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6: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影响
(1)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思考 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是如何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并得以控制西欧。
2.美国西欧采取“冷战”,建立北约,参加国包括英国、法国 等西欧国家。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1)50年代中期 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60年代末期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号经济大国。 (3)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此 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请思考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关系是如何的演变?
1.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随着“冷战”的加据,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 国开始扶植日本。 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摘自课本(人教版)
材料3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 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 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 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根据材料,请回答二战后西欧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3.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过程: 1956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 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高一历史 必修一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统一关税与外贸 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发展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 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1993年称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 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
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 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 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美、西欧三足鼎立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材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 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 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 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 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 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 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1、原因: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概况: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铁托
尼赫鲁
纳赛尔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 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铁托
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

【典例2】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腾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促进日本二战后经济腾飞的因素包括( ) ①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持和军事订货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 ⑤重视科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A.1948年
C.1973年
B.1955年
D.1987年
1.欧共体的经济目标实质上是(
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
)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欧洲经济的独立 C.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D.避免经济危机,保护欧洲市场
变式1 1967年组建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B.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回响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3、影响
(1)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用一个声音说话”
(2)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两极格 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西欧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联合
日本组
战 后 的 日 本
美国在日本广岛 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 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一、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德国的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1)实力与国际地位削弱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印度总理尼赫鲁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发起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兴起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活动方式: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
3、原则及政策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4、任务: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冲击着……推 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1.政治: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进 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表现: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是在两大阵营和军事集团之间保 持和平中立。后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举起反帝国主义、反 殖民主义的旗帜,使运动在实践中突破了原先和平中立的框框。
2.经济:愈益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
1964年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
资本主义 阵营
英
法 欧共体 德
美国
战后初期 60 、70年代
三足鼎立
欧日崛起共同影响: 意
日本 日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 面开始形成;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 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背景: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埃及总统纳赛尔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二、崛起的日本
1.崛起原因
(1)美国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 (2)美国的扶持 (3)抓住朝战、越战的机会 “特需收入” (4)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外向型经济发展 (5)重视教育、科技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7)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9)民族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忧患意识
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 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
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 到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街都 是爆炸后残留下来的残砖碎瓦, 一片满目苍夷,人们的眼神里 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 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93年欧盟建立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 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 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 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日本经济恢复的原因
历史启示
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 ①对内改革,对 外开放是经济发
内 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因 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展的最大动力。 ②大力发展科技、 教育,确立科教
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国情
外 因
美国扶持和朝鲜战争的机遇
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抓住机遇
——尼克松(1971年)
一、走向联合的西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1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
欧洲衰落 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 地位,面对……诸多困难,
—求发展 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 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 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 体化的过程。 ——摘自人教版教材
欧洲为什么要联合?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共同心理 —有渊源
④法德和解 —是关键
材料4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 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 久法德之间的冲突……联营 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 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 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 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
A 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二、日本的崛起 (三) 影 响
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问题探究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 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 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思想因素: 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背景(原因)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 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 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 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 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 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推动……,加速……;标志……,冲击……
问题探究
不结盟运动是真的不结盟吗? 是消极的中立吗?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和与 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 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
四、中国的振兴
原创6: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欧洲人有共同的文化遗产,统一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梦想。
材料五: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法德之间的大仗、小仗
加起来73次,这意味着每15年就打一仗。
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消除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
敌对与矛盾。这就需要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
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 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 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 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结合上面材料思考,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有什么样的 影响?
3.影响 a.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b.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c.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 家独立形势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你认为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5.8 5.6
思考:二十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 的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特点? 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飞速发展
2.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a.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b.美国大力扶植。 c.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d.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e.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材料: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 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 同盟前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82年上台 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 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正 在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在经济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走上联合道路2.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二战后,美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3.朝鲜战争,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5.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二战后,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时间:5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目的: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2.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地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主张: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3.不结盟运动的内容奉行政策:非集团,不结盟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重要任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意义: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前言: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法德关系化解,并于1951年实现了煤钢共同生产,这一切都为西欧国家联合铺平了道路。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3.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1.随着欧洲的联合,西欧实力不断增强2.日本迅速成为经济大国,进而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4.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以上力量的崛起,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同时美苏两国由于长期竞争,实力相对衰落。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湖北省仙桃中学熊红荣一、欧共体的建立:1、原因:⑴必要性:①经济:西欧各国单独发展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通过联合能加快经济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通过联合能加强总体力量、提高国际地位;③军事:欧洲成为美苏冷战争夺的重点地区(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通过联合能维护自身国家安全⑵可能性(条件):①经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接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②地缘:地域上的接近;③政治:法德实现和解;各国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利于联合;④思想文化:欧洲共同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的推动;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⑤国际:美国冷战政策特别是马歇尔计划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联合2、过程: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根据1951年《巴黎条约》)→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根据1957年《罗马条约》)→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根据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欧共体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创始成员国有法比卢荷德意六国3、影响:⑴经济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利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与全球化趋势⑵政治上:西欧开始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对两极格局构成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战后美欧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控制西欧。
1949年建立北约组织,参加国家包括英、法等西欧国家。
②五六十年代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益激烈。
西欧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
③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开始积极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修订版)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非集团、不结盟
4、重要任务 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行动纲领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标志 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 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6、影响
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多极化”:
指的就是多个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 且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力、作用力和协调 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日本、中国 等。 20世纪60、70年代,促使世界多极化因素
1.欧共体的形成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兴起 4. 中国的振兴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原因)
B
D. ①③④
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 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 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A. 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C
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C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 关系。2004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 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 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C
课堂小结
美苏两极争霸 实力相对下降
新 兴 力 量 的 崛 起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实力迅速上升
第26课_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20世纪下半期,由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向多极化趋势 转变 原因:①多股新兴力量的崛起,如欧共体的形成、 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振兴等。 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 件是 ( B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二、日本的迅速崛起
3、影响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
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
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
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
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原则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1、原因: 2、过程: 3、影响:⑴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目前欧盟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 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现在的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 多亿美元,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 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 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共38张PPT)

C、谋求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8、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C
A. 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 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D.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
欧共体总部大厦 起的太阳神塔
不结盟运动会议
1、联合的原因:
(1)现实原因: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
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
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 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 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10、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集中 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②大力发展科技 ③美国扶 植 ④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 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 上最大的债权国。尽管当前的日本经济困难重重, 但其经济基础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位并没有动摇,日本仍具有强大的整体经 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200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35万亿日元,相当于世界 第三位的德国的2.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至 2000年底,对外纯资产(纯债权)133万亿日元(约合 1100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 余国。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见贤思齐:我看政治家的智慧
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将法德 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 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 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间 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像的, 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
双方深信,德国人民 和法国人民的结束世仇的 和解是一个深刻地改变了 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有历 史意义的事件。 从两国人民安全的观 点以及从他们的经济和文 戴高乐在波恩 化发展的观点,体会到两 受到热烈欢迎 国人民之间的团结; 认识到两国合作的加强是欧洲统一道路上不可缺 少的阶段,而欧洲统一是两国人民的目的。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总有一天,到那 时,……,所有的欧洲国 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 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 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 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 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维克多· 雨果
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战 后 的 德 国
战 后 的 英 国
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
4、中国的振兴
冲击着两级格局,促使多极化趋势出现
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 复了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 笑逐颜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课 堂 小 结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实力相对下降
实力迅速上升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2. 向政治大国迈进
(1)提出“政治大国”目标,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2)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和西欧基本形成三足 鼎立局面,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南斯拉夫总统
埃及总统 纳赛尔
印度总理
铁托
原创4: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 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3)政治因素: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关键:法德和解。 (5)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过程
(1)1951年六国签订《巴 黎合约》,建立欧洲煤钢共 同体,法德和解。
国家或 1955年 1965年 组织 美国 36.2% 31.3% 欧共体 17.5% 18.7%
1974年
24.4% 20.1%
(1)经济:使欧共体经济实力大增(对自身)。 (2)政治:摆脱美国的控制,冲击两极格局,促 使多极化趋势出现(对世界)。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
谢谢观看!
——丘吉尔 材料2 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 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3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 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 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 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世界多极化趋势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趋两 势极 出格 现局
下 的 多 极 化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材料1 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 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感悟升华篇:
你认为中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可以从西欧、日本的 发展中借鉴哪些经验?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PPT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 地位;
(2)根本原因: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3)政治原因:冷战时西欧受到美国、苏联的威胁 (4)历史原因: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
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5)直接原因(关键因素):法德和解
欧盟会旗
欧盟总部 比利时 首都布鲁塞尔
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课堂小结
新
西欧的联合
兴 力 量 的
日本的崛极
崛
化
起
中国的振兴
趋
势
强大的美国
出
实力相对下降
现
强大的苏联
探究:一、战后美日关系变化。 ①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扶持日本,日本从属于美国; ②1948年后:成为伙伴关系; ③20C50S起:竞争对手;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是联盟又有摩擦。 二、战后美欧关系变化 ①战后初期,扶持、控制欧洲; ②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开始拜托美国控制,与之抗衡; ③20C70S至今:三足鼎立。
欧共体 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对欧洲:(1)经济:加强西欧经济合作,实力增强。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 首脑会议上说“欧洲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西欧决不 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独立的实体”。
(2)政治:西欧开始摆脱美控制,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对美国:动摇了美国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三足鼎立 的局面。 对世界: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
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材料二:欧洲各国能力有限,不能保证各国人民享受新时代的
教学设计7: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本课概述】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通过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走向,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2)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2)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什么叫世界格局?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对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影响?多媒体显示: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国家朝鲜战争伊拉克战争苏俄支持中朝作战反对中国遭受侵略,抗美援朝反对日本成为战争的大后方提供经济支持法国、德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对英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加对伊拉克作战问题探究:(1)在表格中填写各国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2)四张图片和各国对两场战争态度的不同表明了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完成上述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统一心理 —有渊源 ④法德和解 —是关键
材料4 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 法德之间的大仗、小仗加起来73次, 这意味着每15年就打一仗。
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消除法 国和德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敌对 与矛盾。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 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 级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 ----法国外长舒曼
3、要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二、日本的崛起 3、影响
①开始摆脱美 国控制 ②谋求政治大 国地位 学思之窗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 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 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 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 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 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 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 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 边自主外交”。 治大国的分量”。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材料2 二战后的 西欧,面临来自东方苏 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 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 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3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统一心理 —有渊源
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 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 种思潮。这种思潮植根于中世纪基督教 帝国的理想,希望欧洲结束分裂,停止 纷争,实现持久和平。近、现代欧洲历 史上众多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 家,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 果、丘吉尔等等,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 念。在经历了二战的人类灾难后,欧洲 最终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所以,欧洲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实现一 体,才能够重新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发 挥重要的作用。于是,支持欧洲统一的 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 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非集团、不结盟
4、重要任务: 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行动纲领: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影响: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标志着广 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 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的振兴,冲击了 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 向 多极化 趋势发展。
C
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C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 关系。2004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 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 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内因 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主要) 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①美国的大力扶植 ②朝鲜战争的“特需”收入
合作探究
外因
2、表现: 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要坚持改革开放;
2、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战后初期
50年代起……
美国
德 1967建立 1986年发展为 法 12国意
欧共体 三足鼎立 英
日本
80年代第二 经济大国 日
欧共体和日本的发展,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知识梳理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正式形成: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3、政策: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叙述中国振兴的概况。
■中国的振兴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二战后的欧洲
材料1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欧洲各国能力有限,不能保证各国人民享受新时代的繁 荣……为此需要建立更大的市场,除非欧洲各国创造一个 经济共同体,进而建立一个联邦或一个实体,否则繁荣和 社会的大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让·莫内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原因:
根本原因 必要性 可能性
①欧洲的衰落——求发展 ②美苏的影响——保安全 ③统一的心理——有渊源 ④法德的和解——是关键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2、过程:
煤钢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国家是 怎样一步步 走向联合的?
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3、影响: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
1、欧共体成立时主要由下列哪些组织组成: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A. ①②④ ④欧洲货币共同体 C. ②③④ B. ①②③
B
D. ①③④
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 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 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A. 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 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 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 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 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程标准: 1.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 ■走向联合的欧洲 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日本的崛起
欧共
17.5%
18.7%
20.1%
1964年日本举办第18 届东京奥运会。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 会的标志 。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举办现代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国家。 请问:日本能在20世纪60、70年代举办奥运会和世 博会凭借的是什么?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出现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何在?
二、日本的崛起
①经济:使欧 共体经济实力 大增(对自身)
材料1 1950年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
50 40
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
30 20 10
出口贸易
0 ②政治: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逐渐摆脱美国 材料2 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 的控制,冲击 国家 1955年 1965年 1974年 或组 两极格局,促 织 使多极化趋势 36.2% 31.3% 24.4% 美国 出现(对世界)
成功申请和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一个国家经济、 科技等实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国家在 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课堂小结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美苏两极争霸 实力相对下降
新 兴 力 量 的 崛 起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实力迅速上升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两 极 格 局 下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C
5.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C
6.下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对世界 历史发展影响表述准确的有( ) ①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抑 制作用 ②有可能引发新的世界大战 ③有利于推动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④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 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1、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 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国家实力的变化, 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