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建设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则是活力和灵魂。

打造先进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文化形象,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既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全新思路。

一、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城市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当今社会,品牌的作用日趋凸显。

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托起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城市,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文化品牌是文化地域性、人群性的客观表现,也是文化差异性、特色性的本质要求。

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城市与城市、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除了经济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的竞争。

文化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文化品牌拥有数量和质量的竞争。

同时,文化多样化、文化安全,需要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标注城市识别,也需要文化品牌;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是一个城市、一个人群的文化实力更需要文化品牌。

美国品牌专家凯文・莱恩・凯勒(kevinlanekeller,杜克大学教授)在《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要想使城市焕发独特的魅力和萌生鲜活的生命,要想在未来的城市商业化竞争中取胜,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予人们一种独特体验,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本质上的差异性,失去吸引力,流于平凡。

如今城市之间已进入文化品牌竞争时代,文化品牌是城市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

城市文化品牌的构成是一个综合体,它既包括城市的建筑、环境、出产等物质文化层面的反映,包括城市的管理、道德法制的规范和建设等制度文化层面对人的引导和保障,也包括历史文化、人的艺术修养、精
神风貌等人文文化层面所营造的氛围,为城市经济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塑造城市文化品牌能提升城市的影响力,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能促进城市的竞争力。

二、必须把塑造和创建文化品牌作为一个战略举措来认识、来实施,成为文化立市、文化建市的具体行动
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品,历史积淀不等于有现实创造。

南通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才能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我市主要领导同志的亲自过问下,全市文化战线狠抓品牌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层次、树立崭新形象。

在全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之下,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亮点频现,初步实现了“中国近代第一城”与现代江海文明的交相辉映,一批文化品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如珍珠般熠熠生辉。

《特别交警》、《吕四渔号》、《捡来的手机》、《女儿湖》等剧(节)目喜获“群星奖”等全国性奖项,全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品工作室——
—顾学军小品工作室在通州揭牌。

2件作品在全国美展获奖,扩大了南通文化的影响力。

《海安花鼓》敲到了天安门广场,即将敲到“奥运”主场馆,敲出南通文化的神韵。

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情牵寻常百姓,文化“江海行”联动城市农村,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

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树起中国文博事业的新地标,铭刻下南通文化崭新的年轮。

青墩遗址——
—江海文明起源,亮出了南通历史文化闪光的名片,百年更俗演绎着南通文化时代的风采。

“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殿堂迎百姓”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更深受群众喜爱。

历时一个月,于7月13日闭幕的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务月活动,切实让市区
创建国家级文化品牌
提升文化软实力
□黄振平
34
江海纵横2008年第4期
文化建设
人民欣赏了高雅艺术及民间文化成果,享受了精美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南通文化艺术的最新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共有20万人次的市民观看了各类展览及演出,10万人次的网民在线浏览了有关活动网站。

活动结束后,据权威部门调查,市民群众对基本文化服务的满意率由活动前的79.85%一下子上升到85.76%。

三、创新老品牌,塑造新品牌,积极构建文化品牌群和文化品牌系统
全市文化工作一手抓创新老品牌,一手抓创造新品牌,围绕“江海文化”、“近代文化”和“博物馆文化”等城市个性文化,在新的高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群和文化品牌系统。

积极构建环濠河文博馆群。

以南通城濠河为中心,环绕老城兴建一系列文博场馆。

其中有具有百年历史的南通博物苑,有改革开放初期领全国行业博物馆风气之先的南通纺织博物馆,有建筑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有陆续新建、改建的个簃艺术馆、沈寿艺术馆、张謇纪念馆等,还有新创办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和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等,共计二十多个。

市区每五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独享“博物馆城”之美誉。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的领导和诸多专家视察、参观后,对此均赞不绝口。

全力宣传、推介“中国近代第一城”。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主义者、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在家乡兴实业、办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绵延至今。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两次来通,经过实地调研,提出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我们借助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近代城市建设110周年等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高层理论研讨和学术论坛,进一步扩大“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影响。

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新的契机,集中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历史遗存,以存续古城近代风貌,为现代南通增加历史厚度,让新世纪的南通既饱含近代文明的文脉意蕴,又体现现代文明的蓬勃气息。

2008年,在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指导,北京大学主办,主题为“创意时代的文化创新与软实力建设”的“2008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中,我市荣获“2007中国创意城市年度奖・文化遗产保护奖”。

精心组织大型文化活动。

三年中,文化部和省政府
在南通举办了三个重要文化活动。

2005年举办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市博物馆建设成就及城市文化、人文品牌的魅力和竞争力,南通“文博之乡”的美誉蜚声海内外。

2006年举办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开幕式暨大型文艺表演,博得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和业内人士好评,观众投票满意率达到90%。

2007年举办国家级区域性国际艺术节——
—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倾心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圆满完成文化外交的重要使命,四海宾朋共襄盛举,文化南通尽现辉煌。

四、高点定位、花大气力,力争有更多文化品牌进入国家级系列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南通博物苑、南通市文化馆于近期跻身国家一级馆行列。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家“国字号”博物馆,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17部国家珍贵古籍,2个集体和个人先后受到文化部表彰。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几年尽管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注重了文化品牌的挖掘、提升和开创工作,但是,南通的文化品牌还不算多,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和城市显著特色的品牌还太少,应当继续深化这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首先,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规划,并从政策上给予广泛的支持。

文化品牌需要规划设计、环境支撑、政策配合和人才支持。

其次,要完善文化设施,提升南通文化服务能力。

新建和改造体现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抓好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

再次,要注重培育和扩大文化品牌的产业基础,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只有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并通过市场走进大众的文化品牌才有恒久的生命张力。

苏通大桥胜利通车,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统筹均衡发展有了新的经济文化通道,南通迎来了桥港时代,迎来了新的文化发展机遇。

我们要将“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转化为南通文化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探索出一条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强化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新路,推动南通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
□作者系南通市文化局局长
□责任编辑:吴广正
35
江海纵横2008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