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万花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万花筒》
一、教学背景及目的
1.1 教学背景
大班科学公开课是学校对外开放、吸引家长参与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次公开课
的主题为《万花筒》,旨在通过一场生动的展示与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过程。

1.2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光的特性与性质;
•让学生掌握“小孔成像”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理解光的模型;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2.1 教学内容
1.光的特性: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能够穿透许多物体并被折射(如水,
玻璃等),反射(如镜面,不规则面),透射(如棱镜);
2.小孔成像原理:在暗房中通过小孔进行光的成像;
3.实验室探究:用豆子做出万花筒实验,并体验色彩的变化过程。

2.2 教学方法
1.讲解:通过PPT和教师讲解,带领学生了解光与小孔成像原理;
2.互动:通过问题解答和互动环节,引出学生的想象和探究的欲望;
3.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光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
3.1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选购万花筒实验所需材料(豆子,纸张);
2.学生准备:无需特殊准备。

3.2 学生学习过程
1.形象展示: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光的特性和小孔成像原理;
2.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万花筒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感受色彩的变
化;
4.思考体验:教师让学生尝试自行制作万花筒,并思考其中的物理规律。

四、课后作业
1.请学生写一篇感想,回答“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小孔观察到成像?”,
并提交给教师;
2.请学生制作一份《万花筒》的PPT或海报,并在下次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但也有部分学生时间控制不够准确,导致实验环节出现些许混乱。

因此在课堂训练时,需要再加强实验过程的细节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此外,结合家庭作业,加强课后的巩固和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