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经教育观(一)关于当前读经教育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读经教育观(一)

——关于当前读经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人皆有其天命之性,是谓良知,至善至真至美,天理具足,不假外求,人所为者,只是遵循此良知之天理而行即可。良知虽光明至善,然常为物欲习气所遮蔽,以至人欲横流,悖天逆理,犯上作乱,故须通过教育以存其天理而去其人欲,复其良知本性之灵明至善。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皆有常嗜焉,凡合乎真、善、美之理义,亦常使我们的良知欣欣然而喜悦,皆所以养吾良知者也。故所谓教育,即是致吾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以使天下事事物物各归于正而已。

教育在人不同阶段之重点,根据人性的的发展,可分为“生活常识”“生命意义”“生存技能”三方面的教育,而启发人性之善的德性教育、启发人性之美的艺术教育,以及启发人性之真的科学教育,都以恰当的方式贯穿其间。

读经教育作为一独立之教育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者六岁之前陶冶熏染为主的教育;二者六岁到十八岁以读经解经读史为主的教育;三者十八岁之后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教育。这是一种遵循了人性的发展进程,以及面对人性不同内涵全面开发的学习方式。本文我所要说明的重点就是在读经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从而实现读经教育的理事无碍,日臻圆满。根据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主要梳理出十个方面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我的解决之方,以供大方之家参考。

一、因材施教的问题

因材施教的全面实践,是古代私塾教育所以成功所在,因材施教的全面冷落,又是现代教育所以失败所在。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儿童中心本位,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天地间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发自内心的悲悯,是面对人的教育。现代应试教育整齐划一的进度,统一的教材、教法,并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固然有诸多的不得已处。然由此而导致的教育产业化、工厂流水线化、以及教育对象的物化,正是近现代中国体制教育最大的弊病所在。若读经私塾只是把教学内容换成了经典,把分数标准换成了背书标准,把读经、包本作为唯一追求,在教育观念上没有丝毫改变,其结果将更甚于体制应试教育的分数一刀切。

我以为,现代读经私塾有两条生命线,一者读经为本,一者即因材施教。近百年来从未有比现代读经私塾更适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场所了。故而我断定,随着读经私塾教学管理的日趋合理,将来社会各界的精英,必将自现代读经私塾而生。

在实践方面,我以为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者教育者自身观念的转变,二者学堂制度的保障。

读经不是知识技能培训,故实不必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班乃至一个学堂的所有孩子,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因为这一定是有问题的。同学之间,也不必非要争个第一第二,那实在是毫无意义的。教育只是一个协助天地化育万物的过程,比如一棵松树,我们浇水施肥,是为了让它能够长得更好,

而不是期望他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尽心,知性,父母该作此观,师长也该作此观。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学堂里的每个孩子,不管是领读班还是自学班,都应该有一个在老师指导下为其量身打造的半年或全年学习目标,每个同学都可以不一样。在接下的的时间里,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从读经、背经、识字、书法、阅读、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可以有所规划,然后打印出来贴在教室显眼处,以供同学们平时了解自己的进度,起到一个勉励的作用。每个同学,只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较之前进步了,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这份肯定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不扭捏造作的,是和那些最聪明的孩子完成了他们的学习目标之后,从老师处得到的肯定和赞叹完全一样的。这就要求读经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问题,因势利导,给予其恰当的指引和鞭策,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再现私塾。

二、包本背诵的问题

清华、北大以高分录取学生,我们觉得理所应当;文礼书院以包本背诵三十万字作为入学条件,我们也觉得理所应当,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机制,岂能毫无门槛。读经老师把包本背诵作为检测学生读经成果的一个方式,家长把包本背诵作为孩子读经的一个成绩,我认为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我想说的是,一如在体制教育下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满分一样,在读经学堂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包本。既然如此,若只是以包本作为唯一的目标,那将置那些为数不少的不能包本的读经孩子于何地?他们在读经学堂除了饱受指责和轻视以外,又能收获到什么?因为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那就是现代读经学堂相当一部分孩子正是因为在体制面临淘汰,其父母才不得不为其另谋教育出路,选择读经学堂,若依旧如此,那这些孩子和在体制又有何区别?

包本背诵十分优秀的孩子,是否就一定就能够成为大才,而不能包本的孩子就一定成不了大才?这是一个古往今来谁也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只能说通过读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得到尽其可能的开发。可若一味的迷信于包本背诵,又何异于迷信于考试分数?回顾历史,无论是古代的科举状元,还是现代的高考状元,绝大多数人都因为对国家对社会毫无建树而被历史淹没。无论古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一如今天家喻户晓的马云,也曾屡试不第,最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三流专科学校,学的还是英语专业,最后却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影响了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不只马云,第一位中国诺奖获得者莫言,小学尚未毕业呢!这都直接给了那些认为成绩就是一切的人一剂镇定剂。

我们始终要牢记我们面对的是活泼泼的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赞天地之化育,五个手指尚且不一般长,我们岂能人为的拿包本作为唯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孩子?文礼书院设置自己的入学门槛,读经老师用包本检测一些同学的读经成果,我都是双手赞成的。但实在不必人为的赋予包本背诵太多的附加意义,因为这就是一个检测标准。

在我看来,对于包本背诵,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定,一、这是进入文礼书院必备的条件;二、这是读经成果的重要检测标准;三、这是开发聪明的一个有效方式。

至于对那些不能完成包本的孩子,能完成全书分段背诵也很好,不能全书分段背诵,能比上次多背一两段也很好。总之,能包本的尽量包本,不能包本的比上次进步了也很好。将来胜负高低,尚未可知呢,十年二十年后,你且看他!

三、教学模式的问题

要探讨现代读经私塾的教学模式,首先有必要明确创办读经私塾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赚个噱头,捞的满盆金,这本身就与教育无关,自可忽略不计。大多数人办私塾还是出自对现行教育的不满,对文化的一份担当,对圣贤教育的期望,于是含辛茹苦,搭台唱戏,在此我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我们要明确读经学堂到底是以招生为本还是以育人为本。

是的,学生多了,可以解决经济的问题,可以修缮硬件设施,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可以优化教学环境。然我要说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与这些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尽管一般人可能比较在意这些,但作为堂主、老师,我们要深明此点。一些堂主在创办学堂之初,信誓旦旦的说要培养真正的人才,然当处处受制于经济的困顿时,渐渐把先解决经济问题作为首要目标,时间久了也就很难再回归初发心了。因为你有所求,自然就有所限,终于离办学初心渐行渐远,所谓的学堂,只不过变成了一个教育产业而已。

若其初心是要通过读经私塾这么一种民间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时代的英才,其必定能够时时回归此心,常保此心,一步一步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明确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合格,才算是可以毕业。不管家长如何看待,不管学生如何流动,我们所要反省和检讨的只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合理与否?于是体现在老师的安排上,课程开设上,教学方法上,制度的保障上,一切都以更有利于学堂教育目标之实现而服务。

当此时代,我深知体制教育把教学目标挂靠在取得优异成绩和好找工作上。而读经私塾,虽然大家都号称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终究如何落实到作为读经教育第一阶段的私塾教育上?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方法上?有一些学堂选择了以只管背书其他搁置的方式,以背诵完数十万字的经典字数为唯一目标,并以学生能尽可能多的包本背诵经典为最大的成绩。而在我看来,这并不能让我心悦诚服,因为我知道背诵并不是人类学习能力的全部,包本背诵也不是培养人才的全部,乃至读经也不是人性开发的全部,既然如此,我就要试着去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

对比古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有这么一个现象,我觉得很有必要说明一下。在古代私塾,无论是三五个学生,还是三、五十个学生,往往从早到晚只有一位老师全面负责其教学;而在现代体制学校,一个班级常常是每门课都有一位老师来负责教学,然后有一位班主任负责此班日常管理。古代私塾以读经为主,开设的课程少,一位老师也能够兼顾得下来,现代学校基础阶段也学习西方分科的模式,专业性又很强,于是需要很多位老师来配合。同样是基础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