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为例

《春天的故事》、慈祥的老人、珠江三角洲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1、区域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 2、区域工业化和 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3、产业转移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8、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 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 地区城市化
知识整合——教学反馈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 现了一系列问题。完成5~6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 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 雨中心 生态破坏 D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 的不足之处是 ( ) A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思 考 题
? 1、珠三角河网稠密、降水丰富,为何缺水严 重? 2、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的原因?
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但是随 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使一部分河水污染严 重;同时,由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的增加,有的城市出现 缺水现象。 2、市场需求的变化;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的发展;农 业科技的推进等。
高中地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料;阅读分析教材,归纳地理知识,把握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珠江三角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原因,使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特点、原因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3.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得出结论,通过活动,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学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寻找最佳的解决对策。
【重点难点】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第 1 课时【基础梳理】一.经济发展快1.原因(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与相邻。
(2)自然条件:广阔,热量,降水,河流,自然条件优越。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萌芽早。
2.发展(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工业体系:本区目前已经建立起以为主、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高1.进程(1)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型城市,且城市密度。
(2)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进程,和不断增加,不断扩大。
2.动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要点突破】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检测与评估】一.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并不是因为()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贡献 B.优越的自然条件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的基地的是()A.重工业基地 B.轻工业基地 C.商品农业基地 D.外贸出口基地4.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居全国前列的工业部门的是()A.家用电器 B.电子 C.纺织 D.钢铁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水平较高B.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C.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形成城市群D.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度仍较低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B.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多大关系C.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问题突出,人们不愿到城市居住D.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以后发展将减缓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就是经济发达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受港澳的经济辐射影响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侨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综合题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为例第2课时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入学习】课标要求:以某一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知道针对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怎样调整第二产业结构?2.分析珠三角地区人地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应用学习】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产业布局不合理⑤劳动力素质太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4.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处于转型期,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有很大发展,但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原因是()A.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属严重的污染工业B、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废旧产品或次产品多C.从事知识密集型工业的人员多,其生活废弃物多D.可能是外来的“洋垃圾”输入过多随意堆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5.关于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C.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D.改造并淘汰那些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要求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要求标题: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要求简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欧洲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其可持续发展举措备受瞩目。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评估和监测欧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工具,具备一系列标准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要求,包括内容涵盖的维度、指标选择的原则、数据来源和质量管理等方面。
目录:1. 引言1.1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2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背景2.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维度2.1 社会维度2.1.1 教育和技能2.1.2 健康和福利2.1.3 社会平等2.2 经济维度2.2.1 经济增长2.2.2 就业2.2.3 创新和科技2.3 环境维度2.3.1 气候变化2.3.2 能源和资源2.3.3 生物多样性3. 指标选择的原则3.1 可量化和可比较性3.2 相关性和全面性3.3 可靠性和可验证性4. 数据来源和质量管理4.1 欧洲统计局4.2 基于数据的政策制定4.3 数据质量管理措施5. 结论5.1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要求回顾5.2 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展望第一部分:引言1.1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于欧洲国家至关重要。
1.2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背景解释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评估和监测欧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目的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引出本文的主题。
第二部分: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维度2.1 社会维度深入探讨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涉及的社会领域,例如教育和技能、健康和福利、社会平等等,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指标选择的原则。
2.2 经济维度探讨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关注的经济领域,如经济增长、就业、创新和科技等,并阐述这些领域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2.3 环境维度深入研究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所涵盖的环境领域,如气候变化、能源和资源、生物多样性等,并讨论这些领域的关键指标和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迅猛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升级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3)在珠江三角洲经过初步发展后,实力大大增强,但之后其
A 有明显减少。
A.劳动力优势 B.技术优势 C.政策优势 D.侨乡优势
(4)下列哪种工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出现再次腾飞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缓解环境污染,易产 生失业问题 对转入地区: 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 染问题
探究二
材料二 • 资料1: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发展中的“双优势效应”明显
减弱。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 出现瓶颈,成本不断上升,后发优势已今非昔比。东莞陷入 了“双边缘化困境”。 • 资料2:从2005年爆发“民工荒”以来,缺工的阴影就一直笼 罩在珠三角的上空。民工荒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合同法的问题 ,更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的反映 。那些技术含量低、规模不经济、只会依靠挤压劳动者待遇 来获利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民工荒中淘汰出局。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020/9/24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 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表现
➢政珠策江优三势角已洲不为明何显要,进劳行动第力二低次成产本业优转势移逐,渐第丧二失次; 产技业术转密移 集以 型后 产其 业主。导产业是什么?
➢从寻区求最位佳选区择位的,角降度低考成本虑,,提为高什利么润要产业转移?
高中地理教案:如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如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们共同的关注焦点。
然而,随之而来的经济负面影响以及社会、环境问题亦日益凸显,这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福祉和发展。
如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为大家针对这个主题讲解相关的高中地理教案。
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环保和经济博弈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过于依赖资源的消耗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早已面临着无法持续的困境。
我们需要在生产与生态上的双重考虑下,为经济发展带来更为积极的正面影响。
1、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运动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方面的飞跃,环境保护工艺也在日益完善。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多元社会中,我们不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科技的使用,并积极组织有关环保的公众活动,引导大家相信环保措施是可以对经济发展加分的。
2、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建设政策引导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稳定地进行,促使可持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我们需要建立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的政策体系,以此推动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协调好环境和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遏制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
二、倡导绿色消费与节约资源中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也是一个物质消费目标不断提高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渐营造出一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引导大家意识到环保理念与能源节约的重要性。
1、推广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指的是更环保、更节能、更健康的消费方式。
我们应该加强绿色消费意识引导,通过正义、方便、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并疏导消费者购买不健康、不环保的产品。
2、实行能源节约政策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行能源节约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环保科技应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环保科技得到了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新型的环保科技不断涌现,并且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产业。
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预 三.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1.问题 (1) 形势严峻。 (2) 2.对策 ,保护 (1)治理 (3)搞好 和 规划。 导 一、回顾与反馈: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 1.原因 2.发展 二.城市化水平高 1.进程 2.动力
习 指 导
矛盾加剧。 (3) 。 (2)优化 学 过 程 。
突出。
二、 、新课探究:
6.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1)在城镇规划中,要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 (2)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3)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应合理布局,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 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活动) 1.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和布局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农产品以进 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占用大量农业用地;城市对农村人口吸引力、 工业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等,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由从事第一产业发展到从事第 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进而也会引发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调整。 (3) 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传统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劳动生产率及经济 效益都比较低。而现代农业结构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并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发 展迅速,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而且还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 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的调整也使粮食等作物生产受创,粮食、甘蔗产量下降,由商品粮基地变为 粮食调入区,这将影响到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题回归)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之路,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也是任何国家不可逾越的过程。经 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 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进行了合理布局,加 强了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2. 搞好城镇规划。要防止建成区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城镇的规 模要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上,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于第 二产业,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共38张PPT)

合作探究一:1.珠三角地区两次产 业转移的原因及主导产业部门?
第一次:改革开放初期,受珠三角地区优 惠政策、劳动力廉价充足、地价便宜等吸 引,港、台等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 集型工业大量转移到珠三角地区。
第二次:近几年,珠三角地区地价、劳动 力成本上涨,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 劳动密集型工业比较优势已不在,纷纷转 移到粤北、粤东、广西等欠发达地区。珠 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导。
合作探究二:2.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经济 社会及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对转入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吸收先进 技术及管理经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增加就业机会。但会带来环境污染, 占用耕地。
对转出区:淘汰、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利于产业换代升级(腾笼换鸟),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缓解 人地矛盾。
2.城市化的推动力 (1) 工业化 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2)城市有较高的 收入 和优越的 生活条件 。 (3)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 就业机会 。
三、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1.发展中的问题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环境污染有 加重 的趋势,环境质 量日益 下降 。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部 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应对的措施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青山蓝天碧水工程”,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优化人居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正确的是(
)。
A.C巩、固D 第一产业主导地位,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果等商品基地的主要因素是( B )。
A.气候因素
B.市场因素
C.劳动力因素
珠江三角洲地区

3、改革开放的先锋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 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 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 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城镇化:
问题?
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 主要原因:
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表现: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 区缺水严重。 (2)人地矛盾加剧 表现: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 表现:大建深水港和国际机场.追求基础设施 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许多产业一哄而起,造 成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投资的巨大 浪费。
总结: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 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比:
①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 至关重要。 ②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③城市协调合作是决定长江三角洲经济 发展的推动力。
④粤港的经济互动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
思考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提示: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目 前.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比重高达70%.城镇人 口总数超过3 OoO万。二是城镇数量多、分布密 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10千米。 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位 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也相当 发达。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 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 居全国前列。
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 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__________________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措施:①在城镇规划中,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②_____________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③__________应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2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知识点一、经济发展快 自主学习1. 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1)自然条件: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
地跨 带和 带地区,气候湿热,农作物可终年生长。
(2)社会经济条件①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 的萌芽,历史基础好。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 、 ,与东南亚国家相邻,便于引进资金、 ,开拓 市场。
③ 地处沿海, 条件便利。
④ 众多,对外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⑤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的 、 设立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沿海开放城市,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3)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比重呈下降趋势, 比重明显上升, 占据主导地位。
部门结构:建立起以 为主,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市场指向:以 型经济为特色。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
知识点二、城市化水平高 自主学习1.改革开放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 。
2.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化速度 ,水平 。
(2)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 。
(3)城镇规模不断 。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梳理】:(4)形成了以为中心,包括、、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密切相关,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合作探究】探究1:看课本第100页“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和第102页(知识窗――侨乡),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广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
请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探究2:阅读101页知识窗,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带来哪些影响。
我国不同地域的能源消费特点及可持续能源发展路径

我国不同地域的能源消费特点及可持续能源发展路径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能源消费量也最大。
该地区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用能上。
东部地区的特点是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煤炭和石油的需求量较大。
在可持续能源发展路径上,东部地区应优先向清洁能源的使用转变。
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能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可以引入自然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地区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
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特点是制造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较高。
中部地区的电力产业发展较为快速,但依然面临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中部地区在可持续能源发展方面可采取多项策略。
推动电力产业清洁能源化,加快发展风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
加强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工农业各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并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设备。
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三、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富集区,也是能源消费较高的地区。
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特点是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同时农业和旅游业对能源需求也不可忽视。
西部地区在可持续能源发展方面可以探索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该地区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项目,实现能源多元化。
引入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等新兴能源,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工业重镇,能源消费量较大。
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特点是以煤炭和电力为主,但也面临着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问题。
东北地区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路径可以是通过清洁煤炭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
可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等。
促进电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新的清洁能源产业,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D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①产业转移日渐加强②重复建设 突出③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④人地 矛盾加剧⑤劳动力素质低 ( )
C
A.①③④ C.②③④
B.③④⑤ D.②③⑤
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 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 治理,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 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上升 D.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利于植被生长,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地形 以__________为主 自然 条件 _______同期,_______丰沛, 气候 _______充足
水源 河网______,水源________
人口 人口_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
社会 条件
____________萌芽早的地区,著名 历史 _______ 改革开放建立特区:______、 政策 ______
社会 条件
人口
稠密 ,劳动力 人口______ _____________ 丰富且廉价
社会 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 萌芽早的地 历史 ______________ 区,著名_______ 侨乡
社会 条件
深圳 、 改革开放建立特区:______ 珠海 政策 ______
机遇: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主要内容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经济、 社会概况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 题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措施
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福建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省份,但其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宁德市作为福建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本研究选取宁德市为案例,探讨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宁德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宁德市现有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下,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对宁德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瓶颈和问题;2. 对比分析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3. 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究其在宁德市的应用价值;4. 从产业结构、区域协作、政策支持等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宁德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其中文献研究主要用于搜集宁德市及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和理论,实地考察则用于深入了解宁德市的经济现状,案例分析则用于对比分析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最后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访谈,获取专家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可帮助宁德市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宁德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也可以为其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为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在当今时代,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国和各地区关注的焦点。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能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传统的产业结构往往依赖于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容易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例如,对于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可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逐步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
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还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地区政府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可以设立科研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建设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再者,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规划开发规模和速度,确保资源的再生能力不受到破坏。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_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_以美国为例课件湘教版

亚热带
平坦开阔 黑土 密西西比河
2.社会经济条件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__经__济__效__益__对农业区域专 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 完 整 而 便 捷 的 _交__通__运___输__网__络__—— 有 利 于 农 产 品 的 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最主要特征:_农__业__生__产__地__区__专__门__化__,即在全国范围 内形成许多专业生产区。
2.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②地形:__高__原__、 __平__原__、 _山__地___,利于农业多种经 营。
③土壤: _黑__土___、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 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思考2】 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 物质?
[提示] 东北大米质量优良,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 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冬季气 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 良。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 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信息解读] 第(1)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 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 蚕丝被制造业,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 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A、B和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 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 业的发展方式。故选C。第(2)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 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 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
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

劳动密集型产业 优势:政策、区位
技术密集型产业
劣势:政策优势丧失、 劳动力价格提高、地 价上涨
廉价劳动力、土地
第一阶段(1979-1990): 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4.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1)“前店”指港澳地区
(2)“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 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 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地区)。
产业转移的原因: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的因素。
(4)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 区崛起;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 劣势,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外资企业由珠三角地区迁往长三角及国 内其他地区。
2.对策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措施: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环境污 染.保护水土资源;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绿化 面积,优化人居环境。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 内部交易成本 出口加工区。
3.宝洁公司在华经营已有10年,建立了11 家独资、合资企业,推出了飘柔、潘婷、 海飞丝、舒肤佳等著名品牌。 市场
4.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 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引起印尼、菲律宾 国际经济环境 等国政局动荡,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恶化, 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 环境、用地 5.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珠 江 三 角 洲 遥 感 图 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8
2020/2/28
2020/2/2020/2/28
2020/2/28
2020/2/28
2020/2/28
2020/2/28
2020/2/28
珠三角地区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 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 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020/2/28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自然条件优越
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土壤:土壤肥沃
2020/2/28
(3)社会经济条件
就 建新 珠发于技 上业 为市国江有中展侨济改三旅业早珠升珠术要化产前三了国。2、革游实角,在0江业,江、 在 提资 成,角世港开以力 洲 有1三劳三结知 世 供本 立该 洲6纪, 地 力澳 放 及世角动 角构识 界 了地地主 后七他区地台 后 兴纪洲调力洲密其契义,的区八同,办们的促初地密地整集他机经特经的十爱农进胞大教,区集区型地。过济经济别年祖业了已量育珠侨型迅程产区的是发济代拥的、国、珠江乡和速业寻中萌改展得,、交江有侨医三众资的。所找芽革非到发爱通三极资疗角多源工发占新。 开常 了达家 、 角雄投等洲,密 业达比 得但 放缓 更国乡 能 洲厚 向 公地许集 化国重 出直 以慢 快家, 源 地的 珠 益区多型 与家不 路到 来。 的处在 、 区经 江 事华产 城的断 ,, 的发展。
3、重复建设突出
• 表现:大建深水港和国际机场.追求基础 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许多产业一哄 而起,造成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以 及投资的巨大浪费。
2020/2/28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2、优化产业结构 •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2020/2/28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2、人地矛盾加剧 • 3、重复建设突出
2020/2/28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表现: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部分城市 和地区缺水严重。
2020/2/28
2、人地矛盾加剧
• 表现: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急剧 下降。
2020/2/28
2020/2/28
拓展: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 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比:
①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至 关重要。 ②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③城市协调合作是决定长江三角洲经济 发展的推动力。 ④粤港的经济互动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
2020/2/28
工业化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具 体表现有哪些?
2020/2/28
课堂练习
读下左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图)和右图 (广东省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3小题。
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 了不断优化,其表现为( ) A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B 三类产业比重逐步趋于均衡 C 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D第二产业比重没有变化
2020/2/28
2020/2/28
一、经济水平高
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的原因有 哪些?
2020/2/28
位置——我国的南大门
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 国的哪个温度带?
热带和亚热带
②从海陆位置分析珠三角的交通情况? 交通便利
③观察本区与香港、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 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为中国的南大门?
“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沿珠江流域的省份合作, 共同发展。我们通常叫“9+2”.它包括广东、 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 贵州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 “泛珠三角’’区域里经济的特点,一是经济发 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都有;二是资源 很丰富,特别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水利、 矿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前店后厂
2020/2/28
二、城市化水平高
2020/2/28
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阶段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密度小 ①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②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④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 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A 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B 使当地人地矛盾得以缓解
C 加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外流
D 可能会给当地带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4.读下图,回答问题
a
b
(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__b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 ___工__业__化___。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措施: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采取 各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 绿化面积,优化人居环境。
2020/2/28
2、优化产业结构
• 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上.注重调整 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020/2/28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
提示:一是城镇人口比重大。目前.珠江三角洲 城镇人口比重高达70%.城镇人口总数超过3000 万。二是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珠江三角洲 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10千米。三是城镇的经济实 力较强。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城市前 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也相当发达。四是外 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 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
第一产业第一的产业 比重呈下降第二趋产业 势,第三产第三业产业 的
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020/2/28
3.蓬勃发展的工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 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目前已建成我国的重要的外贸出
口基地 ,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 2020/2/28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冯珍舟
2020/2/28
主要内容
•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 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2020/2/28
2020/2/28
2020/2/28
2020/2/28
2020/2/28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推动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原因是: (1)城市有较高的收人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2020/2/28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城镇化: 非农业人口增长、 城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 主要原因: 工业化——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提示:(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外向型经济的 稳步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农村工业 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随着 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 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020/2/28
2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 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 一带逐渐迁移,这些企业大多属于( )
①资源密集型②劳动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资金密集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形成现代化城市群,这种产业
集群给当地的带来的影响有( )
2020/2/28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政策: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侨乡:吸引侨资 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
2020/2/28
2.产业结构优化
2002 1999 1996 1994
1990
1980
20
40
60
8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