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经教育观(一)关于当前读经教育一点思考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合集五篇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以教育为主題的美丽、可愛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
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读了浏阳教育局发给我们的四本书,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
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現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二、教师的“不要”:(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智慧教育的心得体会
智慧教育的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教育的心得体会1通过从第一阶段的实际操作研究,结合自己软件进行课件的制作。
让我从中明确了研究的关键。
软件的操作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难点是对教学内容从智慧课堂的方向进行设计。
更学观念才是研究的关键。
在第二阶段进行课件制作时,我遇到的问题是侧重于没有操作的方向,坐在电脑旁无从下手。
经常停留在一页课件里反复纠结,反复修改,无法进入下一页的设计。
总是觉得课件的制作不如人意,思绪断断续续,软件应用起来也不能得心应手。
处于一种在不成熟思路中用不熟练的操作去进行教学设计,所以研究的效率特别低。
一个课件要花很多时间,很多心思,很吃力的去完成;对比ppt的教学设计这太费时了,导致提不起研究的兴趣,对二部分的研究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
在一次ppt教学中,无意识用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去替换其中几个部分的教学设计,我找到了新的教学设计与研究的思路。
那就是结合ppt的.教学思路,从中去发现教学设计中缺陷,再用智慧课堂的设计去弥补其中的不足。
这样结合起来,制作课件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由此,我从中反思到软件操作研究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功能研究,软件功能研究很多遍后脑里仍是一片空白,只有当有了教学思路后,需要进行功能设计时进行研究,那样研究效率才会高。
所以,更学思路才是研究的关键。
只有理解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后,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整体的构思,那样研究才会有方向有重点,这样研究才会事半功倍。
智慧教育的心得体会2两天的智慧课堂研究之行,倾听了科大讯飞关于助理教诲息化变革主题报告、蚌埠二中校长关于“聚焦智慧课堂,进步教学质量”的主题报告。
感遭到息技术对教诲带来的巨大影响和逐步的变革。
第一天参观了合肥七中和八中这两所学校,感受了这两所学校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儿童读经教育综述与评析
西汉以降,诵读儒家经典的教育一直都是历代政府实施教化、培养人才的不二主题。
清末之时,西学东渐,新式教育对读经传经的传统带来强劲的冲击。
但至蔡元培1912年出任民国教育部长,正式取消读经科止,读经尊孔之风仍然很盛。
袁世凯窃国之后,再度掀起读经思潮,1915年7月31日在《国民学校令》中,袁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读经课在国民学校中的地位。
其后,“洪宪帝制”失败,教育总长范源濂于1916年10月再次发布废止读经令。
自此以后,在中央官方的教育法令中,读经之风平息。
民间的读经论调虽未终止,然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以“必不容商榷讨论”的激烈态度否定传统,进行文化的改造或者说文化的革命,最终以绝对强势使“读经”沦为一个历史名词。
近几年来,在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ICI)的大力促进下,海内外华人中又逐渐出现了一股儿童诵读经典的热潮,影响广泛,而且成星火燎原之势。
本文试图在对其现状进行表述的基础之上,究其本质,探讨形成之因,并结合国内文化的现状对读经教育作一理性评析。
一、儿童读经教育现象的缘起及发展(一)缘起1990年2月,南怀瑾先生创办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其宗旨是:“发扬中国文化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精神,籍各种文教活动之推广,从而改善社会风气。
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社会福利。
”[1]1994年,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博士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工程”,读经活动在中国台湾兴起,并得到南怀瑾先生的大力支持。
1995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启功、曹禺等几位文化界的耆宿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倡议“建立幼年古典学校,使一部分少年在接受一般学校教育之外,重点进行经、史、子、集古典学科的专门训练”。
[2]1998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中国大陆,同年,儿童读经教育综述与评析文/赵子俊中,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思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爱反思。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的理解或描述。
王财贵读经写作文
王财贵读经写作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学者王财贵在大陆宣讲并建立起一套名为“老实大量读经”的“理论体系”,自言以培养圣贤为目的,以全日制读经为手段。
彼时,正是国学热兴起,“读经运动”在中国勃兴之时,王财贵的理论获得大量信众支持。
十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求学。
如今,最早的一批读经孩子已经成人,他们也成为了这场体制外“教育”的实验品。
那么,近十年的“读经教育”成效如何?最早的这批读经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新京报记者关注读经现象,勾勒出一条以王财贵为主导的读经教育产业链条。
很少有人的念书经历,比济南少年郑惟生更坎坷。
观后感近两天,我看了一个讲座。
讲座的内容就是推展儿童经典背诵的理念。
看完以后,我感慨很深。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
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介绍,如何回去自学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带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提倡孩子读经。
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
我现正在学弟子规,他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
弟子规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之一。
每大句三个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每一部分都存有一个历史故事。
弟子规主要教导人孝顺。
每一小段都有一个有关这一段的内容的故事。
其中: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及勿倔。
父母教导,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以前我一直没努力做到。
现在听到了古人的教训,真的自己真的就是不必须。
弟子规里的一字一句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
只要我们回去书法展,回去体悟,回去体会,就可以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观后感近两天,我看看了一个讲座。
讲座的内容就是推展儿童经典背诵的理念。
看完以后,我感慨很深。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关于读经的正确心态
关于读经的正确心态一、读经的意义(深远益处):《朱子治家格言》上也告诉我们: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所以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敦伦尽分因果之理。
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
Eg 自己三十多岁学圣贤教诲,习气重,改起来很辛苦。
1、读经可以培养心定功夫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疾不徐,语调抑扬顿挫。
现代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
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
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时来训练的。
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
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
Eg 自己读经后语速变慢,动作沉稳了一些。
源于心定了一些。
Eg 冯慧的变化Eg 学文化课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今,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虽然物质水平都提升了。
可是我们冷静观察,现今社会人们道德沦丧,社会混乱,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
原因就是由于现代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自己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以前,做人也做得很失败,是非善恶美丑邪妄都没有办法正确判断。
自从学了圣贤教诲,对一些人生的道理明白了很多,内心感到很踏实,很快乐。
遗憾自己学得太晚了。
于是不想自己的遗憾再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赶快把圣贤教诲教给自己的学生。
学了圣贤教诲的孩子见识真的是不一样。
Eg 容萱“恩欲报怨欲忘”Eg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能力,就是因为有圣贤教诲的扎根教育。
二、对带读经老师的要求:读圣贤书就是续上孩子们的圣贤因缘,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
“天地君亲师”,对孩子们来讲,老师的重要性相当于天地、国君、父母,真正的明师也就是孩子们的法身父母。
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所以老师自己要熟读一到两部经典,能够以经律己。
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读经少年的读经感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经典智慧之结晶,给了我无限启发,让自己真正的直接接触到了文化传统之最高智慧。“其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似“润物细无声”之微妙,在经典的潜移默化中陶养了自己的心性气质。远离城市的喧闹,摆脱了许多扰乱学习的外界音符,让我们大家在清心寡欲中提升自我,读经后方知“有志于学,乃为务本”,一个人应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活出光彩,绝非在吃穿,在金钱等处,那是一种“小气”,做一名君子应是“不器”。生命需要一种内在的充实,一种内在的长进,一种心怀“仁义礼智信”的宽阔胸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许多的读经历程使自己内心对善的向往逐渐显现,且学会了自我反省,择善而从……同样的时间,不同的选择,却给人不同的人生观。此种心性的提升绝非在当今体制学校教育内所能比。思及普天之下,莘莘学子们,不免为他们叹息,只怪福气不够吧!佛家“四难”之一种讲法:人身难得,中国难生,圣教难闻,圣贤难成!不知上辈子需积多少善,今生方有此机缘读经!真想时光可以倒流,让自己重回到胎儿期,成为一个“读经宝宝”,但不太现实,仅能利用当下了!
转眼间,寒假已过去,今年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我的知识又高了一层,见识又远了一些……一开学,我给好朋友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信,希望让她也能来读经,接触读经教育。但我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她最后还是没能来,真的很可惜!可能我比她有福分吧......
——王静仪(十三周岁)
“读经”让曾经的一个体制学校中的坏学生找到了真正做一个学生的感觉,并且我还要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是读经让我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亮。
收起一颗浮于世俗的心,能够安心的潜入到学习中,是一件何等福气的事情,生命诚可贵,虽然年龄已经不再是黄金阶段,但父母给我提供优厚的条件,做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是我当下最幸福的生活。
2024年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9篇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9篇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
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
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
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
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
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吟诵课教学个人的心得体会
吟诵课教学个人的心得体会吟诵课教学个人的心得体会1首先是下决心让吟诵彻底走进我的课堂,决心非常重要。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我接触吟诵大概有十个月的时间了,但开始的几个月,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去吟,带给孩子的吟诵很少,我的学生一个学期的时间大概只掌握了二十首左右的诗词吟诵。
我每天带给孩子吟诵的时间是早上和中午的十分钟,和课堂中间作为调节的手段,也大概在十分钟左右。
八月底参加完吟诵中级班,我就下决心要让吟诵占满我的课堂。
而且就从开学的第一天起。
从第一节课开始。
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向孩子分享了此次北京之行的感受,给孩子表演吟诵,吟诵了调子特别美的《刺勒歌》和《静夜思》。
我跟孩子说:“五音不全的谢老师,现在学会了吟诵,现在可以给大家分享,你们一定会比我学得更好。
”勾起孩子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在每一节课,我都下决心坚持用吟诵来教学。
可是怎样才能让吟诵成为我的教学方法,为我所用呢?首先是教学相长,我觉得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我坚持每天抽空学习吟诵,最有效的办法是听,其次是有效利用时间,比如上、下班路上吟上一两首;起床后、睡觉前又可以听上一些;一上班,就在课室开始放名家吟诵,孩子们学,我也顺便跟着学,渐渐地做到教学相长。
等到你掌握了一定的调子后,你就更有信心去教学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身教的过程,孩子们看到老师那幺有热忱和激情学习吟诵,他们也被感染,也把他们带动起来了。
那幺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也就不怕了。
其次就是把吟诵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
我们学校是一个推广国学国学的学校,我的这学期的教学目标是继续巩固《论语》的教学,学习校本课程《朱氏家训》,还有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数学第三册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上学期我们的孩子初步接触吟诵,还没有多大感觉,所以我只做了简单的诗词的吟诵教学,这学期,我决心和课堂结合起来。
所以我就做了改革,把国学读经课变成就吟诵课。
就从吟诵《论语》开始,我选择了徐教授的普通话吟诵调,前三章有录音,我就一遍遍和孩子一起听,一起吟。
传承中华经典美文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一点思考
传承中华经典美文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程影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分校摘要: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作为历代德行教育的圣典,对于中华礼、孝、仁、义正统思想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经典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小学生语文素养同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践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首先要让孩子认识经典传统文化,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诵读,对于提高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语文素养将起到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经典文化;传诵;践行;修身养性;语文素养作文起步阶段,面对孩子们一个字一个地追问:“老师,这个字怎么写,这个作文我怎样开头?”这足以让老师们挠头。
那么,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还是我们的阅读量太少,为什么古代七岁的骆宾王能写出千古佳句,而我们的孩子作文却无从下笔。
笔者觉得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重视阅读,并真正结合古诗文教学融入其中。
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读《三字经》《弟子规》,猛然发现,传统文化的经典,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神器!下面介绍一下笔者是怎样理解国学,又是怎样带领孩子走进经典,引导孩子将经典化为行动的一点看法。
一、认识经典“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传统经典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就“五子登科”来说,窦燕山命运的转变据说是听从了先人的教诲,改过从善积德所致。
不了解传统文化的笔者,曾以批判的心态来看待这则故事,认为它表达了人们追求功名的心理,窦燕山的教子之道,可能是对孩子要求严格,多读书以应科举;可能是有钱聘请名师辅导;可能是有条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而聪明;可能是用金钱为孩子铺平了前途……读了《三字经》故事,才知道笔者是以今人之心度前人之腹,窦燕山所做的是德行教育呀!假如大家都尊师重道,父母修身齐家,人们通晓因果大义,注重道德修养,大家都要求自己做善良、真诚、宽容、有教养的人,社会定会更加文明、和谐!达此目的,必须注重德行教育。
二、传诵经典借鉴网上传诵经典先行者的做法,笔者选择了易读易记的《三字经》《弟子规》进行教学。
王财贵先生读经教育学原理归纳总结
王财贵先生读经教育学原理归纳总结(方哲萱)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什麼叫作教育的理想?就是依照道理而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假如知道了教育的理想,还能够按照这个理想而去实施,那麼,你就完成了一种理想的教育。
”——摘自王财贵教授登丰演讲稿一、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4、读经教育的四个标准: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扩展性、操作的简易性、例证的广大性、教育的笼罩性“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
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麽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
当今中国,乃至於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於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於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
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於「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
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
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
因此,吾人当注目於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摘自《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建言》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1、胎教: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儿童读经开智
儿童读经开智
儿童读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益处。
以下是儿童读经对孩子们在语言能力、记忆力、专注力、文化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作用。
一、语言能力
通过读经,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比较丰富,长期读经的孩子能够逐渐熟悉这些词汇和句式,进而提升语言能力。
二、记忆力
读经需要反复诵读,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经典中的句子往往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容易记忆。
长期坚持读经,孩子的记忆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专注力
读经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经典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专注力会逐渐增强。
四、文化素养
读经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读经,孩子们可以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心。
五、品德修养
读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经典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通过诵读这些内容,孩子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修养。
六、审美能力
读经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经典中的语言往往优美、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们可以逐渐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大全
小学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大全
读完小学三字经,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思考。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 小学三字经教导我们要尊敬老师父母。
这提醒我要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对于他们
的教诲要虚心接受。
2. 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三字经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提
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3. 平等待人、友善互助。
小学三字经中提到了“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教导我们要
善待他人,做到和蔼可亲,乐于助人。
4. 为人诚实守信的原则。
三字经中讲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提醒我们要言行一致,保持诚实的品质。
5. 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字经中多次提到“知错能改”,教育我们要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6. 勤奋努力,永不懒惰。
小学三字经告诫我们要勤奋努力,不懈怠,不偷懒,才能有
所成就。
7.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三字经中提到“温柔敦厚”,告诫我们要保持谦虚的心态,
不骄傲自满。
8. 正义与善良。
小学三字经中提到“心胸胸怀,无私无我”,教育我们要正直、善良,关心他人。
总而言之,小学三字经是一本价值观教育的经典读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通过阅读和理解三字经,我深刻体会到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诵读心得体会(集锦15篇)
诵读心得体会(集锦15篇)诵读心得体会1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
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__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柏拉图教育思想对儿童读经教育的启示
柏拉图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儿童读经教育中国教育史上,读经教育绵延不断,尤其明清时期读经更是私塾教育的重要内容。
葵卯学制为例,“‘读经讲经’的比重过大,初等小学堂占全部课程总时数的五分之二,高等小学堂占三分之一,中学堂占四分之一,大学设有经学科。
”〔1〕1912年9月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公布,废除读经、讲经和毕业给科举出身。
“1913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校令》中都具体规定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设置及要求。
这次课程改革,取消了读经讲经课,……,加强了生产知识技能的训练”〔2〕。
后来小学的国文改为国语,传统经典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继续下降。
近来又有部分媒体报道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经典教育的规定。
但是,当前兴起的新一轮的读经热,又将儿童读经教育推到了国人面前。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 -前347)是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柏拉图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在外游历12年,研究数学、科学、宗教、法律等。
回到雅典后,创办阿加德米学园,在讲学、著述,主持学园40年,直到去世。
从柏拉图的著作和已有的参考文献中,发现柏拉图的主要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是改造人性、实现政治理想的工具柏拉图认为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理想国,“第一桩事要考虑的,就是教育。
”〔3〕“如果得到的不是适合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更坏”〔4〕240。
《理想国》中这样写道:“苏格拉底:我的好阿德曼托斯,这些并不像别人所想好像繁多而艰难的戒条要加在他们身上似的,他们实在容易做到,只要他们监护一件伟大的事情——也许我们不称其为伟大而称其为足够吧!阿德曼托斯:这是什么呢?苏格拉底:他们的教育:因为假如一种正确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性的人,他们容易看透这些事情与其他我们暂时忽略过的原则,例如男女间的关系,婚姻制,子女的生育以及这类的事情,都应尽可能成为友好间的公物。
读经的心得收获
读经的心得收获在生活的忙碌与喧嚣中,我偶然间走进了读经的世界,就好像在一片荒芜中发现了一处神秘而宁静的花园。
起初,读经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尝试,带着一点点好奇和迷茫。
我翻开那泛黄的书页,看着那些古老而陌生的文字,心里想着这能给我带来什么呢?还记得第一次认真读经的时候,那是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
我坐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本,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静不下来。
那些文字像是一个个小谜题,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竟然能在那些看似晦涩的语句中,找到一些熟悉的感觉。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句,简单几个字,却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以前我总是学完就扔一边,从来没想过要时常温习。
读了这一句,我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做法,把学过的知识定期拿出来回顾,嘿,你还别说,真的感觉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心里也有了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可真是一句大实话!以前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推给别人,读了这句话之后,每次我想要这么做的时候,这句话就像一个小警钟在我脑子里响起来,提醒我要换位思考。
这样一来,我和朋友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
随着读经的深入,我发现它就像一位智慧的老朋友,总是能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
有一次,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心情特别低落。
晚上回到家,随手翻开了经书,看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一下子就点醒了我,我一直纠结于别人不理解我、不认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别人,是不是和同事们沟通得不够。
从那以后,我主动和同事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工作也变得顺利起来。
读经也让我变得更加沉稳和有耐心。
以前的我,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毛毛躁躁的。
但是读经需要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地去品味、去思考。
慢慢地,我也把这种沉稳带到了生活中。
比如说做饭,以前我总是急急忙忙,不是盐放多了就是菜炒糊了。
现在呢,我会按照步骤,慢慢地做,享受整个过程,做出来的饭菜居然也美味了许多。
国学读经计划
国学读经计划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经典的阅读和研究。
国学读
经计划旨在通过阅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学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国学读经计划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首先,国学读经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阅
读经典,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意识。
其次,国学读经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蕴含着
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通过阅读经典,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人才。
再次,国学读经计划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学经典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通过阅读经典,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最后,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方法可以多样化。
可以通过开设国学经典课程、举
办国学读经活动、组织国学经典阅读比赛等方式来实施国学读经计划,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深入接触国学经典,感受其中的魅力。
综上所述,国学读经计划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国学
经典,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学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能重视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读书心得——《孟子》“苗喻”与活化古典的生命教育
读书心得——《孟子》“苗喻”与活化古典的生命教育在现代社会谈论古典教育,立刻就会遭遇时代合法性的质疑。
古典在现代社会难道不是过时的东西吗?古典教育对于现代社会真的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吗?这几乎是今天谈论古典教育时不得不面临的首要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重读孟子的“苗喻”可能会有帮助。
所谓“苗喻”,就是以禾苗的生长来譬喻教育过程,这在孟子的教育思想中成为关键的论证。
不过,在具体展开“苗喻”之前,我们必须先面对一个方法论上的逻辑困难:除非我们先论证了古代知识在今天仍然是有效的,对孟子的求助才是合法的;而为了论证古代知识的有效性,我们又试图先求助于孟子。
看来,对于孟子的求助首先就要面对古典合法性的质疑。
因为孟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思想难道没有远远落后于时代吗?两千多年前的思考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类似这样的质疑摆在每一个古典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前,成为所有理论思考和对策研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只要诉诸日常经验,立刻就会发现这类质疑实际上只具有抽象的逻辑力量,并没有触及教育之为教育的事情本身。
譬如幼儿园或小学课堂上教的“1+1=2”无疑是极为古老的数学知识,但人们并不怀疑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学习那么古老的知识。
又譬如“诚实”“友爱”也是极为古老的伦理知识,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普遍存在于各种文明的古典文本中,但同样没有人会怀疑今天的孩子应该学习“诚实”和“友爱”。
“1+1=2”或“诚实”“友爱”当然是古人早就发现的古典知识,但也是需要今天的每一个孩子去重新发现的新知识。
对于人类来说,直立行走是古老的技能,但对于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却是崭新的成就。
重新发现古人已经发现的知识,这不正是教育的本质吗?这不是在所有教育过程中反复发生的事情吗?可见,古典并不等于古代。
古代是过去了的东西,古典却是在每一个时代被重新激活的永恒生命。
在这个意义上,古典教育的本质是当代生命教育——不仅在我们所处的当代,而且在每一个时代的人所当的那个当代,古典教育都是当代的生命教育。
经典阅读心得体会800字(最新)
经典阅读心得1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期末,回顾这学期的经典诵读情况,收获很大,不足也很多,现将诵读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经典诵读情况1、本学期读经时间有所调整,从以前的每课前读十分钟,改为一周读三堂课,星期一和星期五的第五节,星期三的早读课。
这样改变的好处是不占用学生义务教育的时间,缺点是孩子们似乎读得不够多,而且遗忘较快,得不到及时的巩固。
但即便如此,读经的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
2、每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读,齐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读,领读,赛读等。
孩子们尤其喜欢教读,喜欢自己当小老师,他们预先把后面未教的部分读了后,都积极来争取当老师教其他的孩子。
在读经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了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读经觉得其实读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读。
这学期,我们班把《论语》读完了,现在正在读《弟子规》。
3、除了在指定的课堂上读,我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让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多读书。
还在校讯通上安排读经的作业,让孩子们时时不忘经典。
二、经典诵读效果1、我的思想转变了。
为人师表十多年,我常常感慨自己碌碌无为、平庸茫然,缺少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有时出去学习,发现与别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读书少了,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光靠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得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积淀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精萃,不仅是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去读,更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去读。
所以,我的思想转变了,我开始读了。
2、经典教人诚信豁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像这样的非常适用于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论语》名句,多得数不胜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读经教育观(一)——关于当前读经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人皆有其天命之性,是谓良知,至善至真至美,天理具足,不假外求,人所为者,只是遵循此良知之天理而行即可。
良知虽光明至善,然常为物欲习气所遮蔽,以至人欲横流,悖天逆理,犯上作乱,故须通过教育以存其天理而去其人欲,复其良知本性之灵明至善。
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皆有常嗜焉,凡合乎真、善、美之理义,亦常使我们的良知欣欣然而喜悦,皆所以养吾良知者也。
故所谓教育,即是致吾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以使天下事事物物各归于正而已。
教育在人不同阶段之重点,根据人性的的发展,可分为“生活常识”“生命意义”“生存技能”三方面的教育,而启发人性之善的德性教育、启发人性之美的艺术教育,以及启发人性之真的科学教育,都以恰当的方式贯穿其间。
读经教育作为一独立之教育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者六岁之前陶冶熏染为主的教育;二者六岁到十八岁以读经解经读史为主的教育;三者十八岁之后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教育。
这是一种遵循了人性的发展进程,以及面对人性不同内涵全面开发的学习方式。
本文我所要说明的重点就是在读经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从而实现读经教育的理事无碍,日臻圆满。
根据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主要梳理出十个方面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我的解决之方,以供大方之家参考。
一、因材施教的问题因材施教的全面实践,是古代私塾教育所以成功所在,因材施教的全面冷落,又是现代教育所以失败所在。
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儿童中心本位,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天地间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发自内心的悲悯,是面对人的教育。
现代应试教育整齐划一的进度,统一的教材、教法,并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固然有诸多的不得已处。
然由此而导致的教育产业化、工厂流水线化、以及教育对象的物化,正是近现代中国体制教育最大的弊病所在。
若读经私塾只是把教学内容换成了经典,把分数标准换成了背书标准,把读经、包本作为唯一追求,在教育观念上没有丝毫改变,其结果将更甚于体制应试教育的分数一刀切。
我以为,现代读经私塾有两条生命线,一者读经为本,一者即因材施教。
近百年来从未有比现代读经私塾更适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场所了。
故而我断定,随着读经私塾教学管理的日趋合理,将来社会各界的精英,必将自现代读经私塾而生。
在实践方面,我以为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者教育者自身观念的转变,二者学堂制度的保障。
读经不是知识技能培训,故实不必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班乃至一个学堂的所有孩子,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因为这一定是有问题的。
同学之间,也不必非要争个第一第二,那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教育只是一个协助天地化育万物的过程,比如一棵松树,我们浇水施肥,是为了让它能够长得更好,而不是期望他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这就是尽心,知性,父母该作此观,师长也该作此观。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学堂里的每个孩子,不管是领读班还是自学班,都应该有一个在老师指导下为其量身打造的半年或全年学习目标,每个同学都可以不一样。
在接下的的时间里,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从读经、背经、识字、书法、阅读、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可以有所规划,然后打印出来贴在教室显眼处,以供同学们平时了解自己的进度,起到一个勉励的作用。
每个同学,只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较之前进步了,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这份肯定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不扭捏造作的,是和那些最聪明的孩子完成了他们的学习目标之后,从老师处得到的肯定和赞叹完全一样的。
这就要求读经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问题,因势利导,给予其恰当的指引和鞭策,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再现私塾。
二、包本背诵的问题清华、北大以高分录取学生,我们觉得理所应当;文礼书院以包本背诵三十万字作为入学条件,我们也觉得理所应当,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机制,岂能毫无门槛。
读经老师把包本背诵作为检测学生读经成果的一个方式,家长把包本背诵作为孩子读经的一个成绩,我认为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我想说的是,一如在体制教育下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满分一样,在读经学堂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包本。
既然如此,若只是以包本作为唯一的目标,那将置那些为数不少的不能包本的读经孩子于何地?他们在读经学堂除了饱受指责和轻视以外,又能收获到什么?因为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那就是现代读经学堂相当一部分孩子正是因为在体制面临淘汰,其父母才不得不为其另谋教育出路,选择读经学堂,若依旧如此,那这些孩子和在体制又有何区别?包本背诵十分优秀的孩子,是否就一定就能够成为大才,而不能包本的孩子就一定成不了大才?这是一个古往今来谁也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只能说通过读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得到尽其可能的开发。
可若一味的迷信于包本背诵,又何异于迷信于考试分数?回顾历史,无论是古代的科举状元,还是现代的高考状元,绝大多数人都因为对国家对社会毫无建树而被历史淹没。
无论古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一如今天家喻户晓的马云,也曾屡试不第,最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三流专科学校,学的还是英语专业,最后却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影响了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
不只马云,第一位中国诺奖获得者莫言,小学尚未毕业呢!这都直接给了那些认为成绩就是一切的人一剂镇定剂。
我们始终要牢记我们面对的是活泼泼的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赞天地之化育,五个手指尚且不一般长,我们岂能人为的拿包本作为唯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孩子?文礼书院设置自己的入学门槛,读经老师用包本检测一些同学的读经成果,我都是双手赞成的。
但实在不必人为的赋予包本背诵太多的附加意义,因为这就是一个检测标准。
在我看来,对于包本背诵,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定,一、这是进入文礼书院必备的条件;二、这是读经成果的重要检测标准;三、这是开发聪明的一个有效方式。
至于对那些不能完成包本的孩子,能完成全书分段背诵也很好,不能全书分段背诵,能比上次多背一两段也很好。
总之,能包本的尽量包本,不能包本的比上次进步了也很好。
将来胜负高低,尚未可知呢,十年二十年后,你且看他!三、教学模式的问题要探讨现代读经私塾的教学模式,首先有必要明确创办读经私塾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赚个噱头,捞的满盆金,这本身就与教育无关,自可忽略不计。
大多数人办私塾还是出自对现行教育的不满,对文化的一份担当,对圣贤教育的期望,于是含辛茹苦,搭台唱戏,在此我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我们要明确读经学堂到底是以招生为本还是以育人为本。
是的,学生多了,可以解决经济的问题,可以修缮硬件设施,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可以优化教学环境。
然我要说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与这些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尽管一般人可能比较在意这些,但作为堂主、老师,我们要深明此点。
一些堂主在创办学堂之初,信誓旦旦的说要培养真正的人才,然当处处受制于经济的困顿时,渐渐把先解决经济问题作为首要目标,时间久了也就很难再回归初发心了。
因为你有所求,自然就有所限,终于离办学初心渐行渐远,所谓的学堂,只不过变成了一个教育产业而已。
若其初心是要通过读经私塾这么一种民间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时代的英才,其必定能够时时回归此心,常保此心,一步一步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明确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合格,才算是可以毕业。
不管家长如何看待,不管学生如何流动,我们所要反省和检讨的只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合理与否?于是体现在老师的安排上,课程开设上,教学方法上,制度的保障上,一切都以更有利于学堂教育目标之实现而服务。
当此时代,我深知体制教育把教学目标挂靠在取得优异成绩和好找工作上。
而读经私塾,虽然大家都号称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终究如何落实到作为读经教育第一阶段的私塾教育上?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方法上?有一些学堂选择了以只管背书其他搁置的方式,以背诵完数十万字的经典字数为唯一目标,并以学生能尽可能多的包本背诵经典为最大的成绩。
而在我看来,这并不能让我心悦诚服,因为我知道背诵并不是人类学习能力的全部,包本背诵也不是培养人才的全部,乃至读经也不是人性开发的全部,既然如此,我就要试着去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
对比古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有这么一个现象,我觉得很有必要说明一下。
在古代私塾,无论是三五个学生,还是三、五十个学生,往往从早到晚只有一位老师全面负责其教学;而在现代体制学校,一个班级常常是每门课都有一位老师来负责教学,然后有一位班主任负责此班日常管理。
古代私塾以读经为主,开设的课程少,一位老师也能够兼顾得下来,现代学校基础阶段也学习西方分科的模式,专业性又很强,于是需要很多位老师来配合。
同样是基础阶段,同样是涵德育智,到底哪一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呢?这个问题或许在体制内根本不必讨论,然在读经学堂却很有必要探讨一下。
因为现代读经学堂很大程度上继承的是古代私塾的教学模式,既然都是为了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岂能缺失老师的合理安排?根据我的切身经历,现代读经学堂主要有三种班级管理模式,一者两三位老师从早到晚轮流带着学生读经,一方面是为了在上课时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开口读书,且一位老师读书读累了,其他老师可以替补上去。
我心里琢磨的是既然作为大人的老师都会读累了有人替换,那一天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读经的学生,能扛得住吗?要扛不住谁来替换一下他们呢?而这种模式也让几位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早耗到晚,常常会感到精疲力尽,心力交瘁。
于是自2011年初我创办铭谦,就拒绝了这种模式,而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模式,即一个班安排两位老师,一主一辅,主班老师负责上午和晚上的读经教学以及班级日常管理,辅班老师则负责下午的读经课,配合主班老师的各项工作。
在非上课时间一位老师可以读读书,安顿一下自己生活上的事。
然实践了四年,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得到解决,即因为辅班老师负责的课比较少,并且以主班老师的配角出现,若其于读经教学方面是新手上路,在他代课时学生往往不买其帐,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若其是有多年经验或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却会和主班老师在对班级的教学和管理上出现严重的观念偏差,常使学生无所适从。
在观看了徐建顺教授等制作的纪录片《韩国吟诵采录纪行》之后,我深受启发,于是完全改变了这样的班级教学模式,也就是如今我们正在实行的第三种模式,即每个班级只安排一位老师,主管中文读经教学和班级管理,要求必须有多年读经教学经验,并且对于相关理念以及重要经典十分熟悉。
若一些学生因年龄小生活方面需要特别照顾,则请一位性情平和的生活阿姨,负责他们的生活管理。
除了每天六个多小时中文读经外,我们还有英文,书法等课程,于是聘请专业的老师按照我们的教学大纲来负责,而此时负责中文读经的班主任老师就可以得到休息。
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最合理的读经学堂班级教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