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8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三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影响;认识世界文学艺术 3.了解立体画派的特点,列举
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
梳理 点拨 巧记
一、世界的文学 1.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2)相继而来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 国__十__月_革__命___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__第__三_次___科技革命 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 的精神生活。
4.亚、非、拉文学获得世界的承认。①印度诗人泰戈尔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和小说《戈拉》,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②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著有《雪国》《千 只鹤》《伊豆的舞女》,也获得诺贝尔奖。
5.无产阶级作家:①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 人,著有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自传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②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中国作家鲁迅,著有《狂人日记》 和《阿 Q 正传》。
(2)成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更加密 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思维方式。
要点二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史料探究]
2.欧洲文学:①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著有《苹果 车》。②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 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桥梁”。
3.美国文学:①19 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以幽默为主,作家 有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等。②20 世纪作家德莱塞 著有《嘉莉妹妹》《美国悲剧》,真实反映了美国社会现实。③ 海明威著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在《老人与海》中的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表现了作 者对人生的看法。
7.立体派绘画是 20 世纪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艺术,将绘画 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给人 支离破碎的感觉。代表人物是毕加索,作品有《弹曼陀铃的少 女》《少女肖像》《有藤椅的静物》等,其中《格尔尼卡》用半 写实的手法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
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
探究 突破 升华
要点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特点及成因 [史料探究]
(3) 分 析 立 体 主 义 和 综 合 立 体 主 义 时 期 : 主 要 作 品 有 《___弹__曼_陀__铃_的__少_女____》《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
(4)“新古典主义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5)1937 年:创作名作《__格__尔_尼__卡___》,采用立体主义、半 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 恐。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了抗议 1937 年 4 月德国法西斯 空军对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轰炸而作的。反映了 法西斯的残酷、野蛮,体现了毕加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抗法 西斯的战斗精神。
【轻巧识记】 图示法认识现实主义文学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一战、二战、十月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思 维方式及精神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莱塞:《嘉莉妹妹》
《__美__国_悲__剧___》
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

美国
海明威:《___太_阳__照__样_升__起___》塑 造 了 许 多 藐 视 死 亡 的 勇
《永别了,武器》《丧钟为 士,开创了“__冰__山__原_则___”
谁而鸣》《老人与海》
的创作手法
3.亚非拉文学 (1)特点: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___欧_美__文_学___相融合, 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 名作家。
社会主义文学与亚非拉文学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突出反映苏 联社会的巨大变革,展示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亚非拉文学属 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民族文学,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 义精神。
三、音乐的变奏 1.背景:19 世纪末,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寻 找新的音乐艺术突破口。
2.音乐流派
2品 __萧__伯_纳___:《苹果车》
作品特点/地位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 被誉为 20 世纪第一部伟大
法国
夫》
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马克·吐温、欧·亨利、杰 美国
克·伦敦
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 轻松诙谐的感觉
国家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作品特点/地位
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
(2)有人说,史料二中这幅作品属于现代派美术,你同意 吗?为什么?
学生试答: 提示:同意。《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 采用多种风格与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 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 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但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 震撼。
6.音乐:①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彪西, 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著有《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等。②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勋伯格,追求表现 内部、表现自我,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③新古典主义,强调音乐风格简约和自然,代表人物是俄国的 斯特拉文斯基,著有《浪子历程》《春之祭》等。
【易错提醒】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流行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 潮。由于它批判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 杂的现实,因而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以来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 思潮,又称现代派。它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在对待 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扭曲。它采 用荒诞、寓意的或抽象的表达方式,反映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 态心理,体现消极、悲观、失望和虚无主义情绪。
(2)主要成就
国别 作家
代表作
成就
印度 泰戈尔 《__吉__檀_迦__利___》《戈拉》1913 年亚洲第一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雪国》《__千__只_鹤___》 1968 年获诺贝尔文
日本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学奖
20 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 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现 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表现形式,而且 社会主义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 就很高。 (3)20 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 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教材 P157)提示:绘画(略)。特点:立体派画家一反传 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 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现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 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3.(教材 P158)提示:这幅画是毕加索为了抗议 1937 年 4 月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轰炸而作的。 反映了法西斯的残酷、野蛮,体现了毕加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 反抗法西斯的战斗精神。
派别
特点
代表
作品
印象 追求朦胧效果
主义
法国的 __德_彪__西___
《牧神午后》《夜曲》 《月光》
表现 表现内部和自 主义 我
奥地利的 __勋_伯__格___
《乐队变奏曲》《小提 琴协奏曲》《华沙幸存 者》
新古典 强调音乐风格 俄国的 主义 的简约和自然 __斯_特__拉_文__斯_基___
《浪子历程》 《春之祭》
[史论升华]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产生社会背景: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 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 的结果。 ②表现内容: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③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 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 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四、毕加索与立体派 1.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___几_何__切_面___,然后加以 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画面呈现出支离 破碎的感觉。 2.代表人物——毕加索 (1)“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1907 年以前。 (2)“黑人时期”:1907 年前后,创作出第一幅立体主义 绘画《___亚_威__农_少__女___》。
史料一:油画《石工》满怀同情地表现了贫苦工人的艰苦 劳动。……正如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看吧,贫 困和不幸就是这样无遗留地表现出来了。
——艺术百科(艺术家)
史料二: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 1937 年的一幅 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思考: (1)史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美术流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学生试答: 提示:现实主义美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 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同时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 渴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的世界文学发展有什么特 点? 学生试答:
提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文学的世界性;亚洲文学已被 世界所承认。
(2)根据史料二回答,大工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学有何影响? 学生试答: 提示: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 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文学既有多样性 又呈现出共融性的特点。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 1.了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 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 界文学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物、代表作品;理解 19 世纪末 2.了解 19 世纪末以来出现了 20 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取得 哪几种音乐派别,列举其代表 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作品产 人物和代表作。
二、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1.高尔基 (1)代表作:《海燕》《__母_亲___》和自传三部曲(《童年》《在 人间》和《我的大学》)等。 (2)地位: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 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___无__产_阶__级_革__命___文学的导师。
2.奥斯特洛夫斯基 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鲁迅 (1)代表作:《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2)地位:《__狂__人_日__记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史论升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①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美国文学出现了“黄金时 代”。 ②亚、非、拉文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既保留民族特色, 又与欧美文学相融合,逐渐获得世界承认。 ③文学作品反映世界文化的密切交流,更多地体现文化的 共融性。 ④无产阶级文学在世界文坛占重要地位。
史料一:现当代亚非文学的许多作家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接 受了西方文化教育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就自觉不 自觉地运用西方文艺观点、文学理论、文学形式、创作手法表 现本民族的文学内容。
——刘炳范《外国文学史》
史料二: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 来……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 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
二、自我测评(教材 P158) 提示:这一时期欧美大部分国家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和巩固。然而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未 能很好地调和自身存在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 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在社会现实面前,出现了一批希望 用自己的作品揭露黑暗,抨击社会,并能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 思考和剖析的文学艺术家。在这一时期,欧美许多国家都相继 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许多资本主义 国家都开始不断地向外扩张与掠夺。在这一过程中,侵略国家 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入了被侵略国家,深刻冲击着当地的本土文 化,使不同的文化之间展开了碰撞与冲突。
(2)联系 ①二者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②二者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一、学习思考 1.(教材 P154)提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欧美国家的文学继续发展,并且与社会现实的联 系更为紧密。尤其是美国,德莱塞和海明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 上的“黄金时代”。第二,除了欧美国家,这一时期亚、非、 拉等国家的文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印度和日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