐惧 , 所 以主动关 心和 帮助患 耆 , 耐 心诚 恳地 回答 患 者 的疑 问, 消除患昔顾虑 , 提高治疗依从 性 , 让患者 了解 腹腔镜 治 疗粘连性肠 粘连具有 开腹 手术解 除原粘连 和创 伤小 、 恢 复快 的 优点 , 成 效 显著。患 者均 能在 手术 情 景 中产生 积 极 的心 理反 应, 平稳 、 安 全的度过手术期 。f 2 ) 了解患 者状况 : 除外科 手术 常 规准备外 , 术前 注意心 、 肺、 肝、 肾功 能 、 血压 和血 糖 的检查 ; 对 些特殊检查需要实施 陪护 ; 经过检 查 , 发现 2 5 % 的患者 有不 同程度的重要器 官功能 不全 , 如冠 心病 、 高血 压 、 糖尿 病 、 慢 性 胃炎以及男性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等 ; 这些并 发症 需要得 到有效 的治疗 , 待病情稳定后 方可手术 治疗 ; 尽 快建立患者 静脉通 道 , 补 充水电解质 , 预 防电解质紊乱 , 保持酸 碱平衡 , 应 用有效 的抗 生素, 加强 营养 。在大量补液时 , 应 注意保 护好血管 , 必要 时使 用 留置针。( 3 ) 持续 胃肠减压 : 留置 胃管持续有效 的 胃肠 减压期 间, 可有效吸 出胃肠 内大量的气体 和液体 , 降低肠 内张力 , 改善 肠壁 循环 及呼吸功 能 ; 注意观察 患 者引 出物的颜 色 、 性质 、 量, 必要时通 知医生 。( 4 ) 口腔护理 : 向患者解 释在 禁 食 、 留置 胃管 期 问, 口腔分 泌物 减少 , 易滋 生细 菌 、 发生 口腔 炎 、 腮 腺 炎等 。 每 日2次为患 者进行 口腔护理 , 保持 口腔 清洁 , 预防 口腔 感染 , 本组无感染 发生 ( s ) 术前 观 察 : 严 密监 测 患者 神 志 、 体温、 血 压、 脉搏 、 呼吸、 尿量 、 皮肤弹性等变 化 , 以判断血 容量变化 。纠 正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 衡是肠 梗阻 患者治 疗的重 要措施 。控 制好糖尿病患 暂血糖 变化 , 如患 者 胃肠 减压后 腹胀无 改 善 , 若 出现剧烈腹痛 、 腹胀 ,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 以便手术顺 利进 行。 2 . 2 术后护理 : ( 1 ) 体位 : 麻醉未清醒 前予平 卧位 . 头偏 向一侧 ; 麻 醉清醒后 4— 6小 时( 生命 体征平稳 ) 后 给予半 卧位 , 使 腹肌 放松, 减轻腹胀 。同时使腹 腔 内炎性 渗出物 积聚 于盆 腔 , 便 于 局限和引流 。常规给氧 、 保暖 , 防止误 吸。( 2 ) 病情 观察 : 患 者腹 胀、 腹痛消失 , 排气排 便恢复 , 排 出水样便 . 其 中排水样 便被 认 为是肠梗 阻症状缓解 的一 项重要 指标 。术后 应严 密观察 病 情变化 , 一般测量血 压 、 脉搏 、 呼 吸 1次/ 0 . 5—1 h , 6 h后生命 体 征平稳 时 , 可改 为 1次/ 2 h , 记录 2 4 h出入 量 , 必要 时监 测 中心 静脉压 。观察有无腹痛 、 腹胀 、 呕吐 及肛门排 气情况 等情况 , 当 患者主诉疼痛难 忍时 , 在排 除腹 腔 内并 发症 引起 的疼痛后 , 适 当遵医嘱给予 曲马多针 、 山莨菪碱针止 痛 , 保持各 引流 管通畅 、 固定 , 维 持有效引流 , 并记 录引 流液 的量 、 色、 性 质。伤 口敷 料 有无渗 出, 若有鲜红 色血性 液 自胃管或 引流管 流 出, 或 见手术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的疱疹和疼痛。
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是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据说可以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并有助于疾病康复。
本文将对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
一、治疗方法介绍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痛风、带状疱疹等疾病。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在疾病病灶附近进行刺血和拔罐,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疾病康复。
治疗带状疱疹时,主要针刺夹脊穴和病灶周围的穴位,并在病灶周围刺血和拔罐。
二、病例观察为了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我们选取了20例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观察。
这些患者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瘙痒和皮肤疱疹。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病情评估,并记录了疼痛和瘙痒的特征、程度,以及皮肤疱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接受治疗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和观察,记录了其症状的变化情况。
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方法,每周进行一次治疗,连续进行4周。
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疼痛和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甚至完全消失,皮肤疱疹的数量和面积也有所减少。
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疼痛和瘙痒感明显减轻,皮肤疱疹也有所减轻或消失。
三、效果分析通过对20例患者进行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的观察,我们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在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疼痛和瘙痒:带状疱疹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疱疹伴随的疼痛和瘙痒感。
点刺放血拔罐结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点刺放血拔罐结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因每多缠腰而发,中医又称“缠腰火丹”,多因风火、湿毒之邪郁结于皮肤,导致营卫壅滞、经络受阻所致,常以腰肋部、胸部多见,面部次之,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西医多以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费用高、副作用多,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们采用点刺放拔罐结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70例患者为本院针灸科确诊带状疱疹患者,病程均小于7天且未经抗病毒及止痛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
年龄12~70岁,平均(51.62±14.98)岁,对照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1~71岁。
平均(52.28±14.11)岁,两组患者年龄及疼痛程度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1)属于带状疱疹特殊类型。
包括眼、耳带状疱疹、泛发型脑膜带状疱疹、无疹型。
(2)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3)瘢痕体质。
(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原发病或全身衰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有出血倾向患者。
(5)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
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点刺放血、拔罐加艾灸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暴露疱疹体位,以舒适持久姿势为宜,如卧位、坐位,常规消毒疱疹部位皮肤,用一次性采血针,从最新出现的疱疹部位到新发疱疹部位逐步点刺,除点刺破疱疹将疱液放出,并用干棉签吸干外,并在疱疹之间的皮肤上点刺出血,然后选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沿带状疱疹分布区依次拔罐,如分布不均,先拔集簇区的疱疹,后拔散在疱疹,留罐5~10分不等,取罐后,用0.5%碘伏消毒患处,然后点燃两只无烟艾条,沿疱疹所在处采用回旋灸,每次15~20分,点刺拔罐隔日一次,艾灸,每日一次。
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45例论文

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45例摘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135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组,a组45例给予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b组45例给予穴位注射治疗;c组45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β肌肉注射。
3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1疗程,并均配合局部外擦阿昔洛韦注射液。
结果:a组治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3例,临床有效率100%;b组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4例,临床有效率69%;c组治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0例,临床有效率78%。
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 x 2=8.775,p=0.003)及c组( x 2=4.406,p=0.03)。
结论: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火罐重组人干扰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0.185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毒往往长期潜伏在神经细胞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活跃复制而发病。
其部位主在“皮部”,以疼痛为主症,中医诊为“皮痹”。
又因好发于腰际及局部灼痛,故有“缠腰龙”、”火毒丹”之称。
2008年1月~2010年3月应用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收到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35例,男79例,女56例,年龄35~87岁,平均63±12岁。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者及各种原因中断治疗。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疼。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细。
刺络拔罐放血、围刺加点刺大骨空穴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刺络拔罐放血、围刺加点刺大骨空穴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目的为观察刺络拔罐放血、针刺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治疗组用刺络放血皮损部位、三棱针点刺大骨空穴挤压出血、围刺皮损周围、针刺夹脊穴、辨证施针针刺相应穴位的方法治疗。
对照组服用西药、半导体激光照射皮损局部的方法治疗。
结果表明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为刺络拔罐放血加针刺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带状疱疹;刺络拔罐放血;围刺;针刺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ricking cupping bloodletting,surround needling plus acupuncture bone h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Beijing Yanhua hospital Acupuncture lansiyang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lood 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bloodletting method,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icking blood therapy skin lesions,edged needle prick bone hole extrusion bleeding,surround needling method perilesional,acupuncture Jiaji,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cupuncture corresponding acupoints for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taking method of Western medicine,local treatment of lesions of semiconductor laser irradi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blood 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Bloodletting plus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Key word:Zoster;Cupping bloodletting surrounding acupuncture;acupuncture;带状疱疹是由原来感染过的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一、引言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这种神经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各异。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年龄在30-75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二、研究方法(续)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患者。
3. 治疗方法a) 实验组: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
围刺是指以患处为中心,用针刺法刺激周围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刺络放血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或部位进行刺破放血,排出体内淤血,以解除疼痛。
拔罐则是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b)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按照医嘱进行口服或外用。
4. 观察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等工具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且疗效持久。
相比之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虽然也有一定疗效,但在持续性和效果上均不如实验组。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在持续性和效果上更具优势。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背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分布区域的疱疹、疼痛及皮肤
过敏反应。
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气血的疏通和疼痛的缓解
是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门诊就诊的5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和外用药治疗,如去痛片、抗病毒药、病毒灭活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硫酸庆大霉素软膏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
刺夹脊穴和刺血拔罐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皮肤损伤扩散范围、痊愈时间、复
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并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皮肤损伤扩散范围、痊愈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
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缓解疼痛、促进皮肤组织修复、降
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刺络拔罐法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对带状疱疹的临床作用

刺络拔罐法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对带状疱疹的临床作用发布时间:2022-10-23T05:11:05.7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4期作者:徐丹王思嘉[导读] 总结刺络拔罐法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
徐丹王思嘉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中医科一病区442000[摘要] 目的总结刺络拔罐法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
方法病例选取2020-2021年我院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刺络拔罐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刺络拔罐法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组间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联合刺络拔罐法与中医综合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促进治疗效果的优化,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刺络拔罐法;中医综合护理;带状疱疹前言带状疱疹就是百姓俗称的蛇盘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病因为病毒感染,属于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带状疱疹集中高发与夏、秋两季,主要集中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群[1]。
病毒长期潜伏在患者的神经细胞内,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发病。
水泡样疱疹是其疾病表现,且病情发展迅速,可影响周围神经,伴刺痛。
中医刺络拔罐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方式。
文章中将刺络拔罐法与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应用,以分析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20-2021年我院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组间基线资料结果显示均衡可比(P>0.05)。
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范围50-70岁,均值(60.35±1.81)岁;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范围51-70岁,均值(60.84±1.21)岁。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带状疱疹者;本人及其家属均为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靶器官器质性疾病者;疼痛耐受差者(V AS≥5分);沟通障碍者。
刺血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

刺血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
初起皮肤潮红,出现水疱,簇集成片,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后期水疱干燥,结痂,脱落,遗留暂时性的色素沉着。
多发于腰部、腹部和胸部。
笔者采用点刺放血加拔罐为主治疗此病获得较好效果。
选用七星针一枚、三棱针一枚、玻璃火罐4~6个、消毒纱布若干。
选穴为患处周围、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周围,后针耳穴。
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周围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周围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
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
每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典型病案:刘×,男,39岁。
4日前曾有感冒症状,左侧腹部及右上臂内侧皮肤刺痛1日。
查局部皮肤有数个小红点,触之刺痛,苔黄腻,脉弦滑数。
腹部用七星针围刺拔罐后,在罐内又出现三个红点。
臂部用同样方法但未出现新红点。
最后施三棱针点刺耳穴。
次日痛减,2次痊愈。
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
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
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20例临床观察

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20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对带状疱疹病患予以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4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探讨组(20例)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对照组(22例)运用中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探讨组痊愈患者疱疹结痂及神经痛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探讨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不仅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及药物毒副作用,还可大大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标签:针灸;拔罐;带状疱疹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以皮肤疱疹与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水疱常成簇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常见发病部位为胸腹、腰背、颜面及四肢,本病常于春秋季节发作,以青壮年发病居多,愈后不复发,终生免疫。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湿热证,由湿热蕴积及外感邪毒所致,因以成簇水疱缠于腰间为常见症状,故称之为“缠腰火丹”。
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例带状疱疹病患予以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并与2009年2月-2010年3月运用常规中西药治疗的22例病患相对比,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患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1]。
探讨组(20例),男(9例)女(11例)之比为0.82∶1;年龄29~63岁;病程2~12 d;1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腰背,6例在胸腹,3例在头面,1例在四肢。
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之比为0.83∶1;年龄28~64岁;病程1~11 d;1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腰背,7例在胸腹,3例在颜面,2例在四肢。
對比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探讨组予以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以清热解毒、消疹止痛为治疗原则。
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引发 内耳功能 障碍 、 疱 疹后 遗神 经痛 等后遗 症 , 若带 状疱
疹病损发生 于眼部 , 可能引起 全眼球炎 , 甚 至脑膜炎 , 病后
出 现视 力 下 降 、 失明 、 面瘫 等 严 重 的 后 遗 症 , 影 响 患 者 的 正
水清理皮损及 叩刺的皮肤 , 0 . 2 %活力碘 乙醇液 消毒 , 待干 后在 叩刺 的皮肤及皮损处均匀 撒上诺 氟沙星粉 剂 , 涂 药时 动作应轻柔 , 将药 物薄 薄地 涂于皮肤 上 。之后应对 患者 进行健康宣教 , 告诉 患者带状疱 疹的发病 原 因、 常见症 状 、 病程及护理方法 , 帮助患者保持 心情愉快 , 积极 配合 治疗 , 指导患者急性期多休息和 多饮水 以加 快毒素 的排泄 , 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及 高营养 , 高维生 素 , 清淡食 物 , 忌食 油腻辛 辣 的食 物。提醒患者注意休 息 , 减少摩擦 及保持皮 疹洁净 干燥 , 防止感染 。 1 . 4 观察指标 一个疗程后 , 对 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
起来 , 使受 侵犯 的神经和皮肤 产生强烈 的炎症 。带状 疱疹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处常首先 出现潮 红斑 , 很快 出现粟粒 至黄豆大小 的丘疹 , 簇 状分 布而 不融合 ; 皮 损沿 某一 周 围 神经呈带状排列 , 多发 生在 身体 的一侧 , 一 般不 超过 正 中 线 。带状疱疹 以老年人发病居 多 , 春秋季 节多见 。该 病易
常生活。为了更好 的治疗 带状疱疹 , 减轻 病痛 为患者带来 的不便 , 将对刺络放血配合拔 罐治疗在 治疗带状 疱疹上 的
疗 效进 行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者治疗 后的病愈情况 ,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评定疗效。 选取 2 0 1 2年 4月 一 2 0 1 4年 6月确诊为带
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分析

【1】王风 云 ,刘 莹 .中风伴 褥疮 6例 中 医护理 体会 U].中国卫 生标 【7]任 立娟 .中西 医结合 护理 褥疮 的 应 用研 究 U】.中国 中 医药现
准 管理 ,2015,16(24):203-205.
代远 程教 育 ,2016,14(5):119-121.
【2J张廷 苗 .褥 疮 的辩 证 护理 分析 U】.I】盘床 研 究 ,2016,24(11): [8]任 启 英 .褥 疮 护 理 新进 展 L『】.中国卫 生产 业 ,2014,8(23):
生 内火 ,以致 毒 邪致湿 热而 形成 ,该病 可病 发神 经痛I”。为此 选 护 护 理人 员 治疗 前 准 备工作 :护 理人 员 无菌 装 及双 手 消毒 ,佩
取 2016年 1月~12月我 院收治 的带 状疱 疹患者 l16例患 者作 为 戴 口罩 。患 者 准备 :掌握 患 者病 史 ,有 无 过敏 史 以及 相应 的禁
多集 中在 成年 人 ,其 中年 龄在 60岁 以上 患病几率 最大 。 因造 成 罐 通常不 超过 4次就 可治愈 ,对 疱疹分 布大 的患者 ,可 分几 次进
该 病 病毒 长期 隐藏 在神 经 细胞 内 ,以致 患者 免 疫力 下 降 ,造 成 行 刺络 ,对拔 罐耐 受力差 患者 ,可分 几次进行 伫】。
能促 使机 体 中组织修 复及 抵抗 能力 逐渐 增强 ,可进 一步缩 短住 U].内蒙古中 医药 ,2015,lo(5):180—181.
院时 间。本研究对患者 褥疮 分期未进行 统计 ,待 临床说 明补充 。 [5】邓 菊秀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护理褥 疮 U】.湖 北 中 医杂 志 ,2016,
综 上所述 ,中医综合 护理应 用 于长期 卧床 患者 褥疮效 果显 38(4):58-59.
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郑智;魏文著;文胜【摘要】目的观察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落2例),治疗组34例采用刺络放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后第3、7、15天评价VA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并于治疗后比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出现减少,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7、15天VAS评分均持续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2.9%和8.8%.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与针刺治疗比较,在镇痛作用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并能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2页(P135-136)【关键词】疱疹,带状;刺血疗法;拔罐;针刺;VAS评分【作者】郑智;魏文著;文胜【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东莞523721;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东莞523721;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东莞5237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主要以消炎、抗病毒及对症为主,但由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使其难以收到好的疗效[1]。
笔者采用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针灸疼痛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入组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组34例,男24例, 女10例;年龄(46±13)岁;病程(3.31±1.11)个月;疼痛程度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7例。
对照组34 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3±12)岁;病程(3.12± 0.76)个月。
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徐勇;程耀南;周长
【期刊名称】《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9)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PHN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有助于减轻神经痛,并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186-187)
【作者】徐勇;程耀南;周长
【作者单位】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康复科;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康复科;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R752.1+2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法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 赵英明;高俊杰;毛英
2.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50例疗效观察 [J], 郑琼美;庄春薇
3.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 [J], 杨茹琴
4.针刺加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J], 王志军
5.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J], 王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放血加拔罐治疗慢性老年性大面积带状疱疹的院内护理【摘要】对1例左侧胁肋部、肩部及腋下大面积带状疱疹老年患者,在采取针刺加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期间,采取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科学有序的系列护理措施,使其全方位配合治疗,加快皮肤康复的进程,2周得到治愈,患者对疗效满意。
【关键词】针刺疗法;放血;拔罐;带状疱疹;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痘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易发生于各种免疫功能低下者。
其发生部位多沿神经在胸腹分布,虽经抗病毒等治疗易痊愈,很少出现大面积带状疱疹的病例。
但对年老体弱患者,病势发展很快,疱疹面积较大,并且在治愈后,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神经痛,灼痛、刺痛感等后遗症[1]。
我院于2012年3月18日收治1例大面积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经过针刺加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和科学有效的系统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
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张某,男,农民,72岁,2012年3月18日因左侧胁肋部肩部皮肤溃破伴左上肢疼痛3月余入院。
患者于3个月前不明原因的突发在左侧胁肋部肩部出现散在水泡,伴灼痛、刺痛,在外院按带状疱疹给予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1个月后疱疹消退,仍遗灼痛、刺痛、触痛明显,常服止痛药及中药,收效甚微。
近日来,症状加剧,水泡逐渐增多、增大,连接成簇,逐渐出现溃烂并感染,寝食
难安,遂来我科求针灸治疗。
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6/72mmhg;患者精神萎靡,表情苦闷,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左侧胁肋部、肩部及腋下可见一面积16cm×22cm大小的溃烂面,表面湿润,渗出液,并有脓苔附着,压痛明显。
入院后给予抗炎、针刺加刺络拔罐放血治疗,配合tdp灯局部照射和在皮肤破损处局部外用烧伤湿润膏和阿昔洛韦软膏处理,开展系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经2周治疗及护理,康复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病房内保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减少飞尘,嘱患者注意保暖和适当活动,换药时关闭门窗,将空调设置22℃对环境温度调节20min,防止受凉,换药后及时盖被。
2.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本病不了解,担心很难治愈,对于老年慢性患者更是极易产生情绪低落、恐惧、焦虑、抑郁、自怨自艾等心理障碍,加之大面积破溃引起疼痛感,又担心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宣教带状疱疹的知识,指出本病有自限性,并且治愈后能获终生的免疫力,同时注意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本病的自我护理方法,分析和消除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应对的各种因素,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心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执行护理计划。
针对患者出现的烦闷、焦躁,特别是家属外出时,护理人员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给予更多的关心,通过聊天谈话、情感沟通,使患
者消除寂寞感,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治疗周期。
2.3 疼痛护理带状疱疹患者绝大多数有阵发性的烧灼样或尖锐刺痛,发作时患者精神紧张,老年患者更易呻吟不止,除了适当给予止痛药并注意观察和记录药物的副作用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同情和谈话安慰,分散其注意力,嘱咐让家属尽量多加陪伴;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疼痛;衣裤勤加换洗,并发放比患者体态适当宽大的病号服,防止衣服与皮肤患处之间发生小摩擦而增加疼痛刺激。
2.4 皮肤护理由于患者皮肤溃破面积较大,渗出较多,易于感染,局部护理时,除用生理盐水棉球常规擦洗破溃皮肤外,需每天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天冷时一边用tdp灯照射,一边擦洗,尽量减少暴露面积和暴露时间,以防受凉;清洗后,立即用tdp灯照射患处,早期的渗出液较多,每天照射5-6次,每次60min,以保持干燥伤口,减少渗出,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渗出物明显减少且患处呈半干燥状态后,可适当缩短照射时间和照射次数。
在用tdp灯照射后,患处的渗出物已经显著减少,先在患处擦涂烧伤湿润膏;再次照射结束后,换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伤口;上述两种膏剂每隔4h交替涂抹。
为了便于涂药后继续暴露皮肤溃烂面,我们在患者躯干部两侧放置拱形支架,被子覆盖在支架上,避免被子和破溃面接触,药膏可以较好的作用于患处皮肤,减少感染的机会,促进溃破处皮肤的愈合。
2.5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喜好给予饮食指导,宜进食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以促进食欲[2]。
为鼓励患者进食,首先给患者说明营养供给是早日康复治愈的需要和条件,并帮助病人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并在配餐间配备微波炉,方便家属为病人随时加热饭菜,以确保机体的营养供给。
根据治疗需要患者每日卧床时间较长易导致大便干结的特点,为保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忌食辛辣刺激及发酵的食物,适当多吃香蕉等纤维素较细的水果和蔬菜。
3 体会
本例属于慢性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皮肤溃破面积较大并伴感染,皮肤护理难度很大,加上年龄偏大,性格偏执,营养状况欠佳,儿媳缺乏孝心和护理经验,开展全方位的系列护理对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对待皮肤的破溃、疼痛,由主治大夫通过针刺放血加拔罐进行活血、排毒、去腐生肌,促进皮肌的再生,使患者减轻疼痛,树立治病信心。
针对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和免疫低下,加强鼓励进食,科学调配餐饮结构,并提供适当的条件便于患者适时进食。
对于感染溃破皮肤,除了采取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外,局部用药非常重要,我们交替给患者用tdp灯照射、患处涂抹烧伤湿润膏和阿昔洛韦软膏,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感染,促进皮肤愈合。
另外,我们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严格落实护理计划和措施,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有效沟通,充分调动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景桂芳,李东.针刺加刺络拔罐放血治疗老年慢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1则[j].河北中医,2009,31(11):1721. [2] 王玉洁.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